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莊學院化工學院
間苯二酚(Resorcinol,CAS 108-46-3),是一種重要的精細化工中間體(圖1),廣泛應用在輕工及化學工程[1-2]、武器工業(yè)[3]、電氣工程[4]、臨床醫(yī)學[5]及生物工程[6]等領域。間苯二酚的廣泛應用與其特殊的分子結構有關。中紅外(MIR)光譜廣泛應用于有機物的熱穩(wěn)定研究[7-9],而變溫中紅外(TDMIR)光譜則可應用于有機物的熱穩(wěn)定研究[10-12]。由于間苯二酚的熔點為383 K,因此存在著相變前(293~ 373 K)、相變過程中(373~393 K)和相變后(393~ 453 K)等三個溫度區(qū)間。不同的溫度區(qū)間內(nèi),間苯二酚的熱穩(wěn)定性有一定的改變,其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應用研究價值,卻未見相關文獻報道。因此,本文以間苯二酚為研究對象,分別開展了間苯二酚的一維MIR光譜和一維TD-MIR光譜研究(包括三個溫度區(qū)間),為間苯二酚的應用研究提供了有意義的科學借鑒。
圖1 間苯二酚分子結構
間苯二酚(分析純,天津益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Spectrum 100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美國PE公司);Golden Gate型單次內(nèi)反射ATR-MIR變溫附件和 WEST 6100+型變溫控件(英國 Specac公司)。
采用PE公司Spectrum v 6.3.5操作軟件來獲得間苯二酚一維MIR光譜數(shù)據(jù)的;測溫范圍293~453 K,變溫步長 10 K;圖形處理采用 Origin 8.0。
首先采用一維MIR光譜,開展了間苯二酚的結構研究(圖 2)。其中:3 177.82 cm-1頻率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OH伸縮振動模式(νOH-間苯二酚);3 073.19 cm-1頻率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 CH 伸縮振動模式(νCH-間苯二酚);1 606.30 cm-1(νC=C-1-間苯二酚)和 1 487.80 cm-1頻率處(νC=C-2-間苯二酚)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C=C伸縮振動模式(νC=C-間苯二酚);1 375.98 cm-1頻率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OH面內(nèi)彎曲振動模式(βOH-間苯二酚);1 166.85cm-1頻率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C-O 伸縮振動模式(νC-O-間苯二酚);1 145.36 cm-1頻率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CH面內(nèi)彎曲振動模式(βCH-間苯二酚);771.02 cm-1頻率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CH面外彎曲振動模式(γCH-間苯二酚);679.00 cm-1頻率處的吸收峰歸屬于間苯二酚分子苯環(huán)褶皺振動模式(δ環(huán)-間苯二酚)。
圖2 間苯二酚的一維MIR光譜(293 K)
由于間苯二酚的熔點為383 K,因此,分別選擇相變前(293~373 K)、相變過程中(373~393 K)和相變后(393~453 K)等三個變溫區(qū)間分別開展了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見表1。
2.2.1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293~373 K)
2.2.1.1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3 600~ 3 000 cm-1)
在 3 600~3 00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首先開展了相變前間苯二酚νOH-間苯二酚和νCH-間苯二酚的一維 TD-MIR光譜研究(圖3)。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O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出現(xiàn)了明顯的藍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略有增加。這主要是因為溫度的升高,進一步破壞了間苯二酚羥基的分子間氫鍵作用。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出現(xiàn)了明顯的改變,其中在333 K的溫度下,在 3 064.05 cm-1和 3 053.03 cm-1頻率附近發(fā)現(xiàn)兩個間苯二酚吸收峰。隨著測定溫度的繼續(xù)升高,相應的吸收頻率出現(xiàn)了紅移,而對應的吸收強度沒有明顯地改變。
2.2.1.2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1 630~ 1 450 cm-1)
表1 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數(shù)據(jù)(293 ~ 453 K)
圖 3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293~373 K)(3 600~3 000 cm-1)
在 1 630~1 45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開展了相變前間苯二酚νC=C-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研究(圖4)。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C-1-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了藍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沒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改變。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C-2-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明顯的改變,其中在353 K時,發(fā)現(xiàn)了兩個間苯二酚紅外吸收峰(1 485.26 cm-1和 1 476.70 cm-1)。而隨著溫度的繼續(xù)升高,高頻(1 485.26 cm-1)處的吸收峰趨于消失。
2.2.1.3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 TD-MIR光譜(1 400~ 1 100 cm-1)
在 1 400~1 10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開展了相變前間苯二酚βOH-間苯二酚、νC-O-間苯二酚和βCH-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研究(圖5)。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βOH-間苯二酚對應吸收頻率發(fā)生了藍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先增強后降低。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O-間苯二酚對應吸收頻率發(fā)生紅移,相應的吸收強度則沒有規(guī)律性改變。實驗發(fā)現(xiàn):343 K→353 K時,是一個臨界溫度區(qū)間,吸收頻率突然有個紅移躍遷(1 165.39 cm-1→ 1 157.25 cm-1),而吸收強度也有個增加躍遷(0.22→0.32)。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βCH-間苯二酚對應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先增加后減少。
圖 4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293~373 K)(1 630~1 450 cm-1)
圖 5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293~373 K)(1 400~1 100 cm-1)
圖 6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293~373 K)(780~650 cm-1)
2.2.1.4 相變前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780~650 cm-1)
在780~650 cm-1頻率范圍內(nèi),最后開展了相變前間苯二酚γCH-間苯二酚和δ環(huán)-間苯二酚的一維 TD-MIR 光譜研究(圖6)。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γ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先增加后減少。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δ環(huán)-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沒有明顯的改變,相應的吸收強度則沒有規(guī)律性改變。
2.2.2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373~393 K)
2.2.2.1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3 600 ~ 3 000 cm-1)
在 3 600~3 00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首先開展了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νOH-間苯二酚和νCH-間苯二酚的一維 TDMIR光譜研究(圖7)。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O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出現(xiàn)了明顯的藍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顯著降低。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出現(xiàn)了明顯的改變,其中在393 K的溫度下,間苯二酚νCH-間苯二酚的裂分的雙峰消失,相應的吸收強度顯著降低。而383~393 K是一個臨界溫度區(qū)間,間苯二酚νOH-間苯二酚和ν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和強度均發(fā)生明顯的改變。這主要是因為在383~393 K溫度區(qū)間,間苯二酚進一步熔化,相應的晶體結構進一步破壞,間苯二酚由固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因此,間苯二酚νOH-間苯二酚和ν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和強度均發(fā)生明顯的改變。
2.2.2.2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1 630 ~ 1 450 cm-1)
圖 7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73~393 K)(3 600~3 000 cm-1)
圖 8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73~393 K)(1 630~1 450 cm-1)
在 1 630~1 45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開展了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νC=C-1-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研究(圖8)。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C-1-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不斷增強。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C-2-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藍移,對應的吸收強度先增強后降低。而383~393 K是一個臨界溫度區(qū)間,間苯二酚νC=C-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和強度均發(fā)生明顯的改變。
2.2.2.3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1 400~1 100 cm-1)
在 1 400~1 10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開展了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βOH-間苯二酚、νC-O-間苯二酚和βCH-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研究(圖9)。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βOH-間苯二酚對應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沒有明顯的改變;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O-間苯二酚對應吸收頻率發(fā)生藍移,相應的吸收強度則先降低后增強;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β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而相應的吸收強度不斷增強。而383~393 K是一個臨界溫度區(qū)間,間苯二酚βOH-間苯二酚、νC-O-間苯二酚和β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和強度均發(fā)生明顯的改變。
圖 9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73~393 K)(1 400~1 100 cm-1)
2.2.2.4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780 ~ 650 cm-1)
在 780 ~ 650 cm-1頻率范圍內(nèi),最后開展了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γCH-間苯二酚和δ環(huán)-間苯二酚的一維 TDMIR光譜研究(圖10)。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γC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先增強后降低。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δ環(huán)-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沒有明顯的改變,相應的吸收強度先增強后降低。而383~393 K是一個臨界溫度區(qū)間,間苯二酚γCH-間苯二酚和δ環(huán)-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強度發(fā)生明顯的改變。
2.2.3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393~453 K)
圖 10 相變過程中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73~393 K)(780~650 cm-1)
圖 11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93~453 K)(3 600~3 000 cm-1)
2.2.3.1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3 600~ 3 000 cm-1)
在 3 600~3 00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首先開展了相變后間苯二酚νOH-間苯二酚和νCH-間苯二酚的一維 TD-MIR光譜研究(圖11)。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νOH-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出現(xiàn)了明顯的藍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進一步降低。隨著測定溫度的繼續(xù)升高,間苯二酚νCH-間苯二酚相應的吸收頻率出現(xiàn)了紅移,而對應的吸收強度沒有明顯的改變。
2.2.3.2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1 630~ 1 450 cm-1)
在 1 630 ~ 1 45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開展了相變后間苯二酚νC=C-1-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研究 (圖12)。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νC=C-1-間苯二酚和νC=C-2-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降低。
2.2.3.3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1 400~ 1 100 cm-1)
在 1 400 ~1 100 cm-1頻率范圍內(nèi),開展了相變后間苯二酚βOH-間苯二酚、νC-O-間苯二酚和βCH-間苯二酚的一維TD-MIR光譜研究(圖13)。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βOH-間苯二酚、νC-O-間苯二酚和βCH-間苯二酚對應吸收頻率發(fā)生了紅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均有所降低。
2.2.3.4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TD-MIR光譜(780 ~650 cm-1)
在 780 ~ 650 cm-1頻率范圍內(nèi),最后開展了相變后間苯二酚γCH-間苯二酚和δ環(huán)-間苯二酚的一維 TD-MIR 光譜研究(圖14)。發(fā)現(xiàn):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γCH-間苯二酚和δ環(huán)-間苯二酚對應的吸收頻率發(fā)生了藍移現(xiàn)象,相應的吸收強度不斷降低。
圖 12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93~453 K)(1 630~1 450 cm-1)
圖 13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93~453 K)(1 400~1 100 cm-1)
圖 14 相變后間苯二酚一維 TD-MIR 光譜(393~453 K)(780~650 cm-1)
采用一維MIR光譜及一維TD-MIR光譜開展了間苯二酚的結構及熱穩(wěn)定性研究。實驗發(fā)現(xiàn):在393 ~453 K溫度范圍內(nèi),隨著測定溫度的升高,間苯二酚的主要官能團對應的吸收頻率及強度均發(fā)生明顯的改變,間苯二酚的晶體結構進一步被破壞,由固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而相應熱穩(wěn)定性進一步降低,而383 ~393 K是一個臨界溫度區(qū)間。本文為有機物晶體結構及熱穩(wěn)定性研究建立一個新的方法,具有應用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