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閑話書厄

2020-07-23 06:54李漢君
書屋 2020年7期
關(guān)鍵詞:子孫藏書書籍

李漢君

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準(zhǔn)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代替他的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爾岑

書,寫出來,印妥,命就隨它了。落在誰手,境遇自有不同。愛之者,視若珍寶;遇上個(gè)虐書的,撕巴撕巴,要么糊了墻,要么扔入茅廁,直接就墜入了“悲慘世界”。

當(dāng)然,這也許只是傖夫鄙婦之所為,書香門第、持禮之家對書總是“待若上賓”的,也正因如此,古來才辟有書房,建起了書樓。

但一人惜書,全家護(hù)書,也不過就是螻蟻之力,許能避得了火,避得了水,卻難避鐵腕鐵蹄?;赝飞?,書籍毀于燭火,溺于洪流者,有,但到底只是個(gè)別。反倒是國如暴秦者,號稱水德,卻又舉火焚書,如此這般“水深火熱”,書豈能靠一人、一門之力得以保全?所以說,政令之災(zāi)遠(yuǎn)甚于家火、野水。即如乾隆朝,以編撰《四庫全書》為號,征集天下書籍,然后依照官家尺度,從中分出全毀、抽毀、禁絕、違礙四類。到全書編成,計(jì)有三千四百六十余種七萬九千三百余卷,而被銷毀的則為三千余種六七萬卷,幾與《四庫全書》相等。此種“平和有序”的毀滅方式,真可謂前無古人。

這,便是書厄了。

創(chuàng)“書厄”一說者,乃隋代牛弘。其人《隋書》有傳,所錄《請開獻(xiàn)書之路表》中列有“書籍五厄”:秦皇焚書,一時(shí)“先王墳籍,掃地皆盡”;王莽禍患,致使“宮室圖書,并從焚燼”;董卓為害,獻(xiàn)帝移都,“圖書縑帛皆取為帷囊”;永嘉南渡,“京華覆滅,朝章國典從而失墜”;周師入郢,七萬余卷圖書,“悉焚之于外城”。后有明代學(xué)者胡應(yīng)麟又續(xù)上“五厄”:隋末戰(zhàn)亂、安史之亂、唐末之亂、靖康之難、蒙人劫掠,前后一共“十厄”。但察之不難發(fā)現(xiàn),此“十厄”所毀之書,除秦朝以外,皆為國家?guī)觳亍?/p>

其實(shí),私家藏書照樣不能幸免。一遇戰(zhàn)亂,那些書畫碑刻躲無處躲,藏?zé)o處藏,頃刻間便會陷入劫難!古時(shí)兵災(zāi)匪患常常接踵而至,百姓苦不堪言。偏那藏書人家又大多殷實(shí),就更易遭劫,所以,自古毀于戰(zhàn)亂匪患的書畫不可勝數(shù)。宋代詞人周密在其《齊東野語》中就有《書籍之厄》一節(jié),記之曰:“吾家三世積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負(fù)郭之田以供筆札之用。冥搜極討,不憚勞費(fèi),凡有書四萬二千余卷,及三代以來金石之刻一千五百余種,庋置書種、志雅二堂,日事校讎,居然籯金之富。”但其先祖時(shí)運(yùn)不濟(jì),遭逢金兵入侵,無奈之下,只好隨高宗南渡,家中藏書遂無人護(hù),大多散失殆盡。后來,周密深以為痛,自責(zé)說:“余小子遭時(shí)多故,不善保藏,善和之書一旦掃地。因考今昔,有感斯文,為之流涕。因書以識吾過,且以示子孫云?!弊载?zé)歸自責(zé),當(dāng)時(shí)兵荒馬亂,性命尚且難保,何況書籍!同在齊地,李清照、趙明誠逃難時(shí)也是如此,不得不割舍許多珍藏。為了保護(hù)那些典籍卷軸、金石古器,易安不僅受盡顛沛之苦,甚至忍辱蒙羞。元代學(xué)者袁桷,其曾祖便開始藏書,到他這已歷四代,以其富藏“甲于浙東”。袁桷在《袁氏舊書目序》中說:“己丑之災(zāi)(元軍鎮(zhèn)壓義軍),偕家人渡江以逃。袁氏之書一夕而盡。”積攢需四代,毀損只一刻,豈不令人扼腕長嘆!至明清鼎革,散文家張岱也因家藏盡毀,一直恨恨不已:“余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乙酉避兵入剡,略攜數(shù)篦隨行,而所存者為方兵所據(jù),日裂以吹煙,并舁至江干,籍甲內(nèi)擋箭彈,四十年所積亦一日盡失?!蹦切┍渚谷荒脮撘穑脙约畵跫?,其愚昧暴戾實(shí)在讓人痛恨!此時(shí)的書籍真就如災(zāi)民一般,同赴了國難。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國破,固致書毀;家門不幸,同樣也會殃及書籍。古來的官吏多由文人充任,就算他不嗜圖書、不作詩文,家中總還是有些書的。而在朝為官者,自謂“待罪”——也就是說,時(shí)刻等待著皇帝的懲處,可見,獲罪也只是早晚的事。而一旦獲罪,或砍頭,或流放,家產(chǎn)要么查抄,要么籍沒,妻子兒女一時(shí)淪為官奴,此刻,他們自身尚且難保,哪里還顧得上老爺?shù)哪切??就如清朝戴名世,五十三歲前皆居鄉(xiāng)耕讀,以授徒為生,以著述為業(yè),家中之書,父輩時(shí)便有“百余卷”,到他手中只多不少。他五十七歲得授翰林編修,不過兩年,便因所著《南山集》一書問斬。這真?zhèn)€是:其因讀書而得官,其因?qū)憰@罪。試想想,書主殞命,那些所讀之書焉能存續(xù)?更有甚者當(dāng)屬方孝孺。他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又在朝為官多年,家中自有所藏?zé)o疑。但因其頂撞朱棣,竟被夷滅“十族”,連其門生也被一并處死,那些藏書再由何人代為保管呢?這便是書運(yùn)隨著人命了。倒是大文豪蘇軾,讀書而不藏書。故而終其一生,有字“子?!?,有號“東坡”,人稱“學(xué)士”,上謚“文思”,獨(dú)獨(dú)不聞他有齋名。這對那些書沒幾本、名不出里巷,卻要題匾弄額、高冠齋名者,無疑是個(gè)辛辣的諷刺!

縱觀史上,一世藏書如何留存,在文人始終是心心念念之事。即便今日也不乏其人。揚(yáng)之水曾講:某人藏書甚豐,其中不乏珍稀善本,但他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臨終囑咐:書萬不可賣,萬不可借。黃裳聽聞,就說:“那便燒掉!”黃公生氣,不無道理:書籍藏而不用,等于世上無此書。但也需體會,那位先生大約淘書不易,唯恐死后散失、損壞,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之故,文人大都有詩書傳家之愿,希望后世子孫讀書、用書、珍惜書?!案x莫懶,起家之本”,“字紙莫棄,世間之寶”,此乃范仲淹《訓(xùn)子弟語》中的話。但司馬光卻看得透,他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盡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盡讀;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以為子孫無窮之計(jì)?!弊鳛槭穼W(xué)大家,他雖看得明白,行動上卻并不得法——為后代積陰德,到底靈也不靈,卻是件誰都說不清的事。

自古以來,有詩書傳家夢者不可謂不多。但與此同時(shí),祖?zhèn)髦畷蛔訉O瓜分豆剖者也不勝枚舉。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上,就錄有濡須秦氏“宅舍及文籍不許子孫分割”的遺囑,但后來如何,卻不得而知。能夠像天一閣始建者范欽,對藏書處理那般妥恰者,實(shí)在鳳毛麟角。據(jù)說,范欽為官時(shí),無論到哪,都留心收集典籍。致仕歸里后,便在宅院東側(cè)建閣一處,名為“天一”,藏書七萬余卷。他將天一閣作為單列之財(cái)留予后人,以保藏書體系不變。全祖望曾記之曰:“吾聞侍郎(范欽)二子方析產(chǎn)時(shí),以為書不可分,乃別出萬金,欲書者受書,否則受金。其次子欣然受金而去,今金已盡,而書尚存,其優(yōu)劣何如也?!逼溟L子放棄金錢,繼承了藏書。范氏一族已綿延十幾代,讀書者薪火相繼。據(jù)載,科舉廢止前,“登進(jìn)士者二人,舉人四人,貢生七人,監(jiān)生十四人,諸生二十八人”,可謂代不乏人。

如今海內(nèi)承平,既無兵災(zāi),亦無匪亂,按理,書可無毀損之虞了,但忽有一物,名為“電子”,其橫空出世,一掃紙版。我想,也許數(shù)十年后,紙書便不復(fù)存在了,到了那時(shí),我們還談什么書的命運(yùn)呢?

猜你喜歡
子孫藏書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AOS在書籍編寫的應(yīng)用
書籍
First Man
書籍是如何改變我們的
老人留房給孫輩 引子孫大戰(zhàn)
珍惜每一本藏書
千載藏書風(fēng) 化績于當(dāng)下——《嘉興藏書史》評鑒
水和水的子孫以及冰雪河流(之七)
別宥齋藏書題記拾遺
尚义县| 花莲县| 东兴市| 呼玛县| 平塘县| 蓬莱市| 定州市| 重庆市| 古田县| 绥德县| 兰溪市| 西乡县| 平湖市| 海口市| 攀枝花市| 永靖县| 宽甸| 阳曲县| 沧州市| 行唐县| 阿勒泰市| 拜城县| 温宿县| 双柏县| 巴青县| 公安县| 郎溪县| 旬阳县| 龙南县| 阜新| 咸宁市| 乡宁县| 衡阳县| 陇西县| 峡江县| 富顺县| 金平| 墨江| 报价| 冀州市| 岚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