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甜甜
〔摘 要〕京族是廣西十二世居民族之一,“哈節(jié)”是京族人民祭祀神靈、敬奉祖先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哈節(jié)”中的儀式舞蹈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征。文章通過對儀式舞蹈風格特征構成的宗教信仰、自然條件及生產(chǎn)勞動等因素進行探尋,結合各儀式舞蹈間同質與異質的對比分析,研究“非遺”視野下京族“哈節(jié)”儀式舞蹈的風格特征。
〔關鍵詞〕 哈節(jié);儀式舞蹈;風格特征
京族是廣西十二世居民族之一,也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解放初期稱“越族”,1985年定名為京族。其祖先約于十六世紀初葉起,陸續(xù)從越南涂山等地遷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為2.8萬人,其中,東興市京族人口1.9萬人,主要聚居在澫尾、巫頭、山心等村。哈節(jié),京語稱為“藝殿耽”,意譯為亭旦日,是京族人民紀念祖先、敬奉神靈、祈求豐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2006年京族哈節(jié)經(jīng)國務院批準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哈節(jié)中的儀式舞蹈是京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舞蹈,穿插在祭祀活動中的儀式舞蹈按儀式順序分別是:《進香舞》《進酒舞》《花棍舞》及《天燈舞》。
京族哈節(jié)中的儀式舞蹈在民族發(fā)展變遷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消化和吸收各類文化因素,通過過濾、篩選和沉淀而成,凝聚了京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審美意識,因此,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舞蹈風格特征。儀式舞蹈中體現(xiàn)出的風格特征不僅是京族人民對自身舞蹈文化的保留和傳承,更是京族歷史文化的藝術體現(xiàn)。
一、儀式舞蹈風格特征的形成
1.宗教信仰 京族人崇拜大海、敬畏大海、贊頌大海。京族的文化藝術絕大部分取材于大海及海洋有關的題材,從而形成京族的海洋文化。出于“人海和諧”的心理,人們創(chuàng)造出諸如“鎮(zhèn)海大王”之類的傳說故事,并堅信這些神靈護佑四方,給信奉者帶來福祉,這是多神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觀念的反映,而這樣的宗教信仰在祭祀歌舞中獲得平衡,哈節(jié)中的儀式舞蹈由此而生。
2.自然環(huán)境 京族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屬亞熱帶氣候,靠海而居的自然條件影響了京族人的體質和性格。那些與大海為伍的漁民們,由于海洋那變幻莫測的特性,練就出海洋民族堅忍不拔的性格和沉穩(wěn)深摯的氣質。京族人勇敢堅忍、靦腆溫順的性格,形成舞蹈中既有柔和緩慢,又有急促激烈動作的風格特征。
3.生產(chǎn)方式 京族是我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以漁業(yè)生產(chǎn)為主。受海上行船風浪造成的不穩(wěn)定性影響,因此,舞蹈動作中膝部出現(xiàn)不同程度彎曲、起伏顛簸的典型特征;長期“織網(wǎng)”“拉網(wǎng)”生產(chǎn)勞動構成了京族女性靈巧的手指運動特征,造就出“輪指轉花”“轉手翻花”,這樣取材于生活并且獨具一格的典型動作,表現(xiàn)出海洋民族特有的審美感知。
二、儀式舞蹈的風格特征
1.共性特征 ①嚴謹?shù)募漓胄裕汗?jié)中儀式舞蹈必須按照嚴格的儀式順序進行,舞蹈有規(guī)定的表演模式、隊形調(diào)度以及動作順序,并且在表演的過程中規(guī)定女藝人的身體不得出現(xiàn)背對神臺的動作,以此表示對神靈的恭敬。
②動作“屈”“圓”“收”的特性:“屈”——受常年海上作業(yè)的影響,膝部在動作中保持一種屈伸狀態(tài),無論節(jié)奏的快慢、動作的變化膝部的屈伸均協(xié)調(diào)配合或大或小、自如流暢的幅度;“圓”——圓形的動線(見圖1),在隊形路線的流動中以及動作變化的流動中都包含著各種圓形的動線。如調(diào)度中的橫8字圓、“輪指轉花”的平圓及“轉手翻花”的立圓。同時,“圓”在京族人的思想觀念中代表著團圓和諧之意,因此也是民族團結的凝聚力及向心力的表達;“收”——收斂克制的力度,無論動作的幅度大小、節(jié)奏快慢,均以恰到好處、內(nèi)收控制的力度處理,表達出對神靈恭敬之意。
③鼓舞相伴的共性:各儀式舞蹈均有鼓樂伴奏。鼓是哈節(jié)儀式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族老藝人阮繼儒總結的表演口訣:鼓舞,以鼓帶舞;怎樣打鼓,怎樣跳舞;鼓響舞起,姑息收舞。由此可見儀式舞蹈與打擊樂之間的密切關系。其中《進香舞》與《天燈舞》更是鼓舞與歌舞多種藝術相結合的形式,女藝人均自唱自舞,《進香舞》中邊唱邊舞;《天燈舞》中先唱后舞,歌曲均是京族傳統(tǒng)民歌,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使儀式舞蹈充滿獨特的韻味。
2.個性特征 《進香舞》:又稱“納例”,是集歌舞為一體的舞蹈形式。在熱烈歡快的鼓聲中開始,女藝人唱著《進香歌》;左手持香;右手做“輪指轉花”;時而在香上時而在香下;時而繞至身旁時而繞至頭頂,伴隨著“一支檀香透九重,敬天敬地敬神靈”的歌曲,貢香因女藝人“輪指轉花”的手部動作及腳下行云流水的調(diào)度,營造出一種如臨仙境的感覺?!哆M香舞》動作輕柔、調(diào)度流暢,舞蹈動作在煙霧繚繞中顯得如夢似幻,由此表達取悅、感謝及贊美神靈之意。
《進酒舞》:主祭向神臺進酒時,女藝人隨主祭及敬酒的行列在殿中所跳的舞蹈。女藝人雙手在胸前做“輪指轉花”及“轉手翻花”,經(jīng)過依次向內(nèi)收的立圓和平圓有其特殊的舞蹈含義,目的為營造出行禮、作揖及推杯換盞的寓意,雙膝跟隨熱烈緊湊的鼓點配合上下屈伸,表現(xiàn)出對神靈虔誠與恭敬之情。
《花棍舞》:哈節(jié)“送神”儀式之前的一段儀式舞蹈,舞蹈意為“驅邪趕鬼”,為“送神”開路,以保佑全島人畜平安?!痘ü魑琛酚梢晃慌嚾吮硌荩嚾搜邢导t色腰帶;以巾蒙面;雙手持由竹子刨絲制成的“花棍”,其上由彩紙點綴色彩,借此烘托祭祀的神圣氣氛?!痘ü魑琛酚衅咛坠潭▌幼?,動作按固定的動作順序進行,“花棍”在女藝人手中變化多端,時分時合,時上時下,有雙棍同時向外繞立圓,也有雙棍分繞立圓,腳下以“圓場步”為主配合西部上下的屈伸起伏。伴奏鼓點的速度由慢至快,給人一種急促緊張的感覺,伴隨著女藝人將“花棍”拋出店外將哈節(jié)儀式推向高潮?!痘ü魑琛穭幼鞣鹊雌鸱?,緊湊連貫,動作表達出一種“驅趕”“驅逐”的寓意。
《天燈舞》:又名“燈舞”,是在哈節(jié)最后一個晚上表演的儀式舞蹈。女藝人頭頂?shù)箍鄣拇笸?;碗上疊盤;盤中燃1至3根蠟燭,手中各持一杯;杯中也各燃1根蠟燭(見圖2)?!疤鞜簟蔽枋歉栉杞Y合的二段體結構,女藝人面對神臺恭唱《天燈歌》,歌曲結束鼓聲驟起,伴隨著熱烈歡快的鼓點,女藝人持“手燈”交替轉動,流動過程中膝部保持穩(wěn)定的屈伸微蹲舞姿,表現(xiàn)出對神靈的虔誠、敬奉之情及對幸福生活的祈禱?!短鞜粑琛肺枳硕饲f肅穆,殿中熒光流轉,極富濃厚的宗教祭祀色彩。
由此可以看出,京族哈節(jié)中的儀式舞蹈不僅是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是經(jīng)過精純和凝練的藝術體現(xiàn)。儀式舞蹈從最初的神話信仰到純正質樸的精神追求,即“真善美”的境界;其風格特征中所表達出的相同的思想觀念、精神信仰及審美意識,是儀式舞蹈的立身之本,更是京族的民族內(nèi)聚力、向心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象征。
(責任編輯:翁婷皓)
參考文獻:
[1]中華舞蹈志編輯委員會編.中華舞蹈志——廣西卷[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8
[2]李雪梅.地域民間舞蹈文化的演變[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9
[3]黃小明.論京族舞蹈的美學特征[J].舞蹈,2013.12:388
本文系2018年度廣西藝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非遺”視野下京族“哈節(jié)”儀式舞蹈風格特征的研究》成果,編號:YB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