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剛?cè)雸@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是幼兒步入集體生活的第一課。教育工作者必須本著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全方位、立體化地展開教育,從培養(yǎng)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集體生活適應能力入手,奠定幼兒優(yōu)秀的行為習慣和積極的社會理念。
【關鍵詞】幼兒教育? 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6-0025-02
幼兒園小班幼兒剛剛離開家庭,進入集體生活,面臨著從家庭到集體的一次蛻變。他們的行為習慣,既帶著家庭養(yǎng)成的以我為準的個人中心主義,又驟臨集體生活無所適從的個人失落感。而小班階段,也是幼兒走向?qū)W校集體的最關鍵的奠基時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本著為了孩子學習生涯乃至個人成長的神圣責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幼兒行規(guī)養(yǎng)成這項工作。
幼兒入園之始,帶著從家庭養(yǎng)成的各種隨意習慣,缺乏規(guī)則意識,比如隨意跑動、隨意叫嚷、賴床、喜歡光腳等等,教師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幫助幼兒完成類似斷奶的工作,以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順利開始集體生活。
一、全面引導
首先,幼兒剛離開家庭生活,他的行為習慣帶著家庭的強烈烙印,把很多與集體生活格格不入的習慣帶進園區(qū)。幼兒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共享意識,卻有著強烈的獨占意識、爭霸意識。而個別家長大聲講話、性情暴烈甚至蠻橫等各種不好習慣,一方面會使幼兒恐懼,另一方面也會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模仿欲。幼兒行為模式實際上是一個家庭待人接物的縮影。教育工作者要想改變一個幼兒的行為方式,必須取得家長的協(xié)同幫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培養(yǎng)幼兒集體生活的規(guī)則意識,調(diào)整其行為習慣,首先必須堅持家園共育的原則,合理利用家長資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訪、電話等方式,取得家長充分信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意識。對那些溺愛型家庭、老幼留守家庭,更要多做思想工作,幫助他們改變教養(yǎng)模式,配合幼兒園工作。
其次,教師對幼兒的直接引導更要細致、耐心。必須充分利用班會活動課、禮儀課、晨間談話、文體活動等方式,重視碎片化教育模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展開教育,并把老師引導和榜樣示范結合起來,幫助幼兒迅速確立集體生活的規(guī)范意識,以適應集體學習和園區(qū)生活。筆者經(jīng)常發(fā)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游戲,模擬園區(qū)生活,家長引導幼兒,并把幼兒活動拍攝下來發(fā)給老師,展示給其他小朋友觀摩。這樣既可以強化該幼兒的行規(guī),也能激發(fā)其他幼兒的競爭與模仿。
其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視幼兒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榜樣作用,把幼兒本身也變成教育資源。幼兒的學習能力、模擬能力很強,而那些學得有模有樣的幼兒就可以立為班級榜樣。筆者的習慣做法是,在幼兒中迅速培養(yǎng)行為習慣小明星、禮儀小標兵、小值日生,成為幼兒行規(guī)學習的領頭羊。比如,禮儀小標兵,每天早上在教室門口與幼兒打招呼,歡迎他們到來,用滿腔熱情和規(guī)范動作感染幼兒,激發(fā)他們模仿的欲望。小值日生,可以幫助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發(fā)送湯匙,既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意識,也對其他孩子獨立飲食起到示范作用。
其四,教育工作者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力量參與到幼兒教育中。我們身處科技時代,技術浪潮席卷而來,對原有的社會模式、行為規(guī)范有如摧枯拉朽。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目光遠大,視野開闊,用好這份資源。比如,慕課就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整合眾多資源,為我所用。筆者所使用的一款軟件,可以聯(lián)絡綁定所有家長賬號,教師可以即時發(fā)送幼兒在園表現(xiàn)的視頻照片,家長也可以上傳幼兒在家表現(xiàn)的資訊,平臺還共享各類育兒知識、親子游戲,成為教師、家長即時互動的優(yōu)秀平臺。
另外,幼兒老師必須牢記以身作則,成為幼兒行規(guī)典范。幼兒教師是世界上最艱難的演員,面對著最苛刻、最精細的觀眾,而他們又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而這段經(jīng)歷足以奠基他們的人生旅程,真是一言一行,慎之又慎。因此,教師要幼兒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好;教師鼓勵幼兒學習的,自己一定要成為模范。只有以身作則,才能效果扎實。
二、著力自理
其一,吃喝自理。幼兒入園的第一頓飯非常重要,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做好教育引導。比如,課前可以科普牙齒的作用,用動畫的形式講解不同牙齒的功能,到開飯時鼓勵幼兒用好牙齒,感受不同牙齒的作用,鼓勵他們嚼一嚼、再咽下,以免幼兒含食不咽引起嗆咳。教師把飯菜分發(fā)給幼兒后,可以先介紹菜品,引導幼兒觀察色香味,講解其營養(yǎng)價值,甚至還要通過主動嘗食,調(diào)動幼兒好奇心,激發(fā)幼兒食欲。飲食禮儀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也能培養(yǎng)幼兒感恩品格和禮讓意識。比如,教師先說:“小朋友們請!”引導幼兒回答:“謝謝老師,大家請!”吃飯時,教師走動觀察每一位幼兒的飲食狀態(tài),吃得好的幼兒及時夸獎,吃得遲緩的幼兒適當鼓勵,同時教育幼兒不要挑食。要善于利用幼兒好勝心理,鼓勵習慣喂食的幼兒獨立進食,鼓勵亂撒食物的幼兒愛惜糧食。對于飲食習慣特別不好的幼兒,要取得家長配合,在家庭吃飯不要過多包辦,培養(yǎng)幼兒盡快飲食自理。飯后應帶領幼兒散步活動,促進消化,防止積食。
其二,如廁自理。不同于成人,小班幼兒如廁是一起前往,男女分離不同區(qū)域。兩位以上老師隨侍,一位觀察男童群組的情況,一位負責女童群組。教育幼兒遵守紀律,不要推擠,不要嬉戲。比如,觀察幼兒下衣脫卸情況,隨時提供幫助,并教導幼兒正確的方式和步驟。如有幼兒不小心尿濕褲子,要及時幫助更換。如廁后帶領幼兒排隊洗手,教育他們講究衛(wèi)生。
其三,睡眠自理。引導幼兒根據(jù)號碼找到自己的床位。夏天,可以鼓勵幼兒獨立穿脫衣服,盡快入眠;冬天,因為天氣寒冷,教師可以選擇性幫助一些穿脫較慢的幼兒,以免受涼。躺下后,檢查并幫助幼兒蓋好被子。睡前可以播放搖籃曲,或者輕緩舒適的音樂,幫助入眠。入睡后,教師在巡查中注意觀察并幫助調(diào)整幼兒睡姿,及時幫助幼兒整理踢開的被子。當然,對毫無睡意又精力過剩的幼兒,可以讓其起床,給予繪本或玩具,讓其保持安靜即可。
三、適應集體
幼兒行規(guī)養(yǎng)成,其目的是為適應集體生活,走好邁入校園的第一步,也是幼兒開啟人生之路的第一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開掘各種現(xiàn)有資源,把教育效果發(fā)揮到極致。比如,用照片墻把幼兒的精彩瞬間展示出來,給幼兒和家長帶來歡樂,更以強烈暗示鼓勵幼兒和家長。利用場景再現(xiàn)的小劇場,讓幼兒觀察人物行為是否規(guī)范得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想法,正確模擬合理的行為方式,并及時鼓勵。利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或者妙趣橫生的手指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鼓勵幼兒模仿。利用動畫視頻,教育幼兒學習正確的行為方式,并在班級重演。設置類似的親子游戲,鼓勵幼兒在家庭也能自覺遵守此類行為規(guī)范。
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集體生活本身,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比如,在游戲活動中,教育工作者要特別注重教育幼兒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插隊,不爭搶,手扶欄桿,相互照應。在集體生活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能夠向老師和小伙伴問好,在得到幫助時學會說一聲謝謝。在面對玩具時,學會先請求老師允許,能夠與同伴分享,不要獨占。在情緒激動時,要能很快接受撫慰,并牢記不要刻意損毀物品。一句話,幼兒教育目的是為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的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
綜上,幼兒是一個開拓未來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須本著為未來負責、為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全方位、立體化地展開教育,全身心地培養(yǎng)幼兒,將他們的行為習慣、社會理念熔鑄成人生基石。
作者簡介:
許瑩瑩(1999-),女,江蘇鹽城人,任職于鹽城市鹽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