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怡
摘要 正面管教在班級管理中有著重要作用。合理利用“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啟發(fā)式提問”“日常慣例表”等正面管教工具,將解決問題的機會交給孩子,有助于實現班級管理的自覺自為。
關鍵詞 正面管教;班級管理;工具
在班級管理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碰到各種各樣的“奇葩”問題,比如:早上賴床不肯到學校;中午不吃蔬菜;晚上忘了做作業(yè),第二天跟老師撒謊說家里停電等等。對此,班主任到底該怎么做?是虎著臉訓斥孩子一頓了事,還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我想,正面管教的理念及運用,或許可以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一、建立正確的認識: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正面管教的理念認為,錯誤是孩子學習的好時機。好的教育者應該以同情和理解來回應孩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說教、羞辱、潑冷水;當孩子向我們挑戰(zhàn)時,我們要把它看成絕好的學習機會。解決方法永遠比問題多,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就不但能解決孩子留給我們的挑戰(zhàn),還能讓孩子漸漸養(yǎng)成不怕錯誤、勇敢面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一天午飯后,我?guī)е嗬锏暮⒆酉裢R粯觼淼叫〔賵錾⒉?、玩游戲。沒想到,正玩得開心時,一個刺耳的聲音突然傳來:“丁老師,不好了,晨晨和翔翔打起來了!”我立馬跑到“事故現場”,發(fā)現晨晨和翔翔正在操場上推搡,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大有一戰(zhàn)到底的架勢。這時,我的腦海中閃過許多念頭:把他們拉開,臭罵一頓?不行,我們要和善而堅定地對待孩子,可不能罵孩子。拉開之后要和他們好好說說打架的壞處?也不行,以晨晨和翔翔之前的表現,這種表面的說教對他們是沒有作用的。最后我想到了正面管教工具中的“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是呀,為什么不能把這次“打架”事件轉變成一次學習的機會呢?
于是,我來到他倆身邊,對正準備停下手里“活計”的兩個“死對頭”說:
“來來來,小丁老師覺得你們是真正的男子漢啊,既然你們想要比比誰更厲害,我們就要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這樣才能分出勝負來,怎么樣,想試試嗎?”
“好呀,小丁老師,可是打架有什么游戲規(guī)則呢?”
“你們雙方在空地上比拼,游戲過程中,小裁判們會評判你們碰到對方身體的次數,每碰到對方身體一次獲一分,但如果用力過猛就算犯規(guī),可以嗎?”
“可以!”
于是,在小朋友們的見證下,一場小小的比賽拉開了帷幕。開始時兩個小家伙都很興奮,玩得很開心,中間有幾次拳打腳踢,但都被小裁判及時制止了。后來,他們都很遵守規(guī)則,沒有再出現實質性的傷害動作。幾個回合下來,兩個孩子都累得氣喘吁吁,連聲說道:“不比了,不比了!”
“老師要夸夸你們,剛才你們不但表現得很堅強、勇敢,而且一直很遵守規(guī)則,知道不能傷害對方,沒有真打!”兩個孩子一聽都流露出了滿足、高興的微笑。
“老師想告訴你們,像這樣有規(guī)則的游戲,既可以讓你們玩得很開心,又不會傷害到你的朋友,不是很好嗎?”
晨晨和翔翔聽后都點了點頭,接著兩個人手拉著手,又成為了好朋友。
在日常班級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犯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如果我們一味地加以訓斥,那會讓孩子感到錯誤是自己失敗、愚蠢的表現,因此失去冒險的勇氣,并想法用各種方式掩蓋自己的錯誤。其實,正面管教的理念告訴我們,錯誤是孩子學習的好時機,我們要向孩子傳遞的信息是:錯誤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感到羞恥、害怕,而是應該像偵探一樣,去看看從這次錯誤中我們可以學到什么做人的道理,這才是看待錯誤的正確方式。由此可見,通過這種轉變錯誤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正確認識錯誤,并讓錯誤發(fā)揮其特有的育人價值。
二、施以巧妙的引導:啟發(fā)式提問
所謂啟發(fā)式提問,指的是當老師和孩子溝通不順暢時,應盡量使用“什么”“哪里”“什么時間”等針對事實的疑問詞。例如:“發(fā)生了什么事?”且啟發(fā)式提問越具體、細微越好,這樣能讓孩子思路清晰,更容易關注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
晨晨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孩子。他坐在班級的第一排,是班里唯一一個沒有同桌的孩子。晨晨“搞特殊”的地方很多,比如喜歡用肢體動作來表達對其他小朋友的關心,在課堂上總喜歡離開自己的座位,下課后經?!安灰娵櫽啊钡鹊?。
一天中午,我正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做游戲。剛開始不久,就有一個孩子告狀說:“老師,晨晨打我!”
“我沒有!我只是想跟他玩?!背砍坎环獾卣f。
“他打了!我也看到了!”“他也打我了!”旁邊的小朋友們紛紛附和。
我把晨晨叫到一旁,詢問他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晨晨,你能跟老師說說剛才發(fā)生了什么嗎?”我抱著他說道。
晨晨不說話,只是低著頭,用手不停地擺弄著自己的衣角。
“這樣吧,晨晨,既然你現在不想說話,那老師跟你來做一個有趣的選擇題吧:A.現在你繼續(xù)站在這里冷靜一下,但是午休時間快結束了,老師和同學們要回到班級去。B.你跟我們一起回到班級,在途中你冷靜一下,到了班級跟老師說說你的想法。”
“我選B?!背砍枯p聲說道。
“好,那我們先回教室吧!”我拉著晨晨的手,慢慢走回了教室。
回到教室后,我先安頓好其他孩子,然后帶著晨晨來到了學校的“小花園”中。平時,孩子們都喜歡到這里來玩,這里很安靜,可以讓我和孩子好好談心。
“晨晨,現在這里只有你和老師兩個人,剛剛你也答應老師了,會和老師好好說的,對嗎?”
“嗯?!背砍坑悬c害羞。
我把晨晨摟在懷里,問道:“晨晨,現在你能跟老師說說剛剛發(fā)生了什么嗎?”
“我想和他做好朋友,就想跟他玩打人的游戲?!?/p>
——原來晨晨是想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來結交朋友。在明白了孩子的心理后,我啟發(fā)他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不一會兒,晨晨就高興地說:
“老師,我覺得我可以主動給小朋友們寫一封信,跟他們說我想和他們交朋友?!背砍康哪樕下冻鲂θ?,神情也激動起來。
“老師覺得你的這個方法很好,可以試試!”
“是嗎?那我現在就回去試試!”晨晨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他自己想出來的這個解決方法。
回到教室后,他馬上取出自己的美術工具包,拿出來幾張不同顏色的彩紙,把它們裁剪成不同大小的紙片,并在上面仔細地寫起字來。我沒有去看他寫了什么,但我知道,他一定會成功,其他小朋友也一定會接受他的“邀請信”。
幾天后,在班會課的感謝環(huán)節(jié),那個被晨晨“打”過的孩子上臺分享了一封信:“有一天寫字的時候,我的鉛筆掉在了地上,是你幫我撿了起來,我要謝謝你。那天中午的事情我要說聲對不起,我不應該打你,其實我想和你做好朋友,你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嗎?”
在這個孩子念晨晨的信件時,我看到晨晨不好意思地把頭埋了起來——這是第一次有人讀他的感謝信,怪不得他有點難為情呢。
從那天起,這兩個孩子就成了好朋友,再也沒有鬧過矛盾。晨晨也開始喜歡上了寫信這種表達方式,經常給同學和老師寫信,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傳統教育方式往往習慣于告訴學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選擇的結果強加給學生,最終導致孩子的逆反。在上述案例中,當兩個孩子之間發(fā)生矛盾,我通過啟發(fā)式的提問,讓孩子參與探討怎么解決問題,引導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好地體現了正面管教的理念。另外,用啟發(fā)式提問(而不是命令或直接告訴)可以開發(fā)孩子的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老師們別著急懲罰孩子,埋怨孩子,而不妨試試讓孩子自己來想一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三、給予悄悄的提醒:日常慣例表的運用
有的時候,一些常規(guī)管理問題也會困擾班主任,比如排路隊排不好、就餐秩序混亂等。在學習正面管教理念之前,解決這些問題我就靠吼,但這種粗暴的方式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工作量和壓力,也會讓自己經常生悶氣。在學習了正面管教理念之后,我發(fā)現可以利用日常慣例表,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這些看似棘手的問題。慣例表是孩子的“工作”,所以應該盡量由孩子自己完成由“決定”到“制作”的全過程,老師只需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即可。
慣例表的制作可以從孩子最熟悉的場景做起,如在二年級的上學期,我就利用一節(jié)班會課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了放學慣例表。
首先,我在班會課前一周就告訴孩子們要一起制定慣例表,讓孩子們先去觀察我們放學的時候存在哪些問題和注意點,需要遵循什么順序。孩子們聽后很感興趣,接下來的幾天,都能看出孩子們在用心觀察、記錄。
班會課上,我讓孩子們先進行頭腦風暴,說一說放學時有哪些步驟,并把孩子們所說的步驟都寫在黑板上。接著讓孩子們小組合作,給這些步驟排序,看看什么應該先做,什么應該后做。孩子們于是熱火朝天地討論了起來。
在小組分享討論結果的時候,果然產生了分歧。有孩子認為應該先排桌子,再撿垃圾;也有孩子認為應先撿垃圾,最后排桌子。在孩子們僵持不下之際,我插話說要不今天放學時我們兩種方案都試一試,大家覺得怎么樣?孩子們欣然接受。在制作慣例表的過程中,老師要相信孩子,給孩子留出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安排解決。我相信,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
第二天的晨會課上,孩子們分享放學時候的感受,有孩子就發(fā)現了還是要先撿垃圾,最后排桌子,因為撿垃圾的時候可能會把排好的桌子又撞歪了。根據孩子們的分享,最后我們(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定下了班級的放學慣例表,并開始實施。
教師在慣例表制定下來后,還要花時間對孩子們進行訓練。這是一件費心力的事情,很考驗班主任的耐心。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要放下追求完美和只看結果的心態(tài),因為剛開始執(zhí)行慣例表的時候孩子會不按照慣例表去做,我們要允許孩子去嘗試,自己進行思考和調整。于是接下來的幾天放學,我還是帶著孩子們一起放學,慢慢的放學再也不需要我去吼“快點快點”了,孩子們在一分鐘之內都能夠收好書包、排好隊伍。當孩子執(zhí)行了慣例表,老師盡量不要給孩子物質獎勵,不然容易使孩子陷入對應有成就感的“誤區(qū)”:將“執(zhí)行自己慣例”的目的,變成“為了得到獎勵”。我們可以真誠地對孩子說:這是你們自己的日常慣例,老師看到你們很認真堅持做到了,這就是自律!這就是有規(guī)律的好習慣!這會比給孩子各種物質獎賞更能滿足他們內心“我有能力”的心理需要。通過日常慣例表的制定,孩子們真正習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如此,通過正面管教三種工具的使用,讓孩子正確認識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問題,最后讓孩子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處理班級事務,多鼓勵孩子去嘗試改變自己,嘗試自主地管理班級,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和生活。當然,正面管教并不是一味地縱容,我們還應該做到“和善而堅定”地教育,當孩子觸碰原則和底線時,也應該及時地給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