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鶯
【摘 ? 要】“和聲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審美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在節(jié)奏疊加中啟蒙”“在樂器合奏中表現”“在多聲部合唱中提升”這三個路徑培養(yǎng)小學生的“和聲感”,進而提升學生的和聲素養(yǎng)和音樂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和聲感
和聲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樂音按照一定法則發(fā)聲而形成的音響組合,是一種重要的音樂要素。通常認為和聲就是歌曲演唱中的多聲部,其實這僅是和聲的一種。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還有節(jié)奏與歌曲相結合產生的和聲,歌曲演唱與樂器伴奏產生的和聲等。這些和聲不僅能豐富音樂的音響效果和色彩,也影響著音樂情感的發(fā)展。
“和聲感”是學生體驗和聲的能力,即一種具有縱向音樂思維特點的辨別能力。良好的“和聲感”,能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審美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在音樂實踐中,通過節(jié)奏和聲、演奏和聲、合唱和聲這三條路徑,豐富學生的“和聲感”,提高學生感知和聲、表現和聲、創(chuàng)造和聲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音樂思維。
一、在節(jié)奏疊加中啟蒙“和聲感”
音樂節(jié)奏是一種保持一定速度的快慢節(jié)拍,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骼。教師可以通過節(jié)奏的疊加,讓學生感知和聲的特點,發(fā)現和聲的樂趣,模擬和聲的效果,啟蒙“和聲感”。
(一)音樂恒拍,感知和聲的特點
恒拍是指用穩(wěn)定的速度拍擊出恒定不變的節(jié)拍。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或者“× -”等恒定的節(jié)奏,和著音樂進行拍擊,感受音樂與恒拍疊加產生的和聲,感知和聲的特點。例如,《國旗國旗真美麗》是一年級學唱的歌曲,歌曲節(jié)奏簡單、抒情。教師在教學第一、二樂句時,請學生按照“擊掌+拍腿”的形式拍打“× ?×”恒拍,并與旋律、歌聲共同形成和聲(見圖1),使學生直觀感知和聲的特點,從而建立和聲的概念。
(二)疊加節(jié)奏,發(fā)現和聲的樂趣
小學音樂教材中有關和聲的教學要求均為梯度漸進。一年級沒有多聲部合唱的要求,但是有節(jié)奏疊加的和聲。如教學《大家來勞動》一課時,“××”“×”和“× –”的節(jié)奏練習簡單枯燥。于是,教師創(chuàng)設大掃除的情境,請承擔不同勞動任務的學生根據勞動特點和節(jié)奏設計不同的勞動號子,教師用歌曲的第一樂句“嗨喲加把勁喲”與學生共同組成豐富的和聲(見圖2),使原本單調枯燥的節(jié)奏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從簡單的恒拍到二聲部甚至三聲部的節(jié)奏練習,逐漸形成了和聲的疊加效果。教學中,學生既能感知和聲的特點,又發(fā)現了和聲的樂趣。
(三)聲勢節(jié)奏,模擬和聲的效果
教師常在低年級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即運用拍手、跺腳、捻指等其他能發(fā)出聲音的人體動作。例如《動物說話》是一年級的學唱歌曲,其中多處出現間奏(見圖3)。在學生熟練演唱歌曲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在間奏處用“××”“×”節(jié)奏來表現動物歡快的情緒。這種用身體做樂器的聲勢節(jié)奏活動簡單有趣,深受學生喜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聽辨能力和反應能力。肢體配合節(jié)奏模擬和聲效果的辦法,既增強了節(jié)奏感和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又讓學生在有趣的聲勢中體驗并強化“和聲感”。
二、在樂器伴奏中表現“和聲感”
合奏是指許多樂器分別按不同聲部演奏同一首樂曲。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識別和聲曲譜、練習樂器伴奏、創(chuàng)編伴奏曲譜來表現“和聲感”。
(一)借助曲譜,直觀識別和聲
曲譜,是記錄音樂音高或者節(jié)奏的各種書面符號有規(guī)律的組合。在低年級教學中,伴奏多采用打擊樂器。但由于低年級學生還不能熟練地讀譜,樂器伴奏曲譜大多將樂器的圖例標注在歌詞下面,要求學生能夠看著曲譜中的樂器圖例進行伴奏。如《可愛的小象》的曲譜中,呈現了響板和碰鈴兩種樂器的多聲部合奏。這種方式直觀體現了和聲的表現特點——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樂音的組合,便于學生識別伴奏形成的和聲,表現“和聲感”。
(二)練習伴奏,合作表現和聲
隨著節(jié)奏“和聲感”的增強,音樂能力的提高,音樂素養(yǎng)的豐富,學生開始嘗試獨立識讀伴奏曲譜,通過合作練習更好地表現和聲。《原諒我》是三年級上冊中一首3/4拍的美國民歌,要求用鈴鼓和三角鐵進行分聲部合奏,兩個聲部形成各自獨立又相互融合的有機整體(見圖5)。從曲譜中可以發(fā)現,三角鐵的節(jié)奏始終是恒拍“× × × |”,演奏難度并不大。鈴鼓聲部的節(jié)奏相對復雜,既有“×.× × 0 |”拍鼓節(jié)奏,又有“×///–0 |”搖鈴節(jié)奏,需要鈴鼓聲部的學生先找到搖鈴、附點及休止符的特點,通過反復練習逐步熟練后,兩個聲部才能進行合奏。練習伴奏時,要訓練每個學生在演奏中聆聽自己聲部的同時,還要關注其他聲部的關系,尤其要忠于節(jié)奏,不搶拍、拖拍,才能完美表現和聲的效果,表現歌曲的情緒。
(三)編創(chuàng)伴奏,綜合表現和聲
音樂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例如,在五年級上冊《清晨》一課中,就要求學生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歌曲《清晨》編配伴奏?!笆裁匆羯拇驌魳菲鬟m合這首歌曲?”“怎樣的節(jié)奏、怎樣的演奏方式才能表現清晨的特點?”“不同的打擊樂器如何做到聲音和節(jié)奏的和諧?”這些問題不僅考驗學生對打擊樂器的了解程度,更考驗對歌曲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編創(chuàng)能力,是對學生“和聲感”表現的挑戰(zhàn)。有學生認為,歌曲的第一部分輕快活潑,可以用清脆的響板表現情緒,雙響筒可以作為間奏和長音的修飾,碰鈴回音的特點很適合表現強拍;第二部分旋律優(yōu)美,可以繼續(xù)用碰鈴表現強拍,但要補充其他樂器演奏歡快的節(jié)奏,與旋律形成反差,凸顯旋律特色。此外,有學生提出,第一部分有多次反復,每次反復可設計不同的伴奏。這種編創(chuàng)沒有固定答案,要根據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表現歌曲的意境等標準來評判創(chuàng)編伴奏的和聲效果,在綜合表現中進一步提升“和聲感”。
三、在多聲部合唱中提升“和聲感”
多聲部合唱依舊是當下培養(yǎng)學生“和聲感”的主要路徑。教師可以通過卡農和聲、音程和聲、創(chuàng)作和聲,在多聲部合唱中提升“和聲感”。
(一)卡農和聲,體驗基礎合唱
卡農是一種復調音樂,是指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個聲部,直到最后的一個小節(jié)、最后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給人以一個神圣的意境。輪唱也是一種卡農,一般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演唱同一個旋律,但是以先后相距一拍或一節(jié)的方式齊唱,由此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最后同時結束。輪唱中,后一個聲部像是前一個聲部的回聲,由此形成了有趣的節(jié)奏,學生能從中找到和聲效果。小學生學習卡農輪唱是從二年級的《兩只老虎》開始的。教師創(chuàng)設出兩只老虎一前一后追逐的情境,第二聲部在第一聲部行進一小節(jié)后進入。輪唱形式幫助學生訓練音準音高、把握節(jié)奏、控制音色音量,領略到不同聲部交織在一起的和聲效果。
(二)音程和聲,掌握合唱技巧
小學階段合唱和聲一般是音程和聲,歌曲多為三度和聲,到高年級才會出現五度和聲。由于低聲部的旋律性不強,易被熟悉的高聲部影響,這也成為合唱教學的難點。以《紅蜻蜓》為例,其第一聲部旋律起伏大,音域達十度,第二聲部是圍繞主音do起伏在三度、四度之間,歌曲的和聲色彩十分濃厚(見圖6)。針對《紅蜻蜓》的音階,反應訓練應著重練習三度、四度的音程:在一個垂直線上標上音階,教師的雙手分別代表高、低聲部,學生按教師手指指向,反復練習單音和雙音切換,為歌曲和聲做鋪墊。兩聲部合唱時,高聲部演唱歌詞,低聲部用課堂樂器演奏加深對旋律的印象,再唱旋律。通過音程和聲練習,低聲部學生學會聆聽自己聲部的聲音,在把握音準的同時,還要注意力度記號,控制音量,掌握與其他聲部融合的合唱技巧,進一步提升“和聲感”。
(三)創(chuàng)作和聲,提升合唱能力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表現和聲,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給他們提供創(chuàng)作和聲的機會。和聲創(chuàng)作,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也是檢驗學生“和聲感”的重要標志。例如,五年級上冊中的《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是一首齊唱的歌曲,沒有聲部的分配。教師請學生將簡單的齊唱改編成輪唱,利用歌曲中的模進創(chuàng)作手法,請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幾個模進的樂句,與樂句組成簡單的三度音程和聲,結尾做適當改變(見圖7)。為了表現歌曲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造成此起彼伏的說話聲效果,學生又將歌曲的第二樂句創(chuàng)作為二聲部輪唱和聲。經過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作,和聲效果變得豐富且難度不大,有利于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創(chuàng)作和聲的流暢性與和諧感,激發(fā)學生的演唱興趣。
“和聲感”的培養(yǎng),應著眼于和聲素養(yǎng)的提升,從低年級抓起??赏ㄟ^“在節(jié)奏疊加中啟蒙”“在樂器合奏中表現”“在多聲部合唱中提升”這三條路徑,在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提升“和聲感”,培養(yǎng)學生感受、表現、創(chuàng)作和聲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和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鞠麗麗.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樂,2019(6):194-195.
[2]毛夢蕓.新體系下小學音樂低段節(jié)奏和聲感的訓練初探[J].北方音樂,2018(1):114-115.
[3]張敏.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和聲感”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4(8):159.
[4]張趁麗.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初探[J].北方音樂,2019(7):191-192.
[5]趙蘇.開啟音樂之門的鑰匙(十一)——“和聲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音樂教育,2017(11):46-49.
(浙江省杭州市留下小學 ? 3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