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利
導(dǎo) 語
《圯上老人》這篇課文出自高中語文人教2003課標(biāo)版選修《中國民俗文化》第五單元,短文六則之一。教材確立的單元主題是“禮儀”?!岸Y”作為倫理道德,是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法則,本質(zhì)上體現(xiàn)為對人的尊重,而如何處理“無禮”的要求,更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涵養(yǎng)和境界。
該文章出自《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的是張良忍辱敬老、尊師重道的故事。全文雖短小精悍,但很有內(nèi)涵,耐人尋味,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情節(jié)完整清晰,離奇曲折,故事性強,帶有鮮明的民間傳奇色彩,能激發(fā)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興趣。張良一生經(jīng)歷了復(fù)雜的政治斗爭和尖銳的軍事斗爭,表現(xiàn)出超群的才干,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卻淡泊名利,其與以往士大夫不同的志趣才智和思想境界,更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本文故事雖短小,但適合短文長教、深挖,從小切口進入,將學(xué)習(xí)引向深入。首先,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了解張良的成長經(jīng)歷、生存智慧和歷史功業(yè)。通過學(xué)習(xí)本文,可引導(dǎo)學(xué)生課外通讀《史記·留侯世家》和蘇軾的《留侯論》,了解古人對此事的評判,破除神秘主義色彩,培養(yǎng)唯物主義精神,從而促進學(xué)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
學(xué)生在高中學(xué)過《鴻門宴》,對張良有一定的認識,但如果沒有完整讀過《史記》篇目,則對張良的身世經(jīng)歷、功業(yè)及生存智慧等了解得還不甚透徹?!钝萆侠先恕愤@個故事耐人尋味,深入學(xué)習(xí)能給我們帶來思想上的啟迪和智慧。
經(jīng) 典 再 現(xiàn)
選段1 ?良嘗①閑從容步游下邳圯②上,有一老父,衣③褐,至良所,直④墮其履⑤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⑥,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⑦我!”良業(yè)⑧為取履,因長跪⑨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绷家蚬种?,跪曰:“諾?!蔽迦掌矫鳎纪?。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蔽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蔽迦?,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背鲆痪帟唬骸白x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彼烊ィ瑹o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⑩。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
【注釋】①嘗:曾經(jīng)。②圯:讀音yí,橋。③衣:音yì,名詞活用為動詞,穿著。④直:直接,表示故意。⑤履:鞋子。⑥鄂然:吃驚的樣子。⑦履:名詞活用為動詞,穿上鞋子。⑧業(yè):已經(jīng)。⑨長跪:古人直身跪拜之禮。感動奇怪。⑩《太公兵法》:相傳為姜太公作的一部兵書。
【譯文】張良曾經(jīng)閑暇時悠然地走到下邳橋上,有一位老人,穿著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將鞋甩到橋下,回頭看著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感到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給我把鞋穿上!”張良已經(jīng)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直身跪地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著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對著老人的背影注視著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dǎo)教導(dǎo)。五天以后天剛亮?xí)r,跟我在這里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拜著說:“好?!蔽逄旌蟮姆鲿裕瑥埩既チ四抢?。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相約,反而后到,什么原因呢?”老人離去,并說:“五天以后早早來會面?!蔽逄旌箅u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么?”老人離開說:“五天后再早點兒來?!蔽逄旌?,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yīng)當(dāng)像這樣。”老人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后就會有作為。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過這位老人。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此感到此書非同尋常,經(jīng)常學(xué)習(xí)、誦讀它。
選段2 ?太史公曰:“學(xué)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高祖離困者數(shù)矣①,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zhèn)?,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②。蓋孔子曰:‘以貌取人③,失之子羽。留侯亦云?!?/p>
【注釋】①離:通“罹”,遭遇。 ②好:容貌美。 ③以貌取人:以外貌作為品評人才的標(biāo)準(zhǔn)。春秋時期魯國人澹臺滅明,字子羽,“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不愿收他為弟子,“既已受業(yè)”,發(fā)現(xiàn)他表現(xiàn)還挺不錯,于是說了這話。見《大戴禮·五帝德》,又見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
【譯文】太史公說:“求學(xué)的人大多說沒有鬼神,然而又說有依據(jù)。至于像留侯遇見老丈贈書的事,也夠神奇的了。高祖遭遇困厄的情況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這種危急時刻屢建奇功,難道說不是天意嗎?高祖皇帝說:“在營帳之中出謀劃策,在千里之外決定勝負,我比不了子房?!蔽以詾榇巳舜蟾攀歉叽笸涞臉幼樱鹊娇匆娝漠嬒?,相貌卻像個美麗的女子??鬃诱f過:“按照相貌來評判人,在對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對于留侯也是如此。
內(nèi) 容 解 碼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所著的一部偉大的史書,魯迅先生評價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有五種體例,分別是本紀、世家、列傳、表、書。其中,世家主要記載的是“諸侯”“丞相”,也有破例記載的,比如《孔子世家》《陳涉世家》。
劉邦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眲顚埩剂袨椤皾h初三杰”之首,足見張良與眾不同。后世有很多詠嘆張良的詩文,諸葛亮評價:“仰其像不威,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帝王之師。”
張良,字子房,是“漢初三杰”之首,容貌很美,是韓國貴族,祖父、父親等輩做過五代韓國之相。秦滅韓后,他圖謀恢復(fù)韓國,與刺客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遇到神奇的老人。此后,張良跟隨劉邦,屢獻奇謀,大敗秦軍,使劉邦能夠先入咸陽。鴻門宴上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使劉邦得以脫險;后來又協(xié)助劉邦在楚漢之爭中戰(zhàn)勝項羽,奪取了天下,成為開國功臣。張良為人淡泊名利,雖然功勞很大,但只請求做一個小小的留侯;受呂后請托,他還請來了“商山四皓”幫助呂后護持劉盈鞏固了太子之位。最后功成身退,晚年跟隨赤松子云游,后世稱他為“謀圣”。奇人必有異事,本選段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
老人與張良是邂逅于圯上,顯然是有備而來。老人讓張良拾鞋、穿鞋,又多次指責(zé)他踐約來遲的用意是考驗他,看張良是否尊敬老人,是否有謙恭的態(tài)度和堅忍的品格,也是對其心志的考驗。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如果說,這是一場特殊的考核,張良的表現(xiàn)的確可圈可點。從文中“為其老,強忍”“下取履”“長跪履之”這些心理及動作可以看出張良具有尊老、克制和禮讓的品質(zhì)。
從“平明”“雞鳴”“夜未半”這些時間點可看出,張良赴約的時間越來越早,說明他誠實守信,并且能吃苦。從張良開始“欲毆之”到“強忍”取履給老人穿上,并且三次赴約,說明他有忍耐心,堅持不懈。從“愕然”“大驚”“怪之”“異之”這些心理活動描寫,可看出張良不是一個呆板青年,而是有思想,有主見,而且心思細密。張良行刺秦始皇未遂,舉國大索之,在逃亡隱匿中,還能“閑從容步游于下邳圯上”,說明張良處變不驚,從容鎮(zhèn)定。得到兵書后,沒有束之高閣,而是“常習(xí)誦之”,說明張良勤奮好學(xué),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張良能得到老人的青睞,尊老、誠信固然是一方面,但核心是忍耐,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正如韓信忍受胯下之辱,最后才能保全性命,成就功業(yè)。古往今來,很多有建樹的人,都具有堅忍的品格,司馬遷也是忍受奇恥大辱,才著成信史,他在《報任安書》中列舉的文王、孔子等人也都具有這樣的精神。堅忍正是一種大勇的體現(xiàn),蘇軾在《留侯論》中評論:“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p>
張良正是憑借厚德,才有過人的智慧和建樹,其敬老、尚賢、重道的精神,可以有以下幾種說法:
示例一:拾鞋穿鞋,敬老以禮;三番訓(xùn)斥,隱忍堅持;黃石拜師,尊師重道,太公兵法,得其真人;美好的品質(zhì)在他身上熠熠生輝,高亮的風(fēng)范在他身后山水流長。
示例二:他面對老人的無理之舉一再包容,對老人的三次要求一一響應(yīng),他憑借自己的毅力與誠心終于打動了老人,他尊師,故得其真?zhèn)?他重道,故萬世流傳。
示例三:他彎下脊背,拾起敬老的美德;他吞下委屈,養(yǎng)成隱忍的格局;他善始善終,成就萬古的佳話。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后世的楷模。
在關(guān)注主人公張良的同時,可以發(fā)現(xiàn)老人也非尋常之人。老人不斷責(zé)難張良,儼然是個嚴師??此茻o理,態(tài)度嚴厲是老人給人的第一印象。老人這樣做不是故意刁難,而是用心良苦,是磨練張良的品性,這也是一種培養(yǎng)、塑造人才的方式。誠如蘇軾所言:“夫子房受書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圣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臃恳陨w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p>
老人可能坐那里等了很多人,是在“海選”,最終選擇了張良,說明他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正如韓愈所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老人可能也在渴望那個千里馬的出現(xiàn)。老人是個世外高人,他懷才不遇,等待一個可以傳授秘籍的人,就像我們學(xué)習(xí)的燭之武一樣,生不逢時,沒有遇到建功立業(yè)的時機就到了暮年。老人把兵書送給張良,什么也不說就消失了,說明他不求回報,不慕名利。據(jù)史書記載,十三年后,張良去尋訪老人而不得,只看到一塊石頭,他覺得是老人化成的,就恭敬祭祀。老人是個世外高人,為躲避戰(zhàn)亂或秦朝的暴政,隱居不仕,雖謀略過人,但已年邁,他希望遇到一個可以平定天下的人,并在此遇到了張良。這個故事也極有可能是虛構(gòu)的,是司馬遷的創(chuàng)作技巧和手法,目的是神話張良。因為《史記》具有鮮明的文學(xué)性,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司馬遷給張良增添了一筆神秘色彩。
這件事的真假其實并不重要,張良能建立功業(yè)是他自身的才華,老人只是一個外因,具有偶然性,即使沒有老人,張良也會成就一番功業(yè);只是經(jīng)過這件事,張良變得更成熟了。正如王安石詩中所言“素書一卷天與之,谷城黃石非吾師”,張良具有過人的天賦,這件事可能是對他性格轉(zhuǎn)變的一種解釋。
儒家先師荀子有言:“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弊x了這個經(jīng)典小故事,我們能夠受到多方面的啟發(fā),從而發(fā)揚尊師、敬老、尚賢、重道的傳統(tǒng),堅忍不拔地走好屬于我們自己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