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碩
上消化道疾病為臨床常見、多發(fā)疾病之一,包括胃潰瘍、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Hp 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的細菌,是目前所知在人胃中唯一生存的一種微生物種類,與胃癌、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發(fā)生存在明顯關系,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2]。為探討Hp 感染與上消化道疾病的相關性,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920例參加健康體檢并行呼氣試驗和胃鏡檢查的體檢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間92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30例(57.6%),女390例(42.4%);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2.4±11.5)歲;≤30歲17例、31~40歲106例、41~60歲557例、>60歲240例。排除標準:1 個月前曾采用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非甾體類消炎藥、免疫抑制等藥物治療者;有外科手術史者;胃腸活動性出血者及腫瘤患者;臨床資料不完善者。
1.2 方法 所有體檢者均行13C 呼氣試驗和胃鏡檢查。
1.2.113C-呼氣試驗 所有體檢者均進行13C 呼氣試驗,儀器為HCBT-01 型13C 呼氣檢測儀,若DOB 值>4.0,則表示體檢者為Hp 感染。方法收集體檢者早晨空腹呼氣,然后體檢者口服尿素膠囊(含尿素13C 75 mg),溫水送服,靜坐0.5 h,然后再次收集體檢者呼氣。
1.2.2 胃鏡檢查 所有體檢者均進行胃鏡檢查,檢查前均禁食12 h 以上,給予常規(guī)胃鏡檢查,對于存在異常病變組織者需進行活檢。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tǒng)計體檢者Hp 感染情況及胃鏡檢查結果,并對Hp 感染與消化道疾病的關系進行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p 感染情況 920例體檢者中共計檢出432例Hp 感染,Hp 感染率為47.0%。其中530例男性中共計檢出260例Hp 感染,Hp 感染率為49.1%(260/530),390例女性中共計檢出172例Hp 感染,Hp 感染率為44.1%(172/390)?!?0歲、31~40歲、41~60歲、>60歲健康體檢者的Hp 感染率分別為35.3%、38.7%、47.8%、49.6%。不同性別、年齡段體檢者Hp 感染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20例體檢者Hp 感染情況[n(%)]
2.2 胃鏡檢查結果 920例體檢者胃鏡檢查結果均顯示異常,包括94例消化性潰瘍、31例胃息肉、645例淺表性胃炎、146例萎縮性胃炎、4例胃腫瘤。
2.3 Hp 感染與上消化道疾病的關系分析 92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共計檢出Hp 感染432例,Hp 感染率為47.0%。消化性潰瘍、胃息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腫瘤患者的Hp 感染率分別為47.9%、16.1%、46.8%、53.4%、50.0%。消化性潰瘍、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腫瘤的Hp 感染率均>45%,其中萎縮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53.4%),胃息肉的Hp 感染率最低(16.1%),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 感染情況(n,%)
Hp 是一種革蘭陰性桿菌,為微需氧細菌,具有傳染性,其感染與消化性潰瘍、胃癌、慢性胃炎等疾病存在密切的關系[3]。由于患者Hp 感染后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并不具有典型性,也不會表現(xiàn)出急性期胃炎的癥狀,來院治療時一般多表現(xiàn)為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癥狀。大量研究表明[4-6],Hp 感染為相關性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主要包括粘附素、尿素酶、熱休克蛋白、細胞因子、活性氧、細胞毒素等致病因子。這些因素可能均參與了對消化道黏膜損害,但是何種因素起到主要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Hp 檢查包括快速尿素酶實驗、細菌培養(yǎng)、組織學檢測等侵入性檢查,血清抗體檢查、呼氣實驗、糞便檢測等非侵入性檢查。兩種檢查方式各有優(yōu)勢,侵入性檢查如電子胃鏡既可以觀察胃部情況還可對病變組織進行活檢,但其操作復雜;而呼氣實驗采用13C 這種穩(wěn)定的元素,無放射污染,重復性高,無痛苦、體檢者接受度高,且可反映胃部Hp 感染情況[7,8]。本次研究選取920例參加健康體檢并行13C 呼氣試驗和胃鏡檢查的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920例體檢者中共計檢出432例Hp 感染,Hp 感染率為47.0%。不同性別、年齡段體檢者Hp 感染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上提示Hp 感染與性別并無明顯關系。隨著年齡增長Hp感染率逐漸降低,可能與現(xiàn)在年輕人更喜歡外出聚餐有關,而年長者則更注重健康。
Hp 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消化道腫瘤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WHO/IARC)已經(jīng)將Hp 定位為Ⅰ類致癌原[9]。實驗研究顯示Hp 可引起細胞過度增殖,使DNA 易受損傷;還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過度表達及基因突變等,因此認為Hp 是胃癌的一個啟動因子[10]。920例體檢者胃鏡檢查結果均顯示異常,包括94例消化性潰瘍、31例胃息肉、645例淺表性胃炎、146例萎縮性胃炎、4例胃腫瘤。92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共計檢出Hp 感染432例,Hp 感染率為47.0%。消化性潰瘍、胃息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腫瘤患者的Hp 感染率分別為47.9%、16.1%、46.8%、53.4%、50.0%。消化性潰瘍、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腫瘤的Hp 感染率均>45%,其中萎縮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53.4%),胃息肉的Hp 感染率最低(16.1%),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上消化道疾病和Hp 感染關系密切,其中萎縮性胃炎的Hp 感染率最高,有學者[11]認為,早期根除Hp 感染可預防萎縮性胃炎的形成,對已形成的萎縮性胃炎無逆轉作用,但可防止病變進一步發(fā)展。故針對Hp 感染率高的上消化道疾病,臨床應積極防治,進而有助于防止胃癌的發(fā)生。本次研究所選樣本范圍有限,故可能存在一些差異,臨床還需深化對上消化道疾病與Hp 感染相關性的認識。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疾病與Hp 感染存在十分密切的關系,且感染率較高,有著高感染率和致病性的Hp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患,針對Hp 感染,預防的關鍵是做好個人衛(wèi)生防護,同時,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也應加強對大眾認識Hp 做好普及和宣傳,降低Hp 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