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高
【摘要】小學語文是目前小學階段一門極具意義的學科,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閱讀能力是學生深入理解各學科知識、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基礎,由此可見,良好的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目前的語文教學存在較多問題,教師面對閱讀教學往往感到束手無策。因此,為提高閱讀教學實效性,教師應結合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合理采用合作教學模式,將學生科學地分為不同的小組,積極開展各類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拓寬視野,積極從書籍中吸取養(yǎng)分,從而促進自身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除此之外,閱讀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更為全面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成長為全面、綜合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積極學習語文知識,體會語文學科的魅力。
一、合作學習的相關闡述
目前,合作學習主要是指教師依據學生所學內容的特性和學生的水平差異,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以此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具體特性,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共同進步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感知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魅力,使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完成交流互動。合作學習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對學生的總體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樹立競爭意識,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導致教學枯燥乏味,學生難以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為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對教學理念進行革新,積極了解、掌握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例如,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文章進行分層,根據文章難度的不同來開展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文章的難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鞏固所學知識。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大膽發(fā)言,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為全面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2.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目前的改革進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在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知識。合作學習就是一種有效手段。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了解其他人的思路,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有效彌補自身不足,從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后續(xù)學習。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由于個人的閱讀能力是十分有限的,當遇到一些較難的問題時,學生往往難以憑借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在學生之間展開合作,學生能夠分享彼此的想法,從而有效解決難題。
3.拓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將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上,避免出現傳統(tǒng)教學過于重視應試能力與應試技巧的問題。教師應對學生思維發(fā)展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教學意識,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使教學活動更具靈活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調動自身思維,積極進行實踐討論,從而更好地提升自身實踐能力,進而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而這樣一種方式更具有效性,且在此訓練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思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1.開展多類教學活動
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明確的分工,加強對學生的責任監(jiān)督,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種類型的合作學習并不少見,但在目前的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無法較好地掌握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開展各類教學活動,注重教學活動中的合作與競爭,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競爭中更好地發(fā)展自我。
例如,在講解《小馬過河》這一課文時,教師就可利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同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進行合作與競爭,從而真正地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深入學習課文內容。例如,在具體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先通過梳理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合作,并分工開展情境表演。在組織表演時,教師可讓學生各司其職,讓文筆較好的學生進行課文改編,讓性格外向、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每位學生都能發(fā)揮自身特長,充分地展示自我。在表演結束后,教師再通過投票活動,讓學生共同評選出表現最好的小組。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而良好的氛圍是保障學生進行高效閱讀的基礎。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建立完善的小組評價機制,讓學生進行小組互評,使學生在借鑒他人方法的同時實現共同進步。
例如,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專門設置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課上分享最近閱讀的書籍,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熱愛,培養(yǎng)其閱讀意識,讓閱讀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下去。在進行閱讀交流時,教師還要鼓勵每位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指出他人在小組交流中的不足之處,吸取他人的閱讀經驗,從而真正達到讀書育人的目的。
3.科學合理分組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這也是保證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步驟。教師可利用平時的測驗成績來評估學生學習水平,此外,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日常課堂表現力,將每位學生的平時表現情況記于心中,均衡每組實力,把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與基礎較差的學生安排在一起。這樣的分組更加科學,能幫助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學習他人成功經驗,促使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積極幫助同學,讓各水平的學生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完成分組后,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帶領學生在課前準備相關材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或在教學中合理融入游戲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應注意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目前,合作學習是順應教學發(fā)展潮流的必然結果,它能為閱讀教學提供有利條件。教師在教學時更應把握學生的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競爭與合作中完善自我,使學生更為全面地進行閱讀學習。
【參考文獻】
陳紅茹,朱孔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時代教育,2015(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