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軍鋒
摘 要: 基于文化語言學理論,運用文化圖示的認知分析手段,進一步探究武當山道教文化符號形成和建構(gòu)的意義,深入分析道教對于世界的認知方式是如何通過各種文化符號并借此傳播道教思想的。
關(guān)鍵詞: 十堰;文化語言學;武當山道教;認知;文化圖示
中圖分類號: G127;G1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20)01-0049-04
一、 引言
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發(fā)掘和文化自信建構(gòu)已經(jīng)逐漸成為學術(shù)界關(guān)注的焦點。武當文化是深受道教精神陶鑄的名山文化,主要是道教文化,也催生出一系列的文化符號。作為文化認知的中心部分,語言是一個言語社區(qū)文化認知的一種集合記憶庫,語言可以看作是存儲和交流文化認知的主要機制,而語言中的文化符號是文化的生動表達和思維表征,是文化概念化的實例。因此,從文化認知角度進一步探究武當山文化符號形成和建構(gòu)的意義,考察武當文化符號建構(gòu)道教世界和自身經(jīng)驗的方式,對傳播武當山地域道教文化具有深刻的意義,有利于加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了解中國道教這一本土宗教對于中國哲學和漢民族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維影響。
二、 文化語言學
文化語言學旨在探索語言與文化概念化(cultural conceptualizations,指反映在語言表達和文化產(chǎn)物,構(gòu)成一個文化群體在文化水平的、基于群體成員互動產(chǎn)生、在群體成員中分布不均的群體認知,即文化認知)之間的關(guān)系。文化語言學的核心是文化認知,是一種生成認知[1],基于個體在時空中的社會與文化互動。作為文化認知的中心部分,語言是一個言語社區(qū)文化認知的一種“集合記憶庫”[2]。語言的很多層面是由文化認知要素形成的,在一個言語社區(qū)的不同歷史階段盛行。換句話說,這些要素能夠為后來的語言實踐留下印跡。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可以看作是存儲和交流文化認知的主要機制,既作為一種記憶庫,又作為一種文化認知傳播的流動載體。
文化語言學的分析框架包括如下概念:文化圖示、文化范疇和文化隱喻/轉(zhuǎn)喻(包括跨域或域內(nèi)的概念化)。文化圖示采集信念、規(guī)范、規(guī)則和行為期望以及關(guān)聯(lián)人類經(jīng)驗的各個層面與成分的價值觀,文化圖示包括事件圖示,角色圖示,意象圖示,命題圖示,和情感圖示[3]。文化圖式反映了人們認知世界的哲學方式,是文化概念化的表征。
三、 武當山地域文化符號
武當山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宗教性和皇室屬性。其悠久的名山文化、道教文化、皇室文化集合為武當文化,以道教精神和思想為基礎,受到中國傳統(tǒng)哲學理念的影響,以武當?shù)澜探ㄖ簽楹诵姆柋碚?,?jīng)過社會文化經(jīng)驗的長期實踐,在社會群體層面形成的一種地域文化。道教文化是武當山地域文化的鮮明特征和主要內(nèi)容,也是武當文化的主要符號,表現(xiàn)為道教歷史、道教建筑、武當武術(shù)、道教理論、道教文物與藝術(shù)、道教儀式文化、武當文學、道教信仰民俗等八個主要部分[4],前三者構(gòu)成了武當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武當?shù)澜涛幕柺堑澜趟枷氲谋磉_工具,是武當?shù)澜涛幕拍罨膶嵗碚?,其表征的文化圖式,文化范疇,文化隱喻等文化認知在闡明道教思想和理論的同時,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理念的典型代表,它豐富和深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內(nèi)涵。武當?shù)澜涛幕c其他地方文化相比有著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這一方面得益于它悠久的歷史及所處的獨特人文社會環(huán)境,這鑄就了其文化內(nèi)涵及特定的文化符號,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它的呈現(xiàn)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悠久豐富的道教文化,靜態(tài)的道教建筑,動態(tài)的武當功夫,靈動的道教音樂。
四、 武當山地域文化圖式建構(gòu)與解讀
1. 事件圖式
事件圖示是從我們對特定事件的經(jīng)驗中抽象出來的而形成的某種信念和期望。武當山三月三廟會作為一種極具道教意義的法事,以真武大帝誕辰為文化事件,通過天、人、地三層壇場的搭建與布置,以真武祖師圣象為核心,集合三清四御道教神靈系統(tǒng),懸掛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象崇拜旌幡,立象征二十八宿的二十八纂于天地日月四門之外,布置五行九宮八卦方陣,構(gòu)建金厥玉京的仙境瓊閣,懸掛三十二咒語天幡,至此,一個充滿道教拜神靈氣息的法場得以構(gòu)建,道教文化符號得到極強的展現(xiàn),在體現(xiàn)法事莊重肅穆的同時,極力營造神秘空靈、隱約朦朧的神仙境界?!熬盘?、仙界、凡塵、三界”等濃厚宗教色彩的文字符號便浮現(xiàn)在香客游人的言語范疇之中,用以描述內(nèi)心向往的超凡脫俗、身居玄關(guān)的人間仙境,以通達神靈,祈福許愿。人作為天地間的實體存在,法天象地,和合陰陽[5],天地即為陰陽,體現(xiàn)了道教世界二分法,矛盾與統(tǒng)一,相生與相克的哲學理念。在經(jīng)歷過此種法事洗禮之后,一種對于道教空靈、神秘的宗教情感便隨著事件的發(fā)生而建構(gòu)起來,讓我們認為道教世界就應該是這樣的虛幻、朦朧、遙遙而不可及的神秘仙界,人作為天地化身之物,生于天地之間,追求得道成仙、長生不老、羽化登仙是至上的永恒追求。
道教的“三月三”祖師誕辰慶典法事事件圖式包含了一系列隱含的中國道教文化圖式。法事壇場的搭建集聚了修行者希望通天地的寓意,它創(chuàng)造了一種神靈降臨人世、法天象地的情境。另外,道教把對真武神靈的崇拜和信仰通過一些普通的事物進行概念化的實例表達,創(chuàng)造神仙梵境的花,寓意光明之路的燈,象征祖師甘霖的水,暗含敬神的水果,這些都是道場通達天神、蘊含福祉、集聚信仰之物,反映了道教樸實而神秘的精神世界。
2. 角色圖式
角色圖示包括“期望處于特定社會地位的人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模式中的社會角色的知識”。武當?shù)澜躺裣上到y(tǒng)以真武大帝為信仰崇拜核心內(nèi)容,以真武信仰建立為代表的真武神團文化就是武當仙家文化的內(nèi)核,是武當山道教信仰和崇拜的核心思想[6]。神格地位也從北宮玄武(原始星辰崇拜和動物崇拜結(jié)合體)到玄武將軍(人格化,明成祖朱棣的真武護佑北軍之說),再到真武真君,直至玄天上帝,成為“護國家神”。玄帝信仰是道教信仰、皇權(quán)、神話、價值觀互動的結(jié)果。這種從宗教民間信仰之神到皇室家族信仰之神,這種信仰已經(jīng)超出了虛幻神話的范疇,其內(nèi)涵及人文精神反映了人們擺脫自然災害和厄運,求得天下太平與社會和諧,以及實現(xiàn)美好理想的憧憬。
玄天上帝信仰的價值觀,是在人們長期的共同生活需要和利益中提煉出來的并規(guī)范信仰者行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觀念。邵文濤和楊立志[6]認為,玄天上帝信仰價值觀以“尊道”為本,源于老子之“道”,期望現(xiàn)世中的人崇尚道法自然,回歸本源,尋找初心,順從自然之道,效法普遍規(guī)律,追求清靜無為,安靜守一,恪守規(guī)律,不強行妄為,以達到“無不為”;以“貴德”為教,著眼德性生命,施以行善之舉,保有忠孝誠信之心,貴德的本質(zhì)是宗教思想世俗化的規(guī)約,是一種人對生活的理解和品鑒,對精神世界的境界和品格定義;以“尚和”為境,源于玄帝信仰的和合之理想境界,尚和的內(nèi)涵既是人們認識事物的態(tài)度和方法,同時也是規(guī)范人倫關(guān)系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包括人與自然之和、人與社會之和、人與自我之和以及文化與文化之和[7]。道家通過以“尚和”為本質(zhì)的修行活動,以追求“天地交泰”、“天人合一”、“萬國咸寧”、“性命雙修”的境界,這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和諧”的哲學理念,社會中的人在相處中要與人求和,在博弈中要和諧共贏,這就是道教教義世俗化的實踐。
3. 意象圖式
意象圖式指的是心理意象和即可想象出的抽象事件之前的中間抽象,可能是標志性形象,與物理的或社會經(jīng)驗明顯相關(guān)。文化意象圖式是基于文化感知、經(jīng)驗世界、群體互動而形成的特定群體中的認知圖式?!暗馈笔俏洚?shù)澜涛幕恼軐W思想典型意象圖式,它是一種對世界的認知方式,萬物始于道,萬法歸于道,道法自然,天地和合,武當山整個建筑群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tǒng)一布局,充分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是“道”意象完美的詮釋。
武當山的道教建筑是道教認知世界方式的重要表征,整個建筑群按照玄修真悟道的故事傳說,以道教崇尚人工與自然相融合的思想為指導并與陰陽五行、風水堪輿觀念相結(jié)合,采取皇家建筑法式,同時根據(jù)天人合一的哲理,講究山形水勢,聚氣藏風,使建筑與自然達到高度和諧,從武當山玄帝宮觀建筑群布局看“道法自然”的建筑設計非常鮮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太岳紫霄宮的勘測選址、南巖宮的巧奪天工,紫金城的依山就勢,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工程設計人員重視人工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相融合的思想,將建筑與信仰、自然環(huán)境有機融合,體現(xiàn)通貫天人、自然合一、道之有形的哲學思想。
武當山古建筑群融人間、仙山、天國為一體,巧妙利用數(shù)字關(guān)系解決建筑中比例、適度、秩序與和諧,其中蘊含的神話意味著把握生活方式的超現(xiàn)實主義性質(zhì),是對人的永恒理想的積極肯定。據(jù)考證,從古均州到天柱峰全長120華里。規(guī)劃均州至玄岳門60華里為“人間”、為道教“人”的范疇,玄岳門至南巖40華里為“仙山”,為太子修煉的空間,南巖至天柱峰20華里為“天國”,為太子得道飛身之仙境[8],形成了人間、仙山、天國這種各占三、二、一分的比例,隱喻萬物歸一,得道成仙。暗藏天機的“道”和“數(shù)”是這一建筑布局比例的理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絕妙哲學思想得到充分體現(xiàn),統(tǒng)籌萬物的道,隱喻萬物之始的“一”,幻化“天、地”“陰、陽”的二,衍生“天、地、人”的三。“天人合一”的情感所需的神秘、崇高、威嚴和無所不能,在這里得到最完美的結(jié)合?!暗馈钡囊庀笸ㄟ^武當山古建筑群與自然交融表達出深刻的生命意蘊和身心合一的內(nèi)涵。
4. 情感圖式
情感圖式幫助定義,解釋,理解主要指代在事件和情景中出現(xiàn)的情感。游人和香客對武當山有一種特殊的信仰情感,這不僅是武俠小說和歷史傳說的影響作用,更在于一種心理需求,情感寄托,以及精神信仰。
“真武祖師爺”一詞的創(chuàng)造不僅是一種語言創(chuàng)造,更是一種對于真武信仰的文化映射,是信徒求神心理的滿足,朝山進香的活動演化成武當山特殊的“朝爺”風俗[9],是民眾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象似人間天國勝景的八百里武當,“天地與我并在,神仙與我為一”的神國空間,建筑藝術(shù)與哲學契合的完美詮釋,哲學思考與生活方式的超現(xiàn)實主義性質(zhì),旅游觀景與進香朝拜不僅僅是體驗武當山古建筑群與大山的內(nèi)在美結(jié)合形成的獨特的人文景觀,更是構(gòu)成一種奇妙的審美感知,“天人合一”的情感所需的神秘、崇高、威嚴和無所不能,在這里得到最完美的結(jié)合,人們在行進中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震動,在興奮愉悅的同時更感到了對神的敬畏,感受到了道教精神世界的博大,老莊哲學與道教哲學的實例化表征,成為一種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玄天上帝的信仰通過朝武當,從治世玄岳門牌之外的人間進入仙山,踏入隱喻人間與理想仙境的朝圣神道,道教為得道修仙而構(gòu)建的神仙世界也隨之進入到了世人的精神世界,心理空間,最后達到通達人間仙國的紫金城,道教理想中神仙居住的金殿圣境,升華到“天人合一”的精神集合。在進香朝圣的過程中,這種情感體驗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觀景,而是一種尋找心靈和精神的洗禮,武當山已成為“道”的象征,也成為了人們關(guān)于修道成仙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集合,物與神游、思與景偕的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武當建筑用數(shù)字關(guān)系解決建筑中比例與適度、秩序與和諧體現(xiàn)了一種借助神話涵義把握生活方式的超現(xiàn)實主義性質(zhì),一種對人的永恒理想的積極肯定。
5. 命題圖式
命題圖式是“作為思維與行為模式的抽象,闡釋概念和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暗婪ㄗ匀?、清靜無為”是道教文化中的關(guān)于處世哲學和具有什么樣人生態(tài)度的道教命題圖式。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10]在這句名言中,老子向我們闡釋了一種關(guān)于“道”的哲學,道是自然之理,是萬物順應之趨勢,乃自然發(fā)展之理,萬事皆有其自己原本的行為路徑和發(fā)展之道,切不可違背,人作為天地化身之物,法天象地,做到法道法自然,應該遵從道的自然天性,與天地相處,與社會相處,與他人相處,與自己相處,尊道守正,順勢而為,不破壞“道”之大德,自然之規(guī)律,社會之趨勢,他人與自我的相處之道;楊立志認為“清靜無為”是從道教的根本信仰“道”生發(fā)出來的概念,是道教對待自然社會人生的基本態(tài)度和基本法則[12],它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和具有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扒屐o”是道的本性,人和萬物若效法道,做到清靜無為,“則道自來居”。清靜應順從本心,不與外爭,不為己憂,不放浪形骸,不恣意妄為,做到安靜守一,正身心,立天地。天道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順應趨勢而來,人道的基本要求在于順乎萬物之自然,遵從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11]?!盁o為”并不是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順應天道,遵守自然之本性,因勢利導,遵從事物內(nèi)在之規(guī)律,因性任物。世間的因果報應自有定數(shù),人為的去改變那些定數(shù)就是在逆天而行,人為的順應那些定數(shù)就屬于自然而為,違背事物自然原則的事情不要去做,順應事物自然原則的盡可為之。“道法自然、清靜無為”已經(jīng)成為道教哲學的最高范疇,已經(jīng)內(nèi)化在中國人關(guān)于老莊哲學的認知理解之中,它不僅關(guān)乎修道之人性命雙修的悟道哲學,也是中國文化群體中中庸哲學的完美詮釋,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處世之道,發(fā)展之道。
五、 結(jié)語
武當文化,華夏魂靈,魯迅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武當文化是深受道教精神陶鑄過的文化,武當山是道教文化傳達表象與深厚文化認知意向的統(tǒng)一體。它的主要內(nèi)容豐富和深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內(nèi)涵,武當文化的基本精神則繼承和發(fā)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12]。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武當山既是中國道哲學概念化的實例化,又是文化認知與“道”哲學的表征、抽象與集合,其體現(xiàn)出的文化圖式集合了道教全部的信念,天人合一的處世哲學,以及尊道、貴德、尚和的行為期望,這一切都是古人認知經(jīng)驗和精神思想的概念化認知在宗教儀式、神靈崇拜、思想認知、風俗習慣和人生態(tài)度方面的實例化,它形成的一系列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漢民族文化群體,形成了獨特的關(guān)于世界的認知,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 Stewart, J. R., Gapenne, O., & Di Paolo, E. A. (Eds.). (2011). Enactivism: Towards a new paradigm in cognitive scienc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 Wa Thiongo, N. (1986). Decolonising the mi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in African literature [M]. London: Heinemann.
[3] Shari an, F. (2011). Cultural conceptualisations and language: Theoreticalframework and applications [M]. Amsterdam, PA: John Benjamins: 6.
[4]楊立志. 武當文化概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21.
[5]周作奎. 夢里分明謁太清——武當山“三月三”祖師誕辰法事[J]. 中國宗教,2005,(4):28-29.
[6]朱艷梅 ,郭順峰. 武當名人文化的內(nèi)涵及旅游資源價值探析[J].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29(6):6-9.
[7]張全曉. 道通天地 德貫古今——略論武當?shù)澜痰奶途馵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8(01):1-4.
[8]吳罡.“天人合一”思想對武當建筑的影響[J].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32(4):13-15.
[9]楊澤善,楊立志. 武當山“朝爺”風俗尋蹤[J]. 中國道教,1994,(04):47-48.
[10]陳鼓應.老子注釋及評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1]楊立志. 試論武當文化的基本精神[J]. 理論月刊,2005(08):131-134.
[12]楊立志,張全曉. 略論武當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貢獻[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29(02):1-7.
Abstract: Based on cultural linguistic theory, the study further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i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Wudang Taoism cultural symbols from the cognitive analytical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chema. A deep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to probe into the fact that how the Taoisms understanding to the world spreads Taoism philosophy through various cultural symbols.
Key words: ?Shiyan cultural linguistics; Wudang Taoism; cognition; cultural sch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