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瑞
(貴州省骨科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和人們生活方式持續(xù)變化的情況下,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退行性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以神經(jīng)根型頸椎疾病為主,對于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從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臨床治療情況分析來看,多以中醫(yī)牽引、針灸治療方式為主,但是其作用效果難以達到預期。針對這一情況,有學者提出配合實施溫針灸與牽引聯(lián)合西藥治療這一方案。為了進一步評估這一治療方案的臨床作用效果,本文展開以下研究。
2017年4月~2019年4月,選擇67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性與女性分別為34例和33例,年齡40~72歲,平均(55.52±4.20)歲。將其分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綜合評估患者的疾病進展情況,確定頸椎病發(fā)生位置,制定針對性的牽引治療方案。具體治療過程中,借助頸椎電動牽引器(生產(chǎn)單位:上??狄揍t(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型號:T-YZQ型)。儀器參數(shù)設置如下:牽引力100N,單次牽引時間控制在15 min,頻率為1次/d,5次/周。西藥干預: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頸復康、根痛平、頸痛顆粒藥物干預(選用一種即可),必要時可以額外給予維生素B1和甲鈷胺干預。
研究組患者給予溫針灸與牽引聯(lián)合西藥治療方案,其中牽引治療以及西藥治療方案,與對照組治療方式保持一致。在溫針灸方面,選擇患者雙側頸夾脊C3~C5位置,借助1.5寸毫針給予針刺干預,待患者有明顯針感并且放射到肩部位置為止。借助2.0寸毫針針刺,對患者大椎位置實施針刺干預,利用針頭輕輕上挑針尖,以此來使患者產(chǎn)生酸麻脹痛的感覺,并且這一感覺逐漸放射到肩部位置。借助1.5寸毫針,對患者三陰交、陽池以及血海穴位實施針刺干預。針刺得氣后,利用長約2cm的艾條套,選擇在毫針上點燃。期間,為了避免出現(xiàn)皮膚燙傷等問題,需要給予相應的阻隔物阻隔護理。溫針灸治療,每穴1壯,1次/d,5次/周。
綜合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同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NDI變化情況。
以SPSS 23.0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P<0.05,差異顯著有意義。
對比組間臨床治療有效率,研究組94.29%,對照組78.13%,差異顯著(P<0.05)。
研究組35例,顯效20例,有效13例,無效2例,有效率94.29%。
對照組32例,顯效15例,有效10例,無效7例,有效率78.1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AS、NDI均有所改善,但是研究組患者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治療前后的VAS、NDI改善情況(±s)
表1 治療前后的VAS、NDI改善情況(±s)
分組 n VAS NDI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5 5.64±0.67 1.68±0.22 38.44±4.35 18.22±3.45對照組 32 5.65±0.59 3.68±0.42 38.54±4.42 25.22±3.48 t - 0.236 4.025 0.223 4.255 P - 0.200 0.001 0.230 0.001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癥,屬于退行性疾病中的一種。在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單一的中醫(yī)治療方案與西藥干預,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但是在治療后有著較高的復發(fā)率,并且其治療方案存在相應的局限性[1]。對此,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研究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治療前后研究組的VAS、NDI改善情況,也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綜合分析患者病情進展之后,溫針灸與牽引聯(lián)合西藥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作用效果突出,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因此,應該在提高這一治療方案重視的基礎上,將其廣泛推廣和應用于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