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
宋代畫院曾經舉行過一次繪畫比賽,畫題是“踏花歸來馬蹄香”,眾畫工揮毫潑墨,各顯其能,有的畫騎馬人手里拈著一枝花,有的畫馬蹄上纏繞著一枝花,有的畫一匹馬站在一片鮮花盛開的草地旁……最后奪魁的卻是這樣一幅畫:一匹駿馬奮蹄疾馳,馬蹄邊飛舞著幾只小蜜蜂。真是絕妙的構思?。‘嬛袥]有花,但那追逐馬兒的小蜜蜂卻使人依稀嗅到那濃濃的花香。花香是難以正面描繪的,即使非要從正面描繪,也往往會顯得直白、平淡,而以蜜蜂襯花香,則使作品取得一種含蓄巧妙的藝術效果。繪畫藝術是這樣,文學作品中的寫作何嘗不是如此呢?這就是文學作品中的側面描寫,是描寫手法的一種,指對描寫對象不做正面描繪,而從對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
一、常見的側面描寫的方法
1.以人襯人,即寫此人是為襯彼人。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外貌美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做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不同動作、神態(tài),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真可謂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樣的描寫,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天地,激活了人們的想象力,從而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難怪茅盾先生贊揚道:“不寫羅敷的美貌,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p>
再如《晏子使楚》,除了通過晏子的言行進行正面刻畫外,還通過楚王的語言“晏嬰,齊之習辭者也”“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側面烘托晏子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愛國精神。
2.以景、物襯人。元代散曲作家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選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種事物組成了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渲染出蕭瑟悲涼的意境,烘托出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孤寂、悲涼的心境。
3.以物襯物。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這里作者以魚襯出水的清澈,沒有一字一句寫水,可是讀者卻能從潭中魚兒看出水清如鏡,產生“水尤清洌”的真實感覺,收到了從正面描寫所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再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中這樣描寫春花圖:“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逼渲忻鑼懛滹w蝶舞的熱鬧景象,也是為了襯托花的香、艷、多。
二、側面描寫的作用
1.側面描寫更能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側面描寫往往比正面描寫更機智,它能以較經濟的筆墨表現(xiàn)所描寫的對象,卻能收到以少勝多的功效。如《陌上桑》中對羅敷的美貌的側面描寫,使得羅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現(xiàn):“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边@樣的側面描寫,不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更主要的是它生動而巧妙地烘托了羅敷的美貌,給人以無盡的想象天地,無論認為羅敷怎樣的美,也是不過分的。在這里,側面描寫因激活了人們的想象力,從而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2.側面描寫是對正面描寫的有益補充。側面描寫多結合正面描寫進行,好的側面描寫,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口技》一文先正面描寫口技藝人惟妙惟肖的表演,然后用觀眾“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等神態(tài)描寫烘托口技藝人以假亂真的高超技藝。這一傳神的側面描寫,雖是狀寫全場聽眾,而意卻在于反襯與贊美口技者技藝之“善”。
3.側面描寫有利于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如柳宗元的《童區(qū)寄傳》,文章中間部分主要是從正面描寫區(qū)寄的大智大勇 ,而結尾寫“鄉(xiāng)之行劫縛者”對區(qū)寄殺盜一事的反應“側目莫敢過其門”,則是從側面烘托了區(qū)寄的驚人勇敢。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講的就是側面描寫手法的妙用。好的側面描寫,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錦上添花的作用。今后的寫作教學中,我會指導學生積極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做到正側結合,虛實相生,使描寫由單一變得豐富,使筆下的人物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