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錫梅
[摘要]電視時政新聞是各個電視媒體的主打節(jié)目,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傳播形式變得多種多樣,對電視時政新聞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轉型受到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分析媒體融合背景下時政新聞的特點,并探究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轉型路徑。
[關鍵詞]媒體融合;時政新聞;轉型路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媒體融合時代已經到來,這對時政新聞記者的工作方式和時政新聞的加工方式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使其不得不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變,也給傳統(tǒng)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帶來不小的沖擊。對時政新聞記者來說,要想適應媒體時代的新變化,就需要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與時俱進,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價值。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時政新聞的主要特點
1.政治特點
時政新聞主要是及時報道、傳播政治新聞,這直接體現(xiàn)出其政治性特點。
這種特點存在兩種形式,一是顯性政治,二是隱形政治。前者主要體現(xiàn)在國家發(fā)布的重大政策,比如《建立健全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等,媒體對這些意見或綱領進行全面解讀。后者則主要體現(xiàn)在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報道中,比如,某建筑企業(yè)拖欠農民工工資,從新聞表面上看,這屬于經濟糾紛,但是從政策、法律法規(guī)角度對這件事情進行分析,就會體現(xiàn)出時政新聞的政治性。
2.導向特點
時政新聞相比其他類型的新聞,輿論導向作用更強,時政新聞能夠將社會形態(tài)生動展現(xiàn)出來,特別是在思想方面有著較強的引導作用,在社會大眾心中具有權威性。時政新聞在社會輿論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能夠影響受眾的思想、認知和看法,起到潛移默化的思想引領作用。基于時政新聞這一特性,通常情況下電視媒體選擇在黃金檔時間播放時政新聞,將時政新聞的價值有效展現(xiàn)出來。
二、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的轉型路徑
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為傳媒行業(yè)乃至整個社會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隨著5G商用的實現(xiàn),移動端的效能會大大增強,大屏和小屏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對電視收視產生巨大威脅?,F(xiàn)實逼迫電視人必須轉型創(chuàng)新,電視時政新聞記者應該作為改革的排頭兵,善用自己的優(yōu)勢,對時政新聞報道的內容、形式等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以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機遇。
1.接受新的思想觀念,提升自身能力
媒體融合時代為各行各業(yè)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思維,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要積極面對這種思維變化,改變傳統(tǒng)新聞收集的方式,盡快適應融媒體時代。傳統(tǒng)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將自己打造為全能型復合型人才,提高新聞敏感性,善于在生活中及時捕捉新聞,對新聞事件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對時事新聞和熱點信息進行深層次的研究,盡可能將其中存在的重大價值挖掘出來,讓新聞得到升華。
同時,時政新聞記者還要提高自己對信息的整合能力、對新聞的寫作能力、對緊急狀況的應急反應能力,面對緊急問題時,能夠冷靜下來靈活處理。一般來說,新聞記者的采訪對象是不固定的,采訪內容也有很大差別,這就要求記者不僅要有深厚、扎實的知識,還要具有隨機應變能力,遇到問題和困難時隨機應變,及時調整采訪策略。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具備了這些能力,接受了新的思想觀念,才能在工作中發(fā)揮自己的最大價值。
2.掌握采訪技巧
電視時政新聞記者在提問過程中要做到語言簡潔、重點突出,這樣才能保證采訪的效果,讓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大大提升。同時,時政新聞記者還要注意細節(jié)問題,善于觀察,在就某件事對被采訪者進行采訪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被采訪者的面部表情細微變化,分析其內心的想法,進而及時轉移或者調整話題,保證被采訪者能夠配合采訪。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很多人喜歡使用社交軟件或新聞軟件對某個事件進行評價,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時政新聞記者也要善于應用這些新媒體軟件,加強和觀眾的互動交流。
3.強化多渠道供稿意識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等媒介實現(xiàn)了融合發(fā)展,這不僅是新聞傳播渠道的融合,更是人與人之間的融合。電視時政新聞記者需要強化多渠道供稿意識,掌握不同媒介的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注意收集形式不同的信息,如圖片、聲音、影像等,方便在不同媒介渠道發(fā)布。通過智媒化呈現(xiàn)、全效式傳播讓電視時政新聞報道“加速換擋”,實現(xiàn)電視時政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
4.增強提煉新聞核心內容的能力
傳統(tǒng)媒體時政新聞記者習慣采用就事論事的報道形式,特別是對會議新聞偏重采用這種報道形式,盡管這種形式比較規(guī)范,但是在媒體融合時代,這種報道形式很難吸引觀眾,導致觀眾對此類新聞的興趣下降,新聞傳播效果無法展現(xiàn)。因此,時政新聞記者要打破這種固有思維,增強對新聞核心內容的提煉能力,盡可能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將時政新聞的發(fā)光點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提升觀眾對時政類新聞的興趣。具體實踐中,在遇到民生類報道題材時,新聞記者可以從全局進行分析,將社會大眾最感興趣的信息提煉出來,將這方面內容做大做強做足,讓觀眾一目了然,這樣才能提升時政新聞報道的價值。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記者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時政新聞報道的特點,積極主動接受新的思想觀念,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熟練掌握采訪技巧,強化多渠道供稿意識,增強提煉新聞核心內容的能力,從容應對融媒體時代的挑戰(zhàn),做到與時俱進,讓自己的新聞報道更全息多元,讓觀眾的觀看體驗更舒適,讓時政新聞傳播更具覆蓋力。
(作者單位:南寧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