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 目的 探討西咪替丁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價值。方法 108例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隨機分組原理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4例。對照組患兒接受西咪替丁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臨床癥狀(皮疹、胃腸病變、關節(jié)紅腫)改善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30%高于對照組的85.19%,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67, P=0.046<0.05)。觀察組患兒皮疹、胃腸病變、關節(jié)紅腫改善時間分別為(5.42±1.63)、(4.43±0.53)、(4.17±0.45)d, 均短于對照組的(6.88±2.27)、(5.89±0.67)、(6.46±0.75)d,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39、12.559、19.240, P=0.000、0.000、0.000<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7.41%低于對照組的22.22%,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96, P=0.030<0.05)。結論 西咪替丁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優(yōu)化皮疹改善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風險,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西咪替丁;孟魯司特鈉;聯合療法;小兒過敏性紫癜;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63
過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 即Henoch-Schonlein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在臨床上又稱為自限性急性出血癥, 是一種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微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出血性疾病[1]。該癥多見于青少年兒童, 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 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自發(fā)性瘀點或瘀斑, 同時對患兒的系統(tǒng)及器官危害較大, 因此采用一種合理、科學、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至關重要[2]。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藥物治療方式, 本次研究在此基礎上, 分析西咪替丁單一用藥與孟魯司特鈉及西咪替丁聯合用藥的臨床療效差異, 現將具體內容加以匯總, 并列舉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9年1~9月收治的108例
小兒過敏性紫癜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隨機分組原理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4例。對照組患兒中男28例, 女26例;年齡2~12歲, 平均年齡(7.21±3.02)歲;病程3~30 d, 平均病程(16.53±4.56)d;包括單純皮膚型20例, 關節(jié)型10例, 腹型24例。觀察組患兒中男29例, 女25例;年齡3~13歲, 平均年齡(8.42±3.85)歲;病程4~30 d, 平均病程(16.76±4.73)d;包括單純皮膚型22例, 關節(jié)型10例, 腹型22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均通過病理學檢查確診病情, 符合過敏性紫癜診斷標準, 所有患兒經實驗室檢查進一步證實其病情, 年齡均<15歲, 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藥物過敏者、西咪替丁、孟魯司特鈉藥物過敏者、智力障礙者及中途退出者。
1. 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接受常規(guī)檢查, 并給予抗組胺藥劑治療, 包括維生素C、鈣劑等, 維持對癥支持治療。
1. 2. 1 對照組 給予患兒西咪替丁治療, 西咪替丁片(上海信誼天平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1020484, 規(guī)格:0.2 g/100片)口服, 0.2~0.4 g/次, 1次/d。同時給予西咪替丁注射液(山東方明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3309, 規(guī)格:2 ml∶0.2 g), 靜脈滴注:0.2 g
西咪替丁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500 ml稀釋后靜脈滴注, 滴速維持在14 mg/(kg·h), 0.2~0.6 g/次。靜脈注射:用上述溶液溶液20 ml稀釋后, 緩慢靜脈注射(2~3 min),?1次/6 h, 0.2 g/次。肌內注射:0.2 g/次, 1次/6 h。
1. 2. 2 觀察組 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選擇孟魯司特鈉進行聯合治療, 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3330, 規(guī)格:5 mg/6片), 10 mg/次,?1次/d, 指導患兒咀嚼服用, 6歲以下患兒:1次/d,?5 mg/次。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 包括顯效、有效與無效?;純航浿委熀?, 過敏性紫癜癥狀完全消失, 7 d內未見皮疹, 14 d內其胃腸、關節(jié)紅腫及血尿癥狀完全消失, 判定為顯效;患兒治療后, 過敏性紫癜癥狀基本緩解, 14 d內其胃腸、關節(jié)紅腫及血尿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判定為有效;患兒接受治療后, 過敏性紫癜癥狀未見任何改善, 且胃腸、關節(jié)紅腫及血尿癥狀存在進一步加重的傾向, 判定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觀察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包括皮疹、胃腸病變、關節(jié)紅腫。觀察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包括頭暈、疲乏、嗜睡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兒皮疹、胃腸病變、關節(jié)紅腫改善時間分別為(5.42±
1.63)、(4.43±0.53)、(4.17±0.45)d, 均短于對照組的(6.88±2.27)、(5.89±0.67)、(6.46±0.75)d,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39、12.559、19.240, P=0.000、0.000、0.000<0.05)。
2. 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兒發(fā)生頭暈1例(1.85%)、疲乏2例(3.70%)、嗜睡1例(1.85%),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41%;對照組患兒發(fā)生頭暈4例
(7.41%)、疲乏5例(9.26%)、嗜睡3例(5.56%),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2.22%。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96, P=0.030<0.05)。見表2。
3 討論
小兒過敏性紫癜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癥, 屬于常見性毛細血管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 病變主要累及皮膚、黏膜、胃腸、關節(jié)及腎臟等部位的毛細血管壁, 使其滲透性和脆性增加, 以致造成出血癥狀。紫癜是皮膚及黏膜組織出血后顏色改變的總稱, 臨床上多表現為出血點、紫癜及瘀斑, 通常并不會超過皮面, 僅于過敏性紫癜時刻稍微隆起, 逐漸轉變?yōu)樽霞t色, 隨后逐漸變淺。
臨床研究發(fā)現, 引發(fā)小兒紫癜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因素、飲食因素、藥物影響因素、毒素因素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多見于小兒感冒、扁桃體炎、肺炎、腹瀉、尿路感染、皮膚瘡癤等, 大多數疾病患兒在發(fā)病前1~3周即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史。而飲食因素較為多見, 如魚、蝦、蛋、奶、酒、飲料、豆制品、韭菜、牛肉干等, 均是影響小兒過敏性紫癜的食物;而藥物因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磺胺類藥物、生物制劑、各種預防針、血漿制品、血液等;而毒素多見于蜂、蛇、蝎子、蚊蟲咬傷, 同時還與花粉、柳絮、寵物皮毛、油漆、汽油、塵埃、化學物品、農藥、化學纖維等異物影響高度相關。小兒過敏性紫癜發(fā)病較急, 特征是高出皮膚、大小不等、呈紫紅色、壓之不退色的出血點。通常在2周內可自行消退, 也可反復出現或遷延數周、數月不退;另有30%的患兒會出現腎臟損害, 如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 這種較嚴重的表現稱為紫癜性腎炎, 一般發(fā)生在病后2~4周。腎炎發(fā)病輕重不一, 多數為輕型, 通常不治自愈, 少數可出現腎功衰竭、尿毒癥。針對小兒過敏性紫癜, 近年來對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關注較高,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主流研究仍舊認為, 西醫(yī)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加穩(wěn)定, 如選用抗過敏藥物、應用免疫抑制劑等;如果有感染, 或選用抗生素, 聯合激素治療, 給予解痛等對癥處理, 能夠有效減少毛細血管滲出風險, 緩解過敏癥狀, 同時可將并發(fā)癥的危險降到最低點[3]。
本次研究發(fā)現, 西咪替丁是一種藥效穩(wěn)定的西咪替丁, 是1975年合成的第三代咪唑類衍生物, 可選擇阻斷H2受體, 通常用于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熱感、反酸等癥狀, 其能抑制由組胺、分肽胃泌素、胰島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 并使其酸度降低, 是最強的胃酸分泌抑制劑之一。同時還可以有效治療扁平疣、皮膚瘙癢癥、帶狀皰疹、單純皰疹性口腔炎、過敏性紫癱等疾病;西咪替丁為H2受體阻滯劑, 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功能的同時, 還具有抗病毒及抗雄激素作用, 可抑制藥酶細胞色素P450 活性和降低肝臟血流量;因此, 西咪替丁可在皮膚疾病中發(fā)揮出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 西咪替丁并非對所有皮膚疾病均有效果, 在小兒過敏性紫癜中, 西咪替丁的抗過敏、抗雄性激素、增強免疫的作用較為理想, 但藥效并不全面, 無法徹底治愈病灶, 且具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風險, 多見于腹瀉、頭暈、乏力、頭痛和皮疹等。在此基礎上, 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效果顯著;因皮膚癢多由于內分泌失調紊亂, 毒素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 孟魯司特鈉是一種口服有效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能特異性一直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 且正白細胞三烯是強效生物介質, 參與皮膚過敏性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在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 還能有效降低過敏性紫癜的復發(fā)率, 其與孟魯司特鈉的藥物特性密不可分, 孟魯司特鈉能夠通過阻斷白三烯受體, 從而達到抑制白三烯導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目的, 繼而有效降低復發(fā)率。因此通過孟魯司特鈉能夠有效緩解藥物性致病造成的紫癜癥狀, 且藥效較為穩(wěn)定, 二者藥物融合效果良好, 能夠進一步降低不良反應風險。凌振球[4]發(fā)現:孟魯司特鈉聯合地氯雷他定在小兒過敏性紫癜中的治療中效果顯著, 有效改善患兒臨床表現癥狀, 值得臨床推廣。而吳清秀[5]發(fā)現:孟魯司特聯合西咪替丁應用于過敏性紫癜治療中, 能夠短時間內改善癥狀, 提高治療效果, 具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上述內容均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 西咪替丁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效果顯著, 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 優(yōu)化皮疹改善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風險, 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永梅. 西咪替丁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療效觀察. 兒科藥學雜志, 2019, 25(3):34-37.
[2] 蘇華澤. 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臨床療效觀察. 黑龍江醫(yī)藥, 2019, 32(2):71-72.
[3] 韓晉芳. 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療效觀察.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54):159-162.
[4] 凌振球. 孟魯司特鈉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 16(17):155-157.
[5] 吳清秀. 西咪替丁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過敏性紫癜患兒的療效觀察. 中國農村衛(wèi)生, 2018, 6(5):48-49.
[收稿日期: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