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霖
[摘 要]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也是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人員。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基于心理輔導的相關理念對學生進行引導,利用共情效應感受學生的苦惱,借助內(nèi)容重復的方法整合信息,并積極觸發(fā)學生的情緒體驗,這樣就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 心理輔導;師生關系;小學班主任
心理健康輔導指的是輔導者和被輔導者之間建立融洽的咨詢關系,幫助被輔導者更好地認識自己,欣賞自己,克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障礙,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班級學生思想、學習、健康、生活等工作的教師,在工作中要基于心理輔導理論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和諧的氛圍中更好地輔導。
一、同理共情,提供心靈支持
在心理輔導理念中,傾聽是輔導的基本技巧。班主任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傾訴是有價值的,這樣他們才能更開放地談論問題。此外班主任還要能夠進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產(chǎn)生共情效應,要在認知層面了解學生想的是什么,體會學生的感覺是什么。這樣才能更好地給予學生心靈支持。
一名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成績下降幅度很大,為了了解情況,班主任和其談心,此時要運用共情的方法,傾聽學生的說法,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學生說道:“我最近很不開心,因為我媽媽要生二胎,他們都沒有經(jīng)過我的同意。他們一定是不愛我了。”班主任通過認真體會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就能了解學生的心理,并引導其思考解決方法:“如果是我的話,一定要和媽媽好好談談,要了解一下媽媽為什么要生另一個寶寶。說不定,她有另外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喜歡我了呢?”鼓勵學生主動和父母溝通,在溝通中解決問題。
人本主義學者羅杰斯提出了共情理論,認為心理輔導者要借助被輔導者的言行,深入到對方的心里去感受其情感,把握被輔導者的體驗,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還要運用咨詢技巧,將共情感受傳遞給對方,獲得對方的反饋。在班主任工作中也要注意這一點,基于共情理論給學生提供心理輔導。
二、內(nèi)容重述,重新整合信息
談話過程的結構性內(nèi)容在心理輔導中十分重要。班主任要嘗試運用內(nèi)容重復的方法重新整合獲得的信息。這樣做一方面能讓學生意識到班主任關心自己的表達內(nèi)容,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梳理事件的經(jīng)過,促使其思考自己的問題,嘗試自主解決問題。
有學生和同學打架,由于學生心情比較激動,所以說話也斷斷續(xù)續(xù)。此時班主任用重復的方法摘取其中的重要信息,幫助學生梳理整件事情。“你是說,你被同學嘲笑了嗎?可是,他嘲笑了什么內(nèi)容呢?你剛剛說,同學給大家展示自己的多功能筆,但是他并沒有直接說你沒錢,買不起啊?!贝藭r學生又說:“可是,他故意在我的面前炫耀,這不是看不起我嗎?”再次重復學生的話語:“或許這不是在你面前炫耀,而是想和你分享自己的快樂呢?”在不斷地重復中,學生的思路也變得清晰,認識到自己過于敏感:“或許他的確是沒有嘲諷我,是我想多了?!薄凹热幌攵嗔?,我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再次重復話語,引導學生思考。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時候不能只是傾聽,還要了解學生所表達的內(nèi)容。通過內(nèi)容重復的方法將碎片化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會更高。
三、情感反應,促發(fā)情緒體驗
情感反應也是心理輔導理論中的重要內(nèi)容。情感反應指的是情感所引起的各種生理反應。在心理輔導的時候要帶著同情心走近學生,從情感的角度解釋學生的經(jīng)驗,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反應,達到優(yōu)化師生關系的目的。
一名學生雖然成績很好,但是卻不愿意幫助其他同學。此時和其談心,了解其心中的想法。“我真的很討厭這個同學,他真的好笨,我講好幾次,他都不明白,這樣就是浪費我的時間。”班主任響應學生的話語,也展現(xiàn)出憤怒的表情:“是啊,這樣真的是太討厭了……”然后話鋒一轉,用自己的話語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翱墒?,反過來想一下,我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也會遇到困難嗎?老師就遇到過,好幾次都聽不懂對方的話,這時候幸虧對方不厭其煩地幫助我,我真的很感謝他?!边@些話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認識到耐心輔導能讓自己和他人都有所收獲。
教師要從學生的表達中激發(fā)自己的情感反應,然后再反過來引導學生。這樣就避免了將自己的假設強加給學生,有助于更好地展開心理輔導。
班主任在展開心理輔導的時候要基于心理輔導理念,優(yōu)化個別輔導技巧。美國心理學家艾倫·艾維認為心理輔導中的助人技巧包括傾聽能力、談話過程的結構性內(nèi)容、情感反應等方面。班主任要積極和學生互動,掌握良好的心理輔導技巧,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凡.中小學班主任心理輔導理念和能力探析[J].江蘇教育,2018(88):10-12.
[2]蔣愛華.小學班主任的心理輔導工作初探[J].中華少年,2017(16):282-283.
(責任編輯:劉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