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加入名著導讀是一次重要改革,其教學內(nèi)容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初中階段要求學生自己制訂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對閱讀量也有一定的標準。閱讀能使初中生充實課余生活,開闊視野,并拓展思維。但就目前的開展情況來看,名著導讀課程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課堂氛圍隨意,教師沒有發(fā)揮正確的引導作用,也沒有一定的評價體系,導致名著導讀課程的教學出現(xiàn)很多問題。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有效地開展名著導讀課程進行探究。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095-624X(2020)06-0081-02
引 言
名著導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部分,能夠引導學生自發(fā)地進行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就目前的開展情況來看,教師仍舊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閱讀教學水平不足、對閱讀課程不重視、教學評級機制不完善的情況,導致學生的閱讀趨于功利性與隨意性。因此,教師應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對名著導讀課程的學習。
一、重視閱讀課程,提升閱讀興趣
在開展名著導讀課程時,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設(shè)計閱讀課程,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播放一些教材配套的課件,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避免他們閱讀一些不適合的作品。教師可以將所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興趣結(jié)合起來,這些資源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幫助學生理解所讀名著。
其次,教師可以在課前開展一些活動,可以圍繞學生最近所讀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是關(guān)于時事政治的作品等,讓學生每天進行演講,促使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閱讀素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脫稿演講,并對他們的演講進行簡要點評,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表達能力與寫作分析能力。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對所讀名著節(jié)選部分進行編演,加深學生對文中人物的情緒、語言與情感的了解,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設(shè)計臺詞,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發(fā)揮空間,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最后,在課余時間,教師還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設(shè)置讀書角,供學生借閱書籍,可以在走廊懸掛名人名言等,為學生提供積極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1]。
例如,在開展《水滸傳》一文的名著導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整個故事脈絡,感受故事內(nèi)容的特點,并激發(fā)學生對這部名著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嘗試采用一些教學輔助手段。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電視劇片段,讓學生觀看其中的經(jīng)典片段,從而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使其對人物形象與性格的認識更加清晰。為了讓學生更快地進入閱讀情境,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參照影視作品來分析解讀閱讀內(nèi)容,尤其是感受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分析解讀故事中存在的典型人物形象,基于這些方法來加深其對作品的閱讀感受與體驗。教師還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活動形式,如讓學生將其中的片段改編成話劇進行演繹,讓學生親自體驗人物的心理變化,模仿名著中對人物的神態(tài)描寫等。
二、指導閱讀方法,進行深入閱讀
部編版教材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傳授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首先,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教材中提供了多種閱讀專題以供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專題掌握不同的閱讀技巧與方法,這樣,在今后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時,就能迅速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
教材中引入了“自主閱讀”這一板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還給予了學生一定的閱讀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名著閱讀有一定的層次性,閱讀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但當學生對文章有所感悟時,便可以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深入文本進行理解,加深對名著內(nèi)涵的挖掘。教師可以針對文章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指導學生有效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任務的規(guī)劃,以達到閱讀的目的。學生在自行理解中也會結(jié)合自身的感受,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體系構(gòu)建,從而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學生對于所讀文本的內(nèi)容與意義的轉(zhuǎn)化往往結(jié)合了自身的思維,對其進行加工與創(chuàng)造,既能體現(xiàn)自身的思想,又能培養(yǎng)自身的思維能力[2]。
在自主閱讀名著內(nèi)容時,學生遇到各種閱讀障礙是十分常見的。對此,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并在閱讀方法和模式上進行點撥。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海底兩萬里》時,首先可以給學生介紹故事梗概,并給學生介紹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識,這可以化解學生在閱讀時存在的各種疑問,幫助學生更充分地理解和感受文章內(nèi)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為尼摩船長寫一篇航海日記,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形成更加多元的閱讀體驗。
再如,在閱讀《傅雷家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給傅雷寫一封回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有自己的理解,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并在完成后讓學生對所寫文章進行闡述,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說說有哪些句子是自己十分喜歡的,結(jié)合文章對某一段進行分析等,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閱讀名著的方法,感受名著中的文學價值,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合理閱讀,實施平等教學
教師在名著導讀課程中應充當名著作者與學生間的橋梁,幫助學生構(gòu)建閱讀的體系。教師作為學生閱讀的促進者與引導者,要想順利地帶領(lǐng)學生開展閱讀活動,首先應提高自身的閱讀修養(yǎng)。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要想將正確的閱讀習慣傳授給學生,就要保證自己對名著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內(nèi)化吸收所讀內(nèi)容,以便更好地傳授給學生。教師在不斷閱讀、提升自我的同時,也會感染學生,給學生起到示范性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應以平等的關(guān)系進行互動,學生只有及時給予教師課堂反饋,教師才能更有效地開展教學計劃。其次,教師在開展名著導讀課程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與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將寫作訓練融入閱讀教學,讓學生在知識的互相遷移中,對閱讀的名著形成一定的感悟。這不僅能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還能使學生將閱讀中學到的技巧與知識運用在寫作中,在節(jié)省學生時間、精力的同時,還能使其將閱讀與寫作的知識互相轉(zhuǎn)化,完成知識的正向遷移,實現(xiàn)教學的創(chuàng)新[3]。
在組織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時,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很重要。在給予學生閱讀指導和建議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閱讀情況和理解能力,給予學生差異化指導,帶給學生更多實質(zhì)性的閱讀收獲。例如,在開展《艾青詩選》導讀課程時,教師首先要對這些詩歌進行欣賞與感悟,這樣制訂的教學方案與策略才會更加合理。同時,在進行名著導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如可以讓學生進行詩歌朗誦,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詩歌。
寫作可以反映學生的文字功底,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與文章組織能力都有所考查,需要學生積累語文知識。而閱讀的過程就是語文知識的積累過程,因此閱讀與寫作二者相輔相成,十分重要。教師可以結(ji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創(chuàng)設(shè)差異化的閱讀指導方案。例如,閱讀能力較強、基礎(chǔ)知識積累豐富的學生,在開展名著閱讀時會相對順暢,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在閱讀思維上展開引導,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探析閱讀素材和范本;針對那些語文能力一般、閱讀能力有限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他們更多實質(zhì)性的閱讀指導和幫助,如可以給學生梳理閱讀范本的脈絡,在閱讀方法上做指引,并讓學生掌握文本探析的有效模式。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名著導讀的教學成效,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更多收獲。
四、制訂科學的評價機制
為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克服自身的惰性,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閱讀成果制訂一定的評價機制。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與教育方針,進行實時的教學評價,綜合學生在閱讀中的感悟與理解,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閱讀情況納入期末考核中,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在日常布置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進行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對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對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給予鼓勵與正確的引導[4]。
例如,在針對《簡·愛》這部作品展開名著導讀時,教師要就學生的閱讀情況做有針對性的評判。教師可以結(jié)合故事內(nèi)容設(shè)計一些思考探究問題,讓學生基于這些問題加深閱讀理解,這也可以讓教師及時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個故事自主編排話劇表演,提高名著閱讀的整體趣味性。
再如,在閱讀《海底兩萬里》時,教師在檢驗學生閱讀成果時可以采用差異化的實施方法和策略。教師既可以結(jié)合文本提出問題,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shè)一些實踐活動。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潛艇的簡易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開拓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閱讀成果檢驗方式會讓閱讀過程的趣味性更強,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針對學生的名著閱讀展開教學引導時,要在方法和模式上多做改善與革新。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課外閱讀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的閱讀收獲,并讓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與鍛煉。
結(jié) 語
將名著導讀引入語文教材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語文的素質(zhì)教育在名著導讀課程中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朱麗潔.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育[J].教育觀察,2019(29):112+114.
李棟.豐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93.
汪俊生.構(gòu)建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104-105.
成玲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J].名師在線,2019(12):25-26.
作者簡介:田力(1991.12—),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