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淺談導學法在語文主題學習精讀引領課中的實踐運用——以《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為例
王海燕
(安圖縣永慶鄉(xiāng)中心學校,吉林 安圖 133600)
語文主題學習的學習方式方法是對文本的精準閱讀和主題學習叢書的拓展閱讀。精準閱讀與拓展閱讀的有效結合就成為語文主題學習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而導學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的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主題學習;閱讀
語文主題學習學習方式方法是對文本的精準閱讀和主題學習叢書的拓展閱讀。那么,精準閱讀與拓展閱讀,怎樣有機結合起來,成為語文主題學習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而導學法可以有效解決在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以《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為例,略談導學法在語文課題學習精讀引領課中的運用。
語文是學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語文主題學習的課堂要求教師少講精講,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安排好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課前預習功課要做足,才能節(jié)約更多的課內(nèi)時間,讓學生拓展閱讀。學生做好預習不僅僅在于掃清閱讀障礙。教師若能全面把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對確定教學目標,選準教學內(nèi)容,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都有很大的幫助。如執(zhí)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可以采用以下預習導學法:
預習內(nèi)容:《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材中的第一題“我的摘錄筆記”,摘錄本課詞、句。預習要求:會讀一類生字,會寫二類生字。方法導學: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借助工具書等獨立識字,理解詞語;小組長組織聽寫,并把識字難點進行匯總。
導學問題: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寫出了一本奇書。他人“奇”在哪里?書“奇”在哪里?(重點理解);課文通過哪些對比,描寫出徐霞客是個奇人?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重點理解);找出課文中介紹當時背景的文字,體會它們的作用。(簡單了解)預習要求:熟讀課文,帶著課后問題邊讀邊思邊批注;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簡單寫下自己的體會。
方法導學: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用不同符號標出關鍵語句,理解關鍵句的意思,幫助理解問題;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課前,學生根據(jù)導學預習能夠初步運用新方法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對對比手法的運用雖然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閱讀過程中對比點的把握還不夠準確,對比寫法表達的效果體會還不夠深入;文章體裁意識模糊,特別是傳記類文章接觸甚少,加上本文涉及的時代離學生遙遠,深入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有一定的困難。根據(jù)預習導學顯示的信息,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利用思維導圖感受對比手法表現(xiàn)人物精神品格的效果,初步了解人物傳記的寫作特點;感受徐霞客獻身考察祖國山川的科學研究精神及偉大貢獻。
崔巒老師曾談到:“有的課目標的階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存在,有的老師找不到教學的起點,往往在理解內(nèi)容上低估了我們的學生,頻繁提問學生已經(jīng)知道、懂得、理解的問題,浪費了不少教學時間?!笨梢娊虒W目標之重要。如果能借助預習導學法就可以把教學目標定位于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有了準確的教學目標便可鑿開以學定教的泉眼,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便悄然發(fā)生。
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重點看導學。導是順學而導,學才是本,萬不可舍本求末。
先展示部分學生用思維導圖畫出的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讓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回顧主要內(nèi)容。此處的思維導圖是學生俯瞰全文主要內(nèi)容的一個導學案。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能夠快速提取課文信息:奇志、奇舉、奇書;根據(jù)關鍵詞,由圖到字發(fā)散思維,把圖形中的關鍵信息點轉化成一段文字,快速聯(lián)想起整個文本內(nèi)容。對照這樣的思維導圖回顧課文內(nèi)容,可以大大地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效率,既練習了思維導圖的運用,也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后緊接著出示精讀導學內(nèi)容及要求,以此掘開順學而導之溪水: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快速瀏覽課文2-6自然段,邊讀邊想邊批注,有感受的地方多讀幾遍,解決下列問題:找出描寫徐霞客和其他人的詞句,看看課文怎樣表現(xiàn)徐霞客的奇。 徐霞客其他人體會表達效果 把文中的對比描寫用思維導圖表現(xiàn)出來。(可以選擇其中一處或幾處對比描寫畫思維導圖)
學生根據(jù)以上導學法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學爿,并根據(jù)導學案結合思維導圖,匯報交流學習體會。交流中,教師的導如果設計恰當,便可掘出學生那一灣學習之溪水。緊扣文眼“奇”打破從頭講到尾的常規(guī)教學,重整教材內(nèi)容,從二、五、六3個自然段入手,先引導學生抓徐霞客與讀書人、同伴及當?shù)厝说膶Ρ?,讀懂徐霞客的卓爾不群、志向遠大,初知對比作用——這是走進文本與人物的一個層次。再整合第4自然段和文中三個帶有“走遍”的句子,在接讀、引讀、想象讀中明白何謂背景文字,體會背景文字對突顯徐霞客的精神品質(zhì)起著關鍵性作用——這是深入文本與人物的又一層次。最后在時代背景下順勢引出第3自然段,引讀之后暢談“面對這樣的徐霞客,你想說什么”,學生在真實的閱讀中理解人物,感受徐霞客堅持不懈、不畏艱辛、鍥而不舍的精神品質(zhì)。讀中悟法,閱讀學習中從文體角度上初步認識人物傳記的一般寫作特點:一是記述傳主生平,二是穿插介紹時代背景文字,三是語言概述。
整個精讀導學都建立在導學內(nèi)容及要求的引領下,學生依導學內(nèi)容及要求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享,教師的導依導學內(nèi)容及要求,順學推一推,提一提,撥一撥。師生、生生、生本、師本和諧互助,理解文本,積累語言,讀懂人物,感受品質(zhì),學習寫法,學會運用。
語文主題學習旨在讓學生進行大量閱讀,特別強調(diào)課內(nèi)的大量閱讀,讓孩子真正享受到讀書的樂趣,在大量的閱讀、感悟中達到反三歸一的結果。所以《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要精簡課堂,用“1+1”教學模式,40分鐘里完成兩篇文章的教學:精讀《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拓展閱讀《丘吉爾自傳》節(jié)選:《我的早年生活》,以此開辟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源泉。
兩篇文章都是人物傳記,都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人物。學生通過以下拓展導學案展開探究學習:
《我的早年生活》 問題1:文章怎樣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丘吉爾的早年 生活? 丘吉爾其他人體會對比效果 問題2:從寫作手法上看《我的早年生活》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有什么異同? 相同點:不同點: 把文中丘吉爾的對比描寫用思維導圖表現(xiàn)出來。(可以選擇其中一處或幾處畫思維導圖)
導學案的引領讓學生輕車熟路走進另一文本,借助思維導圖在快速瀏覽閱讀中,學生找到文中的對比描寫,既讀懂了不同事物的對比,也讀懂了同一事物的縱向橫向對比,更讀出了兩篇傳記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人民教育》雜志總編傅國亮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就是其閱讀史”,可見閱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之重要。引領學生走進閱讀殿堂,養(yǎng)成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在書籍的長河里邀游,是我們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
在語文主題學習理念下,《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一課的學習不僅通過“1+1”的模式把課外閱讀引進課內(nèi),學習兩篇文章之后,又通過延伸閱讀導學案把學生的閱讀之河引渠至課外閱讀的海洋:推薦閱讀《中國名人傳》《世界名人全知道》以及與本課主人公相關的兩本書《徐霞客游記》和《丘吉爾自傳》。學生借助導學法這一動力,課外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銜接課內(nèi)閱讀開啟了新一輪的課外閱讀航行。
總之,在導學法的引領下,有效地助推了“語文主題學習”的教學,讓課外閱讀走進課堂,使課內(nèi)閱讀向課外無限延伸。
2019—12—24
G623.2
A
1673-4564(2020)02-01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