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政策效果的評估方法

2020-07-14 17:29張海軍段茂盛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20年5期
關鍵詞:評估效果方法

張海軍 段茂盛

摘要 對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的政策效果進行及時和科學的評估,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改善體系設計,從而確保ETS政策目標的實現(xiàn)。目前有大量的實證研究評估了國內外ETS的政策效果,但是幾乎沒有文章對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和分析。本文通過梳理針對ETS的碳減排效果、對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對經(jīng)濟產(chǎn)出和競爭力的影響、對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的影響以及對協(xié)同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影響等五個方面的實證研究,系統(tǒng)總結分析了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目前,相關研究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雙重差分法、匹配倍差法、三重差分法等,定性研究的方法包括問卷調研、訪談、案例分析等。本文對這些方法進行總結和對比分析,指出其優(yōu)勢、不足以及存在的挑戰(zhàn),最后指出了對我國試點ETS的政策效果進行評估所面臨的困難,包括數(shù)據(jù)難以獲取、評估方法的應用需要改進、事后評估研究的體量不足等,進而對ETS的主管部門、企業(yè)和研究者等各方提出了相關的建議,為更好地評估試點ETS和即將正式運行的全國ETS提供借鑒。

關鍵詞 碳排放權交易;效果;評估;方法

為以比較低的成本實現(xiàn)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已經(jīng)實施了或者正在計劃實施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根據(jù)國際碳行動伙伴組織的統(tǒng)計,截至2019年,全球有20個ETS正在運行[1]。中國從2013年開始陸續(xù)啟動了7個試點ETS,又于2017年啟動全國ETS,目前全國體系正處在正式運行前的最后準備階段。

ETS是一項基于市場的減排政策工具,其基本目標是以較低的成本實現(xiàn)既定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目標,同時刺激有助于向低碳經(jīng)濟轉型的創(chuàng)新[2]。然而,從國內外碳交易體系的實踐經(jīng)驗來看,很多體系面臨配額過剩、市場碳價長期低迷等問題[3-4],這使得政策制定者和學術界對于ETS的有效性和效果產(chǎn)生疑慮。一方面,由于政府和企業(yè)信息的不對稱,ETS的設計在初始階段很難完美;另一方面,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波動、其他碳減排政策的實施也會對ETS的政策效果產(chǎn)生影響[5-6]。因此,對ETS的政策效果進行及時和科學的評估,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改善體系設計,適應體系運行所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的變動,從而確保ETS政策目標的實現(xiàn)。特別是在《巴黎協(xié)定》所針對的后2020時代,許多國家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與其ETS控制目標息息相關,因此ETS實施的效果將對全球能否實現(xiàn)《巴黎協(xié)定》下的減排目標產(chǎn)生重要影響。

目前,許多研究者開展了針對相關國家和地區(qū)ETS政策效果評估的實證研究,主要關注的政策效果包括:對碳減排的影響、對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對經(jīng)濟產(chǎn)出和競爭力的影響、對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的影響以及對協(xié)同減少大氣污染物的影響等。盡管這些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了有見解的結論,然而,目前幾乎沒有文章對現(xiàn)有相關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總結和分析。事實上,針對不同的評估內容,其評估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例如,分析ETS對碳減排的影響多采用客觀的數(shù)據(jù)開展計量分析,而分析ETS對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則有大量研究通過問卷調研、訪談等案例分析手段開展。因而,系統(tǒng)地總結評估ETS政策效果的研究方法不但可以為后續(xù)研究提供非常有益借鑒,而且也有助于ETS主管部門根據(jù)相關研究需求公開研究必須的信息。本文梳理的研究為事后的、實證評估ETS政策效果的研究,因而事前的、模擬分析ETS潛在影響的研究不在本文分析之列。盡管針對國外體系的研究開展得較早而針對國內體系的研究開展得較晚,但在所采用的評估方法上,這些研究具有相通之處。本文嘗試對其進行總結歸納,指出其優(yōu)勢、不足以及存在的挑戰(zhàn),最后指出對我國試點ETS的政策效果進行評估所面臨的困難,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1 ETS政策效果評估的主要方面

1.1 碳減排效果

ETS的碳減排效果一直是ETS政策效果評估的核心議題。從定義上講,一個ETS體系,只要其配額總量設置得足夠嚴格,并且納入的排放源的排放總量沒有超過配額總量,即被認為是實現(xiàn)了設定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然而,這不意味著觀察到的溫室氣體減排可以自動歸因為ETS的貢獻,因為觀察到的減排效果可能是很多減排政策措施共同作用的結果。只有在ETS使得體系的碳排放低于沒有ETS存在時的排放情況(即對照情景counterfactual,或照常情景Business-as-usual,BAU)時,才可以認為ETS在減排方面是有效的[2]。

1.2 對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

同碳減排效果一樣,ETS對于企業(yè)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同樣備受研究者的關注。實際上,企業(yè)進行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是其實現(xiàn)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舉措之一。企業(yè)的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通常被劃分為兩大類:自主研發(fā)和采納。前者是企業(yè)自主針對其產(chǎn)品、生產(chǎn)技術等進行實驗、開發(fā)和測試等,進行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后者主要指企業(yè)從其他單位引進新的生產(chǎn)設備或者翻新已有設備。前者被視為企業(yè)實現(xiàn)溫室氣體減排的長期策略,而后者則是相應的短期策略。

1.3 對經(jīng)濟產(chǎn)出和競爭力的影響

國內外研究大都將ETS對于經(jīng)濟產(chǎn)出和競爭力的影響定義為ETS對廣義的經(jīng)濟表現(xiàn)(economic performance)的影響,選取的評估指標包括企業(yè)收入、就業(yè)率、增加值、邊際利潤、出口份額、生產(chǎn)率等。ETS對于經(jīng)濟產(chǎn)出和競爭力的影響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和企業(yè)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對ETS的政治接受度有重大影響。實施ETS產(chǎn)生的履約成本、行政成本等可能增加企業(yè)的成本;生產(chǎn)成本的增加有可能導致納入企業(yè)提高產(chǎn)品價格,從而影響其市場競爭力,甚至導致其搬遷至非ETS覆蓋區(qū)域,引起碳泄露問題[7-8]。

1.4 對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的影響

ETS的影響還表現(xiàn)為對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的影響。研究中多將這種影響定義為組織創(chuàng)新(organizational change),作為ETS促進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一個方面。依據(jù)Oslo Manual[9]的定義,組織創(chuàng)新是“在企業(yè)的業(yè)務實踐(business practices)、組織實踐(workplace organization)或外部關系(external relations)中實施一種新的組織方法”。組織創(chuàng)新主要包括企業(yè)在對ETS的重視程度上、組織框架上以及節(jié)能減排能力建設上所做出的改變[10-14]。企業(yè)對于ETS的重視程度,主要體現(xiàn)在ETS問題最高在公司哪個層級的會議上討論,企業(yè)在投資決策中對于碳成本的態(tài)度等。企業(yè)的組織框架的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企業(yè)是否成立或指定了新的部門或管理實體負責ETS相關問題,是否加強與外部單位的合作等;節(jié)能減排能力建設的改變則體現(xiàn)在公司是否實施了能源管理,是否針對員工進行了節(jié)能減排培訓等。

該方法經(jīng)過Rosenbaum等[31]、Rubin等[32]和Heckman等[33]的奠基性工作,目前已經(jīng)在國內外關于ETS政策效果評估的各個領域中都得到了應用[23,26,34-38]。例如,Petrick和Wagner[35]使用一個針對德國生產(chǎn)部門普查的全面面板數(shù)據(jù),采用基于傾向得分的匹配倍差法,研究了EU ETS對于納入企業(yè)的影響。研究認為,EU ETS導致納入企業(yè)相對于非納入企業(yè)減少了1/5的碳排放,同時發(fā)現(xiàn)減排是由于企業(yè)減少了油和氣的使用導致的,而不是因為減少了電力的使用。Calel和Dechezlepretre[39]通過從歐洲專利局(EPO)獲取的納入企業(yè)與非納入企業(yè)的低碳技術的專利申請數(shù)據(jù),基于匹配的雙重差分法,分析了EU ETS對低碳創(chuàng)新的影響,發(fā)現(xiàn)相較于未納入企業(yè),納入企業(yè)的低碳技術專利增加了10%,同時沒有對納入企業(yè)的其它技術專利產(chǎn)生擠出效應,但對于未納入企業(yè)的專利申請沒有產(chǎn)生顯著影響。Zhang等[26]采用中國分省分工業(yè)子行業(yè)的數(shù)據(jù),基于雙重差分法和匹配倍差法分析了中國試點ETS的減排效果,認為中國試點ETS促進了碳減排,并且政策效果呈現(xiàn)逐漸增強的趨勢,但是對于碳強度的影響不明顯。

匹配倍差法的應用需要滿足三個關鍵的假定。第一為非混淆假定(unconfoundedness assumption)。該假定與雙重差分法的平行趨勢假定相似,即假設在沒有政策傾向的情況下,處理組和對照組個體具有相似的時間趨勢。第二為共同支撐假定(common support assumption),即要求處理組和控制組的樣本特征分布有一部分重疊,以保證匹配質量,否則會影響結論。第三為穩(wěn)定單元處理值假定(stable unit treatment value assumption, SUTVA),假定政策的實施不會產(chǎn)生“溢出”效應,即政策覆蓋個體受到的處理效應不會影響到政策未覆蓋的個體。這三個假定中的第一和第三個假定均難以直接檢驗,因而在研究中,學者們通常采取多種分析策略對其進行間接檢驗。

匹配倍差法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是,一些研究將面板數(shù)據(jù)作為混合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那么在政策實施前的傾向得分匹配過程中,可能由于個體-時間的交錯,例如,將“湖北-2011”的觀察值匹配為“湖南-2010”,從而導致該匹配過程無法消除處理組與對照組間的系統(tǒng)性差異。

2.5 三重差分法

雙重差分法的平行趨勢假定在實際研究中有時難以滿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用三重差分法。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假設在沒有政策影響時,處于政策實施區(qū)域內的處理組和控制組的個體之間在時間趨勢上的差異,可以通過在非政策實施區(qū)域“處理組”和“控制組”之間在時間趨勢上的差異來反映。因此,在一個三重差分法研究設計中,通常至少需要找到兩個對照組,即處于政策實施區(qū)域的未納入個體和處于非政策實施區(qū)域的個體,而且后者通常與政策實施區(qū)域的所有個體具有相似的分布(如在行業(yè)上的分布)。例如劉曄和張訓常[40]結合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shù)據(jù),應用三重差分法,從微觀層面實證檢驗了ETS對企業(yè)研發(fā)創(chuàng)新的影響。研究認為,試點ETS提高了處理組企業(yè)的研發(fā)投資強度,然而只對大規(guī)模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試點ETS通過增加企業(yè)現(xiàn)金流和提高資產(chǎn)凈收益率對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行為產(chǎn)生了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

可以看出,三重差分法的應用條件更為苛刻,如果不能找到兩個合適的控制組樣本,該方法則難以實施。鑒于中國試點ETS只覆蓋了試點地區(qū)的部分行業(yè)/企業(yè),因而為應用三重差分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如果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嚴格區(qū)分政策實施區(qū)域內的哪些行業(yè)/企業(yè)受到政策影響,則在方法運用上可以進行一定的靈活處理,如可以認為具有不同特征的行業(yè)受到的影響程度不同,從而在雙重差分的交乘項上再乘以反應行業(yè)差異的變量,這同樣也是三重差分的思想。

2.6 其他經(jīng)典計量模型方法

除了以上常用的ETS效果評估方法外,其他經(jīng)典的計量模型方法也被廣泛采用。這些方法通常通過構造研究者感興趣的變量指標,來研究政策或政策的某些特定的方面所產(chǎn)生的影響。這些研究在指標選取和研究方法上都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例如,一些研究基于企業(yè)層級數(shù)據(jù),采用動態(tài)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的方法,分析了EU ETS在不同階段之間減排效果的差別,分離了經(jīng)濟危機背景下EU ETS的減排貢獻等[41-42]。Abrell等[41]使用企業(yè)層面的交易日志數(shù)據(jù),基于動態(tài)面板數(shù)據(jù)模型,估算了EU ETS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過程中因規(guī)則變化導致的碳排放量變化,發(fā)現(xiàn)2007—2008年間的減排量比2005—2006年間的減排量高出3.6%。這個差異是統(tǒng)計顯著的,是配額總量松緊程度的變化導致的,而且在EU ETS第一階段獲得免費配額低于平均水平的企業(yè)在2007—2008年減排最多。一些研究則采用多元回歸模型,分析EU ETS及其配額分配嚴格程度之間的關系,EU ETS對于企業(yè)競爭力的影響[36,43-48]。例如,Anger和Oberndorfer[44]的計量分析表明,在EU ETS第一階段,配額分配沒有顯著影響納入德國企業(yè)的業(yè)績和就業(yè)。Bushnell等[48]通過UROSTOXX 指數(shù)考察了552只股票的每日收益,發(fā)現(xiàn)對應于2006年4月的EUA價格大幅下降,碳排放密集和電力消費密集企業(yè)的股票價格均下降了,尤其是主要在EU范圍內進行銷售的公司。Zhang等[49]收集了2014年7月—2017年6月中國10家上市的熱力企業(yè)每周的股票價值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碳價格對公司的股票價值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但是該影響在不同試點間存在差別。

3 定性分析方法

3.1 問卷調研法

除了定量分析方法外,還有很多學者通過對市場參與者進行調研的方法,定性分析ETS的政策影響,為定量分析提供補充參考[45,50-51]。特別是在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和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等與企業(yè)決策行為密切相關的研究領域,該方法得到廣泛應用[5,13-14,52-55]。通過問卷調研,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環(huán)節(jié)審視ETS的政策影響。相關研究中問卷調研的對象也較為廣泛,既包括ETS納入企業(yè),也包括非納入企業(yè),還包括一些企業(yè)的供應商和顧客等。如Deng等[13]基于問卷調研,對我國七個試點ETS的運行有效性進行了評估。研究發(fā)現(xiàn),試點目前仍然缺乏約束力度,企業(yè)對于ETS缺乏認識,但是大部分企業(yè)在長期投資決策中考慮了碳價;大部分企業(yè)均參與了市場交易,但市場存在比較明顯的“惜售”情況。Pontoglio[52]對38家意大利造紙企業(yè)進行了調研,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企業(yè)(66%)處于配額短缺狀態(tài),并且它們中的72%通過借貸配額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一半的企業(yè)沒有采取措施減排,而另一半的企業(yè)采取了措施或計劃采取措施。與設備供應商的訪談反映出,沒有人把能源或者碳效率作為他們設備的賣點。

基于問卷調研獲取的數(shù)據(jù),一些學者進一步通過計量分析的方法評估政策的影響[56-61],但所采用的計量方法取決于可獲取數(shù)據(jù)的類型。一些研究依靠官方的、大范圍的創(chuàng)新調研,如Borghesi等[57]應用2006—2008年意大利社區(qū)創(chuàng)新調研(Italian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CIS)研究了EU ETS對于減排和能效提高類創(chuàng)新的影響。通過應用計量經(jīng)濟學模型,研究發(fā)現(xiàn),ETS納入行業(yè)比非納入行業(yè)更可能創(chuàng)新,但是行業(yè)的政策嚴格程度卻與其創(chuàng)新負相關。作者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一些公司提前采取了創(chuàng)新措施以及行業(yè)的不同特點所致。更多的此類研究則是依靠學者們自主調研的數(shù)據(jù)。在調研過程中,學者們可以根據(jù)個人對于問題的理解,定義相應的因變量和自變量,控制的變量包括公司內部特征、公司與其它單位的合作關系、政策組合、市場因素等外部要素對企業(yè)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等。例如,Schmidt等[56]基于調研的7個EU國家電力企業(yè)的數(shù)據(jù),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分析了EU ETS對于創(chuàng)新的影響,并認為EU ETS對于企業(yè)創(chuàng)新有非常有限的甚至有爭議的影響,長期減排目標是企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的更重要決定因素。Liu和Wang[60]通過對中國六個重點行業(yè)的問卷調研,認為基于市場的政策工具促進了企業(yè)進行低碳技術的研發(fā)和對先進技術的采納。

3.2 訪談及案例分析法

除了問卷調研法之外,選取有代表性的企業(yè)進行案例研究(case study)也是深入分析政策影響的一種可靠的方法。其常用的手段是通過對代表性企業(yè)的深入訪談,獲取更為深入、詳實的信息。如,Hoffmann[10]、Rogge和Hoffmann[11]、Rogge等[12]進行了一系列與德國電力生產(chǎn)企業(yè)的經(jīng)理(和專家)的訪談。通過對訪談內容的分析,他們認為,EU ETS對于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活動有影響,特別是對生產(chǎn)技術;EU ETS對于加速研究化石燃料技術的效率改進、促進碳捕集與封存研究的開展同樣非常重要;但是EU ETS對可再生能源開發(fā)的激勵較小,上網(wǎng)電價補貼政策比較低的碳價提供了更強的激勵。

除了訪談之外,也有學者結合其他方面可獲取的信息進一步對企業(yè)進行案例分析。例如,有學者通過對中國上市公司在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和公司網(wǎng)站等披露的碳管理措施進行分析,認為我國企業(yè)在生產(chǎn)經(jīng)營過程中提高對節(jié)能減排的重視[62]。

在進行案例分析過程中,選取的企業(yè)樣本不必特別多,但是應具有代表性。在訪談之前,應有詳細的、具有邏輯性的訪談提綱,并能夠接觸到可以提供有效信息的企業(yè)管理者。因而,盡管該方法看起來實施簡單,但是想得到高質量的案例分析成果,則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源,需要事先進行充分的準備。另外,通過技術手段,從公開渠道獲取有效信息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研究策略,如文本分析、輿情分析等。

4 我國試點ETS政策效果評估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試點ETS已經(jīng)完整運行了6~7個周期,積累了大量的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為運行分析試點體系的政策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個分析不但對于繼續(xù)完善試點ETS的設計非常有益,對于即將運行的全國體系的設計也非常必要。而且,將來全國體系正式運行之后,對其進行政策效果評估也是必須開展的工作。但目前對我國試點ETS的評估中還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4.1 評估所需的數(shù)據(jù)難以獲取

對ETS政策效果進行定量評估的方法以計量分析方法為主,最為常用的包括雙重差分法、匹配倍差法、三重差分法等。然而,在關于國內試點ETS的評估工作中,由于評估所需的數(shù)據(jù)不可公開獲得,這些方法的應用面臨很大的困難。

首先,為了進行定量的計量分析,需要獲取一定樣本量的企業(yè)層面的數(shù)據(jù)。在統(tǒng)計學上通常將樣本量大于30的分析視為大樣本分析。然而,我國試點ETS主管部門公布的體系信息非常有限,所公布的少數(shù)定量信息主要局限于體系層面的設計數(shù)據(jù),比如體系的年度配額總量及其構成,所有試點均沒有公布體系的實際排放數(shù)據(jù),更不用說企業(yè)層面的數(shù)據(jù)。雖然可以通過調研獲取企業(yè)層面的數(shù)據(jù),但由于企業(yè)和試點主管部門的配合意愿不高,調研可獲取的樣本量常常難以滿足要求,特別是對于單個試點,樣本量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

其次,為了進行ETS政策效果的歸因分析,除了需要獲取納入企業(yè)的相關數(shù)據(jù)之外,還需要一定量的與納入企業(yè)類似的未納入企業(yè)的數(shù)據(jù)以建立對照組,但這部分未納入企業(yè)往往是沒有義務提交其碳排放等相關數(shù)據(jù)的,這同樣給計量分析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另外,除了碳排放、碳強度、主要產(chǎn)品產(chǎn)量等主要關注的結果變量數(shù)據(jù)外,分析還需要企業(yè)的財務數(shù)據(jù)等用于控制企業(yè)的特征,以避免在分析過程中因遺漏變量而產(chǎn)生嚴重的內生性問題,而這部分數(shù)據(jù)對于企業(yè)來說是機密信息,除了上市企業(yè)外,很難通過公開材料獲取[24,63]。

正是由于難以獲取企業(yè)層面的數(shù)據(jù),因而目前針對中國試點ETS政策效果評估的研究主要基于省級總量或省級工業(yè)行業(yè)的總量數(shù)據(jù)開展。然而,由于試點ETS均只納入了碳排放達到一定門檻的重點排放企業(yè)[26,64],因此基于總量數(shù)據(jù)的研究無疑會導致過大估計納入體系范圍的問題,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4.2 評估方法的應用需要改進

如前所述,目前的評估研究中,所采用的定量評估方法以經(jīng)典計量模型、雙重差分法、匹配倍差法等為主。然而,采用雙重差分法時,對照組的選擇具有主觀性和隨意性,特別是在處理組與對照組之間存在系統(tǒng)性差異時,評估結果可能存在偏差。而匹配倍差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以上問題。但是一些研究將面板數(shù)據(jù)作為個體形成混合數(shù)據(jù),在匹配過程中個體與年份的交錯將會導致結果的偏差。

在關于我國試點ETS政策效果的研究中,研究者過度依賴量化分析方法,對問卷調研、訪談、案例分析等定性的分析方法重視不夠。事實上,對于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組織管理等與企業(yè)自身行為決策密切相關的研究中,定性的方法更能夠關注微觀個體在想法和行動上的變化,因而可以為定量研究補充更多的細節(jié),有可能得出更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研究結論。

除此之外,國內很多單位發(fā)布的試點ETS的運行報告或分析報告中所采用的比較因變量在不同年度間變化趨勢的方法,并不是嚴謹?shù)臍w因分析,即不能有效地說明在多種混雜因素的影響下,觀察到的因變量的變化是否可以歸因為ETS的影響[2,19],這種認識上的誤區(qū)應予以糾正,否則很可能誤導決策者。

4.3 事后評估研究的體量不足

可能由于評估所需的數(shù)據(jù)難以獲得以及所應用評估方法的局限性等,目前,關于我國試點ETS政策效果評估研究的體量明顯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全面了解我國試點ETS的政策效果,并據(jù)此對試點體系設計進行完善以及對全國體系設計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

在國外的一些主要ETS中,主管部門一般會成立專門的工作團隊,系統(tǒng)評估體系的政策效果,所用的方法包括對現(xiàn)有的學術研究、權威報告等進行系統(tǒng)性的梳理、總結、提煉,以期全面客觀地評估和認識體系的政策效果。如在2016年,EU發(fā)布的《EU ETS指令評估》(Evaluation of the EU ETS Directive)中,研究團隊即對160余篇評估EU ETS的主要文獻進行了綜述,比較分析了不同研究的結論,對體系的效果及機制設計進行了系統(tǒng)的評估[65]。2016年,新西蘭環(huán)境部在所發(fā)布《2016年新西蘭ETS評估》(The New Zealand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valuation 2016)[66]的編寫過程中,采用了類似的方式。

對現(xiàn)有文獻進行全面的綜述,有助于保證分析結論的客觀性;同時,對于主管部門來說,采取這種評估方式也有助于保證評估工作的成本有效性。而目前對于我國試點ETS政策效果的評估研究還非常零散、不成體系,而且由于所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和數(shù)據(jù)的差異,相關研究結論甚至存在相悖的情況。目前情況下,主管部門很難通過對現(xiàn)有評估文獻的系統(tǒng)梳理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而試點相關部門發(fā)布的運行報告和分析報告,一方面存在理論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也沒有深入挖掘體系的政策效果,大多是對其運行表現(xiàn)進行一般性的分析,對于體系設計改進的參考作用相對比較有限。

5 建 議

為了可以更加有效、系統(tǒng)和可靠地對我國試點ETS的政策效果進行評估,以根據(jù)評估效果不斷完善試點ETS的設計,并為未來評估全國ETS的政策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礎,ETS的主管部門、企業(yè)和研究者等各方需要從多個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首先,ETS的主管部門應該加大評估ETS政策效果所必須的數(shù)據(jù)的公開力度,包括體系層面的宏觀數(shù)據(jù)和企業(yè)/設施層面的微觀數(shù)據(jù)。宏觀數(shù)據(jù)包括體系的配額總量及其構成、配額的年度免費分配和有償分配數(shù)量、覆蓋企業(yè)分行業(yè)的年度排放總量、用于履約目的的配額和抵消指標的使用量、配額的年度剩余量等。微觀層面的數(shù)據(jù)則包括企業(yè)/設施的免費配額、年度排放、主營業(yè)務和配額交易等方面的信息??紤]到有些信息屬于企業(yè)的商業(yè)機密,可以考慮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對企業(yè)數(shù)據(jù)進行脫敏處理,或通過適當?shù)姆墒侄蝸硪?guī)范數(shù)據(jù)的使用。公布數(shù)據(jù)的前提是主管部門掌握相關的信息,因此,在體系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對相關信息的收集有充分的實現(xiàn)考慮。微觀層面信息的公布可以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給相關行業(yè)和企業(yè)一個逐漸適應的時間。例如,交易信息的公布可以參考EU ETS下要求公布每一筆3年之前交易信息的規(guī)定。

其次,對于企業(yè)來說,除了履行其在ETS下的信息報告義務,根據(jù)主管部門的要求準確上報相關信息外,也應該更加主動公布屬于環(huán)境或者社會責任領域的相關碳減排信息,如企業(yè)的減排投資、減排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管理方面的努力等。這些信息的公布不但對評估ETS實施的有效性非常必要,而且有助于向社會展示更加積極和負責任的企業(yè)形象。

再次,學術研究者應結合可獲取數(shù)據(jù)的狀況,開發(fā)或采用更為先進的、多樣的分析手段,這可能為ETS政策效果的評估工作提供新的見解。如在樣本較少且只關注政策干預對一些加總指標的影響時,可以考慮采用比較研究中合成控制法、回歸合成控制法等;在研究ETS對企業(yè)自身行為決策的影響的研究中,可以更多地采用問卷調研、訪談等定性的分析手段;在大數(shù)據(jù)的背景下,嘗試通過文本分析、輿情分析等新技術手段對體系的風險、企業(yè)的行為、公眾的態(tài)度等進行分析。政府應增加對于ETS政策效果評估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使得評估研究能夠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從而形成較為多方面和客觀的認識,進而支持科學決策。

最后,應該設立針對ETS政策效果評估的明確規(guī)則,包括評估的頻率、評估的負責主體、評估方法、評估結果的發(fā)布和應用等,為我國ETS設計的不斷完善奠定堅實的規(guī)則基礎。

(編輯:劉照勝 )

參考文獻

[1]ICAP. Emissions trading worldwide[R]. 2019.

[2]MARTIN R, MULS M, WAGNER U J. The impact of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on regulated firms: what is the evidence after ten years?[J].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6, 10(1): 129-148.

[3]LIU L, CHEN C, ZHAO Y, et al. Chinas carbon-emissions trading: overview, challenges and future[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5,49: 254-266.

[4]NARASSIMHAN E, GALLAGHER K S, KOESTER S, et al. Carbon pric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of existing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J]. Climate policy, 2018, 18(8): 967-991.

[5]YANG L, LI F, ZHANG X. Chinese companies awareness and perceptions of the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TS): 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survey in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6,98: 254-265.

[6]JOLTREAU E, SOMMERFELD K. Why does emissions trading under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 not affect firms competitiveness?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literature[J]. Climate policy, 2019, 19(4): 453-471.

[7]JAFFE A B, PETERSON S R, PORTNEY P R, et al. 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S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5,33: 132–163.

[8]DEMAILLY D, QUIRION P. Europea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and competitiveness: a case study on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J]. Energy economics, 2008, 30(4): 2009-2027.

[9]OECD. Oslo Manual: guidelines for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innovation data[M]. 3rd ed. Paris: OECD, 2005.

[10]HOFFMANN V H. EU ETS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 case of the German electricity industry[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5(6): 464-474.

[11]ROGGE K S, HOFFMANN V H. The impact of the EU ETS on the sectoral innovation system for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ies-findings for Germany[J]. Energy policy, 2010, 38(12): 7639-7652.

[12]ROGGE K S, SCHLEICH J, HAUSSMANN P, et al. The role of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innovation activities: the EU ETS and the German paper industry[R]. 2011.

[13]DENG Z, LI D, PANG T, et al. Effectiveness of pilot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s in China[J]. Climate policy, 2018, 18(8): 992-1011.

[14]ANDERSON B, CONVERY F, DI MARIA C.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EU ETS: the case of Ireland[R]. 2011.

[15]任亞運, 傅京燕. 碳交易的減排及綠色發(fā)展效應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9, 29(5): 11-20.

[16]YAN Y, ZHANG X, ZHANG J, et al.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 implementation and it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ffects on air pollution: the China story[J]. Energy policy, 2020,138: 111282.

[17]北京環(huán)境交易所.北京碳市場年度報告2018[R/OL].[2019-03-28].http://files.cbex.com.cn/cbeex/201903/2019032816 26 32946.pdf.

[18]MCGUINNESS M, ELLERMAN A D. CO2 abatement in the UK power sector: evidence from the EU ETS trial period[R].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 2008.

[19]ELLERMAN A D, BUCHNER B K. Over-allocation or abatemen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U ETS based on the 2005-06 emissions data[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08, 41(2): 267-287.

[20]ANDERSON B, Di MARIA C. Abatement and allocation in the pilot phase of the EU ETS[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11, 48(1): 83-103.

[21]EGENHOFER C, ALESSI M, GEORGIEV A, et al.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and climate policy towards 2050:real incentives to reduce emissions and drive innovation?[R]. 2011.

[22]CHAN H S, LI S J, ZHANG F. Firm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J]. Energy policy,2013,63: 1056-1064.

[23]ZHANG Y, PENG Y, MA C, et al. Can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facilitat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evidence from China[J]. Energy policy, 2017,100: 18-28.

[24]黃向嵐, 張訓常, 劉曄. 我國碳交易政策實現(xiàn)環(huán)境紅利了嗎?[J]. 經(jīng)濟評論, 2018 (6): 86-99.

[25]ZHANG W, ZHANG N, YU Y. Carbon mitigation effects and potential cost savings from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s regional industr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9,141: 1-11.

[26]ZHANG H, DUAN M, DENG Z. Have Chinas pilot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s promote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s? the evidence from industrial sub-sector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234: 912-924.

[27]ZHU J, FAN Y, DENG X, et al. Low-carbon innovation induced by emissions trading in Chin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DOI:10.1038/s41467-019-12213-6.

[28]ABADIE A. Semiparametric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ors[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 72(1): 1-19.

[29]SMITH H L. Matching with multiple controls to estimate treatment effect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J].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1997 (6): 325–353

[30]WINSHIP C, MORGAN S L. The estimation of causal effects from observational data[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9 (25): 659–706.

[31]ROSENBAUM P R, RUBIN D B.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ropensity score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for causal effects[J]. Biometrika, 1983,70: 41–55.

[32]HECKMAN J J, ICHIMURA H, TODD P E. Matching as an econometric evaluation estimator: evidence from evaluating a job training program[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7, 64(4): 605–654.

[33]HECKMAN J J, ICHIMURA H, TODD P. Matching as an econometric evaluation estimator[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8, 65 (2): 261–294.

[34]JRAT JARAIT C D M. Did the EU ETS make a differen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using Lithuanian firm-level data[R]. 2014.

[35]PETRICK S, WAGNER U J. The impact of carbon trading on industry: evidence from German manufacturing firms[R]. 2014.

[52]PONTOGLIO S.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the eco-innovation process: evidences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EmissionTradingScheme[C]//DI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novation,sustainability and policy, 2008.

[53]CAMES M. Emissions trading and innovation in the German electricity industry[D]. Berlin: Technischen Universitt Berlin, 2010: 111-148.

[54] ROGGE K S, SCHNEIDER M, HOFFMANN V H. The innovation impact of the EU emission trading system-findings of company case studies in the German power sector[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1, 70(3): 513-523.

[55]LFGREN, WRKE M, HAGBERG T, et al. The effect of EU-ETS on Swedish industrys investment in carbon mitigating technologies[R]. 2013.

[56]SCHMIDT T S, SCHNEIDER M, ROGGE K S, et al. The effects of climate policy on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a survey of the EU ETS and the electricity sector[J].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 2012 (2): 23-48.

[57]BORGHESI S, CAINELLI G, MAZZANTI M. Linking emission trading to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Research policy, 2015, 44(3): 669-683.

[58]MARTIN R, MULS M, WAGNER U. Carbon markets, carbon prices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interviews with managers[R]. 2013.

[59]BORGHESI S, CAINELLI G, MAZZANTI M. Brown sunsets and green dawn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 firm behavior and the European emission trading[R]. 2012.

[60]LIU W, WANG Z. The effects of climate policy on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in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42: 3748-3758.

[61]張海軍, 段茂盛, 李東雅. 中國試點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對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的影響——基于試點納入企業(yè)的實證分析[J]. 環(huán)境經(jīng)濟研究, 2019, 4(2): 10-27.

[62]吳凌云, 許向陽. 碳交易市場背景下中國造紙企業(yè)碳管理戰(zhàn)略研究[J]. 林業(yè)經(jīng)濟, 2018 (4): 46-52.

[63]沈洪濤, 黃楠, 劉浪. 碳排放權交易的微觀效果及機制研究[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1): 13-22.

[64]WANG X, ZHU L, FAN Y. Transaction costs, market structure and efficient coverage of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a microlevel study from the pilots in China[J]. Applied energy, 2018,220: 657-671.

[65]Directorate-General for Climate Action(European Commission)(DG). Evaluation of the EU ETS directive-carried out within the project ‘Support for the Review of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R]. 2016.

[66]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of New Zealand. The New Zealand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valuation 2016[R]. 2016.

猜你喜歡
評估效果方法
地方立法后評估芻議
評估社會組織評估:元評估理論的探索性應用
360度績效評估在事業(yè)單位績效考核中的應用探析
靈動耳環(huán)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偽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