《中國古建筑知識手冊》
作者:田永復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殿堂,《營造法式》引用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述,“堂,殿也”,《倉頡篇》中述,“殿,大堂也”,可見殿與堂互為聯(lián)體,即我們常說的宮殿和廳堂。一般來說,宮殿是規(guī)模雄偉壯觀,并具有一定權(quán)威性的建筑。廳堂是規(guī)模較小平易近人,氣氛融合的建筑。殿堂建筑形式一般為廡殿、歇山建筑,只有較少數(shù)廳堂為硬山、懸山建筑。多用于作為接待會館、游樂展覽、餐飲商業(yè)等用房。
樓閣,《說文解字》中述,“樓,重屋也”;《爾雅》中述,“閣,樓也”,即樓閣是指二層以上的樓層房屋,一般來說各層帶有檐廊(稱為平座)。樓與閣依其功用稍有區(qū)別,對于用作觀賞娛樂為主者多命名“樓”,對于用作儲藏靜修為主者多命名為“閣”,可形象概括為“動樓”“靜閣”。樓閣建筑形式多為歇山和攢尖頂形式。圖為武漢黃鶴樓(唐宋建筑)。
亭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東漢劉熙述,“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是供游人觀賞、乘涼小憩之所,即指有頂無墻的透空型獨立間。漢書《風俗通義》中述,“謹按春秋國語有寓望,謂今亭也。漢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即根據(jù)春秋國語所提,邊境上所設(shè)置的供瞭望和迎送的樓館,即今所說的亭子。漢代沿襲秦制,大致十里設(shè)一亭。由此可知,在古代亭子已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依其平面形式可以分為:多角亭、圓形亭、扇形亭等;依高低層次分為:單檐亭、重檐亭等。
游廊又稱長廊,是長條形篷頂透空廊道建筑,長短大小可因地制宜、彎折曲直可依勢而建,因此,它常作為蟠山圍腰、穹水渡橋,以及各種地理環(huán)境之中的風景配套建筑。其造型可做成直廊、爬山廊、迭落廊等。
北京故宮角樓
武漢黃鶴樓
蘇州天平山扁六角亭
迭落廊
北京頤和園諧趣園水榭
西安大唐興慶宮畫舫
垂花門
牌樓建筑
水榭,即為四面透空的臺上木構(gòu)建筑。最早是指建筑在土臺上的簡易木構(gòu)草亭,主要用作閱兵訓武的指揮涼棚,以后加以適當修飾,供作休閑娛樂之用,即成現(xiàn)今水榭。水榭是屬于親水平臺建筑,它既可沿岸臨水,也可引橋伸人水中,很像是漂浮于湖水景色之中的水上涼亭,所以也有稱為亭榭。
石舫是仿船形的傍岸建筑,《營造法原》稱為“旱船”,它是仿船造景,觸情畫意的憶景產(chǎn)物,故在園林建筑中稱為畫舫,游人可在船艙或甲板上,談詩論畫,促膝談心。它同水榭一樣也是親水平臺建筑,只是將石基臺座做成船形,再在其上修建樓廊亭閣而成。
垂花門,即一種帶有屋頂形式的裝飾大門,因其在屋檐兩端,吊有裝飾性垂蓮柱而得名。垂花門通常在其兩邊,或連接圍墻院墻,或連接游廊。常用于建筑群中的院落、宮殿、寺廟和園林等分隔之門。
牌樓又稱牌坊,是由原始烏頭門演變而來,它是群居莊園、游覽景區(qū)的標牌性構(gòu)架,是顯示區(qū)域標志性的裝飾建筑,被廣泛用于宅院、街道起訖點,園林、寺廟、陵墓和橋梁等出入口。
世貿(mào)中心“911恐襲事件”的組織頭目之一是位建筑師
穆罕默德阿塔(Mohammed Atta)是在美國“911事件”中駕駛第一架飛機率先撞上世貿(mào)中心北塔的恐怖分子領(lǐng)袖,意外的是,他從前居然是一位持有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位的高材生。他認為,在開羅和其他古老中東城市中建造高層建筑,是對西方世界無恥的諂媚,會摧毀掉城市原本的風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