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丹
2016年秋季開始使用的統(tǒng)編教材,選入了大量的古詩文,相比人教版,增幅達80%。由此可見,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古詩的學習,對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和良好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的熏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古詩教學的現(xiàn)狀
一、二年級是學習古詩的初期,新課標對第一學段古詩文教學有著明確的要求: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但是古詩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古詩文體特殊,難教難學
相比其他文體,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較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簡短精練,不是白話文;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學生學習古詩存在困難,古詩教學的難度也增加了。
2.教學模式傳統(tǒng),缺乏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模式,教師教,學生學,容易出現(xiàn)填鴨式、滿堂灌的現(xiàn)象,陷入教師枯燥地講解,學生機械地背誦默寫的怪圈,也讓原本抑揚頓挫、充滿活力的詩詞藝術成了枯燥的符號,學習效果十分有限。
3.學生興趣不濃,效果不好
筆者通過對本校一、二年級六個班253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低段語文老師的采訪得知,很多學生對傳統(tǒng)的古詩學習提不起興趣,內心比較抗拒,無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二、古詩教學中微課的開發(fā)點
與傳統(tǒng)的教學網絡資源相比,“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研究古詩教學中微課的開發(fā)點時,應遵循以學生為本、開放性、趣味性等基本原則,達到提高古詩教學效率的目的。因此,筆者研究了古詩教學中微課的四個開發(fā)點:“微詩題”“微詩人”“微畫面”和“微生字”。
1.“微詩題”——微課輔助,理解詩題
古詩的題目也是古詩的一部分,對于詩題的鑒賞不可或缺。詩題會向讀者交代寫作的時間、寫作的地點、當時的感受等。利用微課輔助解讀詩題,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
例如在教授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我制作了“解詩題”微課視頻?!拔⒃婎}”分三步走,第一步聯(lián)系“春曉”來理解詩題中“曉”是“早晨”的意思;接著出示凈慈寺圖片,通過微課中的學習伙伴向學生介紹凈慈寺是西湖邊的一座寺院,相機認讀“曉”“慈”;第二步是指導學生根據(jù)意思,體會詩題該怎樣斷句停頓,學會據(jù)義斷音,讀通題目;第三步則向學生介紹林子方是詩人楊萬里的好朋友,從而了解詩題的意思是:早上,從凈慈寺出門去送別好朋友林子方。短短三分鐘的微視頻,輕松解決了學生對于長詩題理解的困難。
2.“微詩人”——微課輔助,走進作者
每一首詩都與詩人的思想和經歷密不可分,古詩的時代背景據(jù)現(xiàn)代很遠,低年級學生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把詩人的成長經歷、家庭以及社會背景等等材料制作微課。
3.“微畫面”——微課輔助,感受意境
教材中所選的古詩中,有不少 “詩中有畫”的名家名篇。統(tǒng)編本一年級上冊的《江南》,一下的《靜夜思》《池上》,二上的《望廬山瀑布》《敕勒川》,二下的《村居》《詠柳》等等,這些古詩的背后都蘊含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低年級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尚處于形象層面,而古詩往往通過凝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倘若僅從字面進行解釋,學生有可能難以領略意境。
4.“微生字”——微課輔助,有效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是的重中之重,古詩教學同樣承載著識字任務。古詩往往字數(shù)不多,有時候缺乏具體的情境促進學生識字。很多學生能夠把一首古詩熟練地背出來,但是把古詩中的單個字拿出來,學生就不認識了。教師利用微課,把古詩中較難的生字放到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識字。
三、古詩教學中微課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借助微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微課短小精悍、靈活多樣,視頻等播放形式很受低年級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利用微課,可以將學習古詩詞的枯燥還原到有趣的情境中,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因此,筆者探索了古詩教學中微課的三個實現(xiàn)路徑:一是借助微課,激發(fā)學習興趣;二是借助微課,強化詩詞誦讀;三是借助微課,突破教學難點。
1.巧妙導課,點燃詩心
上課伊始,一個有趣的微課視頻播放,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入情入境,把學生深深吸引到課堂上來,使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觀愿望大大增加。
例如在教授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下冊《村居》一詩時,我用微課播放春天的美景導入新課,激活學生對春天的記憶,為學習古詩做好準備。在教授《絕句》一詩時,我用微課制作了“猜謎語”游戲,讓學生看畫面和聽文字描述猜“黃鸝鳥”和“白鷺”,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熱情。
2.音畫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借助微課,在古詩教學中插入優(yōu)美、生動的音樂和生動形象的畫面,以此烘托意境,渲染詩歌的內容,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
3.感官刺激,減少倦怠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學習古詩容易出現(xiàn)倦怠的情緒,因此教師需要調動課題氛圍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微課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手段,能調動學生的聽覺、想象等參與學習。
比如在教授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一詩時,我出示微視頻,讓學生欣賞廬山最著名的瀑布——三疊泉一瀉千里的壯觀景象,并配以震耳欲聾的瀑布響聲。微視頻的播放,相信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感官刺激。
(二)借助微課,強化詩詞誦讀
古詩語言精練短小,學生容易背誦。低年級學生學習古詩,不要求一字一句逐句翻譯,讓學生多讀,在多種形式趣味的朗讀中想象畫面,感受古詩蘊含的意境。
1.掃清障礙,讀通古詩
上課伊始,教師可以讓學生掃清字音障礙,把字音讀準,把古詩讀通順,注意停頓。在初讀古詩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及時糾正字音錯誤,讀通全詩。詩歌具有節(jié)奏和音律美的特點,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
2.創(chuàng)設情境 ,熟讀古詩
一、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向師性。教師可以利用助微課,配以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和富有感情、抑揚頓挫的示范朗讀,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給學生以刺激。
比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詠柳》《絕句》等古詩時,教師都可以借助微課配樂或配圖進行示范朗讀,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學習古詩的情境。學生則通過跟讀、聽音樂、觀察配詩畫面,接受教學信息的刺激,使自己置身于學習古詩的情境之中,在朗讀中自悟自得。
3.適當延伸,拓展誦讀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升,離不開古詩詞的積累。小學生只有積累大量的古詩詞,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豐富自己的語言,達到質的飛躍。雖然統(tǒng)編教材增加了古詩文的篇幅,但僅僅是學習選入教材的古詩文,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在教學古詩時要抓住時機,利用微課適當延伸,拓展誦讀面,擴大儲存量。
(三)借助微課,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比較弱,尤其是對一些比較難懂的古詩詞,學生理解起來就更為困難了。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微課,突破教學難點。
1.了解典故,幫助理解
有的古詩內涵深沉,具有特定背景或典故,給學生在理解上增加了難度。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運用故事巧破難點。在課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也可以讓學生課外預習時觀看微課。當學生對故事感興趣以后,會更想知道古詩中的內容,更容易理解和體會作品的內在情感。
2.啟發(fā)想象,品讀古詩
詩人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展開想象的思維,表達思想感情。而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想象最初都有很大的具體性、直觀性,往往非常鮮明生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入詩人的想象世界,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詩情畫意的畫面。
3.串聯(lián)古今,拉近距離
古詩距今年代久遠,內容言簡意賅,高度凝練,情感較隱晦。小學生無論是生活經驗,還是理解能力,都有所欠缺,在理解詩歌時容易出現(xiàn)偏差。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讓學生將古詩詞的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拉近古詩與學生的距離。
微課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充分挖掘和開發(fā)“微課”資源,用好“微課”這把利器,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降低古詩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想象力、詩歌鑒賞力的提升,讓學生真正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枯燥接受變?yōu)橹鲃犹骄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