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平
摘要:在學習高中語文課程時,最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就是文學教育,高中階段,學生對于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已經(jīng)趨向完善,而在這時要想使語文素質(zhì)更進一步提高,只有通過文學教育。文學教育對于高中生而言,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文學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文學藝術(shù)欣賞水平得以提高,因此文學教育占有極重要的教學意義。本文主要闡述將文學教育內(nèi)容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之后又分析了所遇到的問題,并給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對于促進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guān)鍵詞:文學教育;高中語文;教學滲透
一、文學教育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幫助作用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成長階段有著極大作用,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而且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還能對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引導意義。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高中階段的教學時一定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而語文教學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思想教育方面,語文教學有著其他學科所不能相比的作用。而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上的滲透則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思想教育。但是觀察我國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文學教育所占的比重是極小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語文教學的作用。因此,為了提高我國的教育質(zhì)量以及語文教學中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應該加強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二、在高中語文中滲透文學教育時出現(xiàn)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出現(xiàn),我國開始重視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總是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有些高中語文教師自身沒有充足的文學素養(yǎng),不足以完成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文學教育的任務。這些教師之所以文學素養(yǎng)不足,是因為其自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對于文學教育自是不能完全掌握合適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師在向?qū)W生講解文學知識時,主要分析理論知識,并不會深入分析整篇文章。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方法,會使學生理解力降低,不利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隨著社會中娛樂活動的增加,學生對于文學的興趣逐漸降低,在學習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忽視文學積累,逐漸導致文學邊緣化的現(xiàn)象。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的思路
(一)語文教師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中的引路人,因此為了更好地將文學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加強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要將自身閱讀習慣培養(yǎng)出來,之后慢慢引導,帶動學生去日常閱讀。教師單單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還應該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為了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應該不斷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手段,并且結(jié)合自身情況以及學生情況去改變。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對文學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講解文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文學魅力,從而使他們愿意學,想要學。
(二)積極引導學生建立終身閱讀觀念
要想讓學生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就一定要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通過閱讀不僅能夠擴展視野,同時還能加深對社會的認識,對于日后發(fā)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當然,要想達到上述目標,短期閱讀是不足的,因此學生要樹立終身閱讀觀念,用心去閱讀每一篇文章。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觀念時,為了進一步達到目的,應該使學生明白閱讀對未來自身發(fā)展的長久意義,從而才能使學生真正想要去閱讀。此外,教師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向?qū)W生講解文學作者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緣由等,從而使學生對作品有進一步了解,可以促使學生進一步地的深入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在文言文學習中,由于文言文所使用句式與我國當前常用句式有著很大差距,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總是沒有太大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導學生文言文時,首先要向?qū)W生講述作者當時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文章。
四、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學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圖文結(jié)合
文言文在高中課本中比重極大,文言文的詞義與當今詞義有著極大的不同,因此為了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可以采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將文學內(nèi)容通過圖片展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直觀理解,避免學生對文學知識的誤解。在學習《出師表》一文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將網(wǎng)上關(guān)于諸葛亮北伐中原的圖片展示給學生,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諸葛亮的智慧以及忠心。并且在其他重點句子中也插入相應圖片,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了解。
(二)利用文學對話
文學作品、作者、讀者三者之間是獨立存在的,但是三者之間又存在著一定聯(lián)系。讀者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可以了解作者想法,而作者通過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向讀者傳遞感情,雙方通過文學語言來進行一定的聯(lián)系。在教學中,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就可以采用文學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將文章內(nèi)容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使文章內(nèi)容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得以加深。在人物較多的文章中,教師可以尋找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學生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將文章人物的性格展現(xiàn)出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使學生對文字產(chǎn)生興趣,還會加深對文字的見解。
五、結(jié)語
通過本文,我們可以知道文學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告訴我們要加強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滲透程度。同時,從本文也可以看出,當前我國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滲透仍然存在極大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我國語文教育的質(zhì)量有著極大的不利影響。因此應該根據(jù)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措施,運用政策的教學思路,更好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學教育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馬其林.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評《語文有效教學與文學教育探究》[J].中國高??萍?,2019(12).
[2]余彤輝.下一期論題:語文到底“姓”什么之一:文學教育,當今語文教學的救命稻草?[J].中學語文教學,2001(1).
[3]黃本榮.警惕語文教學中一種新的“去文學”現(xiàn)象[J].語文教學通訊,2007(2).
[4]吳文君.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J].文學教育(上),2009(5).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