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馬雞
兩叢耳羽直豎
22片尾翎下垂
昂首行地
展翅可飛
天生一副戰(zhàn)士模樣
那是世界雉鳥協(xié)會會徽圖案
那是山西省省鳥 蘆芽山的
褐馬雞
外形酷似神州版圖
渾身涌一股民族血氣
秉性忠誠剛烈
受侵必斗 絕不后退
要么流盡最后一滴血
要么全勝而歸
恰如七步成詩的曹植所言
“其斗終無勝負(fù) 期于必死”
歷代帝王愛其忠勇
譽之為鳥中關(guān)羽
且以褐翎制冠
贈武將以勵奮勇作戰(zhàn)
賜文官弘揚忠貞盡職
直至今日古戲曲里
凡手握重權(quán)者依然冠飾褐羽
這無言的叮囑 時刻
搖蕩在耳際
萬佛洞聯(lián)想
盡管距云霄之上還很遠(yuǎn)
但也足堪稱高高在上
懸崖絕壁的洞穴中
密密層層塑著萬尊佛像
三界菩薩濟(jì)濟(jì)一堂
釋迦牟尼端坐中央
儼然是萬佛朝宗的盛況
其實只是建造者的構(gòu)想
不堪擁擠 菩薩們
千方百計找空隙表示虔誠
而佛主察覺不到其良苦用心
只管自己閉目講經(jīng)
曾幾何時不知何人造孽
竟將三成的佛像損毀
佛臺上積滿了陳年灰塵
蓮花座里只留些殘足斷肢
有佛流落到古董攤里
有佛腿滑進(jìn)了洞外花叢
坡上田間散落些鍍金泥巴
陽光下隱隱閃著微光
少了菩薩卻不少擁擠
少與不少并無多大差異
大家照樣都無所事事
小廟里依舊閑淡著神圣
參悟透空性智慧的菩薩們
一心想著果位晉升
跳出三界不入五行
長生不老才是恒久的追求
長城鐵牛
雁門關(guān)延伸過來的長城
被恢河切斷
不? 是被迫轉(zhuǎn)身
三道鐵索連著的九頭鐵牛
是長城的又一種造型
恢水暢流
外騎難侵
九頭牛 鏈接的是民族的脊梁
是古老中華的聰明
時光匆匆
流水匆匆
幾多戰(zhàn)亂被攔截
數(shù)不清的無故被放生
而九頭鐵牛
最終被歷史的泥沙湮沒
不 是潛入了民族的血脈
至今仍在馱著祖國
前? 行
婁煩馬
史載? 婁煩牧政甲天下
甲在何處
甲在碧草如茵山泉似乳之肥
甲在牧馬數(shù)萬望之如云之大
甲在首創(chuàng)胡服騎射稱雄天下
甲在可不翼而飛一往無前的
婁煩馬
婁煩馬
額尖腿長
如簇簇弦上利箭
躍躍待發(fā)
婁煩馬
血管與汗脈相通
流盡汗就流血
是牧草根下的煤塊
燃著自己飛跨
婁煩馬
性韌強(qiáng)悍
只知奔突不會停下
婁煩馬
曾令極善騎射者喪膽
舍棄江山美人
潰退中原丟盔棄甲
婁煩馬啊
直奔跑到血盡氣絕
只剩一副站立的骨架
它曾改寫一段歷史
使中原安泰趙國強(qiáng)大
至今仍有頭馬營 二馬營 三馬營
以及馬營 馬坊等村名
傳頌著當(dāng)年牧政的繁華
我曾遍走馬系村莊
尋訪婁煩馬的后裔
知其早遁于歷史的深處
其故地曾村村養(yǎng)馬
至今依然? ?人人心中有馬
天池隨想
不屑于隨波逐流
拒絕去低處尋求生存
離經(jīng)叛道的志趣? ?注定
生命旅程之艱辛
爬坡的坎坷
河水想不到
清冷和孤寂
流泉說不清
1954米的海拔
是你起凡脫俗的高度
令白云驚異
如天鏡浮空
走上山頂 哪怕
只匯作一只眼睛
豈止感知塵世的冷暖
更可明察眾生之憂困
看群山不過小小泥丸
望層林也只蓬蓬草叢
遠(yuǎn)方盡在眼底
近處攬于胸中
把追求低安于低之路堵死
在群峰之巔落戶安營
生命中應(yīng)有個天池 將汗與血
匯作令人仰慕的風(fēng)景
【作者簡介】賈真,山西省原平市人,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有文學(xué)、經(jīng)濟(jì)、民俗等作品集二十部,其中詩集十二部,偶有作品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