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劉峰
作為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誰不希望孩子成龍成鳳?
作為老師,誰不愛自己的學生?誰不希望學生前程似錦?
事實上,我們缺的不是愛,缺的是智慧;不但不缺愛,相反我們的愛常常泛濫而熱烈,如決堤之江水,炙熱之夏日,滔滔而成災,烈烈而難耐。但結果呢?我們愛在孩子那里成了嘮叨啰嗦,成了約束羈絆;在我們這里成了恨鐵不成鋼,成了忘恩負義;為什么努力沒有回報?為什么努力反得惡報?
愛需要和智慧牽手,愛需要和智慧作伴,愛需要靠智慧引路。為此,在班級工作中,要做好以下三點:
1.角色定位:做學生的陪伴者、記錄者
開學的第一天,我就給同學們說,有什么難處,不要告訴家人,對家人我們要報喜;請告訴老師,對老師要報憂,因為老師是除血親外最關心你的人,是你離家后最安全的靠山。我會陪伴著你們一起經歷學習的苦與樂、一起經歷成長的喜與悲,一起經歷奮斗的累與苦,一起經歷成功的喜悅與淚水,一起經歷青春的激情與叛逆,我會記下你們成長的點點滴滴,留下你們青春的青澀和莽撞,留下你們奮斗的激情歲月。
從開學第一天我就用手機記錄學生的成長,從軍訓到會操,從會操到跑操,從自習到上課,從黑板報到征文比賽、書法比賽,從座次表到成績單、從運動會到拔河比賽,學生的成長蹤跡我都仔細的收集保存。記錄下這一切,回過頭才知道我們一路怎么努力的走過來,才不會忘記我們?yōu)楹味霭l(fā)。時間匆匆,分科時我和學生分享這半年的一張張照片:軍訓時黑黑的膚色是我們努力的顏色;一張張獎狀是我們拼搏團結的見證,一份份成績單是歡笑和淚水交織的夢想階梯,運動會一張張笑臉是的青春的活力綻放。歲月流逝,初心不改,“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2.治班措施:師生共商議 民主話和諧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用好班干部會讓我們忙中偷閑,省心不少。有一次和蔣宗華老師聊天,蔣老師說一定要樹立班長的威信,用好班長,這樣會省力不少。這樣班長不僅是學生上學時的班長,還是學生一生的班長。我深受啟發(fā),就經常和班長趙現洲商量怎么排座位,怎么安排衛(wèi)生,怎么組織班級活動,我只是說一些原則,基本上都是讓他組織班委討論,再讓他們和學生商議,組織實施,放手讓他們去做,讓他們多登講臺,多和同學們交流,征求學生們的意見,大家共同商量怎么辦。這樣既鍛煉了班干部能力,又提高了班干部的威信;又讓學生們參與班級管理,增強班級榮譽感。每周星期日晚的班會,也嘗試讓班長負責組織,總結一周發(fā)現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并做好紀錄。我發(fā)現確實省心了不好,學生也感激老師的信任。
3.懲戒理念:約法三章、事不過三
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面對學生的錯誤。面對嚴峻的教育環(huán)境,該怎么懲戒學生,該怎么把我懲戒的尺度?俗話說,事不過三,面對學生的錯誤,我嘗試這樣做:面對學生首次犯錯,我只提醒,不懲戒,比如早自習遲到,我會讓他看看班級誰還沒到。下次如果還時犯錯誤,再提醒,如果三次犯錯,不好意思,那就不好意思了。我說如果你犯一次錯誤,那是無意,第二次就是有意,第三次就是惡意了。這時候我采取適當的懲戒措施,就會天經地義,因為我已經仁至義盡了。這樣學生每前兩次犯錯,我寬容以待,省心省力,少了火氣,多了大氣。 沒有了以前的大聲批評,沒有了以前的嚴厲質問,沒有了以前的怒氣沖天,以德化人、以禮待人,用寬容的心容納孩子幼稚的錯,用高尚的德開啟孩子羞恥的心。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孩子也最有影響力。外在的法令強制,效果雖立竿見影但不會持久;內在的道德自覺,作用雖潤物無聲卻一舉兩得。
愛需要用智慧賦予新意義,才能激發(fā)孩子奮斗的動力。我們一直嘲笑“刻舟求劍”的傻子,殊不知我們已經把教育之舟“刻”得傷痕累累?時代已經發(fā)展到物質極大豐富甚至過剩的時候,在這不缺吃不缺穿的物質年代,教育改變物質生活的意義已經引不起孩子們的熱情,我們也不能再以物質為誘餌,再不能把“好好學吧,不然以后找不到工作,吃啥穿啥”之類的話掛在嘴邊。教育要有新意義,要從“保命之用”上升為“使命之用”,追求教育的精神意義。
愛需要用智慧創(chuàng)設教育環(huán)境,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把越滩蝗缟斫?,身教不如境教”。我們要想法設法創(chuàng)設教育環(huán)境,如雷夫的“第56號教師”,讓師生在和諧、關愛、信任、輕松的生命交流中完成教育之過程,實現教育之目的。小孩學音樂來說明智慧的做法:不能一開始就從枯燥的音符教起,要讓孩子先學一首“生日快樂”的簡單曲子,然后請了小朋友當聽眾,讓孩子有成就感,然后慢慢在學其他曲子,在學習曲子中不知不覺就把枯燥的音符學會了。教學不也應如此嗎?
愛需要用智慧學會放手學會等待,才能讓愛的效果慢慢顯現?!懊恳粋€孩子在生活面前都是一個新手,他們沒有成人的經歷和能力,但卻被要求和成人做的一樣好?!痹诤⒆犹剿鲿r,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孩子思考時,我們送上了答案之果;在孩子犯錯時,我們張開了責備之口。我們總是“手把手”,不能“松松手”,不能“等一等”,等到我們放手讓孩子獨立時,才發(fā)現他們已經折斷了飛翼,一只“金鳳凰”被我們活活養(yǎng)成了“蘆花雞”。悲痛何至于此?
想想辦法,動動腦筋,用用智慧,引導愛心,愛才不會成為“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