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琳 韋良宏 陳海東
【摘要】目的:評價血清胃蛋白酶(pesinogen,PG)對上腹痛綜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患者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療效預測可行性。方法:84例嚴格按照羅馬Ⅲ診斷標準篩查上腹痛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抽取血清PGⅠ、PGⅡ、計算PGⅠ/Ⅱ比值(PGR),均予以雷貝拉唑 20毫克 每天1次,療程4周。并根據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評分及治療的效果分為有效組及無效組。結果:PPI治療有效組血清 PGⅠ、PGR 水平均高于無效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組PGR異常檢出率高于無效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胃蛋白酶對上腹痛綜合征PPI療效預測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綜合征;血清胃蛋白酶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或一組起源于胃十二指腸區(qū)域的消化道癥狀,發(fā)病率高,患者反復就診,大量耗費醫(yī)療資源[1]。上腹痛綜合癥(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一個重要類型。PPI能夠能夠明顯地抑制胃酸分泌,寧琳[2]等研究表明,PPI對部分胃酸分泌正?;蚪档突颊忒熜Р患?,而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可反映胃酸分泌狀態(tài),PPI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組血清 PGⅠ、PGR 水平高于無效組;但尚無PG針對PPI在EPS應用進行療效評估預測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討血清胃蛋白酶原對EPS患者PPI療效預測的臨床價值,為該人群治療方案制定提供新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按照羅馬Ⅲ診斷標準篩查EPS患者為研究對象。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抽取血清PGⅠ、PGⅡ、計算PG I/PG Ⅱ比值(PGR),<6.05為異常。均予以藥物雷貝拉唑治療,每日1次,每次20毫克,服用4周,不伴隨其他藥物治療。采用 EPS 癥狀評分來區(qū)分有效組及無效組,評價患者上腹部燒灼感與上腹部疼痛程度的變化,①0 分:患者無癥狀;②1 分:患者經過提醒后回憶起自己有癥狀;③2 分:患者存在自述癥狀,但不影響其日常生活;④3 分:患者癥狀明顯,并且對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統(tǒng)計患者在 1 周內出現上述癥狀天數作為癥狀頻率,并作治療前后癥狀評分, 評分=(癥狀嚴重程度評分×癥狀頻率),而 EPS 癥狀總評分=各個癥狀評分和。 治療效果共分為無效組及有效組,其中無效組患者癥狀總評分降低程度小于50%;有效組則大于50%。
1.3 觀察指標統(tǒng)計兩組之間PGⅠ、PGⅡ、PGR比值數值,兩組PGR異常的比例。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樣本均數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比較的卡方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資料的比較在納入的84例患者,有效組44例及無效組40例,有效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齡22~69 歲,平均43.71±12.75歲;無效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20~69歲,平均41.68±13.83歲。兩組患者間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PPI治療有效組及無效組血清 PGⅠ、PGⅡ、PGR 水平比較
PPI治療有效組血清 PGⅠ、PGR 水平高于無效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3 有效組與無效組中PGR檢出率的比較 無效組PGR異常檢出率(62.5%)高于有效組(27.3%),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有研究表明[2],即使PPI能夠明顯地抑制胃酸分泌,但不一定能使EPS患者獲益。EPS作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分型,因此觀察PPI在EPS患者治療在適應證選擇等方面需嚴格把控。
血清胃蛋白酶原是可反應胃酸分泌的非侵入性檢查,價格經濟。PGⅠ是反映胃泌酸腺細胞功能的指標,PGⅡ與胃底腺管萎縮、假幽門腺化生、異性增殖相關。胃酸升高時,PGⅠ含量升高,PGⅡ降低[3]。
本研究發(fā)現,PPI治療EPS有效組血清 PGⅠ、PGR 水平均高于無效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組PGR異常檢出率高于無效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表明,PPI抑酸是EPS患者為主要治療手段[4]。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相符。
Yoshikawa I[5]等研究發(fā)現,PGR正常的FG患者中,有77%對抑制胃酸治療有效,而異?;颊咧袃H有13%抑酸治療有效。本研究發(fā)現PPI抑酸治療無效組中有PGR異常比例為60.9%,明顯高于有效組,說明PGR正?;颊呤褂肞PI獲益可能性大,與Yoshikawa I等研究一致研究相符。
血清胃蛋白酶對上腹痛綜合征患者PPI療效預測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由于EPS發(fā)病機制發(fā)病機制復雜,血清胃蛋白酶是否準確指導EPS患者PPI用藥仍需繼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1] 寧琳,韋良宏, 陳海東,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與代謝綜合征及其組分的相關性[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9,48(1):122-126.
[2] 寧琳,韋良宏,陳海東,等.血清胃蛋白酶原指導質子泵抑制劑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9,12(11):1199- 1202.
[3] 柳暉,劉菲.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阿司匹林相關胃十二指腸損傷的相關性研究[J].胃腸病學,2018,23(1):8-12.
[4] Russo F, Chimienti G, Clemente C,et al. GastricActivity and Gut Peptide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Versus Epigastric Pain Syndrome[J].HYPERLINK"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092429"J Clin Gastro- enterol. 2017 ,51(2):136-144.
[5] Yoshikawa I,Murata I,Kume K,et al. Serum pepsinogen can predict response to H2- receptor antagonist in patients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2,16(10):1805-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