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20年2月5日,一名男性患者在武漢的方艙醫(yī)院安靜讀書的照片走紅網絡。照片中,在窄窄的病床上,他手捧著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隔離了喧囂和不安,浸潤在縷縷書香中。據悉,這名患者姓付,在國外大學任教,此次回武漢探望父母,沒想到他和家人相繼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時事鮮評
“方艙醫(yī)院讀書哥”最讓人感慨之處在于疫情波及下,他仍能安靜下來,在不少人為疫情而心生焦慮的當下,這種內心世界的安寧與強大更顯難能可貴。
對患者來說,首要任務就是配合醫(yī)務人員積極治療,爭取早日康復,而付先生冷靜、理性的生活態(tài)度,則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提醒并啟示我們:克服世界上的任何困難,包括疫情,自身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在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坐得住,穩(wěn)得下,需要些耐心與從容。社會學家鮑曼用“液化”來說明社會流動,從農業(yè)社會堅固、沉重、形狀明確的固體狀態(tài)轉化為現(xiàn)代社會流動、輕靈、千姿百態(tài)的液體狀態(tài),社會流動的加速,讓人們習慣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的行為方式,但在這種特殊情境下,社會狀態(tài)便需要“液化”轉到部分“晶化”。
所謂“晶化”狀態(tài),就是為了防控疫情,社會需要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這時,活動空間受到了束縛,大眾難免產生焦慮情緒。何以解壓?“方艙醫(yī)院讀書哥”直接給出了答案:閱讀。
或許對于許多善于交際的人來說,生活就是通過聚會積累人脈、建構關系、提升自身資本,或通過社交網絡來休閑娛樂的手段。但“方艙醫(yī)院讀書哥”無疑提供了另一種答案:有些空間是自己打開的?!凹依锒住蹦J交蛟S限制了我們與現(xiàn)實空間的接觸,但讀書能讓我們拓展新的世界。
面對疫情,我們當然需要各種防護,但也需要向“自我沉淀與提升”索取更多的精神向度的力量,讓自己更從容,讓抗“疫”更有力。
選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