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蕾
摘要:從城市濱海公共藝術普遍特征入手,結合中國城市雕塑家協(xié)會對海納百川·大連國際雕塑公園的策劃方案,補充、豐富、進而形成對大連濱海公共藝術發(fā)展建設思路的定位,通過濱海視覺提煉與場所精神激活的方法分區(qū)域進行主題規(guī)劃設計,通過公共藝術活動與結合文旅線路的運營模式進行推廣,讓市民領略自然風韻與時代氣息并存、海洋文化與歷史文脈交融的新濱海環(huán)境。
關鍵詞:濱海公共藝術;空間精神;運營模式
大連市規(guī)劃局為優(yōu)化海岸帶空間格局,編制了《大連市海岸線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2015-2030年)》,構建以“一帶六區(qū)八灣十心”為主的海岸帶空間,修葺整頓與增建開放共18處海岸線。為市民親海提供更多選擇,也為濱海公共藝術的建設提供了更多寶貴空間與機遇。
1 海納百川·大連國際雕塑公園現(xiàn)狀
對于大連市民來說,海納百川國際雕塑公園的建設顯得尤為珍貴,這是中國第一個海洋主題的雕塑公園,是大連第一個集中展示藝術家公共雕塑作品的公益性沿岸景觀公園,集中了國內30位成就非凡的中青年雕塑藝術家的作品,充滿了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還是大連市首次引入國際著名雕塑家的經(jīng)典作品進入城市公共空間,意義深遠。筆者在不同季節(jié)與天氣條件下對大連國際雕塑公園內的第一批30件雕塑作品進行了調研考察。在雕塑公園2018年9月開園約半年時間,市民很快就被這里濃郁的藝術氣息所吸引,隨著第二年春天到來,大量市民在雕塑公園內休閑娛樂,欣賞雕塑,大連市民已接納并喜愛了這塊新建的濱海景區(qū)。
海納百川國際雕塑公園中心位置的主雕塑為吳為山教授的《問道》,用意象化的身姿展現(xiàn)孔子向老子問道求知、謙虛向學的景象。兩位思想家面朝大海,高聳入云,如同兩塊石碑般屹立,代表了雕塑公園的核心概念——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如大海深遠廣博。其他雕塑圍繞4個主題展開,第一樂章:海之浪漫,第二樂章:海之凝思,第三樂章:海之律動,第四樂章:海之驕傲。在每個樂章以一到兩個主要雕塑為核心,配以其他作品加以補充和完善。雕塑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材質以石材、金屬為主。這30件雕塑作品在濱海氣候下的面貌整體保持較好,色彩采用黑白灰色、鏡面不銹鋼色、青銅色為主,色彩淡雅,突出材質本身的美感。
考察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第一,雕塑空間尺度不足。雕塑作品整體體量在凌水灣廣闊的海域和弧形海岸中,顯得尺度偏小,遠景幾乎看不到雕塑的存在。第二,雕塑與公園布局設計欠靈活。在游客近距離觀看時,雕塑距離游人較遠,每件雕塑之間相距200米以上,步行不暢。沒有設計出流暢的交通流線,將環(huán)境、人與雕塑分割考慮,未能形成一個有機相融的整體。第三,形式親和力不足,缺少互動?;久考袼芏荚O置在底座上,有些底座較高,還有一些被灌木圍繞,暫時沒有參與性的雕塑,整體在親和性和互動性上仍有欠缺。中國城市雕塑家協(xié)會在項目規(guī)劃初期提出國際雕塑公園還將進行二期、三期雕塑作品的遴選,期待未來規(guī)劃能夠如期實現(xiàn)。
2 濱海公共藝術介入濱海環(huán)境的方式
大連開敞岸線分為自然岸線與人工岸線兩類,由于大連地質特征礁石多、沙灘少,并伴隨近年來不斷的填海工程,人工岸線占絕大部分。大連建設了大量海洋人文景觀,這些工程都體現(xiàn)了人類對海洋的征服。今天,海洋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人類新的生存空間,海洋文化崇尚自由浪漫、力量與勇氣,其開創(chuàng)性與開放精神比內陸文化更加包容,承載了更多進取精神。濱海公共藝術介入濱海環(huán)境的方式可以通過濱海視覺提煉與場所精神激活兩種途徑展開。
(1)濱海視覺形象是指濱海環(huán)境整體的形態(tài)特征與視覺印象。包括硬環(huán)境與軟環(huán)境,硬環(huán)境指空間布局、道路、公共藝術、公共設施、色彩系統(tǒng)等;軟環(huán)境包括地域文化、城市文明、公眾行為、場所精神等。濱海視覺形象對大連濱??臻g的格調、風格、精神內涵起到關鍵的作用。在自然優(yōu)美的海域與生硬的人工岸線之間,濱海公共藝術成為視覺最好的緩沖與調和,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在欣賞這篇海域和海岸空間時,精神想象也在悄然發(fā)生,當享受公共藝術帶來的美感與啟迪時,我們也觸摸到了海洋與人類城市的靈魂。
(2)場所精神激活是指特定空間語境中曾發(fā)生的承載城市記憶的人、事、物、跡所形成的場所特質和空間精神,如城市的變遷和演化的集體記憶遺留,地域或地理特征蘊含的精神內核等。例如,大連百姓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趕海的民俗、漁民在捕魚的過程中為鼓舞士氣創(chuàng)造的勞動號子、遼南黃海沿岸正月十三放海燈祭祀的民間習俗,都表達了沿海人民崇尚生命、熱愛生活的美好追求。在自然岸線被人工岸線取代后,海洋民俗失去了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也逐漸消逝。濱海公共藝術有責任將場所下原生態(tài)的海洋民俗轉化為公共藝術的創(chuàng)作資源,保留場所精神的延續(xù)。
3 濱海公共藝術的運營模式
當下城市公共藝術的運營主要是通過公共藝術活動和文旅線路結合兩種模式來推進。在開展濱海公共藝術活動時,主題的設計要貼近大眾生活,并以通俗易懂、參與性強、親和力強、互動為主的方式進行。同時,還可以圍繞公共藝術空間展開公眾能參與進來的藝術活動,如藝術展覽、文化講座等。如澳大利亞悉尼的邦代海灘和珀斯科特茨洛海灘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名為“Sculpture by the Sea”的雕塑展,成為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富盛譽的公共濱海雕塑展。公共藝術活動為市民提供了表達自我的機會,拉近藝術與生活的距離,形成公共話題,是非常有效的公共藝術運營與傳播途徑。
其次,大連是一座享譽國內外的旅游城市,眾多的海濱景觀與城市節(jié)慶活動吸引中外游客前來。伴隨旅游業(yè)帶來的客流量與經(jīng)濟效益,將濱海公共藝術建設與文旅線路資源結合也是促進濱??臻g升級轉化、盤活城市名牌的一種推廣策略。借助旅游功能與旅游線路的開發(fā),將濱海公共藝術與旅游資源結合,開發(fā)旅游線路,對濱??臻g公共藝術的活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至全面振興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4 結語
濱海公共藝術承載的不僅是裝點海岸線的作用,更是以濱海公共藝術為窗口,營造海濱城市清新浪漫、進取勃發(fā)、包容萬象的地域精神,激發(fā)公民對海洋文化的深層理解、對海洋記憶與城市文脈的集體傳承,實現(xiàn)“空間—藝術—人文”整體融合的規(guī)劃目標,創(chuàng)造出一個真正的新濱海環(huán)境,實現(xiàn)城市家園的美好愿景和社會美育的功能。
基金項目:大連市社科院2019年度智庫重大調研課題立項(編號:2019dlsky057)。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