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丹 杜永娜 呂海霞
新鄭市地處華北平原、豫西山地向豫東平原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新鄭市現有日光溫室面積80 hm2,主要用于茄果類、瓜類、豆類等蔬菜和少量花卉等園藝作物的周年生產,多為越冬一大茬間春提早茬栽培模式,即秋冬茬交替冬春茬。冬春季是一年中日光溫室作物栽培的有利時段,也是菜農實現高效益的關鍵時期。面對低溫、弱光、雨雪、霧霾等不良天氣,保證棚室溫度成為冬春季作物生產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但適時科學放風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卻容易被忽略。放風不當,會導致溫室內作物長勢不齊,結果期不一致,提高生產管理成本,影響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一、日光溫室放風的必要性
作物經過一夜的封閉后,作物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分解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不能補充第2天棚室內作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低下導致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受抑制。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過量的氮肥、劣質的塑料薄膜或管材可能會使棚室內產生氨氣、亞硝酸氣、乙烯和氯氣等有害氣體,溫室關閉過久易產生氣體危害,作物輕則生長不良,重則全株死亡。棚室長期不通風,室內空氣濕度加大,易給病害侵染創(chuàng)造機會,尤其是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等病害。研究表明,溫度<15 ℃且濕度>85%以上2 h,真菌病害的發(fā)生率增長80%以上。
二、日光溫室放風的影響因素
(一)日光溫室結構、走向和風向
新鄭市日光溫室主要有土墻鋼骨架結構、磚墻鋼骨架結構和新型鋼結構三種類型,保溫性能依次降低。放風時,保溫性能差的日光溫室,放風時間可適當縮短,放風口也可適當縮小。磚墻鋼骨架結構和土墻鋼骨架結構的日光溫室一般為東西走向,新型鋼結構日光溫室有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兩種,冬春季新鄭市多西北風、東北風,特別對于南北走向的日光溫室靠北的放風口要開得小一些,靠南的放風口需開得適當大一些;而對于東西走向的日光溫室,東北風時靠東的放風口需適當小些,靠西的放風口則適當大些,西北風時則正好相反。
(二)環(huán)境條件
晴天溫度較高時,揭被時間和放風時間可適當提早,陰天低溫時則適當延后。當遭遇連陰天氣時,在棚內溫度允許的情況下,要將放風口打開進行通風,驅除棚室內的有害氣體,降低空氣濕度;寒潮來臨和大風天氣時可不放風。另外,冬季灌水后,地溫降低,需提溫后再放風,否則作物根系將受到傷害,水肥吸收能力下降,生長發(fā)育受阻。
(三)作物種類
因作物體內大多數酶都有其活性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失去其活性,抑制作物生長。比如黃瓜的生長適溫為16~30 ℃,當棚室溫度超過33 ℃,葉片光合作用將會受抑制,生長減緩。因此,當棚室內溫度超過30 ℃時,要注意通過放風調節(jié)室內溫度。晴好天氣,不同作物需注意其生長適溫上限,適時放風。
(四)溫度監(jiān)測
為合理準確監(jiān)測棚室內的溫度,需科學設置溫度表。一般沿日光溫室走向均勻設置3支溫度計,溫度計下端需置于作物生長點以上10 cm,讀取平均數作為依據。
三、日光溫室科學放風方法
冬春季日光溫室放風在晴好天氣時一般可采用三段式放風。第一段在早晨拉起棉被或草苫1 h后開始放風,作物可利用這1 h將前一晚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高效光合作用,拉開風口3~5 cm寬,放風5~10 min,然后及時關閉風口,謹防溫度降低過多。第二段在12:00—14:00,當棚溫升至作物生長適溫上限時,再放1次風,將溫度逐漸降至適宜作物生長的范圍內。第三段是下午覆蓋棉被或草苫前,拉開5 cm寬的風口,放風10~15 min。雨雪、陰霾、大風天氣時要密閉棚室,做好保溫工作。
日光溫室放風旨在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及時排出有毒有害氣體,降低空氣濕度,防止病害發(fā)生及蔓延,確保作物生長發(fā)育良好,保質增產,提高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