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璇
摘 要: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小學生提前了解課本知識,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能夠迅速地吸收知識點,并對教師的內容進一步探究和思考,因此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也意識到課前預習十分重要,但是小學生卻很難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最終導致在課堂上總是被動的接收教師的知識。本文主要從教學經驗出發(fā),淺析在小學階段如何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課前預習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生 課前預習 習慣
引言
學習主要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而課前預習是學習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學習知識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忽略課前預習,一方面是小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自律性相對較差,總是忽略課前預習,另一方面小學生沒有意識到課前預習對學習的重要性。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掃除知識盲點做準備,可以讓小學生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把課堂的被動聽課變成主動聽課,因此教師必須要培養(yǎng)小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一、要充分了解預習的重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小學生要及時轉變思想,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首先,教師要重視課前預習,并不是所有的教師都重視課前預習,一些教師認為讓學生課前預習就是讓學生提前學習了知識,那么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學生就會喪失對知識的新鮮感,在課堂上就不會集中注意力聽講。這種教學思想是不正確的,學生不僅要吸收課本的知識,同時還要對知識進行探索,如果學生在課前不了解知識,那么在課上就無法對知識形成新的理解。在學習《圓》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對圓的基本知識進行了解,在課堂上只能跟著教師的教案聽講,也就無法探究圓周長公式、面積公式等相關知識,所有的知識都是被動學習,學生在課后做題時也會處于被動地位[1]。其次,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重視課前預習。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向學生傳遞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在學習《春曉》和《村居》這兩首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春曉》進行課前預習,對《村居》不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讓學生感受課前預習與課前不預習的效果,進而讓小學生重視課前預習。
二、教師傳授預習方法
部分小學生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但是卻不知道如何進行課前預習,如果課前預習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不僅會影響課前預習的效果,還會讓小學生失去對課前預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如何進行課前預習。第一,目標預習法。目標預習法也成為任務預習法,就是教師讓學生完成相應的預習目標和任務。在學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復習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然后讓小學生預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過程和推導過程,并將不懂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可以在課上討論,也可以聽教師講解。第二,標記預習法。教師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要學會“留痕”,也就是說學生要將自己預習的心得體會和預習的過程簡單的記錄下來,同時還要把不懂的問題標記出來,在課上重點聽[2]。在學習《坐井觀天》這門課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首先要將不認識的字詞通過詢問家長或者查閱字典等方式進行解釋和標記,同時還要標清楚自然段,最后將不能理解的部分寫在書本的空白處,并在課上重點學習。第三,練習預習法。這種預習方法更適用于數(shù)學的預習。練習預習法就是在預習過程中可以提前做課本上的預習題或者例題,一方面可以檢測自己的預習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習題鞏固自己的預習知識,發(fā)現(xiàn)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不足。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節(jié)課時,學生就可以考察圖形性質的練習題,檢測自己對圖形性質的掌握程度。第四,動手操作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會遇到動手操作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中《梯形的面積》時,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動手去做一個梯形,觀察梯形是由哪幾個圖形組成的,然后梯形的面積可以依托哪幾個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學科不同預習的方法也不用,年齡不同對知識的理解不同因此也要采用不同的預習方法,教師在教授預習方法的過程中也要綜合考慮學生年齡和學科等因素,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前預習方法。
三、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合作
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短暫的,而是要經過長期的堅持和內化才能夠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學習是靜態(tài)的,相對枯燥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讓小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教師應該與家長進行合作,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第一,一般在課堂上教師很少給學生留出預習的時間,除非是課前預習的學生較少,無法合理安排講課計劃,教師才會安排課上預習,學生大部分的預習都是通過課下預習也就是放學之后進行預習的。此時家長是學生預習的直接監(jiān)督人員,家長可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以及預習效果,因此教師與家長可以通過微信或者課下談話的方式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4]。第二,對于預習效果不好,或者預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教師與家長要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在課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重點提問和督促,在課下家長要監(jiān)督學生進行預習,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結語
課前預習是小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課前預習小學生可以養(yǎng)成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之上就可以開展探索性學習而不是基礎性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要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把預習變成習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小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并不好,有些小學生預習方法不對,還有部分小學生根本就沒有預習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重點關注,及時溝通,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其安排合適的預習計劃,幫助其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參考文獻
[1]李耀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7(35):60-61.
[2]鐘文來.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課前預習習慣[J].新教育(海南),2017:53-53.
[3]路萍.做好小學語文教學課前預習的幾點建議[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2):37-37.
[4]張安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8(2):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