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娟
二孩政策全面實施,二孩家庭結構變化所導致親子關系的變化,無論對學生還是父母都是巨大考驗,二孩家庭里家長容易忽視其中一個的心理健康。因此,我們以此作為研究內容,持續(xù)關注班中二孩家庭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為他們的家庭構架和諧的親子關系支招。具體做法如下:
一、組織有效的溝通,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
二孩對家庭產生了不少的沖擊,不少家長因為生二胎,耽擱了自己的工作,并且因為照看兩個孩子的原因,花銷要更大,家庭生活也會更拮據。自己和另一半也被兩個孩子折騰得一團亂,夫妻感情甚至也會受影響,親子關系更難兼顧了。調查顯示,職場媽媽的學生在和家人的親密關系上都高于全職媽媽的學生。因此,引導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很必要。
我班上有個學習不錯的學生,近來變得沉默寡言,悶悶不樂,作業(yè)經常不完成,即使完成了,書寫都很差。原來,爸爸媽媽自從有了妹妹后,已經很久沒和他出去走了,甚至連和他說話的時間都沒有了,只是每天問問:你作業(yè)做完了嗎?準備睡覺了等等,完全沒有察覺學生的變化,筆者打電話溝通的時候才說“好像是……”筆者告訴家長:對于陪伴學生和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上,家長應該慷慨大方,但對于學生思想上的錯誤方面家長就應該“錙銖必較”。經常有家長這樣說:“哎,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變成這樣的,都無法溝通的?!鄙頌楦改福⒆邮俏覀兊淖罱K事業(yè),有些家長經常抱怨工作太忙,照顧老二,沒有時間照顧大孩子,筆者認為,這樣做是很不好的。家長應時刻都提醒自己:在家的時間,那是孩子的時間,是屬于家庭的,在孩子有疑惑時及時解答,在孩子思想有異動時及時疏導,在孩子錯誤時及時糾正,總之只有抓住孩子的點滴變化,與孩子一起分析才有可能構建孩子健康的人格,這才是有效的溝通,孩子會感受到的。后來,家長聽了筆者的建議,和學生一起看看節(jié)目、做做游戲、讀讀書,研究研究作業(yè),說說話,真正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有效地進行溝通,一段時間后,這學生臉上又有了笑容。
二、緩解消極的情緒,重組和諧的親子關系
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要二孩,很多家庭的情況都是這樣的,老大已經讀小學了,老二才一兩歲,可想而知,自然地家長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老二身上,對老大“不管不顧”了。另一種情況時老大已經大學甚至更大了,老二現在上小學,家長就全副心思放在老二上,使老二過度被關注了,無論是哪種情況學生都會出現消極情緒的。
我班上有一個男生,弟弟差不多兩歲了,他媽媽有一天接他的時候拉著筆者的手訴說:“整體在家欺負弟弟,以能搞哭弟弟為勝利,既要照顧生活起居,又要整體拆局,真是心力交瘁了……”其實,明顯這個學生就是因為媽媽把精力、注意力發(fā)在弟弟身上,產生了負面消極的情緒。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同胞競爭障礙”,它是指兒童在弟妹出生后,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情緒紊亂,以及競爭或嫉妒,競爭或嫉妒表現為與同胞競相爭取父母的重視和疼愛,嚴重時有對同胞的明顯敵意、身體殘害。由此可見,無論是作為老大還是老二的身份,都有可能受影響,而作為父母,如何在兩者中取得平衡?筆者建議家長調整對孩子關注的先后順序,先問問哥哥,再去照顧弟弟,吃東西,先問哥哥;買禮物,先問哥哥;回家后,第一個擁抱給哥哥,諸如此類的行為,讓哥哥的消極情緒得以緩解,慢慢理解媽媽,接納弟弟,逐步組建新成員下的親子關系。
三、傾聽真正的需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隨著二孩時代的來臨,讓父母感受到多個孩子的快樂,同時也給父母帶來很多的困惑。尤其是在孩子相處問題上,許多父母感到頭痛不已。父母無意的偏心。作為父母,他們想讓兩個孩子和平相處,相親相愛,減少爭吵和妒忌,父母必須要承認的是,作為父母的確會潛意識地偏袒某個孩子,或許是因為這個孩子比較聰明,比較漂亮,有特別的才藝,更好的成績或者更體貼父母的心,這是人之常情。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思想的監(jiān)控要做到張弛有度,筆者覺得“度”包括時間的度和思想的度。其實孩子不難相處,只是需要時間與耐心。坐下來,靜下來,傾聽他們的需要,真不是難事。
班上有個女孩,近段時間和家長鬧別扭,家長沒辦法,求助于老師:是不是叛逆期啊,真那拿他沒辦法。后來,與她交談后發(fā)現:她想媽媽多關注她,想鬧點動靜來吸引家長的注意,不要只看著妹妹,她也想和媽媽睡睡覺、說說話,想和爸爸一起爬爬山,看著他們夸妹妹,也想他們夸夸,沒想要他們難過,可是她很難過。學生真正需要的是家長的關注、關愛、關心,僅此而已。無論長多大,比老二大多少,他始終還是個孩子,都有被關注的需要,都有被贊揚的需要。傾聽心聲,讓學生情緒有個釋放的口子,讓學生想法有個傾訴的渠道,其實,問題不藥而愈。
作為家長,有著共同的天性,就是愛我們的孩子,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愉快健康地成長。要演繹好家長這一角色,必須對孩子的人格負責任,引導二孩家庭的家長朋友們正確有效地與學生溝通,及時掃除學生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及時疏導學生的情緒,緩解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我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