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許子東
以梁啟超(1873—1929)的《新中國未來記》,一部在今日大眾心目中不那么出名的小說,來作為“重讀20 世紀中國小說”的開端,至少有四個理由:第一,發(fā)表時間比較早,1902 年,刊于中國早期小說期刊《新小說》上。第二,梁啟超是當時最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之一。就在《新中國未來記》發(fā)表前一年,梁啟超發(fā)表了《中國史論述》,提出“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第三,政治幻想小說這個文類在中國十分罕見,梁啟超之后傳承者也不多,可謂稀有品種,今天亦少有實驗,所以特別值得保存。第四,也因為梁啟超的小說理論,對后來百年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有著無可比擬的影響。
梁啟超給20 世紀中國小說準備的開幕禮是非常戲劇性的,序言之后,《新中國未來記》正文第一句:“話表孔子降生后二千五百一十三年,即西歷二千零六十二年……正系我中國全國人民舉行維新五十年大祝典之日?!边@一句中的“2062 年” 是筆誤,梁啟超太激動了,他想的是1962 年,也就是小說寫作的六十年以后?!捌鋾r正值萬國太平會議新成,各國全權(quán)大臣在南京……恰好遇著我國舉行祝典,諸友邦皆特派兵艦來慶賀,英國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國大統(tǒng)領(lǐng)及夫人,菲律賓大統(tǒng)領(lǐng)及夫人,匈加利大統(tǒng)領(lǐng)及夫人,皆親臨致祝?!?“那時我國民決議在上海地方開設(shè)大博覽會……竟把偌大一個上海,連江北,連吳淞口,連崇明縣,都變作博覽會場?!边@個世博會場地比后來2010 年真的上海博覽會還要大。
20 世紀中國小說的開篇,竟然是一個政治幻想,不能不令人感慨萬千。1898 年,百日維新失敗,清廷下令通緝康有為、梁啟超。在逃亡日本的軍艦上,日本艦長送了一本日本政治小說《佳人奇遇》給梁啟超消磨時間。沒想到,梁啟超喜歡上了日本作家柴四郎的政治幻想小說。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有很多這類小說。到日本以后,梁啟超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清議報》,還翻譯了《佳人奇遇》。幾年以后,他寫了小說《新中國未來記》。梁啟超思想不如康有為有系統(tǒng),革命又不如譚嗣同那么有決心,但是,文筆、文風、文才卻是當時第一人。毛澤東后來和友人談起梁啟超,說他有點虎頭蛇尾。“蛇尾”大概是指梁啟超后來在北洋軍閥時期政治立場搖擺,“虎頭”顯然就是佩服梁啟超辦《清議報》《時務(wù)報》時候的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缎轮袊磥碛洝冯m然小說本身未完成,也有點虎頭蛇尾,但小說寫在梁啟超生龍活虎的前期,和他的理論一起,給20 世紀中國小說開了個“虎頭”。
除了上海博覽會以外,小說中對于后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有很多“神預(yù)言”。寫中華民國1912 年成立,比辛亥革命晚了一年。定都南京,實行共和制,完全正確。領(lǐng)袖人物叫黃克強,本意大概是炎黃子孫克敵自強。正好是辛亥革命領(lǐng)袖黃興的字,黃興的字就叫克強。當然,預(yù)言、巧合還不是我們重讀這部小說的主要理由。政治幻想小說看似神奇,其實非常難寫。假如邀請今天的一線作家,請他們每個人寫一部小說,描寫十年、二十年以及六十年以后的中國,看看他們怎么寫,難度太高了。梁啟超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事先聲明,“茲編之作,專欲發(fā)表區(qū)區(qū)政見,以就正于愛國達識之君子”,但是,“國家人群,皆為有機體之物,其現(xiàn)象日日變化,雖有管葛,亦不能以今年料明年之事,況于數(shù)十年后乎!”政治幻想,不可能料事如神,自己的政見也在變化之中:“人之見地,隨學而進,因時而移,即如鄙人自審十年來之宗旨議論,已不知變化流轉(zhuǎn)幾許次矣?!毙≌f發(fā)表的時候,梁啟超其實也就29 歲。但是之前他已有很多驚天動地之舉:考科舉,拜康有為為師,公車上書,維新救世,變法見皇帝,“頂層設(shè)計”,主張君主立憲,等等。為人為文轟轟烈烈,不斷與時俱進充滿變化。梁啟超也料到自己“前后意見矛盾者,寧知多少”,所以小說開篇先說明:“故結(jié)構(gòu)之必凌亂,發(fā)言之常矛盾,自知其決不能免也?!绷鑱y矛盾如首句就把1962 寫成了2062,后來的出版商也沒人替他糾正。這個“2062”,顯出了中國20 世紀小說開端的慌亂青春和粗糙熱情。認真讀下去,人們會發(fā)現(xiàn)梁啟超的政治寓言,有的天真可愛、可笑可嘆,有的卻會令人笑不出來。
回到1962 年的上海博覽會。小說中的博覽會不同尋常,“不特陳設(shè)商務(wù)、工藝諸物品而已,乃至各種學問、宗教皆以此時開聯(lián)合大會是謂大同”,這個博覽會的中心會場,是我國京師大學校文學科內(nèi)的史學部(真是抬舉文科地位)。中心會場講者很多,單表其中一科,就是現(xiàn)任全國教育會會長文學大博士孔老先生。講什么題目呢?《中國近六十年史》。不是講一次,每周講三次,每次三小時。第一天,“聽眾男男女女買定入場券來聽者,足有二萬人”,梁任公幻想不到電視或網(wǎng)絡(luò)直播,兩萬人等于演唱會或足球場,怎么演講文學歷史?更妙的是,兩萬人中間“有一千多系外國人,英、美、德、法、俄、日、菲律賓、印度各國人都有”?!翱垂?,這位孔老先生在中國講中國史,一定系用中國話了。”(“系用”——廣東官話)“外國人如何會聽呢?原來自我國維新以后,各種學術(shù)進步甚速,歐美各國皆紛紛派學生來游學,據(jù)舊年統(tǒng)計表,全國學校共有外國學生三萬余名?!毕M鈬四苈犇苷f中國話,從晚清到春晚,一直是中國夢的一部分?!伴e話休題……諸君欲知孔老先生所講如何,請看下回分解”,這樣小說就進入第二回?!翱子X民演說近世史,黃毅伯組織憲政黨”。小說沿用舊式的章回體,敘述中又加入小字,那個小字是作者點評,有點張竹坡加布萊希特的效果。
主講的孔先生,字曲阜,身穿國家制定的大禮服,胸前懸掛國民勛章與各國所贈勛章——“我們今日得擁這般的國勢,享這般的光榮,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謝的。第一件是外國侵凌壓迫已甚,喚起人民的愛國心。第二件是民間志士為國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業(yè)。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審時勢,排群議,讓權(quán)與民。這三件事便算是我這部六十年史的前提了。”孔曲阜(或者說梁啟超)回顧中華民族興盛六十年(想象中的回顧),幾乎是“神預(yù)言”:“三件里頭,那第二件卻是全書主腦。諸君啊,須知一國所以成立,皆由民德、民智、民氣三者俱備,但民智還容易開發(fā),民氣還容易鼓勵,獨有民德一樁,最難養(yǎng)成?!笨子X民將1902 年到1962 年中國歷史,分成六個階段。一是預(yù)備時期,是從八國聯(lián)軍破北京到廣東自治,之后清朝滅亡。下面還有五個階段:自治,設(shè)全國國會;第一個大統(tǒng)領(lǐng)時期,影射光緒的退位;之后又有殖產(chǎn)時代、外競時代、雄飛時代。孔老先生面對兩萬人做演講,也不只是喊口號煽情,而且是逐條排政治流水賬:“諸君啊,你道我們新中國的基礎(chǔ)在那一件事呢?其中遠因、近因、總因、分因雖有許多,但就我看來,前六十年所創(chuàng)的‘立憲期成同盟黨’算是一樁最重大的了。”
所有的成功,全靠一個黨——雖然這個黨的名字很長而且繞口,“立憲期成同盟黨”,孔老先生解釋:“原是當時志士想望中國行立憲政體,期于必成,因相與同盟,創(chuàng)立此黨,合眾力以達其目的。”后來梁啟超做過中國民主黨的領(lǐng)袖,又加入共和黨,又合并成進步黨,就是沒有這個預(yù)言中的“立憲期成同盟黨”。他的小說里也有幾個不同的黨,主張中央政權(quán)勢力的國權(quán)黨,主張地方自治的愛國自治黨,主張民間事務(wù)的自由黨,但都不如“立憲期成同盟黨”重要,為什么?“諸君啊,第一件,須知道那黨是個最溫和的,最公平的,最忍耐的?!诙氈滥屈h是最廣大的,最平等的第三件,須知道那黨是個最整齊嚴肅有條理的,他仿照文明各國治一國之法以治一黨。”用國法治黨,這是關(guān)鍵,而且還有種種具體方法:職務(wù)設(shè)定、民主投票、干部體制??撞┦空f這個“黨初辦時,不過百數(shù)十人”。說該黨到了廣東自治時代,相當于北伐時期,已有一千四百萬人?!缎轮袊磥碛洝返乃囆g(shù)性如何先不論,20 世紀第一部中國小說對后來百年中國的預(yù)見性,不得不令人震驚。
“諸君,且說這憲政黨到底用甚么方法,能夠做成如此隆盛、如此鞏固呢?老夫也不能細述,只把他初立黨時公擬的辦事條略背誦一回罷?!比缓笫恰?子目一)擴張黨勢……(子目二)教育國民……(子目三)振興工商……(子目四)調(diào)查國情……(子目五)練習政務(wù)……(子目六)養(yǎng)成義勇……(子目七)博備外交……(子目八) 編纂法典”??桌舷壬堰@些冗長的子目念完以后,歇了片刻,重復(fù)開講,贊嘆幾聲道:“諸君啊,你看當時諸先輩謀國何等忠誠,辦事何等周密,氣魄何等雄厚!其實我新中國的基礎(chǔ),那一件不是從憲政黨而來?!毙≌f在“十年后清朝結(jié)束”“共和定都南京”“俄國會有革命”等“神預(yù)測”后,最關(guān)鍵的一條預(yù)言,就是有一個黨對中國百年發(fā)展這么重要。諸位,孔先生說,到底這個轉(zhuǎn)移中國的黨,是哪一位英雄豪杰造他出來呢?接著小說進入了第三回。
這一回幾乎全是孔老先生復(fù)述黃克強和他朋友李去病兩個人的對話(兩萬聽眾現(xiàn)場耐心傾聽)。黃克強是廣東人,父親是個儒生。據(jù)說在甲午海戰(zhàn)后,看定中國前途要有大變動,因此打發(fā)他的兒子和他的一個得意門生李去病,一起到英國讀書。二人進了惡斯佛大學(Oxford 牛津)。三年后,黃克強、李去病在英國聽到了戊戌政變失敗的消息,一起痛哭。兩個人曾經(jīng)想回鄉(xiāng)救國,但是又想到要喚醒民眾,先要把自己的預(yù)備功夫做好。說到這里,小說里面加了一行小字,“愛國青年聽著”,這是梁啟超小說在章回體之中的另一種敘事策略,敘事者直接插入點評,值得學習。
兩個人后來分別去了德國、法國,一兩年后,再一起從俄國搭火車經(jīng)西伯利亞回國,途中眼見關(guān)外變成哥薩克殖民地的樣子(1900—1904,東三省為俄所占),“正是石人對此,也應(yīng)動情,何況這滿腔熱血的英雄”。接下來就是二人在西伯利亞火車上有一場關(guān)于中國未來前途的冗長的對話和辯論。事關(guān)重大,我們必須抄幾段:
李君說:“哥哥,你看現(xiàn)在中國還算得個中國人的中國嗎……我中國的前途,那里還有復(fù)見天日之望么?”
黃君道:“可不是嗎!但天下事是人力做得來的……我想凡是用人力可以弄壞的東西,一定還用人力可以弄好轉(zhuǎn)來(至理)……但是我們十年來讀些書是干甚么的?(青年讀書諸君想想)難道跟著那些江湖名士,講幾句慷慨激昂的口頭語,拿著無可奈何四個字,就算個議論的結(jié)束嗎?(青年讀書諸君想想)”
黃君的意思,責任再大,四萬萬人分擔就不吃力。但國人多數(shù)還在睡夢里邊,所以我們要盡自己力量去做,做得一分是一分,“安見中國的前途就一定不能挽救呢?”后來“五四”關(guān)于黑房子開不開窗的對話,梁啟超早就預(yù)見了,而且黃君一個人把魯迅和錢玄同兩個人的話都說完了。
李去病和黃克強,救國之心一樣,但是方法不同。他們有三個分歧。第一,對當時統(tǒng)治者看法不同。李去病說:“哥哥,你看現(xiàn)在中國衰弱到這般田地,豈不都是吃了那政府當?shù)酪蝗好褓\的虧嗎?(是是)……這樣的政府,這樣的朝廷,還有甚么指望呢?……不到十年,我們國民便想做奴隸也夠不上……替那做奴才的奴才做奴才了?!边@里提到“奴才” 與“奴隸” 兩個概念,后來都是魯迅的關(guān)鍵詞。
黃克強認為:“中國人做中國事,不能光看著外國的前例……看真我們的國體怎么樣,才能夠應(yīng)病發(fā)藥的呀!”中國人做中國事,要適合中國自己國情的,梁任公好像在起草百年后的社論。李去病強調(diào),我也不是要以暴易暴,而是要以仁易暴,但問題是,“那十九世紀歐洲民政的風潮,現(xiàn)在已經(jīng)吹到中國,但是稍稍識得時務(wù)的人,都知道專制政體是一件悖逆的罪惡。(人人都知道這是悖逆的,中國便進化了)”孔老先生說到這里,作家梁啟超沒忘記讓滿堂拍掌如雷,兩萬人一起拍手。二人又繼續(xù)談?wù)摲▏锩某晒痛鷥r、拿破侖的功過。黃克強認為:“現(xiàn)在朝廷,雖然三百年前和我們不同國,到了今日,也差不多變成了雙生的桃兒,分擘不開了……漢人、滿人亦差不多平等了……中國今日若是能夠一步升到民主的地位便罷,若還不能,這個君位是總要一個人坐鎮(zhèn)的?!?/p>
從怎樣看當權(quán)者,便引出第二個分歧:民主大眾政治,還是頂層精英治國。李去病傾向前者,認為政權(quán)總歸是要歸多數(shù)人的手,國家才比較安寧。而黃克強認為,盧梭他們那些理論在歐洲都已經(jīng)過時了,議會里面說到底也是少數(shù)人決定。李去病說,盧梭理論在現(xiàn)代歐洲自然變成了擺設(shè),但是在今天的中國卻最合用的。黃克強不同意,他說“必須依靠干涉政策”。什么叫干涉政策呢?“若能有一位圣主,幾個名臣,有著這權(quán),大行干涉政策,風行雷厲,把這民間事業(yè)整頓得件件整齊,樁樁發(fā)達,這豈不是事倍功半嗎?”“兄弟,你看現(xiàn)在英國的民權(quán)和法國的民權(quán),那一個強的??!”這是個關(guān)鍵問題??磥睃S克強的意思就是說,法國雖然革命,英國更有民權(quán)。
英法模式選擇,革命或者改良,當然是兩個人爭論的核心,也是當時中國思想界、政治界討論的關(guān)鍵問題。有趣的是,梁啟超自己在理論上其實更傾向于黃克強,小說中后來黃克強也是做領(lǐng)袖的,但是在辯論當中,更占上風的卻好像是李去病。
李去病痛責晚清的官員:“你看現(xiàn)在政府,要是一個外國人放的屁,它沒有不香的?!庇行┦虑椤半m然利在國民,怎奈要害到他這個烏紗帽,你叫我怎么能舍去呢”。“我已經(jīng)在上海租界買了幾座大洋房,在匯豐銀行存有幾十萬銀子,還怕累得到我不成?(官場諸公,試自己捫心想一想,李去病君到底是罵著我不成)”所以他認為一定要有激烈的革命。而黃君擔心若革起命來,一定玉石俱焚。李去病堅信不自由毋寧死,我們爭取文明政府。黃克強懷疑:“今日世界上那里有甚么文明野蠻,不過是有強權(quán)的便算文明罷了。(萬方同概)”
到這個時候,二人討論進入第三個層次,這是更深的分歧,涉及政治背后的道德層面??吹贸觯钊ゲ∈抢寺募で?,黃克強說出的是殘酷事實。最后,李去病勃然大怒,讀了一首叫《奴才好》的古樂府:“奴才好,奴才好,勿管內(nèi)政與外交,大家鼓里且睡覺。古人有句常言道:臣當忠,子當孝,大家切勿胡亂鬧。滿洲入關(guān)二百年,我的奴才做慣了?!闭麄€小說第三回,數(shù)萬言、四十多個回合,全部是兩個人的對話論爭。從小說體例上來看,極為罕見。不用理論家批評,梁啟超早有自知之明,說他寫的“似說部非說部,似稗史非稗史,似論著非論著,不知成何種文體,自顧良自失笑。雖然,既欲發(fā)表政見,商榷國計,則其體自不能不與尋常說部稍殊”。
辯論中李去病言辭更激烈、更有氣勢,但小說情節(jié)大綱里,最后成功者是黃克強,就是那個黨。而在真實中國百年歷史中,情況又有些相反。所以,梁啟超預(yù)言的未來和我們經(jīng)歷的過去,中間多少有點吊詭的關(guān)系。
終于兩個人爭完了,沒有結(jié)論。小說第四回漸漸有點像新派的章回小說。黃李回國,經(jīng)過東三省,路上聽人講述俄國在東北的殖民行徑,對華人酷苛,俄國官員貪腐得更厲害。小說中有一段議論非常精彩,說比起英、法、美、日等,俄國是最容易抵抗的——因為俄國人自己是專制政體,由于國內(nèi)內(nèi)亂才出外侵略,專制政體民力斷不能發(fā)達。神預(yù)言,十五年以后俄國果然爆發(fā)革命。
小說第五回,黃李來到了北京、上海,見到了當?shù)馗锩h人,參加一些政治集會。黃李二人用嘲諷的眼光看待晚清上海各色人等,輪番出場的有買辦、洋奴、交際花、洋場少年、革命黨人等,就像一場大戲剛剛要開場。但這已經(jīng)是梁啟超小說的最后一回了?,F(xiàn)實當中他要去美國考察。夏志清說,小說的基調(diào)找不到了。大概梁啟超想,我與其寫小說,不如自己來做。
小說發(fā)表前三個月,梁啟超已經(jīng)發(fā)表過一個情節(jié)大綱(全書結(jié)構(gòu)):南方一省獨立,后來成立共和政府,和全球平等。之后就有了聯(lián)邦大共和國,東北也改成君主立憲,加入了聯(lián)邦,所以舉國國民都齊心,文學、國力富強,冠絕全球。后來,因為中國西藏、內(nèi)蒙古跟俄羅斯打仗,外交上聯(lián)合了英、美、日三國大破俄軍,然后又煽動了俄國革命。美英諸國又虐待黃種人,因此中國作為盟主,聯(lián)合日本、菲律賓等與歐洲開戰(zhàn)。最后是匈牙利人出面調(diào)停,所以就有了中國京師開了萬國平和大會,中國宰相是這個世界大會的議長,從此黃白兩類人權(quán)利平等,全書結(jié)束。
從大綱看,五回《新中國未來記》只是剛剛開頭。
梁啟超后來很忙,辦《清議報》《時務(wù)報》《新民叢報》,又和孫中山同盟會論戰(zhàn),又被光緒派到海外考察。辛亥革命時,他一會兒跟袁世凱合作,一會兒又在段祺瑞下面做官。梁啟超后來的政治活動與他的小說相比,是一個極為反諷的注解。比起不太成功的政治生涯,梁啟超作為學者,其實有更大的貢獻。他是近代新史學的奠基人,在目錄學方面也有貢獻,對圖書館學也有獨特的見解。作為小說,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的缺點和價值都很獨特。缺點是議論多、概念化,談不上性格刻畫,而且沒寫完。價值是預(yù)示了20 世紀中國小說的政治興趣,預(yù)測到清朝滅亡,定都南京,俄國革命,還有上海世博,等等。作為烏托邦小說,基本上是前無古人,后來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來者。
當然梁啟超的小說革命理論,比他自己的作品更加著名,對當時的文學版圖乃至整個20 世紀中國小說影響很大。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將清代小說細分成七類,包括擬晉唐傳奇小說、諷刺小說、人情小說、才學小說、狹邪小說、俠義與公案小說,以及第七種譴責小說。王德威在《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晚清小說新論》中,則把晚清小說歸納成四類:狹邪、俠義公案、丑怪譴責、科幻奇談。范伯群、陳伯海、夏曉虹、袁進等學者,對晚清文學的基本分類也是接近的。晚清青樓狹邪小說,代表作可上溯至描寫同性戀的《品花寶鑒》(1849)、描畫妓院風光的《青樓夢》(1878),還有“溢美”書生妓女戀愛的《花月痕》,以及20 世紀初被稱為“嫖界指南”的暢銷書《九尾龜》等。青樓小說當中的上層之作,追隨《紅樓夢》《金瓶梅》等古典世情小說的境界,沿襲承續(xù)才子風塵女子傳統(tǒng)模式,后來不僅演變成1906 年以后在上海興盛的“鴛鴦蝴蝶派”(徐枕亞的《玉梨魂》、秦瘦鷗的《秋海棠》、張恨水的《啼笑因緣》等),也對20 世紀的主流文學,比方說郁達夫、張愛玲、張賢亮等人的作品,隱隱產(chǎn)生影響。俠義公案小說,其實是互相矛盾的兩個文體的混合:俠客,“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從來都是用武藝做好事的強盜和搗亂分子。公案小說,從古代清官包公斷案,到現(xiàn)代偵探、法院,維護的是法律秩序。李逵怎么跟包公合作?可是在晚清,俠義與公案并存,強盜和法官有一種共謀關(guān)系。比如《施公案》《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彭公案》,以及非常有名的改寫自《水滸》的《蕩寇志》等。不過,“五四”以后中國的偵探公案小說并不發(fā)達,武俠小說是從還珠樓主、王度廬到金庸、梁羽生,才在中華民族心理的土壤上重新成長。
第三類所謂政治幻想小說,除了梁啟超未完成的小說以外,還有吳趼人的《新石頭記》等,文本不是很多。所以晚清四大文類當中最成氣候的就是社會譴責小說。在《亞洲周刊》“中文小說一百強”中,四大名作(《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老殘游記》《孽?;ā罚┤咳脒x。晚清小說革命的動因,一是時局刺激,二是印刷工業(yè),三是租界環(huán)境。在1895 年《馬關(guān)條約》之前,全中國只有5 種期刊,全部在上海。梁啟超發(fā)表《新中國未來記》的1902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在1902 到1911 年這十年當中,中國有了170 家出版社,閱讀人口大概在200 到400 萬之間。僅在梁啟超提倡新小說以后,就出現(xiàn)了至少30 家小說出版社,有21 家以“小說”作為名字的期刊。最著名的四種就是《新小說》(1902—1906)、《繡像小說》(1903—1906)、《月月小說》(1906—1908)、《小說林》(1907—1908)。晚清時代一共有 90 種期刊,上海有 75 種,占 83%。
在《新中國未來記》之前十年,韓邦慶在1892年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本專業(yè)小說雜志叫《海上奇書》。《海上花列傳》是那個時期最好的中文小說(后來只有《老殘游記》可以比較)。但《海上花列傳》以吳語寫成,限制了讀者范圍。張愛玲晚年,曾將小說從吳語譯成國語。另一個與中國新小說起源有關(guān)的事件是19 世紀末,英國傳教士傅蘭雅(John Fryer,1839—1928)在上海的《萬國公報》上刊登征文啟事:“竊以感動人心,變易風俗莫如小說,推行廣速,傳之不久,家喻戶曉,習氣不難為之一變?!痹瓉砹簡⒊岢男≌f革命論,這位傳教士說得更早。“今中國積弊最重大者計有三端:一鴉片、二時文、三纏足,若不設(shè)法更改,終非富強之兆……茲欲請中華人士愿本國興盛者,撰著新趣小說……述事務(wù)取近今易有,切莫抄襲舊套。立意毋尚稀奇古怪,免使駭目驚心。”征文啟事登在1895 年6 月的《萬國公報》上。傅蘭雅一生翻譯過數(shù)百種著作,號稱“半生心血,惟望中國多興西法,推廣格致,自強自富”。征文小說后來收到162 卷,但是沒有一卷完全符合傳教士的理想,所以勉強發(fā)了獎,小說沒有印出來。1896 年,傅蘭雅去了美國,擔任了加州大學東方文學語言教授。王德威主編的英文版《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有韓南教授(Patrick Dewws Hanan)的文章,說這些征文稿現(xiàn)在加州大學伯克利的圖書館。這是真正的第一批“新小說”,很有意思。
簡而言之,晚清四類小說,青樓狹邪、俠義公案、社會譴責、政治幻想之中,“五四”以后只有第三種批判社會的文學成為主流。1902 年11 月14 日,梁啟超在《新小說》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論小說與群治之關(guān)系》。
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欲新風俗,必新小說;欲新學藝,必新小說;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說。
這是一段名言,膾炙人口,各種文學史都會引用。不管贊同與否,文章氣勢、排比格局鏗鏘有力、震撼人性。主張“我手寫我口”的同時代人黃遵憲贊嘆說:“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于此者矣?!泵珴蓶|后來形容梁啟超的文風是立論鋒利,條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僅就文字、文風、文章氣勢,已經(jīng)先聲奪人。
梁任公把小說抬到那么高的位置——新國民、新道德、新宗教、新政治,新風俗、新學藝、新人心、新人格,都要新小說——這在一方面來看,他對后來魯迅等人用小說啟蒙救亡、感時憂國有直接的影響。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表面激烈反傳統(tǒng),其實內(nèi)心是延續(xù)了儒家“文以載道”的精神。梁啟超的內(nèi)在精神矛盾,也構(gòu)成了一百年中國小說的內(nèi)在精神矛盾。就像黃克強、李去病的思想矛盾,貫穿了一百年中國社會的政治變遷。
這段極有氣勢的文章風格,對后來很多中國文人乃至政治家的文風和思維習慣,都可能有潛在影響。這種文風思維,就是世界上很多事情,抓住一個“綱”,就能牽動全局,綱舉目張。做文章,作為綱領(lǐng)非常有煽動力。但如果是法律或政策,效果如何呢?
在大力宣傳新小說的同時,梁啟超對中國古典小說采取了激烈否定態(tài)度。他說舊小說“述英雄則規(guī)畫《水滸》,道男女則步武《紅樓》。綜其大較,不出誨盜誨淫兩端”?!墩撔≌f與群治之關(guān)系》認為中國國民有幾個要不得的思想——狀元宰相思想、佳人才子思想、江湖盜賊思想、妖巫狐鬼思想,皆來自舊小說。所以,“舊小說是中國群治腐敗之總根原”。雖然梁啟超在理論上把小說抬得這么高,但他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踐卻更看重詩歌。以夏曉虹的書名概括,梁啟超早先為文覺世,后來卻以學問傳世。
受他影響的日后中國小說的發(fā)展,是否也會一直存在著“覺世與傳世”的艱難選擇?還是說,只有覺世者才可能傳世?
備注:
初版:1902 年,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發(fā)表于小說期刊《新小說》。使用版:梁啟超《海上文學百家文庫·梁啟超卷》,李天綱編,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 年版。
①902 年10 月15 日梁啟超于日本橫濱創(chuàng)辦《新小說》雜志,次年遷至上海?!独C像小說》(李伯元、歐陽鉅源編,1903 年)、《月月小說》(吳趼人、周桂笙編,1906 年)、《小說林》(徐念慈、曾樸編,1907 年),都是在《新小說》的影響下創(chuàng)刊。后來“新小說”一詞亦成為概括在小說界革命中產(chǎn)生的一批小說作品的專有名詞。
②901 年,梁啟超在《中國史敘論》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國民族”觀念,用以指稱“華夏族”或總稱有史以來中國各民族。而“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目前學界多認為首次出現(xiàn)于其1902 年《論中國學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思想者厥惟齊,故于其間產(chǎn)生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此處“中華民族”意指“漢”文化群體即狹義的“漢人”。至1905 年,梁啟超在《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一文中進一步將“中華民族”視為一個多民族融合發(fā)展形成的共同體:“今之中華民族,即普通俗稱所謂漢族者,自初本為一民族乎? 抑由多數(shù)民族混合而成乎? 此吾所欲研究之第一問題?!怨饰峤忉尩谝粏栴},敢悍然下一斷案曰:現(xiàn)今之中華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實由多數(shù)民族混合而成。”1922 年,梁啟超在《中國歷史上民族之研究》中則強調(diào)“民族意識”觀念:“何謂民族意識?謂對他而自覺為我?!耍毡救?;我,中國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國人也’之一觀念浮現(xiàn)于腦際者,此人即中華民族一員也?!敝链?,“中華民族”概念已初備多元一體含義。此后,梁啟超又于1923 年發(fā)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將蒙古、回等族包含在“中華民族”之內(nèi),并直言:“這種民族 (筆者:指中華民族) 擴大的勢力,現(xiàn)在還日日向各方面進行。”
③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1902 年發(fā)表于小說期刊《新小說》。本文中的引文則依據(jù)《海上文學百家文庫·梁啟超卷》,李天綱編,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0 年版。下同。
④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部編纂:《聽毛澤東談文史——吳冷西回憶片段》,選自《治國與讀史:領(lǐng)袖人物談歷史文化》,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年版,第298—305 頁。
⑤夏志清:《新小說的提倡者:嚴復(fù)與梁啟超》,《人的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第91—96 頁。
⑥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年版。
⑦王德威:《被壓抑的現(xiàn)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年版,第26 頁。
⑧時萌:《晚清小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年版,第11 頁。
⑨Andrew J.Nathan and Leo On-fan Lee,“The Beginning of Mass Culture,”in Johnson et al.,p.372.
⑩ 參見陳伯海、袁進主編:《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60—69 頁。
?《海上奇書》為第一本近代小說刊物,1892 年2月于上海創(chuàng)刊,辦至第15 期???。其中第1—10 期為半月刊,11—15 期為月刊。
?《海上花列傳》最早連載于《海上奇書》雜志,每期刊登兩回。該雜志停辦時《海上花列傳》連載至30 回(胡適在《〈海上花列傳〉 序》又稱共出版14 期,共刊28 回)。之后韓邦慶繼續(xù)寫作新回目有34 回并于1894 年成書。參見魏紹昌主編:《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史料索引集一》,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 年版,第46—47 頁。
? 張愛玲1967 年著手翻譯《海上花列傳》英文版本,1975 年完成,但直到張愛玲1995 年過世,都未完成定稿。1982 年張起靈(張愛玲)英譯版本《海上花列傳》的前兩章,刊登在香港中文大學《譯叢》(Renditions
)期刊。2005 年,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經(jīng)由孔慧(Eva Huang)修編的英譯本《海上花列傳》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1982 年4 月至1983年10 月,張愛玲譯注國語版本在《皇冠》雜志連載,1983年11 月出版專書。韓邦慶著、張愛玲注釋的《海上花開:國語海上花列傳一》《海上花落:國語海上花列傳二》由臺北皇冠出版社1983 年初版。參見單德興:《含英吐華:析論張愛玲的美國文學中譯》,《翻譯與脈絡(lu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9 年版。?Patrick Dewws Hanan:“The ‘New Novel’Before the Rise of the New Novel”,A New Liter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7.pp139-143.? 黃遵憲:《致梁啟超函》,選自陳錚編:《黃遵憲全集》(上),中華書局2005 年版,第441—442 頁。
?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部編纂:《聽毛澤東談文史——吳冷西回憶片段》,選自《治國與讀史:領(lǐng)袖人物談歷史文化》,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年版,第304 頁。
? 任公:《譯印政治小說序》(1898 年12 月),原載于《清議報》第一冊。參見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年版,第37 頁。
? 夏曉虹:《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中華書局2006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