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日本年號用字中的漢文化研究

2020-07-14 02:29:06許常玲
青年與社會 2020年14期
關鍵詞:漢文化漢字日本

摘 要:日本是迄今為止唯一采用年號的國家。日本年號是天皇朝廷更換的表征、新老天皇世代更迭的記錄,代表著日本的獨特文化,也是歷史發(fā)展背景下的必然產物。同時,日本年號中使用的漢字十分豐富,與中國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

關鍵詞:日本;年號;漢字;漢文化

漢字、漢文化是在同一時期傳到國外的,日本不僅從漢文化中提煉出有價值的內容,也開始使用漢字這種文字形式,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將其融入日本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日本文字。最初天皇的名字只是本土日式名,在運用漢字之后,就改成了雙字名。年號的用字也不只是要達到記事的目的,源自于中國文獻典籍之中的年號用字具有了深層的寓意。歷代帝王都會為自己執(zhí)政的時期定年號,在我國,最先創(chuàng)建年號的是漢文帝,他于公元前163年創(chuàng)建了年號,漢武帝登基之后,于公元前140年將年號定為建元元年,這種做法一直沿用到清代,成為漢文化的組成部分,并影響了周邊國家,尤其是對隋唐時期中國文化不斷吸收并發(fā)揚光大的日本。日本在“大化革新”之后,國家就步入了全新的發(fā)展時期,“大化”就是日本最早的年號。

一、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及日本年號的由來

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雖然有自己的文字,但不夠系統(tǒng),發(fā)生在古代的事件基本都是靠口述的方式代代相傳。漢字最初在日本只是一種記錄漢語的外文,被人們當成學習的對象,當時用漢字來撰寫文章時并不能準確地表達日語的意思,但在長期運用漢字的實踐中,日本人嘗試著用漢字來描述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語言,并對漢字進行改造,久而久之,在日語中漢字具有了較強的獨立性,擺脫了對中國漢字的依賴,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的日本特色的文字。在漢語詞匯進入日語過程中,漢字成為一種重要的媒介,對日語詞匯系統(tǒng)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日本并沒有直接從中國引入了詞語,卻用漢字創(chuàng)造出許多能體現日本特色的新名詞,進一步豐富了日本文化的表現形式。這種做法有效擴大了漢字的使用范圍,創(chuàng)建了一個更加龐大的漢字文化圈,在這個文化圈中,盡管中國始終占據著核心位置,但日本、越南、朝鮮等使用漢字的國家,都賦予了漢字特殊的意義,也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各國文字。

年號作為漢文化的體現之一,對日本的影響深刻、悠久。年號,也可以稱為元號,是一種歷史紀年的方法。日本年號是天皇朝廷更換的表征、新老天皇世代更迭的記錄。代表著日本的獨特文化,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在中國古代首次采用年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年,是在當時漢代漢武帝登基的翌年,始定年號為“建元”。由此開始后續(xù)歷朝歷代均采用了年號。在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下,我國周邊的不少國家紛紛效仿中國采用了年號。但是由于歷史發(fā)展的變化,時代的更替和進步,甚至是戰(zhàn)爭等原因,時至今日僅剩下日本依然沿用年號。從歷史發(fā)展來看,日本正式使用年號是從第36代天皇孝德天皇開始的。當時的中國正處于繁榮的唐朝“貞觀之治”時期,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吸引日本向中國派出“遣唐使”,開始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向中國學習。許多留學中國的日本學者、學問僧,把先進的大陸文化帶回日本,推動了大和朝廷革新派的政治革新。日本在革新派發(fā)動政變后,仿照中國歷法實行了大化改新,開啟了以年號紀年的時代。二戰(zhàn)后,日本保留了天皇和年號紀年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雖然受到了來自西方文化的深刻影響,但是其一直堅持一邊年號紀年,一邊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歷紀年。

二、日本年號中漢字的選取及使用

日本年號在選字時,大多數是選擇寓意國運隆昌、皇祚綿長、萬壽無疆等等字詞。這種選取字詞的方法符合中國漢字中常用吉祥詞匯的用詞習慣。同時,日本年號所選用的漢字大多數是出自與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著作。例如,昭和采自《書經·堯典》的“百姓昭明,萬邦協和”;“平成”,則采自《史記》的“內平外成”和《書經》的“地平天成”;“大正”是采自《易經》的“大享以正,天之道也”等。根據前人研究者進行的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自孝德天皇開始至今共使用了248個年號。第248個年號就是2019年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后開始使用的“令和”,標志著日本進入了新一代天皇的時代。在此前采用的年號中,有一些字是經常會被重復使用的。這些詞被重復使用主要原因是他們通常都表達美好的祝愿。日本此前的247個年號中,被反復使用過的漢字有72個。其中,反復使用次數較多的字則是“永”字,達27次?!霸?8次和“天”字各27次,“治”為21次,“應”21次,“正”“文”“和”各19次,“長”和“安”則使用過17次??傊毡驹谀晏柎_定過程中,均會參考中國古籍,除個別時代的特例外,從未使用過平假名和片假名。平成是第12次用“平”字,“成”則是首度登場。據悉,這第248個年號“昭和”出自《萬葉集》,引用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佩后之香”一句。而《萬葉集》也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國文學對日本古代文學發(fā)生影響的明證。它以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和分類方法為借鑒,采用漢字作注音符號,收編了部分漢詩,同時直接反映“遣唐使”來唐情況的詩歌??傊毡灸晏栔袧h字的選取以及漢字的使用都在一定程度上與漢文化有著緊密的關系。下文將側重對日本年號的漢字文化特色展開具體的探討。

三、日本年號的漢字文化特色

前文闡述了漢文化在日本的傳播以及日本年號的由來、漢字選用,在此基礎上,下文側重從漢字用意、漢字用途以及漢字使用限制三個角度來闡述日本年號的漢字文化特色。具體如下:

(一)日本年號中漢字用意的文化特色

日本年號中用字,從其用意層面?zhèn)戎刂苯佑浭潞驮⒁?。大寶年之后,改元制度推行得并不順利,這與當時變幻莫測的政治形勢有關,曾出現過一世數元、一元數世、二元并行等情況。日本的年號制最大的特征就是頻繁發(fā)生改動,改元的原因比較復雜,但主要包括四種,即代始、祥瑞、革年、災變。最初實施改元,無外乎出現祥瑞與靈異之物這一原因。天皇更迭,“豈人事乎,蓋天意也”。人們簡單地認為,上天把各種祥瑞之物送至人間這是天意。650年,穴戶國(今山口縣境內)給天皇送上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雉鳥,天皇將其視作祥瑞之物,改元為“白雉”。古代日本沒有銅礦,就是以物物交換的方式從周邊國家獲得銅錢,或是以稻谷布帛為通貨。日本于694年設置了鑄錢司,武藏國秩父郡(今埼玉縣)成功地采獲天然銅,自此開始了鑄造貨幣的歷史。慶云五年(708)日本發(fā)行銀、銅兩種貨幣,因此把國號改為“和銅”(708-715),還在銅錢上印了“和銅開”這幾個漢字。在此次改元詔書中表示“天地之神乃顯奉瑞(貴)寶”。把年號改為“靈龜”(715-717)時,在詔書稱“天表嘉瑞”。改號“寶龜”(770-780)也因“天地賜大瑞”?!爸禅B”(686)、“神龜”(724-729)等皆出同因,這些年號在用字上直指祥瑞之物本身。漢字文化在日本快速發(fā)展,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在改元詔書中闡述改元原因時不再像過去一樣簡單而樸素,盡管出現祥瑞之物仍是改元的主要原因,但不會直接用祥瑞之物來命名,字義也更加復雜、抽象。仁壽四年(854-857)改元為“齊衡”(584-857),就是因為石上國發(fā)現了醴泉;857年美作國和常陸國送來了木連理、白鹿兩件物品,便將年號由“齊衡”改成“天安(857-859)”。“元慶”(877-885)以后變?yōu)榇几脑?,災變改元,革年改元。此外,日本年號也會因為一些政治原因而改變,例?652年第4代幕府將軍任職時主動宣布改元“承應”;1716年將軍德川吉宗就職時也改元“享保”[1]。

(二)日本年號出典及用字層面的文化特色

在日本,年號的制定需要遵從一定的程序。一般需要三個流程:首先,天皇下達改元旨意;其次,大臣召文章博士精選新年號;最后,天皇敕定。引據典籍層面,日本的年號大都是直接或間接引用了《四書五經》、《史記》、《漢書》、《后漢書》等典籍,其中以出自五經中《書經》最多。年號的出典涉及漢籍約一百余部,反映出日本對中國很多文獻都有較深的了解和研究。

查閱史籍,日本還有十幾個沒有原委、找不到出典的年號,例如,安和、天元、延喜等。對這些年號進行分析,無論是用字還是形式,與我國典籍如出一轍,在中國人眼里絲毫不具有異域風情。僅從這一點就能證明日本人已經通過漢字文化掌握了年號命名的規(guī)律,進而設定了這些年號。從選年號這方面,再次驗證了漢文化對日本上層社會意識形態(tài)產生了極反復用其深遠的影響,漢字表現成為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已經實現了本土化發(fā)展[2]。

從文字使用角度出發(fā),書寫年號一定要用漢字,不能用羅馬字或假名,這意味著漢字在日本不僅得到了推行,還具有了權威性。日本的年號字數基本以二字為主。日本在年號選字時,“天”字使用頻率最高,多達27個,在所有年號總量中的占比為10.84%,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天皇把自己當成天神的化身,認為自己具備治理人間的能力,也表現出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祈求上天保佑。此外,“元”出現了28次、“永”出現了27次,共占比21.9%。改元意味著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象征著新氣象的到來,沒有哪一位天皇不希望長治久安、盛世太平,這兩個字在日本人眼里屬于喜用字。對這幾個字的構詞形式進行分析,“天”是名詞,可以構成偏正、主謂這兩種結構;“永”、“元”為形容詞,能構成并列、偏正兩種結構,這幾個字可以同時與多個字組成詞語,故而經常出現在字頭中。日本的這種選用年號的方法完全是受到了中國古典文獻的影響。

(三)日本年號的用字限制方面的漢文化特色

日本年號在用字方面是存在一定的限制的,特別是1603年~1867年的江戶時代之前,年號的制定主要是受到朝廷的意志決定,不僅引據典籍方面,連用字層面大都參考中國過去使用的年號,甚至會直接使用。具體如下:

間接借用,稍作改變。例如,在中國古代建武這個年號用過多次,而日本南北朝時期借用了這個年號。在中國年號中,東漢桓帝的“永壽(155-158),而在日本安德天皇與后鳥羽天皇時代,采用的年號是壽永(1182-1185)。這種現象前后字結構調換,但是其寓意不變。除這種形式上稍作改變的情況之外,還有如永德(1381-1384)和長德(995-995)這兩個日本采用過的年號中的“永”和“長”二字在意義上是相近的。此外,還有一些漢語音韻學使用的反切使用,但是通常會受到爭論而被否定[3]。

效仿中國朝代的年號制度,規(guī)定用字的范圍。明治天皇,仿照中國明、清一帝一年號的做法,建立一世一元制。同時,明治政府的《皇室令》直至1979年《元號法》中都要求選定年號要源于漢籍。在用字方面有著一定的限制,也就是回避一些天皇及皇室的名字、謚號及古代陵墓名等。出于這種考慮,時至今日日本年號用字字數一直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到現在為止用字也不過73字。在議定年號時就會找點竅門,比如先定用字,然后再到典籍中按圖索驥。根據這種情況我們不難看出,日本年號的用字與取義都與漢文化有很大的傳承關系,但卻表現出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并不依附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 馮天瑜.明清年號探微[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69(03):23-33.

[2] 陳景彥,張錦.從江戶時代年號看日本對儒學文化的吸收[J].社會科學輯刊,2011(02):146-149.

[3] 劉元滿.日本皇名、年號用字中的漢字文化表現[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6):87-93.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學科研究規(guī)劃項目——日本歷代年號與中國文化淵源關系研究(項目編號:JJKH20201219SK)。

作者簡介:許常玲(1982.09- ),女,吉林榆樹人,就職于吉林外國語大學,日語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化、日語教學法。

猜你喜歡
漢文化漢字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華人時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尋日本
中華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黃金時代》日本版
電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漢字這樣記
漢字這樣記
成語中的文化價值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0:50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提升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
中國市場(2016年27期)2016-07-16 04:12:09
關于漢韻文化主題餐廳的設想
淺析常用部首教學法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訴你
西和县| 上饶县| 东海县| 瑞金市| 闻喜县| 大埔区| 晴隆县| 金乡县| 镇江市| 荆州市| 宝鸡市| 孟连| 蒙阴县| 察哈| 兴隆县| 唐山市| 昔阳县| 阜城县| 泰宁县| 太仓市| 长汀县| 邢台市| 濉溪县| 姜堰市| 托里县| 南华县| 阳东县| 公主岭市| 正宁县| 雅安市| 泉州市| 兰州市| 松阳县| 孟村| 湖州市| 金沙县| 辛集市| 江西省| 安达市| 达拉特旗|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