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貴良
中國文學(xué)作品中,寫母親的很多,寫父親的較少。寫父親的文章中,動人的形象又很少。中國人奉行“嚴父慈母”的倫理原則,父親形象便往往不太可愛。朱自清要寫父親,從何寫起呢?題目是《背影》,“背影”有什么好寫的呢?難道父親的正面不是更具體生動么?寫親人的文章,不能過于夸張,想象的空間不大;往往以寫瑣事、家事見長。《背影》也是屬于這一類寫家?,嵤碌奈恼隆@顝V田先生在《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高度評價了《背影》:
《背影》一篇,論行數(shù)不滿五十行,論字數(shù)不過千五百言,它之所以能夠歷久傳誦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當然并不是憑借了什么宏偉的結(jié)構(gòu)和華瞻的文字,而只是憑了它的老實,憑了其中所表達的真情。這種表面上看起來簡單樸素,而實際上卻能發(fā)生極大的感動力的文章,最可作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因為這樣的作品,也正好代表了作者的為人。
這里暗含了一個問題,《背影》的“老實”是如何表達了其“真情”,從而產(chǎn)生“極大的感動力”呢?筆者分兩個層次對《背影》的語言進行分析,從而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全篇第一段: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第一段就一句話。前后兩個分句,都是十二個字,有一種婉轉(zhuǎn)的情致,但不至于拗口難懂,而是明白清楚的?!拔摇迸c父親的分別時間有“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么,為什么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而不是其他呢?這種“最”字句內(nèi)含了這一疑問,文章必須圍繞這一疑問展開。
作者在正式描寫父親背影之前,做了一些鋪墊。作者從自己回揚州奔喪過程中在徐州會見父親寫起。祖母去世,父親丟了差使,“我”在徐州見到父親時,傷心而至于落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是近五十的人,正當人生中年時期。他在面對人生挫折的時候,倒相對鎮(zhèn)靜和堅強。也許他心里也很懊喪,但對兒子說的話,沒有增加精神負擔,而是勸慰和寬心。
在南京,對要不要送兒子去車站的事情上,父親有一段猶豫躊躇的過程。他最初因為忙不打算去送兒子,因此“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可見想得很周到,關(guān)愛很殷切。繼而“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最終決定還是自己去。自己去送,自然最為“妥帖”?!巴滋保鍪抡f話,妥當貼心;不但能讓人放心,還能使人感到舒服適意。當“我”再三勸阻時,他只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茫 薄安灰o”內(nèi)含這樣的意思:自己的事情最忙,比起送兒子上火車來說,都是次要的!這就讓兒子心安。茶房們?nèi)ヒ参磭L不好,只是肯定沒有父親他本人好。“再三囑咐”的仔細、躊躇后下定決心去送的心理、“不要緊”的寬慰,處處體現(xiàn)著父親為兒子旅途安全和舒適的考慮,父親的親力親為,浸透著父親濃濃的愛意。接著描寫父親送“我”進站上車的具體過程: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yīng)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現(xiàn)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乘過火車的人知道,進站上車的過程最為辛苦,尤其帶著很多行李的時候。給腳夫小費,請他們把行李送上去車,不失為一種妥當?shù)霓k法?,F(xiàn)在的火車站里,“小紅帽”們也可以送行李,大約每件六元。有規(guī)定,就不需要講價錢,只需要點件數(shù)。跟腳夫們講價錢,是生活的正當,也是生活的智慧。作者覺得父親說話不大漂亮,可能是因為砍價,可能也因為父親說話時有種官員的氣派。可父親畢竟是在外闖蕩富有生活經(jīng)驗的人,很快就把價錢講定了。上車后,父親“揀定”座位,可見有過細心的選擇;父親給作者做了“紫毛大衣”,估計是作者這次回揚州時新做的,這時家庭經(jīng)濟十分拮據(jù),還能做如此好的大衣,可見父親對作者確實很關(guān)心。作者當年在北京讀書,北京的冬天很冷。父親又是“囑我”,又是“囑托茶房”,一一到位?!拔摇睂Ω赣H的行為,覺得他“迂”,覺得自己“聰明”,除了有年輕人的羞澀之外,還有不能理解父親的愛和不愿意接受父親的愛的心理,這點下文還會繼續(xù)分析。
父親將作者送上車后,本可以放心離去了。但他有了新的想法:
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p>
他觀察很仔細,往車外看看,看見了月臺的柵欄外賣東西的小販。紅色的橘子很打眼,所以,父親說是“買幾個橘子去”。有人認為“橘子”很有象征意義。其實,冬天的新鮮水果不多,橘子是常見的水果,又能保存。不一定是作者特意設(shè)置的意象。給兒子買幾個橘子的想法,確實是非常貼心的。1917 年,火車從南京浦口到北京,全長1000 多公里,乘車要幾十個小時。這種長途乘車,旅客很容易感到疲勞和無聊。旅途吃些水果零食,既能果腹,又能解除無聊之感。父親是乘過火車的人,能以己之感受,體會兒子長途乘車的勞頓,確實是非?!巴滋钡?。“我”在車上看父親去買橘子的情景,成為文章的重點部分。去買橘子有一點現(xiàn)實困難,“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具體描寫如下: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
父親的穿著,是典型的民國初年的男子樣式,即所謂的長袍馬褂?!昂诓肌薄吧钋嗖肌薄懊夼邸?,可見質(zhì)料傾向于普通一類,不屬于用動物皮做的奢侈豪華衣裝,但也不寒酸,民國很多士人都是如此打扮。這里寫父親穿著,主要突出冬天衣服多,行動不便?!佰橎堑刈摺薄奥缴硐氯ァ保腥龑釉颍喝私迨?,畢竟是進入中老年了;辦喪事,丟職務(wù),還債務(wù),謀求職,心力煎熬;棉袍馬褂,衣服臃腫。最難的不是下到鐵道上,而是從鐵道爬上對面的月臺: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攀著上面”,表明月臺有一定高度,不能輕松地直接上去。肥胖的身子,衣著臃腫,爬上月臺就很艱難?!跋蛏峡s”“向左微傾”“努力”等詞語具體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的艱難姿態(tài)?!斑@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边@就是“我”最不能忘記的父親的背影,“我”流淚是“我”內(nèi)心情緒的外露。父親背影的第一層姿態(tài)是艱難的努力,體現(xiàn)的是父愛的實在與深厚,因此感動“我”而流淚;父親背影的第二層姿態(tài)是不雅甚至有點難看,“我”的流淚之中也有因此而心酸的意味。爬上高臺或者高處,如果不是縱身一躍,要攀爬上去,遠看背影,往往不太好看,何況是中老年臃腫肥胖的攀爬背影。當然,在父親一方,他倒沒有多想不雅難看的問題,他只是一心要買幾個橘子給兒子。父親買了橘子回火車上的過程順當多了:“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钡竭@邊月臺時,有“我”幫忙就沒有艱難了。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
“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動作輕松,心態(tài)輕松,完全不在意剛才買橘子的努力艱難。父親送兒子上火車,擔心茶房不妥帖很有道理。至此,父親覺得送兒子上車,事情才很“妥帖”。
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文中第三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只是簡單提及“他的背影”,沒有具體描述,是為了避免重復(fù)。但這次寫背影,重點不在寫出什么樣的背影,而是著重寫背影消失于人群的這種狀態(tài)?!拔摇蓖赣H走出去,目送父親一步步離去,“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一點點消失,一點點消失,直到“再找不著了”。這種長鏡頭描寫,很能營造一種悠悠淡遠而悵惘的意境:父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世人,有一天終將離去!
這一別,又是七八年過去,父子各自“東奔西跑”,都備嘗生活的艱辛。父親在給作者的書信中終于提及了這終將離去的想法:“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边@種老年人的感嘆,更多他自己的傷懷情緒。在作者一方,則掀起了情感的巨浪:“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父親作為普通的世人,有一天終將帶著他的傷懷、他的憤怒,帶著他對兒子的真愛、對子孫的惦記而永遠離去,就像七八前他的背影消失于人群一樣。
朱自清對“背影”的精細描寫與深情回憶,將“父愛”的真摯與單純寫得十分動人。但讀者也會發(fā)現(xiàn),朱自清寫父親的背影,有一個“遙遠”的開頭,也有一個非?!皽蟆钡慕Y(jié)尾?!斑b遠”的開頭,即從“我”離開北京寫起,先到徐州,回到揚州,再到南京時才寫到“我”在車站所見父親的背影。為什么不直接從南京寫起,或者從揚州寫起呢?“滯后”的結(jié)尾,在寫完“我”所見父親背影后,又提及“近幾年”和“最近兩年”的事情。作者這樣遠兜近轉(zhuǎn),到底有何用意?朱自清回憶父親的背影,是放在他們家庭史中講述的。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將家庭史簡略處理了。朱自清寫家庭史的時候,采取了省略和隱諱的敘事方式,在語言上表現(xiàn)為用詞極為講究,點到為止,不展開敘事,但又透露著許多復(fù)雜的信息。關(guān)于祖母的去世和父親的差使,作者寫道: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
“那年冬天”,即1917 年冬天。不具體寫出哪一年,淡化“那年”的時間標記,讓語意著重落在祖母去世和父親交卸差使這兩件事情上。祖母怎么去世的,父親為什么交卸差使,不去多寫,一筆帶過。但把兩件事都叫作“禍”,又耐人尋味,讓人疑惑。作者點出“禍”,但不展開講述,留下闡釋的空間。據(jù)《朱自清年譜》記載:
冬 因祖母逝世,回揚州奔喪。父親朱鴻鉤時任徐州榷運局長(榷運局為民國初年官方所設(shè)掌管鹽專賣專運的機構(gòu)),在徐州納了幾房妾。此事被當年從寶應(yīng)帶回的淮安籍潘姓姨太太得知,她趕至徐州大鬧一場,終至上司怪罪下來,撤了父親的差。為打發(fā)徐州的姨太太,朱鴻鈞花了許多錢,以至虧空五百元,讓家里變賣首飾,才算補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變故而辭世,終年七十一歲。
民國初年,納妾并不違法。朱自清父親朱鴻鈞在徐州“納了幾房妾”,因而引起家庭內(nèi)部糾紛,花錢消災(zāi)以致虧空五百元,最后因此還丟掉差使。這一變故至少可以歸結(jié)為朱鴻鈞在品行上有失檢點,可謂品行不端引發(fā)家庭變故。朱自清祖母享年七十一歲,在當時也算高壽,但因“不堪承受此變故而辭世”,說得俗一點,就是被朱自清父親給氣死的。榷運局是民國初年所設(shè)的掌管鹽務(wù)的管理機構(gòu),從行業(yè)收入來說,鹽務(wù)管理屬于肥差一類。
父子回到揚州后奔喪的事情,朱自清寫得很簡略:
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慘?!币辉~描寫當時朱家光景,還是很貼切的。朱家的狀況,就像魯迅所說的從小康之家陷落到困頓之家了。一方面,“變賣典質(zhì)”還虧空,借錢辦喪事,可見家庭經(jīng)濟之拮據(jù)。朱自清是朱家長子,還在北京讀書;父親丟掉了差使,朱家后續(xù)的收入毫無著落。另一方面,朱自清父親惹下的變故,雖不至于違法,但總歸不光彩不體面,使得朱家聲譽蒙羞,給活著的人增添了許多的心理壓力?!案赣H賦閑”一語非常隱諱。朱家經(jīng)此變故,家道徹底衰落。接下來幾年朱家內(nèi)部的家庭矛盾實際上由此而來,主要是經(jīng)濟問題。朱自清仍然寫得很“朦朧”: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近幾年來”,我個人推斷是朱自清走出北大校門謀生以來。朱自清于1920 年夏從北大畢業(yè),開始工作,至1925 年受聘清華大學(xué),求職謀生的情形如下:
1920 年秋,赴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任國文教員。二弟朱物華考入上海交通大學(xué),資助二弟上學(xué)。
1921 年夏,受聘揚州江蘇省立第八中學(xué)教務(wù)主任。9 月辭去。后入上海中國公學(xué)任教。
1922 年2 月,應(yīng)臺州浙江省立第六師范校長之邀,赴臺州任教。4 月底,返杭州。仍任教于第一師。9 月,攜眷赴臺州第六師任教。
1923 年在溫州十中任教。11 月,次女朱逖先出生于溫州。
1924 年3 月,前往白馬湖春暉中學(xué)任教。9 月,抵寧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學(xué)任教。10 月,攜眷到春暉中學(xué)。
1925 年5 月,次子朱閏生出生于白馬湖。8 月,受聘清華大學(xué),8 月底抵北京,開始任教于清華大學(xué),生活自此才比較穩(wěn)定。
這就是文中所說的他自己“東奔西跑”的情形。他在江蘇、浙江和上海的多所學(xué)校間來回任教。造成這種情形,有制度因素,那個時候教職員一般是一年一聘或者半年一聘;有時代因素,比如1924 年直奉戰(zhàn)爭;有學(xué)校風潮的影響,民國時期大學(xué)中學(xué)的風潮很多,停課幾個月是常事,有些最后導(dǎo)致學(xué)校被解散。據(jù)《朱自清全集·日記(上)》記載,他經(jīng)常借朋友的錢以應(yīng)急以及為家里的事情煩惱。摘錄幾條如下:
7 月30 日:午后向張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8 月14 日:阿采病似甚重?!抑袩_之至,腦脹欲裂!
8 月17 日:又向榮軒借六元。
8 月19 日:三弟來信催信,詞甚鋒利,甚怒,骨肉之情,不過爾爾!
8 月22 日:向吳微露借款之意,他說沒有。
8 月23 日:當衣四件,得二元五角。
8 月26 日:向公愚借六元,愧甚!
一個月之內(nèi),借錢四次,當衣一次,經(jīng)濟拮據(jù)可想而知?!鞍⒉伞笔侵熳郧宓拈L子朱邁。
這幾年間,他父親朱鴻鈞的謀職情況不太清楚,但朱家經(jīng)濟一直處于困頓狀態(tài)基本可信。朱自清與他父親在有些事情上相左,比如,1920 年,朱自清三弟朱物華是讀師范類大學(xué)還是讀上海交通大學(xué)的選擇上,朱父主張進入師范類大學(xué),朱自清則尊重朱物華的興趣,主張進入上海交通大學(xué)。進入不同大學(xué),就有不同的開銷。最后朱物華進入上海交通大學(xué),朱自清剛剛參加工作,就要資助弟弟的學(xué)費。一個家庭,送兒子讀完大學(xué),以求光耀門庭,支撐全家,這是中國大多數(shù)家庭的原則。他父親的情況估計是每況愈下了,“觸目傷懷”之“傷”,“觸他之怒”之“怒”,都可見他父親情緒相當糟糕。
“最近兩年不見”,他父親對朱自清的態(tài)度有所轉(zhuǎn)變,惦記著兒子和孫子。朱自清作為朱家長子,已經(jīng)育有兩男一女。在中國家庭中,人丁興旺,是光耀門庭的大事?!拔冶眮砗蟆碑斨?925 年8 月朱自清赴北京就任清華教職之行,而不是1917 年冬天北上讀書之行。他接到了父親的信,其中有一句話是: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朱自清回答編者問題時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似乎說不到意境上去?!边@一句話何以有這么多的力量呢?“大去之期”即指死亡。朱自清父親只是“膀子疼痛厲害”,并無大??;活到1945 年去世,時年76 歲。他說“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這是他“傷懷”之一種,并非真的病入膏肓,臨近死亡。但在朱自清一方面,竟引起了意外而強烈的情緒:朱自清對父親的不檢點造成的家庭變故有過不滿,因為家庭瑣事如經(jīng)濟問題有過隔膜和沖突,但透過時間的煙云霧雨看過去,父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世人。他有世人的缺點,也有世人的人情。他為兒子做紫毛大衣,為兒子買橘子,惦記兒子和孫子。無論父親缺點有多大,造成的家道中落有多深,他對兒子的愛是真誠純樸而深厚的。朱自清從自己走向社會的最初幾年的顛簸中,也體驗了生活的艱辛,由此也許感悟到他父親一生打拼的難處與苦衷。推己及父,更多一份理解;同時于自己對父親的隔膜與不滿,就多了一份反省和悔意。作者情不能已,“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從而寫下這篇散文。
季羨林先生認為表達了中國傳統(tǒng)的“父慈子孝”的傳統(tǒng)倫理。我認為如果僅止于此,就抹除了朱自清作為一個新文學(xué)家的精神追求。朱自清在“晶瑩的淚光”中看見父親的背影,同時也是作為一位新文學(xué)家對父親進行“審視”。
朱自清沒有把父親當作專制、腐朽的力量要進行精神上的“弒父”,同時也沒有把父親當作魯迅所說的“肩住黑暗的閘門”的犧牲者而進行歌頌,他只是把父親當作一個世俗的普通人看待。這種視角,跟“五四”時期“人的解放”主題比較一致。朱自清對父愛的歌頌、對自己的反省,并沒有就此否定父親身上由“傳統(tǒng)性”而來的精神缺點,他采用隱諱的方式,將這些內(nèi)容作為他回憶“背影”的背景隱隱約約地點染出來。這就與傳統(tǒng)文化中“孝”所要求的兒子對父親的絕對服從分道揚鑣了。
《背影》雖然篇幅很短,但作者設(shè)置了多個時間點,在“時間的折疊”中實踐兩種不同的語言表達?!侗秤啊穼懹?925 年10 月,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提示了近兩年的情形,即大約是1923 年以來?!澳悄甓臁睕]有明確標明哪一年,但據(jù)朱家的家族史可知是1917 年冬天。文末一段中,“近幾年來”指的是朱自清1920 年求職謀生以來?!暗罱鼉赡瓴灰姟庇只氐搅碎_頭所說的“二年余”。繼而落實在作者閱讀父親書信的時刻,最后一句落實到寫作此文的時刻。重點寫的是最遙遠的“那年冬天”的事情,集中特寫的又是車站里“我”看父親買橘子的一幕。這一幕那么鮮明地刻印在作者的腦海中,作者采用樸實生動的語言描寫父親的“妥帖”之舉,字里行間處處浸潤著父親的“愛”意。因此,不著一“愛”字,但父親的真愛卻讓人感到無處不在?!拔摇币姼赣H的背影一幕,甚至父親送“我”進站上車買橘子最后離去的一事,在七八年的人生光陰里也不過短短的一瞬。但在“時間的折疊”中,卻又被折射出更加豐富和復(fù)雜的父子情懷。作者采用隱諱的語言策略,將“那年冬天”發(fā)生的父親差使的變故、祖母的去世,以及“近幾年來”各自的東奔西跑,尤其是父親的“傷懷”以及憤怒點到為止,不具體展開。這種顯山露水式的敘事搭建,為“背影”那動人的一幕勾勒了一個動蕩不安、沖突時有的家族史圖景。
作者在時間的折疊中,采用兩種語言策略——樸素生動的直接描寫為主,隱諱的點到即止為輔。這種隱諱的點擊,不但沒有減低“背影”那一幕父親對兒子的真愛的熱度與強度,反而增添了父子沖突后兒子能理性理解的自省與悔意,從而使得這種父愛更顯珍貴。這大概就是李廣田先生所說的“極大的感動力”吧。
2020 年3 月18 日星期三
①李廣田:《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觀察》第5 卷第2 期,1948 年9 月4 日。
②姜建、吳為公:《朱自清年譜》,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年版,第9 頁。
③朱自清:《答編者問八題 朱自清先生答文》,《文藝知識連叢》第一集之三,1947 年7 月1 日。
④季羨林:《季羨林人生漫筆》,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