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會
【摘 要】:目的觀察以問題為中心的帶教模式(PBL)在神經內科的應用效果。方法用“正反面拋擲硬幣法”將我院神經內科86名實習生隨機分入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LBL(以傳統(tǒng)的授課為主的單向帶教模式)帶教模式,觀察組實施PBL帶教模式,對比兩組實習生的實習考核成績及教學效果。結果兩組實習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考核成績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實習生的病例分析及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成績比對照組高,教學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神經內科中應用PBL帶教模式可提升實習生綜合能力,改善教學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床帶教;以問題為中心;帶教模式;神經內科
引言:
傳統(tǒng)的醫(yī)學生培養(yǎng)模式以教材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前期的研究發(fā)現八年制醫(yī)學生課程多,安排緊湊,可投入科研時間不足。學生普遍對科研認識不足、缺乏科研訓練,在見實習階段存在明顯的科研能力的不足和缺陷。為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變革,以問題為中心的帶教模式(PBL)逐漸受到醫(yī)學領域的重視,該模式最早由Bloom等學者于1956年提出,并逐漸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不斷應用與發(fā)展起來,其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的驗證。本文將其與傳統(tǒng)的LBL教學模式進行對比,現將具體分析內容展示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入86名于我院神經內科參加實習工作的實習生(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作為研究對象,并將他們按照“正反面拋擲硬幣”的方法隨機分配至對照組和觀察組兩個組別,每組43名。其中對照組男性23名,女性20名;年齡20-26歲,年齡均值(23.14±0.52)歲;在校理論知識總成績:優(yōu)秀:良好=26:17。觀察組男性25名,女性18名;年齡21-26歲,年齡均值(23.58±0.56)歲;在校理論知識總成績:優(yōu)秀:良好=24:19。兩組實習生基礎資料對比,P>0.05。本次研究納入的實習生均來自同一個院校同一屆學生。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LBL帶教模式。該帶教模式主要以帶教老師為教學主體、神經內科知識為教學基礎、授課為教學實施方式進行知識傳授。帶教老師依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教學目標、教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實施教學。隨后由帶教老師依據教學大綱進行班次排班和一對一臨床帶教,最后在實習期結束時進行相關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考核。
1.2.2 觀察組
PBL帶教模式。(1)提出問題,以病房中住院患者的臨床問題為主,部分與基礎醫(yī)學相結合;2)分組查閱資料;3)以問題為中心,結合查閱到的信息進行小組討論;4)醫(yī)學生均接受基本的臨床科研培訓,譬如科研論文的選題、資料收集及寫作技巧等;5)病房主治醫(yī)師為導師,全程指導醫(yī)學生[1]。其中科研論文撰寫均在接受完 1 月神經內科輪轉后的 3~6個月內完成。(2)帶教老師首先帶領小組成員對資深專家教授的圍手術過程進行觀摩學習,以便更充分理解如何通過患者臨床癥狀、體格檢查情況及過往病史和現有病史等作出專業(yè)判斷;觀摩學習完畢后,帶教老師將精心準備好的病例圖片、資料及設置好的經典“問題”帶至教學現場進行教學,通過簡單知識引導與問題提出后,由小組實習生對所提問題進行發(fā)散思考、小組討論及總結歸納,帶教老師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可隨時給予針對性指導,并在最后進行分析、點評與總結[2]。實習生在實習結束后由帶教老師統(tǒng)一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考核及評價。
1.3 評價指標
1.3.1 對比兩組實習生的實習考核成績
考核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病例分析與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三部分,每個部分的分值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實習生的帶教效果越好。
1.3.2 對比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效果
在兩組實習生實習結束后,帶教老師向其發(fā)放帶教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更好掌握神經內科基礎理論知識、更好掌握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方法、提高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6方面。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其中計數/計量資料以(%)/()作為代表,通過卡方/t進行檢驗。P<0.05表示對比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實習生的實習考核成績
兩組實習生的基礎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實習生在病例分析及神經系統(tǒng)體格檢查的考核成績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效果
兩組實習生的教學效果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PBL帶教模式作為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在特定情境下合理融入臨床知識,以師生間的對話建構知識體系,從而提升了神經內科實習生的學習主動性、協調合作能力與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優(yōu)勢十分明顯,具體可體現為:①主動性:通過促進實習生積極參與進神經內科的實際臨床工作中,使其主動提出問題并討論得出結論,有利于鞏固及完善其知識體系;②合作性:PBL帶教模式主要通過小組提出問題并討論,由帶教老師進行點評、總結的方式進行,可以有效提升實習生的協調合作能力[3]。③創(chuàng)新性:不同于LBL教學模式的一味知識灌輸,PBL更注重實習生對知識的分析、評價、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案、總結歸納的帶教模式更利于培養(yǎng)實習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更利于他們將固有知識與實際臨床工作有機融合,尋求更為創(chuàng)新、高效的工作模式[4]。由本文研究可知,觀察組實習生的實習考核成績及教學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進一步證明了PBL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與價值。
總而言之,將以問題為中心的帶教模式應用至神經內科臨床帶教中可提高帶教質量,促進師生互動,培養(yǎng)實習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的能力,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楊悅.不同帶教模式在神經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4):188.
高樹森.臨床路徑模式在神經內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7,14(17):82-83.
周麗娜,王麗娟.神經內科中不同帶教模式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27):116-118.
王戈平.神經內科護理教學中不同帶教模式的應用與效果分析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