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金
冰雹,俗稱“雹子”“冷子”,是強對流家族里一個有名的家伙,它能毀壞莊稼、砸壞車輛玻璃,甚至還可能危及到人畜生命安全。那么它有什么特性呢?
冰雹喜走山路。有研究表明,冰雹最常出沒地與地形高度有密切的關系,隨著地形高度的降低,冰雹的出現(xiàn)頻率也會逐漸減少。冰雹最常打卡地分布圖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冰雹常打卡地大體沿山系伸展,最常打卡地當屬青藏高原,其次為大興安嶺至太行山一帶。另外,天山、祁連山、長白山、云貴高原等地也是冰雹出沒較多的地區(qū)。平均而言,每年冰雹會在青藏高原打卡3~15天,部分地區(qū)可超過15天;在云貴高原、華北中北部、內蒙古中東部、東北,以及新疆的西部和北部山區(qū),平均每年冰雹會出現(xiàn)1~3天;而華南沿海、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區(qū)等,年均冰雹日數(shù)小于0.1天,也就是說,冰雹平均10年才會出現(xiàn)一次。
冰雹喜溫暖季節(jié)。就全國平均而言,冰雹主要出現(xiàn)在5—9月,這5個月的總雹日占全年雹日的80%以上,其中又以6月為冰雹盛行月,而冬季是冰雹最少出現(xiàn)的季節(jié)。但在不同地區(qū),它的表現(xiàn)存在很大差異。在東北、華北、西北、青藏高原地區(qū),它常出現(xiàn)在5—9月,6月是其喜愛的月份;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冰雹喜2—4月,3月尤甚;2—5月冰雹常造訪華南、西南地區(qū)。
通常,我們認為冬季才是制造冰雪的能手,但是冰雹幾乎很少出現(xiàn)在冬季,反而更青睞溫暖甚至炎熱的季節(jié),這是為什么呢?冰雹出生在發(fā)展強盛的積雨云中,這種云也叫冰雹云,它必須在不穩(wěn)定的大氣條件下才能產生。而春夏季節(jié),天氣轉暖,太陽把大地烤得滾燙,近地面極易形成不穩(wěn)定的濕熱空氣,當高空有弱冷空氣時,“上冷下暖”容易引起空氣的強烈對流,濕熱空氣迅速上升,這樣就為冰雹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極佳的條件。在冬季,近地面氣溫很低,不能產生強大的快速上升氣流,所以冰雹就很難形成。
現(xiàn)如今,我們經(jīng)常在各種媒體上看到冰雹的相關報道,那么冰雹是越來越多了嗎?其實不然。據(jù)統(tǒng)計,1961年以來,我國年冰雹日數(shù)呈顯著減少的趨勢,平均減少速率為0.2天/10年。階段性特征明顯,20世紀60年代-80年代為冰雹多發(fā)期,1961—1980 年我國年均單站冰雹日數(shù)呈微弱增加趨勢,1990年后冰雹進入減少期。也就是說,20世紀90年代之后,冰雹越來越“懶”得出動了。在年代際變化上,我國年均單站冰雹日數(shù)時間分布從大到小依次是1970s、1980s、1960s、1990s、2000s和2010s。冰雹為何越來越“懶”呢?目前似乎還沒有定論,但有研究提出,冰雹減少有可能是全球變暖背景下,溫差減小,從而導致對流活動減弱導致的。
不過,冰雹雖然減少了,但它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以及帶來的災害損失仍然十分顯著。所以,日常生活中公眾仍需及時關注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科學防雹,遠離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