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懷宇,邵 勇,3,陳 鑫,謝樹川,馬敬兵
(1.重慶正剛中醫(yī)骨科醫(yī)院,重慶 江北 400020;2.燕青門正骨流派,重慶 400020;3.重慶市邵勇技能大師工作室,重慶 400020)
骨盆旋移綜合征屬中醫(yī)骶骼關節(jié)錯縫癥范疇[1]。是由腰骶關節(jié),恥骨聯(lián)合、骶髂關節(jié)等旋轉錯位,關節(jié)內外力學失衡和相關軟組織損傷[2],整體骨盆歪斜而引起頸肩腰腿痛及盆腔內臟器紊亂的一系列綜合征[3]。因L5神經(jīng)經(jīng)過骶髂韌帶,軟組織黏連攣縮容易使神經(jīng)缺血或卡壓,從而引起類似椎間盤突出的癥狀,常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發(fā)[4]。我們采用燕青門整復手法配合功能訓練治療骨盆旋移綜合征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128例,均為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重慶燕青門正剛骨科醫(yī)院就診患者,分為整復組68例和針刀組60例。整復組男28例,女40例;年齡16~58歲,平均(39.06 ±1.24)歲;平均病程(109.90 ± 5.1)周,骨盆旋轉移位、側擺移位、前后傾位各31例、25例、12例。針刀組男26例,女34例;平均病程(93.82 ± 7.54)周,骨盆旋轉移位、側擺移位、前后傾位患者各24例、19例、17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疾病分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骨盆旋移綜合征診斷標準參照2012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制定的《中醫(yī)整脊常見病診療指南》有關標準。①多有外傷史或孕產史;②單側或雙側骶髂關節(jié)及臀外上方疼痛,有壓痛,翻身轉體疼痛加重;③骶髂關節(jié)周圍肌肉痙攣,腰下肢活動受限,不能久坐久站,歪臀跛行;④檢查可見患側骶髂腫脹,較健側凸起或凹陷;⑤患者髂后下棘的內下角有壓痛、叩擊痛,有時可觸及痛性結節(jié);⑥仰臥位時,雙下肢自然伸直略分開,放松雙足,不等長,外展角度不同,一側表現(xiàn)為外旋(稱“陽腳”),是由于髂骨后旋移位使髂關節(jié)后移所致,另一側表現(xiàn)為相對內旋(稱“陰腳”),是由于髂骨前旋移位使髂關節(jié)前移所致,常稱為“陰陽腳”[3];⑦兩側髂前、后上棘不對稱,髂嵴不平,髂嵴不居中或骶溝不對稱;⑧骨盆分離擠壓試驗陽性,骶髂關節(jié)4字試驗陽性;⑨X線全脊柱平片檢查示或有脊柱側彎,患側骶髂關節(jié)間隙略有增寬,恥骨聯(lián)合可略有上下移動,骶骨不居中,髖骨左右不等寬,兩側髂嵴左右不等高,閉孔左右不對稱。
納入標準:符合骨盆旋移綜合征臨床診斷標準,年齡13 ~ 60歲,主要表現(xiàn)為單側骶髂關節(jié)紊亂。
排除標準:除骨盆旋移原因造成的腰腿痛,妊娠期和哺乳期,有與脊柱和骶髂關節(jié)相關的結核以及腫瘤、骨折和強直性脊柱炎,有精神疾病。
針刀組用漢章4號針刀,常規(guī)消毒,采用四步進針法。第1次針刀松解L3,L4,L5,棘間及雙側橫突,骶髂關節(jié)處陽性反應點;間隔1周第2次松解短腿側髂嵴腰方肌附著處,縫匠肌,臀大肌,臀中肌陽性反應點,雙側骼骨大轉子陽性反應點;間隔1周第3次松解恥骨聯(lián)合處內收肌陽性反應點,髂前上嵴陽性反應點。
整復組用燕青門整復手法配合功能訓練。包括放松手法、整復手法和練功法。放松手法主要采用燕青門一指錢法。在燕青拳中,用大拇指按碎錢幣的功夫稱為一指錢,演變成彈撥揉按點穴的一種手法。①用大拇指指腹揉按三焦俞、腎俞、氣海俞、關元俞緩解豎脊肌、腰大肌的痙攣;②揉按腰眼穴,緩解腰方肌的痙攣;③揉按八髎穴放松骶髂關節(jié);④揉按髂嵴邊緣、環(huán)跳、白環(huán)俞、秩邊等穴;⑤松解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的黏連痙攣;⑥揉按承扶、殷門等穴,放松大腿內側的內收肌。整復手法根據(jù)骨盆旋移綜合征的不同移位方式進行,骨盆旋移綜合征主要有旋轉式移位、側擺式移位以及盆骨前后傾斜位。旋轉式移位的整復手法主要包括燕青門風擺荷葉手法、燕青門擒龍掰角手法。燕青門風擺荷葉手法的操作為患者仰臥,術者站在陰腳旁,用手掌掌根部放在髂前上嵴最高處,固定骨盆,另一手扳住患者患側肩后部,令其軀干向健側方向旋轉,兩手以相反方向同時用力,反復搖擺3遍,然后旋轉至最大角度時,突然用力推板,可聽到骶髂關節(jié)的響聲。燕青門擒龍掰角手法操作為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握緊患者陰腳踝部,另一手托扶住膝部,將該下肢被動作“屈髖屈膝位”的旋髖動作,陰腳由內向外旋髖后,活動2~3次,待髖向上外側屈旋時,令助手固定住陽腳大腿部,術者雙手將陰腳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壓2~3次,隨即將腿向下牽抖1~3次,陽腳屈髖屈膝和牽抖法與陰腳相同,但旋髖方向略有差別,是由外向內旋,沖壓對側肩部方向,按壓2~3次。此法可重復2~3遍。側擺式移位的整復手法主要為燕青門撥云見日,操作為患者側臥,短腳在上,術者先雙手固定骨盆,助手牽引下肢3~5min。燕青門虬龍得勢為在手法牽引的同時,術者站于患者前面,雙手放在髂嵴上方及前方,當牽引沖壓時,術者用較強的推力(一手向下,一手向后,端提擠按),將髂骨同時向下和向后旋,繼而達到復位目的。盆骨前后傾斜位的整復采用燕青功調息法。燕青功調息法是燕青功法中借力的一種方法。在患者體位下墊枕與醫(yī)生雙手重疊按壓形成一種對抗力,患者自行腹式呼吸,骨盆必須運動,借骨盆運動過程中形成杠桿力達到自行糾正的目的。前傾位的整復方法:患者俯臥,髖部下墊一小枕,患者自然放松,術者雙掌重疊壓在骶椎部,身體的重量傾斜在雙手上,要求患者配合,深呼吸,腹式呼吸20次,休息2~3min后再重復1次。后傾位的整復方法為患者俯臥,腹部和大腿部各墊一枕頭,術者雙掌重疊壓在骶椎部,身體的重量傾斜在雙手上,要求患者自然放松,深呼吸,腹式呼吸20次,休息2~3min后再重復1次。以上手法1周兩次為宜,3周為一階段療程。
手法整復后患者主動練習燕青門混元樁功法,以增強骨盆穩(wěn)定性。操作要領為兩腳戰(zhàn)立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曲、膝關節(jié)不超過腳尖,提肛坐臀、盆骨放松,含胸收腹、下頜微收兩眼直視前方、舌尖微翹抵上腭,呼吸鼻吸口出、頸部放松、頭頂似一線懸空。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疼痛進行評定,主要記錄彎腰觸地、站立10 min及 慢速步行5min的 疼痛情況。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 (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評價生活質量情況,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角色限制、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和心理健康,總分為14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5-6]
痊愈:骶髂關節(jié)及臀部無壓痛,無跛行,仰臥位時無長短腳陰陽腳,兩側髂前后上棘平衡對稱,骶髂關節(jié)4字試驗陰性,X線全脊柱平片骶髂關節(jié)間隙正常、恥骨聯(lián)合正常,兩側髂嵴左右等高,閉孔左右對稱,骶骨居中,完全恢復功能活動。好轉:癥狀及肢癥基本消失,恥骨聯(lián)合間隙未完全正常,但勞累受涼后仍有局部輕微酸脹痛。無效:癥狀及肢癥功能無改善。
整復組痊愈51例(75%),好轉13例(19.12%),無效4例(5.88%),總有效率94.12%。針刀組治療痊愈28例(46.67%),好轉21例(35%),無效11例(18.33%),總有效率81.67%。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4,P=0.012)。
側擺式移位總有效率整復組96.00%(24/25),針刀組73.68(14/1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6,P=0.033)。旋轉式移位總有效率整復組93.55%(29/31),針刀組83.33%(20/2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盆骨前后傾斜位總有效率整復組91.67%(11/12),針刀組88.24%(15/1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765)。
兩組治療前后彎腰觸地動作VAS評分,站立10minVAS評分,慢步5minVAS評分見表1-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彎腰觸地動作VAS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彎腰觸地動作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整復組 68 6.515±0.200 3.882±0.253針刀組 60 6.317±0.177 4.867±0.286 t 0.732 2.590 P 0.466 0.01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站立10 minVAS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站立10 min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整復組 68 5.912±0.1673 2.618±0.1921針刀組 60 5.467±0.1474 3.250±0.2477 t 1.973 2.042 P 0.051 0.04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慢步5minVAS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慢步5minVAS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整復組 68 6.250 ± 0.1745 2.676 ± 0.1844針刀組 60 5.900 ± 0.1571 3.583 ± 0.2182 t 1.475 3.195 P 0.1427 0.0018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整復組 68 99.91±3.453 129.4±3.362針刀組 60 102.2±4.496 117.2±4.330 t 0.403 2.254 P 0.688 0.026
骨盆是由后方骶骨、雙側髂骨、坐骨、恥骨連結,形成一個完整而牢固的骨環(huán),是軀體堅實的座基。骶髂關節(jié)周圍有足夠的韌帶來維系,構成了一個相對較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損傷可破壞這個穩(wěn)定的系統(tǒng)導致各種移位的發(fā)生,從而出現(xiàn)相應力學改變,即骨盆旋移綜合征。脊柱與骨盆之間有密切的生物力學聯(lián)系,若骨盆發(fā)生旋移,將會改變使這種協(xié)調平衡的關系,繼而出現(xiàn)一系列復雜代償機制,可能會引起脊柱代償性側彎,或膝、足底、踝等關節(jié)產生一系列復雜的臨床病癥。要很好解決骨盆旋移綜合征,既要松解腰部軟組織黏連、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神經(jīng)卡壓,也要恢復骶髂關節(jié)的正常位置,從而打破骨盆旋移誘發(fā)肌肉痙攣、軟組織粘連、肌肉痙攣進一步加重骨盆旋移這一惡性循環(huán)。
小針刀松解治療只松解了髖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部分關節(jié)骨盆未歸位,而燕青門手法既松解了肌肉,又使骨盆歸位,其特點是動靜結合、巧柔剛濟、練功康復。其中一指錢推拿手法是拇指指腹著力,按揉拔離陽性反應點和肌肉附著部,手法的特點是揉按時指腹要旋轉產生向心力,拔離時指腹下一定要有滑動感,疏通經(jīng)脈,松緩相關軟組織的痙攣、粘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風擺荷葉,用杠捍的反作用力,左右搖擺觸碰使關節(jié)和肌腱歸位;擒龍掰角,使髖關節(jié)屈曲成最大成角,再伸展牽拉糾正旋轉移位。撥云見日,沿著肢體縱軸,對抗牽引,矯正重疊移位,恢復肢體長度;虬龍得勢,雙手正反用力,糾正側方移位。燕青功的調息法是借用腹式呼吸時骨盆的運動來糾正前后傾位。燕青門整復手法是借用武術中的杠桿原理,借力打力來完成整復手法,使骶髂關節(jié)、骨盆恢復到正常位置。
除了手法整復使骨盆恢復到正常位置以外,復位后功能訓練以增強骨盆穩(wěn)定性也非常重要[7-8]。燕青門混元樁功法的長期練習,可增強腰、骨盆、下肢肌肉的力量,恢復髖關節(jié)周圍肌肉平衡,起到更好地穩(wěn)定固護骨盆的作用,解決了骨盆整復后容易再次移位的難題。整復手法能很好的恢復骶髂關節(jié)的正常位置,較多的文獻報道表明療效確切,而且顯效率在85%左右[9]。從軟組織損傷、勞損、痙攣及關節(jié)錯位導致的骨盆旋移綜合征的思路入手,從根本上解決骨盆旋移的病理基礎。一方面解決患者腰骶髂部慢性勞損、外傷等引起的肌肉、肌腱、韌帶缺血缺氧緊張痙攣、粘連;另一方面糾正骨盆旋移,解決神經(jīng)受炎癥刺激或卡壓的問題,達到筋骨并重,標本兼治的目的。與針刀松解治療比較,燕青門整復手法配合功能訓練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