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自佑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為我們提出了如何實現(xiàn)有效教學這一難題。道德與法治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課程之一,其在當前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同時,教學效果低效甚至無效。面對此情況,我在組織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在有效教學的要求指導下,積極探尋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積累了本文的經(jīng)驗。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2-0024-02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提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難點問題。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其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也需要學生扎實地掌握書本知識,提升內在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是難以實現(xiàn)這一點的。這就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師立足該學科的有效教學要求,明確教學目的,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探索多樣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作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指導,其確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科教學質量。所以,要想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這里所提及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指教學大綱中所給出的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還指課程標準中給出的三維目標,尤其是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三觀。基于此,我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之前,會對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等進行綜合分析,以此確定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在內的教學目標。
以“敬畏生命”為例,分析這節(jié)課的內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施旨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生命觀,使學生能準確地看待生命,學會尊重和保護生命。但是,就我執(zhí)教班級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其在生命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盡管建立了對生命的感知,但其現(xiàn)有的生命認知是模模糊糊的,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如此限制著其生命認知、生命意識的發(fā)展。據(jù)此,我認為,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圍繞著“生命”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是必要的。所以,我在組織教學之前,設定了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知識,拓寬學生生命體驗與感知,幫助學生樹立生命意識的教學目的。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則嘗試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情境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展現(xiàn)威脅生命的情境,進而使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透過現(xiàn)象探尋生命的內涵,從而學會敬畏生命,樹立生命安全意識。
二、激活教材
與老師相比,初中生比較傾向于認同教材里的知識以及其倡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初中生首先表現(xiàn)出的是順從和接受,也很少會有學生有意識地去思考其中的問題,更極少有學生提出與教材中不同的觀點。這時,我們道德與法治老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用發(fā)散和批判的方式去閱讀和學習教材,要使學生認識到教科書只是向我們表述觀點的一種載體,要把教材當成是學習資源,不能將之當成束縛思維的“教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利用教材這種教學資源時要勇于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共同解決。在探究知識和觀點碰撞中,生成知識理論,把道德與法治課堂“激活”,把教科書用活。
三、營造積極氛圍
后現(xiàn)代教育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是在與環(huán)境不斷的互動過程中逐步地發(fā)展起來的。縱觀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的知識灌輸導致課堂氛圍沉悶枯燥,學生往往在埋頭記筆記的過程中沉悶不語,甚至一些學生在內心深處對該課程學習產(chǎn)生了厭倦,一提起道德與法治課堂,就搖頭晃腦,直發(fā)嘆息。由此可以看出,不良的教學氛圍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面對此情況,我在組織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對如何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進行了探究。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課堂導入是實現(xiàn)教學環(huán)境營造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由此,我在導入活動實施過程中,會結合教學內容,采取多樣的手段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主性的發(fā)揮下自然而然地創(chuàng)設出積極的教學氛圍,打好有效教學的基礎。以“生命可以永恒嗎”為例,在導入活動開展中,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現(xiàn)了汶川地震的畫面。地震無情的襲擊,導致房屋坍塌、路面塌陷,無辜的生命被壓在房屋下,失去了活力。在視覺沖擊下,不少學生內心受到了觸動,其不由地陷入沉思。在學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之后,我繼續(xù)問題:從這一視頻中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生命是永恒的嗎?以此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并以學生的積極情緒營造教學氛圍,推動教學發(fā)展。
四、實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參與主體,要想實現(xiàn)該學科的有效教學,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下,積極地投身到各種探索活動之中,從中既能獲得有價值的知識與經(jīng)驗,又能獲得學習的樂趣。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我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時候,一般會從以下方面入手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首先,我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在傳統(tǒng)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扮演著“嚴師”的角色,對學生給予嚴格的要求,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師生矛盾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少有學生愿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就算被動參與了課堂,也難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針對該問題,新時期,我決定做學生的嚴師益友,對其提出學習要求,同時還以朋友的身份與其進行學習、生活交往,以此在互動中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我會在課堂中實現(xiàn)與學生積極的互動。就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情況來看,由于教師掌握著教學的權利,很少給予學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機會,導致學生慢慢地淪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無法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對此,我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嘗試實現(xiàn)互動教學。
以“網(wǎng)上交友新空間”為例,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在長期的生活體驗中早已積累了與網(wǎng)上交友有關的經(jīng)驗。基于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采取案例分析法,先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呈現(xiàn)一些網(wǎng)上交友案例,以此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索哪些交友方法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接著,在小組中,合作討論如何解決不正確的網(wǎng)上交友行為。在學生進行激烈的討論的時候,我會走進小組,對學生們的觀點進行傾聽,并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給予其指導,以此保證其討論能順利進行,同時還能為學生的思考指出一個新的方向。在學生討論之后,我鼓勵學生展現(xiàn)各組的成果,并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或糾正。如此教學的實施,不僅實現(xiàn)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還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發(fā)揮自主性,提出不同的觀點,并在教師的建議和指導下,加深對所學的認知,提高學習質量。
五、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使用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關鍵。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不少教師還是在以教材為依據(jù),單純地向學生講解教材內容,忽視了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如此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還難以使學生認同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如此不利于其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就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內容來看,其具有晦澀難懂的特點。對此,在有效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入生活內容,以此使學生發(fā)揮其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降低道德與法治內容的理解難度,使學生在與生活互動的過程中,透過生活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道德與法治內涵的本質,進而理解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并產(chǎn)生道德認同,實現(xiàn)有效發(fā)展。由此,我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往往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以“男生女生”為例,這一初中生較為感興趣的主題,此部分內容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積累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學生交往問題,以此積累生活經(jīng)驗,為更好地參與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此為指導,我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借助微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成長中的困惑”“男女生交往”等生活情境。以“男女生交往”此情境為例,我向學生展示了初中階段的男女生同桌畫三八線、男女生對愛情懵懂的場景,在這兩種差異化的場景體驗中,不少學生存在同樣的問題,由此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接著,我鼓勵學生就這兩種場景展開討論,分析哪一種場景是正確的交往方式,哪一種是錯誤的,如何解決錯誤的交往方式。因為學生對男女生的認知還是不夠深刻的,所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針對學生的看法,我會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以此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同時積累男女交往的方法,為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靈活運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合理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
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成為輔助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學課件怎么做才能收到教學實效?
在這一點上我曾經(jīng)犯了和許多老師可能同樣的錯誤:常常在課堂上展示大量豐富的輔助圖片、穿插很多故事,學生卻從最初的新奇到后來越來越沉默、興趣漸減。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實踐,積極參加外出聽課、學習。特別是聽了一些全國優(yōu)秀的政治教師、省“教壇新星”等名師的課后,我意識到,課堂上“大批量”的課件展示,看似內容豐富、課堂充實,其實隱含了許多弊端:制作的大量課件,要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講完,為了趕進度,只能把應該是師生共同探究交流的課堂變成我的“一言堂”。
七、組織教學實踐活動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學科,其教學實施既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又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將所積累的知識和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進而獲得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以知識教學為主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其往往難以使學生在參與中建立道德認同感,也無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如此限制了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面對此情況,我在實施教學的時候,嘗試打破理論灌輸?shù)南拗疲Y合教學所需,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的實踐活動,給予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進而增強學生的道德認知,踐行道德行為。以“讓家更美好”為例,在實施教學之后,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結合這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分析,我們要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家庭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呢?并根據(jù)自己總結的內容,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在體驗家庭生活的過程中,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自主地根據(jù)經(jīng)歷書寫一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感受,同時需要家長做出反饋。在這樣的實踐體驗中,學生不僅可以實現(xiàn)對所學的總結,還可以在增強道德認知的過程中,實現(xiàn)多種能力的發(fā)展,可謂是一舉雙得。
八、注重復習、備考的有效性
我把復習分為及時鞏固復習、階段性復習和總復習三個環(huán)節(jié),及時鞏固復習,是指上堂課和下節(jié)課之間的復習。這種復習一般是讓學生上完課后及時復習,下節(jié)上新課前由教師進行檢驗性復習或由小組組長代為檢查。學生復習時主要扣住教師的板書知識體系、重難點、課程標準要求等。階段性復習,主要是指以單元為形式的復習,按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性復習,采用學案設計、單元檢測等形式鞏固知識點。一個單元的新課上完后,及時梳理單元之中各課的知識銜接框架,分析、點明本單元在全書中的地位及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大腦內把單元內、單元間的知識“串”起來,從而為后期的期末復習奠定基礎。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以此為指導,將課堂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借助多樣的方式使學生實現(xiàn)其主體性,并使學生在自主性的發(fā)揮下,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增強道德認知,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出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趙常麗.試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86-87.
[2]馬龍門.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08):260.
[3]姚建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19(17).
[4]馬英梅.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對策[C].2019年“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