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琳,馬玉寶,李淵源,夏 蕾
抗精神病藥惡性綜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抗精神病藥罕見但嚴重的特異性不良反應,以肌強直、體溫升高、意識水平改變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為“經典”表現(xiàn),但在神經重癥患者的臨床管理中很難與原發(fā)病、并發(fā)癥進行區(qū)分,特別是患者表現(xiàn)不典型時,極易造成甄別困難,耽誤治療。本文通過介紹臨床藥師參與1例病毒性腦炎繼發(fā)精神行為異常患者使用利培酮、氟哌利多和奧氮平三藥聯(lián)合治療后,以體溫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升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非典型”NMS的治療與藥學監(jiān)護過程,探討臨床藥師應如何在該類藥物的合理使用和不良反應的甄別中發(fā)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患者,男,25歲,回族,身高181 cm,體重110 kg,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33.6 kg/m2。主訴惡心嘔吐3 d,發(fā)作性抽搐伴意識不清15 h,收入我院神經內科監(jiān)護室。入院前在外院給予地西泮、丙泊酚鎮(zhèn)靜,阿昔洛韋、頭孢曲松抗感染治療,未見好轉?;颊?歲時曾出現(xiàn)抽搐3次,服用抗癲癇藥至18歲,19歲時因腰椎間盤突出行手術治療,否認精神病史。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入院時體溫38.3 ℃,脈搏95次/min,呼吸18次/min,腰穿壓力>300 mmH2O,腦脊液常規(guī)及生化示白細胞206×106/L,單核細胞99%,蛋白126 mg/dl,葡萄糖5.87 mmol/L,氯化物119 mmol/L。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13.94×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7.3%,單核細胞百分比6.4%,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6.2%,C反應蛋白(CRP) 2.076 mg/ml,白細胞介素-6(IL-6) 39.94 pg/ml,降鈣素原0.159 ng/ml,肌酸激酶587.2 U/L,肌紅蛋白1 728 ng/ml,顱腦CT可見明顯組織水腫,診斷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病毒性腦炎可能性大,細菌混合或其他特異性感染不排除),繼發(fā)性癲癇,立即給予氣管插管及呼吸機輔助呼吸,甘露醇脫水降顱壓、阿昔洛韋抗病毒、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抗細菌、甲潑尼龍抗炎、丙泊酚鎮(zhèn)靜、左乙拉西坦和苯巴比妥鈉抗癲癇、溴已新化痰及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同時給予預防性補鉀、抗酸支持治療。
入院后第3日,患者體溫37.3 ℃,脈搏112次/min,呼吸18次/min。EB病毒學結果顯示,核抗原弱陽性(14.2 U/ml)、衣殼抗原陽性(38.9 U/ml),繼續(xù)抗病毒治療。感染指標顯示,白細胞計數(shù)仍高(14.05×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高(81.4%),CRP略高(5.136 mg/ml),IL-6(16.40 pg/ml),降鈣素原略高(0.098 ng/ml),胸部X線未見異常。患者精神行為異常,躁動明顯,加用利培酮片1 mg q12h。入院后第7日,患者體溫37.3 ℃,脈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炎癥指標明顯下降,白細胞計數(shù)4.89×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70.5%,CRP 1.6 mg/ml,IL-6 23.65 pg/ml,降鈣素原0.083 ng/ml。根據藥師建議,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降級為左氧氟沙星氯化鈉。入院后第11日,患者病情有所好轉,未見癲癇發(fā)作,逐步嘗試脫機訓練,同時減量鎮(zhèn)靜藥和抗癲癇藥,為預防減藥后患者躁動增加,將利培酮片加量至2 mg q12h,當日22∶00患者出現(xiàn)一過性高熱(最高39.8 ℃)。入院后第13日,患者體溫最高升至40 ℃,白細胞計數(shù)8.6×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81.4%,CRP 15.5 mg/ml,IL-6 82.8 pg/ml,降鈣素原0.2 ng/ml,內毒素0.0149 eU/ml,G試驗、GM試驗結果均為陰性,肌酸激酶上升至787 U/L,心率波動在75~124次/min,胸部X線示雙肺炎癥。入院后1~13 d,根據患者躁動情況共臨時給予5 mg氟哌利多注射液19次(累積劑量95 mg),其中第7、8日每日3次,第6、13日每日2次,共臨時給予5 mg奧氮平片5次。入院后14~15 d,患者體溫有所回落,波動在37.4~38.4 ℃間,白細胞計數(shù)4.71×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55.2%,CRP 0.434 mg/ml,IL-6 3.07 pg/ml,降鈣素原0.08 ng/ml,血培養(yǎng)結果示表皮葡萄球菌(入院第15日采樣),藥師考慮污染可能性大,且抗精神病藥引起體溫及炎癥指標異常不除外,現(xiàn)有抗菌藥物敏感,建議暫不調整抗菌藥物,停用氟哌利多注射液和奧氮平片,逐漸減量利培酮片,至入院后第19日減量至1 mg q12h。入院后16~20 d,患者體溫逐漸降低至正常范圍(36.4~37.0 ℃),拔出氣管插管,轉出神經內科監(jiān)護室行康復治療。
2.1 重癥病毒性腦炎治療的藥學綜合監(jiān)護 病毒性腦炎雖然具有自限性,但重癥患者伴隨癥狀多,除發(fā)熱外,常合并精神行為異常、癲癇、不同程度意識障礙、顱壓增高及根據病毒受累部位不同引起的失語、偏癱等局灶性表現(xiàn)。與其他神經重癥相似,入住監(jiān)護室治療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如繼發(fā)肺部或泌尿系感染、深靜脈血栓、消化道出血等,藥物治療方案復雜,肝腎壓力較大,極易出現(xiàn)相互作用和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藥學監(jiān)護需全面考慮。
2.1.1 癲癇和精神行為異常方面 癲癇和躁動的控制是該患者能否度過危險期的重中之重,考慮到患者一旦合并細菌感染或細菌感染加重,抗菌藥物有極高概率升級至碳青霉烯類;為避免藥物調整導致癲癇控制失敗,初始治療方案中未使用丙戊酸鈉,而是采用以鎮(zhèn)靜藥物丙泊酚注射液持續(xù)靜脈泵入為主,肌肉注射抗癲癇藥苯巴比妥鈉200 mg q6h和鼻飼左乙拉西坦片1 g q12h為輔的抗癲癇方案,同時給予利培酮片抗躁動。在癲癇和躁動得到控制后,藥師積極輔助醫(yī)生進行藥物調整,降低丙泊酚輸注速度,逐漸減少苯巴比妥鈉肌注頻次至q12h并密切監(jiān)測血藥濃度,同時將利培酮片加量,防止躁動加重的同時降低感染和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
2.1.2 抗感染方面 患者急性起病、體溫高、癲癇、精神異常、顱壓高,腦脊液生化顯示白細胞升高、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不低,考慮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可能性大,給予注射用阿昔洛韋0.5 g q8h抗病毒,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納4.5 g q8h抗細菌治療,并及時給予氣管切開和呼吸機輔助支持,有效改善腦部供氧,降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減少腎損傷,藥師囑護士阿昔洛韋滴注時間不少于1 h,療程達21 d時觀察療效,及時停藥。病毒性腦炎診斷缺乏特異性,加上患者炎癥指標異常,其他特異性感染和淋巴細胞反應性疾病待排,醫(yī)生經與藥師商議,綜合考慮患者入院前接受過3代頭孢菌素治療史和本監(jiān)護室常見致病菌,決定升級為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4.5 g q8h持續(xù)泵入,經驗性覆蓋產ESBL的革蘭陰性桿菌,在感染指標明顯回落的情況下,降低抗菌藥物等級,防止耐藥菌產生,減少抗菌藥物壓力。
2.1.3 其他方面 患者入院時顱壓明顯增高,符合甘露醇用藥指征,考慮到患者腎臟負荷,建議甘露醇注射液的初始用法用量為125 ml q6h,后逐漸減量至125 ml q8~12 h。雖然激素有誘發(fā)消化道出血、加重感染和加重精神癥狀的可能,但就該患者而言,激素可顯著提高該患者對病毒的耐受力,減輕顱內變態(tài)反應,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有使用的必要性。臨床藥師密切監(jiān)測患者心率、血壓、電解質變化,觀察患者精神癥狀變化,并提示醫(yī)生增加消化道出血評估頻次。
2.2 患者體溫異常的藥學判斷和監(jiān)護 入院后第11日,在利培酮加量后,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雖然有1次血培養(yǎng)陽性結果,但考慮在未進行抗菌藥物調整的情況下,3 d后患者炎癥指標明顯回落,結合血培養(yǎng)結果為皮膚表面常見的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認為血流感染不是體溫異常的首要誘因,抗精神病藥引起的體溫異常不除外。經與醫(yī)生商議,決定在積極二次血培養(yǎng)的同時施行抗精神病藥停藥和減量,暫不調整抗菌藥物,如精神癥狀加重給予鎮(zhèn)靜藥加量的方案,后患者體溫和炎癥指標逐漸恢復正常,未出現(xiàn)精神癥狀加重,順利拔管出院。
3.1 NMS判定的潛在機制 NMS是指抗精神病藥誘導,以意識障礙、錐體外系癥狀先發(fā),高熱、流涎、出汗、心動過速等癥狀后發(fā)為特點的下丘腦植物神經中樞紊亂綜合征,多伴有白細胞增多以及CK水平升高[1],也有少數(shù)引起體溫降低的報道[2],20~25歲為本病高發(fā)期,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未及時治療病死率高達20%~30%[3]。但近年來,有學者指出,臨床中許多使用“非經典”抗精神病藥的病例并未表現(xiàn)出NMS的典型特征,如并未表現(xiàn)出高熱和(或)肌肉僵直,或者癥狀較輕,發(fā)展較慢,臨床很難完全采用DSM-5標準進行NMS診斷[4]。如本例患者伴有癲癇,至入院后6 d CK始終在550 U/L左右,入院后11 d升高至910 U/L,與抗精神病藥加量存在時間相關性,后逐漸下降,至入院后17 d恢復正常?;颊咝穆首兓c體溫基本同步,最高至138次/min,但入院期間未觀察到明顯肌張力異常。因此,在使用“非經典”抗精神病藥時,即使不存在肌肉僵直,依舊可以根據“非典型”特征診斷為NMS[5],如本例患者出現(xiàn)的CK水平升高。
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NMS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多認為與藥物阻滯下丘腦和黑質紋狀體多巴胺D2受體有關,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膽堿能和腎上腺素能受體也部分參與其中[6],多數(shù)情況下給予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有效緩解。不同核團的多巴胺能受體受累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如抑制黑質紋狀體多巴胺通路導致僵直,抑制下丘腦多巴胺通路引起自主神經和中樞溫度調節(jié)障礙等。本例患者未出現(xiàn)明顯錐體外系癥狀,藥師推測可能與病灶未累及黑質紋狀體,或藥物阻滯黑質紋狀體中5-HT2受體進而增加了該區(qū)域的多巴胺釋放有關。
3.2 引起NMS的高危因素和處理原則 目前所有已上市的抗精神病藥均有導致NMS的報道。高效價的第1代“經典”抗精神病藥(First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F(xiàn)GAs)誘發(fā)NMS的風險明顯高于第2代“非經典”抗精神病藥(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錐體外系表現(xiàn)也更多,其中又以FGAs氟哌啶醇的比例最高(44%),可能與SGAs較高的5-HT2A受體抑制率有關[7]。同屬丁酰苯類,且為氟哌啶醇的衍生物的氟哌利多起效更快,效能更強。常見SGAs中,利培酮的NMS誘發(fā)率最高[8]。NMS可以發(fā)生在全生命周期中,產后婦女的風險可能會增加[9],同時使用多種影響相關神經遞質的藥物(如抗膽堿藥或鋰制劑)、脫水、營養(yǎng)不良、抗精神病藥的快速給藥(靜脈或肌注)、乙醇中毒也是危險因素。同時患有精神或情緒異常也會增加繼發(fā)NMS的風險,如器質性腦綜合征、焦慮躁動和疲倦等[10]。本例患者由病毒性腦炎誘發(fā)精神行為異常,在長期應用“非經典”抗精神病藥利培酮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精神異常情況連續(xù)13 d疊加給予“經典的”氟哌利多和“非經典”的奧氮平,具備NM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疑似NMS的發(fā)生與氟哌利多的使用存在時間相關性,停藥后患者體溫明顯回落,藥師根據評判原則,判定該ADR與3種抗精神病藥均存在相關性,氟哌利多為第一懷疑藥品,評價等級為“很可能”。
3.3 本例患者治療經驗 本例患者在疑似NMS的發(fā)生過程中最典型的癥狀是高熱、心率加快和CK升高?;颊唧w溫升高時伴隨多個炎癥指標升高,胸片異常,且有1次血培養(yǎng)表皮葡萄球菌陽性報告,都給臨床NMS鑒別增加了難度(患者始終未出現(xiàn)明顯錐體外系表現(xiàn),是醫(yī)生未給予患者NMS明確診斷的主要原因),除可能的多巴胺和5-HT受體機制外,推測鎮(zhèn)靜藥丙泊酚也是控制肌張力的因素之一。實踐結果也證實,患者高熱與抗精神病藥存在相關性。因此,在ADR的識別和判定上,不應完全依賴檢驗指標和現(xiàn)有經典臨床診斷標準,應遵循“可疑既報”的上報原則,藥師應比醫(yī)生更加積極。
在出現(xiàn)NMS后抗精神病藥持續(xù)暴露的情況下,患者存在高復發(fā)風險[11]。在控制患者精神癥狀的前提下,使用低效價且錐體外系癥狀最少的抗精神病藥物(如氯氮平)[8]是合理的選擇。也有個案報道,相對于普通口服抗精神病藥,長效抗精神病藥物注射劑型可以明顯降低NMS患者的住院率[12]。本例患者聯(lián)用3種抗精神病藥,入院后11 d曾出現(xiàn)一過性高熱,但未予處理。連續(xù)13 d肌注氟哌啶醇增加了ADR的發(fā)生率,停藥和減量后未見患者精神行為異常加重,也間接證明了本病例多藥聯(lián)用的不合理性。今后的治療中需總結經驗,對于繼發(fā)性精神行為異常應優(yōu)選低效價SGAs,藥效不達標時謹慎聯(lián)用,控制抗精神病藥的日劑量、療程并對患者的體溫、心率、白細胞、CK指標和肌張力變化等進行密切監(jiān)測,有條件還應監(jiān)測抗精神病藥血藥濃度,從而進行滴定給藥,避免多品種長期聯(lián)合用藥,降低NMS發(fā)生率。
NMS是臨床罕見的由抗精神病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綜合征,難以預測和鑒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臨床藥師在參與本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協(xié)助醫(yī)生對感染和疑似NMS進行鑒別,在高度懷疑NMS的情況下及時停藥和減量,并與團隊共同對該ADR發(fā)生的可能機制進行了探討。同時,總結此次治療中的經驗,提供了合理的用藥建議,得到了醫(yī)生的認可。臨床藥師作為醫(yī)療團隊中的一員,必須對患者進行藥學監(jiān)護,從而協(xié)助醫(yī)生優(yōu)化治療方案,敏銳識別和合理應對A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