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琴
摘 要為了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筆者研究發(fā)現,恰當定位學生角色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進行科學分類,采取分層教學的手段,可以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根據學生角色然后定位學生身份,就要給學生分類,把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若干類別,然后分別對待,采取不同的辦法,最終能夠觸類旁通,各類別之間能夠融會貫通,大家同心同德,有凝聚力,有集體觀念,形成一股奮發(fā)向上的浩然正氣,能夠整體提高班級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2-0143-01
學生是高效英語教學模式的重要載體,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需求。而且學生的需求也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如果教師不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想滿足學生的需求很難實現。因此師生要多接觸,教師要融入學生的生活,避免師生之間產生隔膜,否則教師的管教活動就缺少理論依據,往往限于表面。作為初中英語教師,筆者主要從英語課堂上定位學生角色,對學生進行科學分類管理兩個方面闡述教學策略。
一、辯證看待教師角色,恰當定位學生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在教師的正面引導、家長的跟蹤監(jiān)督、同伴的悉心幫助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才能正常發(fā)揮。
在高效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既是客體、更是自主接受教育的“主體”。從教師的角色定位來看,“教師不能再僅僅扮演信息傳遞者的角色,他們必須與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產生互動,必須與不同的學生發(fā)展相互聯系。正是由于學生有不同的需要,教師才應該從被動接納學生的角色向主動適應(運用分層)學生的角色轉變”。教師能主導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而不能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還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一些缺乏信心的學生,教師可以教給這樣一個道理:Hang in there.先讓他們用0.5分鐘時間背會,然后讓他們猜意思,最后用激勵性的語言告訴他們這句話意思為:堅持就是勝利。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類生來就有學習的潛能,但學生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自己的目的有關時,意義學習便發(fā)生了;學生有了學習目的,學習速度也會主動加快。
教師在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作用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客體地位。是指學生相對于社會的要求、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師的認識來說的,都處于一種被動狀態(tài),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將一定社會的要求轉化為學生內部需要”從讓我學,到我要學,從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
因為學生是不成熟的、待發(fā)展的主體。所以“強調學生的主體,是為了促成其作為主體的發(fā)展,而不是為了放棄教育者的責任”??梢姡逃爸黧w”與教育“客體”之間是一對既矛盾,又統一的概念。
二、辯證學生的類別與層次,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
“一個進步的社會把個別差異視為珍寶,因為它在個別差異中找到它自己生長的手段。因此,一個民主的社會必須和這種理想一致,在它們各種教育措施中考慮到理智上的自由和各種才能和興趣的作用?!泵绹逃壹s翰·杜威極力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主張開發(fā)學生的天賦,促進孩子形成獨立而完美的個性特征。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能夠挖掘學生的潛能,識辨孩子們的天賦特征,發(fā)展他們的天賦,并選擇適合于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方法。甚至調節(jié)教學以適應低能者并順其天性訓練他們?!皩嶋H上,不違反自然天性而去補足它,使其缺陷完善,這就是教師的職責?!苯處煾鶕W生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類教育也是高效英語教學模式運行的重要條件。學生是高效英語教學模式的歸宿,沒有學生的參與,高效英語教學模式就失去存在的意義。為了使高效英語教學發(fā)揮更大作用,教師要因材施教,把學生分成若干類型,然后根據類型,進行分層次教育。
下面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分類,分類不可盲目,要圍繞教育目標進行恰當的分類。對于同一類型的學生,教師在教育和教學時,可以采取類似的策略,這樣做可以減少教師的投入,擴大產出。本身也是高效英語教學模式的有益嘗試,目標是實現高效英語教育教學常態(tài)化。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分為“學優(yōu)生”、中等生和“潛能生”。根據學生的德行可以分為品優(yōu)生和品差生。根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分為積極主動型、懶惰拖拉型和不思進取型。根據學生的性格和氣質特征可以分為溫和謙讓型、傲慢偏見型、抑郁封閉型、大膽潑辣型、堅強勇敢型、懦弱畏縮型等。教師把班內的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分類一定要精準。要經過長期的細致觀察,多方打探和認真調查研究,逐步歸納學生的個性和氣質類型,教師利用學生的個性和氣質類型,進行積極主動的分層次教育。
根據學生的類型進行分層次教育,即使是同類學生,他們之間也存在千絲萬縷的差異,這時教師主要考慮求同存異,把他們放在一起進行教育?!耙磺星嗄觌m然心性各不相同,但是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去教育。”舉一反三,對于兩個群體有天壤之別,但教師也總能在他們之間找到一致性,這就是你教育他們的抓手??傊?,作為教師既要擺正自己的身份,更要定位學生的身份,不要越位,真正做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參考文獻:
[1][英]蒂姆·奧布萊恩,丹尼斯·吉內,陳立譯.因材施教的藝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