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陳炳芳,丁炎波,孫克文,陳建平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江蘇 常州 213000)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介入治療是目前解決梗阻性黃疸的首選方法。對于外科術后解剖異常的患者,如胃癌Roux-en-Y 術后、胰腺癌根治術后、膽管癌術后或膽管-腸道吻合術后等患者,行ERCP術往往達到不到乳頭位置。此時,通常選用經皮經肝膽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或手術作為補救方案。但PTCD 存在導管移位、復發(fā)性感染、急性膽管炎、氣胸和生活質量下降等問題,且在腹水和多發(fā)肝轉移的患者中應用受限。超聲內鏡引導下膽道引流術(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liary drainage,EUS-BD)是一種相對較新的內鏡治療方式,可用于傳統(tǒng)ERCP 失敗時進行膽道引流[1-2]。本文對14 例胃腸術后解剖異常的惡性梗阻黃疸患者行EUS-BD 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本科因胃腸術后解剖異常行EUS-BD 治療的患者14 例,均為男性。年齡55 ~78 歲,平均64 歲;胃癌術后10 例,其中全胃切除術后8 例,胃大部切除畢Ⅱ式2 例;胰腺癌Whipple 術后3 例,膽管癌術后1 例。14 例中,胃癌術后復發(fā)伴轉移4 例,胰腺癌術后復發(fā)伴轉移3 例,膽管癌術后復發(fā)1 例,胃癌術后伴發(fā)膽管癌4 例,胃癌術后伴發(fā)胰腺癌2 例。
Prosoud 超聲主機、GF-UCT260 縱軸超聲內鏡、Olympus TJF 240 及260 電子十二指腸鏡、乳頭切開刀、德國ERBE 高頻電發(fā)生器、斑馬導絲、美國Cook 19G穿刺針及囊腫切開刀、金屬膽道支架、豬尾膽道支架、各種型號擴張條、擴張球囊和鼻膽管等。
術前常規(guī)檢測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生化。術前禁食4 ~6 h,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的藥物,如:波立維、華法林、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等。仔細了解患者穿刺部位的影像資料(CT 或磁共振),明確穿刺部分有無大血管橫過或毗鄰。術前由麻醉師協(xié)助行全身麻醉或靜脈鎮(zhèn)靜。
1.4.1 穿刺造瘺術行超聲內鏡引導下經胃經肝內膽管穿刺造瘺術(EUS-guided hepaticogastrostomy,EUSHGS)、經胃經食道肝內膽管穿刺造瘺術(EUS-guided hepaticoesophagostomy,EUS-HES)和經肝經空腸膽道穿刺造瘺術(EUS-guided hepaticojejunostomy,EUSHJS)。線陣超聲內鏡進鏡至食管下段、殘胃或空腸處,掃描找到擴張的肝內或肝外膽管,選擇一處離胃腸壁較近的位置作為穿刺點,用彩色多普勒功能避開穿刺路徑的血管,19G 穿刺針進行膽管穿刺,抽吸膽汁,予以辨認是否穿刺進入膽管,再注入造影劑顯影肝內外膽管。沿著穿刺針置入0.035英寸導絲,放置于膽管內,予以囊腫切開刀和擴張器建立竇道,置入雙豬尾塑料膽管支架進行透壁引流。
1.4.2 支架置入術超聲內鏡引導下順行支架置入術(EUS-guided antegrade stenting,EUS-AS)輔以透壁支架。線陣超聲內鏡進鏡至食管下段、殘胃或空腸處,掃描找到擴張的肝內或肝外膽管,用19G 穿刺針進行膽管穿刺,抽吸膽汁,予以辨認是否穿刺進入膽管,再注入造影劑顯影肝內外膽管。沿著穿刺針置入0.035英寸導絲,放置于膽管內,予以囊腫切開刀、擴張器建立竇道,導絲穿過膽道狹窄處后,用擴張器或球囊擴張狹窄部位,順行置入支架釋放系統(tǒng),在狹窄部位釋放金屬膽道支架,最后在肝食管或肝空腸吻合口處,置入鼻膽管或雙豬尾塑料膽管支架輔以透壁引流(附圖A ~E)。置入膽道支架再次梗阻,可通過透壁瘺管再次進行介入治療(附圖F)。
術后患者禁食、心電監(jiān)護24 h,常規(guī)予以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及抗生素治療,24 h 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及血淀粉酶,密切觀察癥狀及生命體征,注意有無膽汁外溢、腹膜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和胰腺炎等并發(fā)癥出現,1 周后復查肝 功能。
附圖 超聲內鏡引導下膽道穿刺順行支架置入術Attached fig.EUS-guided antegrade biliary stenting
選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 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 例中成功13 例,技術成功率為92.86%,失敗的1 例患者為經殘胃穿刺至肝左葉膽管后,導絲在近處膽管反復打圈,無法進入遠端膽管,引流失敗。3例胰腺癌術后及1 例膽管癌術后患者經食管壁穿刺至左肝肝管,1 例胃大部切除術后患者經殘胃壁途徑穿刺,其余均通過空腸部位穿刺至肝內膽管。成功的13例中,9 例行經肝順行膽管支架引流,1 例行經胃經食道肝內膽管穿刺造瘺術,1 例行經胃經肝內膽管穿刺造瘺術,2 例行經肝經空腸膽道穿刺造瘺術。1 例術后發(fā)生消化道穿孔,1 例發(fā)生膽汁性腹膜炎,1 例出現賁門黏膜撕裂伴出血,均予以保守治療好轉,術后未發(fā)生支架移位。術后1 例10 d 后再次出現膽管梗阻,膽紅素增高,經肝瘺管順行置入膽管塑料支架后 好轉。
經EUS-BD 治療后,13 例患者膽紅素水平較術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附表。
附表 患者術前和術后1 周血清膽紅素的比較 (μmol/L,±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bilirubin before and 1 week after surgery (μmol/L,±s)
附表 患者術前和術后1 周血清膽紅素的比較 (μmol/L,±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the serum bilirubin before and 1 week after surgery (μmol/L,±s)
時點 總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術前 173.4±97.2 135.3±52.4術后1 周 87.3±73.8 65.7±41.1 t 值 2.81 2.97 P 值 0.010 0.007
惡性梗阻性黃疸是由膽管癌、胰腺癌、膽囊癌或其他轉移癌侵犯、壓迫膽管引起的梗阻黃疸,發(fā)病隱匿,手術切除率低,術后復發(fā)率高,臨床確診時患者多處于腫瘤晚期,喪失手術根治機會。對于無手術適應證的患者,解除惡性梗阻能有效減輕黃疸、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質量。ERCP 膽道支架放置是緩解惡性梗阻性黃疸的首選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胃癌、膽管癌或胰腺癌手術患者的增多,術后因原發(fā)疾病復發(fā)或并發(fā)新的惡性腫瘤所致梗阻性黃疸的比例也逐漸增多,此類患者因術后胃腸改道,ERCP 難以到達乳頭部,導致支架置入失敗。以往通常選擇PTCD 術,但惡性腫瘤患者常并發(fā)腹水或肝多發(fā)轉移,導致不能行PTCD。本組2 例有大量腹水,1 例存在肝內多發(fā)轉移,不宜行PTCD 術,且PTCD 術后并發(fā)癥率較高,即使由經驗豐富的醫(yī)師來行PTCD 術,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高達14.30%[3]。隨著超聲內鏡介入技術的發(fā)展,EUSBD 逐漸成為ERCP 失敗后的替代方法。有多項隨機對照試驗和Meta 分析表明,ERCP 失敗后EUS-BD 和PTCD 可作為替代引流方案,其技術成功率和臨床成功率為90.00%~100.00%和87.10%~96.40%,但PTCD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如術后出血、膽管炎和膽汁泄漏)高于EUS-BD[4-6]。與PTCD 相比,EUS-BD有多種途徑進入膽道系統(tǒng),可通過內引流的方式提高患者舒適度和生活質量,減少電解質紊亂,有利于消化吸收,且術后再次干預率明顯低于PTCD[7]。
EUS-BD 包括肝內途徑和肝外途徑。肝內主要可經食管、胃和空腸(解剖改變時)進行穿刺進入左肝系統(tǒng),肝外途徑主要通過十二指腸或胃竇直接進入膽管。WANG 等[8]對EUS-BD 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評估,并比較了經十二指腸(transduodenal,TD)和經胃(transgastric,TG)兩種途徑,納入42 項研究共1 192 例患者,EUS-BD 的技術成功率、臨床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94.71%、91.66%和23.32%,與EUS-BD 相關的常見不良事件為出血(4.03%)、膽漏(4.03%)、氣腹(3.02%)、支架移位(2.68%)、膽管炎(2.43%)、腹痛(1.51%)和腹膜炎(1.26%);EUS-BD 的TD 和TG 技術成功率、臨床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文14 例患者中,技術成功率92.86%,出現1 例穿孔、1 例出血和1 例膽汁性腹膜炎,均予以保守治療好轉,未出現支架移位。筆者認為,在本中心進行EUS-BD 是安全有 效的。
因胃腸術后十二指腸改道,患者解剖結構異常,經膽總管空腸途徑建立瘺道困難,通常是經過肝內途徑建立竇道進行引流。本研究中,建立竇道的位置多位于空腸,其次為食管下段,僅2 例是通過殘胃穿刺進入左肝肝內膽管,這也與本研究多為全胃切除術后患者相關。14 例患者均選擇左肝內膽管進行穿刺,穿刺的膽管直徑0.25 ~1.00 cm,均能順利穿刺至膽管。1 例引流失敗是由于導絲進入左肝內膽管后,一直在膽管內打圈,無法進一步至遠端膽管。本研究有兩種方式進行膽道引流,若導絲順利通過膽道狹窄處,則行經肝順行膽管支架置入術,如果導絲無法順利通過狹窄處,則行超聲內鏡引導下肝胃造瘺術或肝臟空腸造瘺術。本文13 例成功的患者中,有4 例因導絲無法穿過狹窄處至遠端膽管,未能行順行膽道支架術,而只做了透壁引流,另外9 例均順行置入膽道支架,其中在肝門膽管部置入膽道支架2 枚,膽總管下段置入支架7 枚。
超聲內鏡引導下經肝順行支架置入,輔以透壁支架引流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在透壁引流前行EUS-AS 可減少從瘺管漏出的膽汁,從而預防EUS-BD 的不良反應,如:膽汁性腹膜炎;②采用雙支架可獲得比單獨使用透壁支架引流更長時間的支架通暢性[9];③惡性膽道梗阻置入膽道支架后,容易發(fā)生膽道支架再次梗阻,若僅單獨行EUS-AS,在支架梗阻后再次干預,有時會很困難,需在肝內膽管穿刺處或封閉的EUS-AS支架內放置另一個支架,但肝內膽管不一定能擴張到可穿刺的程度;④再次選擇EUS-HGS 進行介入,會增加患者膽汁性腹膜炎或支架移位的風險,結合EUS-AS 和透壁支架引流,不僅提供了一種安全的再次介入途徑,還提供了另一種膽汁引流途徑,即使阻塞了EUS-AS 支架,也可以預防黃疸的發(fā)生[10]。EUSAS 也有不足之處,如:不能同時行內鏡下十二指腸括約肌乳頭切開術(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將EUS-AS 支架跨過Vater 壺腹放置,可能會阻塞胰管開口,導致阻塞性急性胰腺炎發(fā)生。盡管在本研究中未發(fā)現急性胰腺炎,但有1 名患者發(fā)現了高淀粉血癥,可見在乳頭上順行放置支架有潛在的急性胰腺炎風險。
EUS-BD 在多項研究中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在ERCP 失敗時,常用EUS-BD 作為替代治療。最近有多項隨機對照研究分析了EUS-BD 作為解除惡性黃疸的一線方案,并與ERCP 進行了對比,兩者的治療效果相似[11-12]。近期一篇Meta 分析選擇了3 個隨機對照試驗,共納入222 例遠端膽道惡性梗阻患者(112例為EUS-BD,110 例為ERCP),在EUS 和ERCP 組中技術成功率分別為91.96%和91.81%,臨床成功率分別為84.81%和85.53%;EUS-BD 組中14 例不良事件,其中腹痛5 例,膽管炎4 例,穿孔2 例,膽源性腹膜炎2 例,膽囊炎1 例;ERCP 組中有25 例不良事件,其中胰腺炎10 例,膽管炎7 例,膽囊炎5 例,腹痛3例;該作者認為,在遠端膽道惡性梗阻的姑息性引流中,EUS-BD 和ERCP 引流的技術成功率、臨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和支架通暢率相似[13]。
綜上所述,對于無法手術治療的惡性梗阻性黃疸,應用EUS-BD 是有效而可行的方法,對于膽道和十二指腸解剖結構改變的患者,如有熟練的超聲內鏡專家和相關的器械設施,也可首選EUS-BD 而不是PTCD。本文為單中心研究且病例數較少,在以后的研究中仍需大量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來進一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