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怡子
【摘 要】 深度閱讀是培養(yǎng)兒童閱讀能力,提升兒童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整體規(guī)劃閱讀活動是實施深度閱讀的重要措施?!巴貙掗喿x場域”創(chuàng)造良好閱讀生態(tài),將閱讀融入學生生活;“增加閱讀體驗”關注兒童閱讀方向與程度,保證深度閱讀的發(fā)生;“保證閱讀外化”促進深度閱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樣的規(guī)劃與實施可以讓兒童深度閱讀真正發(fā)生。
【關鍵詞】 深度閱讀;閱讀場域;閱讀體驗;閱讀外化
閱讀是一項內(nèi)隱、私人的學習活動,閱讀能力的提高直接決定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兒童真實的閱讀過程很難監(jiān)控,閱讀效果也很難檢測。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激活、根植、外化學生的閱讀活動,使得深度閱讀真正發(fā)生,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拓寬場域,激活深度閱讀的動力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學生的閱讀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生態(tài),將閱讀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引導學生暢游在閱讀的樂園。
1.“每天都是讀書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氛圍
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教師需要讓他們在閱讀中找到自我,在閱讀中提升自身的水平。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的規(guī)定與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在學校生活中,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組織閱讀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供給學生有價值的閱讀。其次也可以利用晨讀、午后休息時間、周末等零碎的時間組織閱讀,還可以利用課前的時間讓學生背誦、閱讀,隨時交流溝通。讓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的充分溝通中建立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
同時,家庭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作為家長也應該創(chuàng)造出隨時讀書的閱讀氛圍。例如以身作則,在要求孩子讀書的同時自己也拿起書本,與孩子共同閱讀。同時也鼓勵家長利用飯前、睡前等自由時間帶著孩子閱讀書籍。如果爸爸媽媽們能夠做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著孩子,那么這樣的家庭氛圍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一個愛閱讀的子女。
2.“處處都是讀書地”——建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語文學習不單單只能在教室中發(fā)生,語文閱讀量也不能只在課堂當中發(fā)生。只有將每一個地方都當作讀書地,才能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手不離書的好習慣,例如鼓勵學生在閑暇時去圖書館讀書;午飯后設置班級閱讀區(qū),讓學生舒服地進行閱讀。同時,校園的草坪、廊道等都能成為閱讀的地方。
當然,校外的讀書地點也非常多。如社區(qū)圖書館、咖啡廳、休閑屋等等,多鼓勵學生自行組織多種讀書形式,將讀書的地點不單單局限在書桌前。讓書籍成為生活當中的必需品,建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3.“好玩有趣自由讀”——關注兒童的閱讀需求
西方的美學史上流傳著一句諺語:“趣味無爭辯”。對于兒童來說,趣味是誘發(fā)他們閱讀的最原始動力。只要學生覺得閱讀是一件有趣的、快樂的、自然而然的事,就一定能夠?qū)㈤喿x這個習慣保持下去。所以,教師應該順應學生的興趣去推薦有關書目,還可以制定閱讀獎勵。這樣往往能夠把閱讀的行為從被動轉(zhuǎn)化為主動。
課間學生討論《愛麗絲夢游仙境》,我推薦了世界四大歷險名著《魯濱遜漂流記》《哈克貝利·芬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金銀島》,學生們讀得愛不釋手,課間紛紛討論,興致盎然。在讀到《灰姑娘》等童話故事時,我推薦了《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木偶奇遇記》《格林童話》等童話故事書,從一篇故事到一本故事,從一本書到一套書,學生的閱讀書目從學生的興趣中來,不僅關注到量還關注到了質(zhì),而興趣也不會消減。
二、體驗共生,根植深度閱讀的沃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綜合考慮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也要關注其閱讀面和閱讀量,以及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泵總€兒童對文本的理解和詮釋都是不同的。走進兒童內(nèi)心,走進文本中心,構(gòu)建兒童與文本的真實鏈接是深度閱讀發(fā)生的關鍵。
1.故事、啟發(fā):體驗童書和童心的秘密
兒童閱讀的內(nèi)容以故事為主。舒?zhèn)?、丁素萍在《精神分析學視野中的童話文學——貝特爾海姆的“ 童話心理學”發(fā)微》中指出:“童話故事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把兒童無法理解的內(nèi)心活動所引起的各種壓力以外化的形式投射出來,然后再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眱和x物就是生活經(jīng)驗的藝術(shù)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能找到與故事相對應的生活經(jīng)驗。閱讀優(yōu)秀兒童讀物應幫助兒童與自己內(nèi)心的對話,找到邁向世界的第一步。
例如讀完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寒號鳥》,教師懂得了“勤勞的喜鵲”和“懶惰的寒號鳥”分別就是兒童心中的“好”與“壞”。這也正折射出了兒童內(nèi)心的沖突,兩種鳥兒的行為正好預示著不同未來。教師可以請學生討論寒號鳥凍死在冬天的原因,并用自己生活的例子說說“現(xiàn)在懶惰,將來難過”這個道理。最后問學生如果你是那只寒號鳥,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么做?此刻,寒號鳥式的學生就找到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的做法。深度閱讀的發(fā)生能幫助兒童解決面臨的心理困境。
2.個性、多元:促進言語和精神的共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苯處熞趯W生的閱讀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到學生的閱讀風格和生活積累。要把握住文本世界帶給學生的精神價值,引導學生正確與文本進行對話,促進體驗走向多元化。
語文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決定了學生對于文本理解的多元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選擇需要教師的幫助。對于那些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本,要教會學生如何理解與想象,使得學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振、情感的共鳴,隨時關注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理解,促進言語和精神的共生。
例如:在讀到楊紅櫻的《男生日記》《女生日記》時,要關注學生閱讀的個性化感受、體驗,并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同時也要保護學生的多元化思想。讀到《草房子》時,有學生讀到了友情,有學生讀到了鄉(xiāng)村生活,有學生讀到了義氣……這些不同的體驗都是應該被保存和保護的。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體驗正是言語和精神的共生。
三、外化于行,暢游深度閱讀的空間
兒童深度閱讀的有效開展需要明確的外化,利用各種方法與措施可以促進深度閱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計時打卡:讓閱讀時間“量表化”
閱讀素養(yǎng)與閱讀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堅持才能有所成效,海量閱讀也離不開每天的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計時打卡,讓學生記錄下每天閱讀的時間、內(nèi)容與感悟。定期匯總、反饋,將閱讀進行量化。這樣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在閱讀這件事上花了多少時間,把閱讀這樣抽象的事情進行量化。 例如利用“曉黑板”軟件的閱讀打卡功能,不僅能實時進行分享,還有打卡統(tǒng)計、排行榜等功能。
2.大聲思維:讓思考過程“可見化”
“大聲思維”是美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到的教學方法。同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到學生的閱讀中,讓學生的思維聽得清,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對于閱讀內(nèi)容的關鍵部分,將自己的思維過程說出來,從而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在閱讀《蝸牛的獎杯》時,教師鼓勵學生圍繞“獎杯”進行大聲思維:(1)學生自由圍繞獎杯提出問題;(2)教師匯總并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蝸牛是如何獲得獎杯的?蝸牛獲得獎杯后做了什么?蝸牛的獎杯最終變成了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3)通過“獎杯”這個知識元素建立起可視化語義網(wǎng)絡,即“思維導圖”。利用大聲思維,將思考過程變成思維導圖,也是在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
3.一日一句:讓閱讀策略“具象化”
兒童的閱讀感悟因能力的限制無法進行書面具化,所以可以采用一日一句的形式讓學生對自己閱讀過的內(nèi)容進行評價。一日一句的評價特點是短,可以對自己閱讀過的內(nèi)容進行評價或者介紹,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例如加上圖片等等。
教師在布置的每日閱讀要求中規(guī)定“一日一句”:對自己今天閱讀的內(nèi)容有什么想說的話。班級內(nèi)的一位孩子小哲就已經(jīng)學會說一說自己的閱讀感想,如在閱讀了《再見了壞習慣》后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沒有到達終點前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許多成功人士在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時總是會提到要持之以恒。堅持是他們獲得成功的條件。”
泰戈爾說:“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标P注兒童深度閱讀的發(fā)生,是讓兒童回歸閱讀的本質(zhì),回歸閱讀的本源,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閱讀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舒?zhèn)?,丁素?精神分析學視野中的童話文學——貝特爾海姆的“童話心理學”發(fā)微[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