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濤
(吉林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門診科,吉林吉林 132011)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心理科一種較為常見的精神疾病, 該疾病涉及多方面的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如感知覺障礙、思維障礙、行為障礙等,對患者的生活、健康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因此,對于精神分裂癥必須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1]。 就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其由于病程較長,患者長期脫離社會,所以其社會功能會逐漸退化,進而就會導致患者精神殘疾,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控制患者病情,但是在社會功能康復方面效果甚微[2]。 這就需要加強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干預,以此來促進患者康復。 該研究就以2017年10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120 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為例,分析應用綜合護理的效果,詳細如下。
該次研究納入120 例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 將120 例患者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32:28,年齡20~51 歲,平均年齡(36.5±2.1)歲,病程1~12平均,病程(6.5±1.1)年。 觀察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33:27,年齡20~50 歲,平均年齡(36.4±2.0)歲,病程1~13平均,病程(6.4±1.1)年。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年齡均≥18 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 中有關于慢性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 患者加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研究開展。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器官疾??;無家屬或監(jiān)護人;對抗精神病藥物過敏;無法正常配合研究開展等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給予患者服藥、生活等方面的指導,指導患者積極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加強對患者疾病的觀察和了解等。
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疏導?;颊咴诩膊?、治療的影響下容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如自卑、恐懼、緊張等,這對于患者的康復會有較大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必須重視對患者的心理干預。 比如護理人員要以朋友的角色與混著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態(tài),然后給予患者鼓勵、安慰、關懷,建立和諧的關系,這對改善患者情緒具有重要的作用。 護理人員還可以經(jīng)常與患者探討人生價值觀,帶領患者感受現(xiàn)實世界的美好,使得患者加深對自身與現(xiàn)實的了解。 另外,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患者通過自我暗示法、音樂療法等來放松心情。 (2)綜合健康教育。 常規(guī)護理中也包括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但是其健康教育效果不算十分理想。 為了達到理想的健康教育效果,護理人員就必須強化健康教育,比如可以采取健康教育手冊、一對一健康教育、群體多媒體健康教育等形式來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認知,進而提高其配合度及依從性。 在健康教育過程中,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和重要,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家屬認知到家屬協(xié)同護理的重要性,要知道患者掌握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知識及護理技巧,在患者社會功能康復中,家屬要積極參與和配合。(3)日常生活能力指導。由于長期疾病的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較差,久而久之,患者的社會功能就會逐漸退化。 對此,就需要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指導。 如可以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建立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表,指導患者按照作息時間表進健康、有序的生活。 作息時間表內(nèi)容包括起床時間、自行整理床鋪、自行完成洗漱、穿衣等行為,午睡時間、個人衛(wèi)生內(nèi)容、良好生活習慣等。在患者自主完成日常生活行為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多給予患者眼神、肢體、語言方面的鼓勵和肯定,提高患者的信心,進而逐漸強化其日常生活能力。 (4)社交技能訓練。 想要促進患者社會功能恢復,就必須加強對患者社會技能的訓練。 如護理人員可以每周固定時間組織患者開展演講、角色扮演等活動,在活動中對患者展開溝通、交流、觀察、理解等社會技能訓練。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積極鼓勵和引導患者參加各種工娛活動,如看電視、讀書、看報、做游戲等,這也是社交技能訓練的體現(xiàn)。 如患者社交技能恢復良好,可以鼓勵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社區(qū)活動,在各種活動中強化社會技能,進而使得患者逐漸融入社會當中。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社會功能情況進行觀察,以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對患者的社會功能進行評判,該量表內(nèi)容共10 項,每項評分在0~2 之間,0 分表示無功能缺陷,2 分表示存在嚴重功能缺陷,該量表總分為2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社會功能越差。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該量表包括24 各方面,每個方面包括4個問題,根據(jù)問題結果進行評分,總分為384 分,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該次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 兩組數(shù)據(jù)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社會功能評分(5.6±1.2)分明顯比對照組(10.1±2.0)分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護理前后社會功能評分對比[(±s),分]
表1 組間護理前后社會功能評分對比[(±s),分]
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13.1±2.1 13.3±2.4 0.011<0.05 10.1±2.0 5.6±1.2 7.693<0.05
護理前, 組間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335.1±28.4)分、(289.3±25.4)分,其中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組間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組間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256.5±21.2 257.8±22.4 0.011<0.05 289.3±25.4 335.1±28.4 77.159<0.05
精神分裂癥在精神類疾病中屬于較為嚴重的疾病類型,該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極大。 近年來,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 以及人們精神壓力的不斷增加,各種精神類疾病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地提高,而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為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3]。 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僅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藥物治療,想要促進患者恢復健康,融入家庭和社會,就必須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4]。 常規(guī)護理雖然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護理的需求也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常規(guī)護理的局限性和不足也越來越凸顯。 對此,就需要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一種更為有效的護理模式。 綜合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其具有個性化、針對性、全面性、科學化的特點,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促進患者康復。
該次研究所實施的綜合護理包括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綜合健康宣教、日常生活能力指導、社交技能訓練等,在綜合護理下,不僅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同時對促進患者社會功能恢復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組間護理前后社會功能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評分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社會功能評分(5.6±1.2)分明顯比對照組(10.1±2.0)分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這是因為綜合護理中日常生活能力指導及社會技能訓練可以幫助患者逐漸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最終促進患者社會功能恢復。
綜合護理注重以患者為中心,切實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及需求為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而最大限度滿足患者身心需求,這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5]。 組間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護理前,組間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分別為(335.1±28.4)分、(289.3±25.4)分,其中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綜合護理的實施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是因為綜合護理非常重視對患者生活方面的指導和訓練,其目的就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促進患者有效康復。
綜上所述,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以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如在綜合護理干預下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后質量、社會功能,應用價值顯著,值得積極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