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萍 張小玲
摘要:本研究采用問題預測、調查問卷、訪談、數據收集和分析、整體評估的技術路線,從“生評教”的角度對中外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能力”、“課堂管理能力”和“課堂溝通能力”三個方面的課堂表現進行對比研究,通過客觀數據的支持,發(fā)現中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對中外英語教師課堂教學中各自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建議,旨在為中外英語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關鍵詞:生評教;中外教師;英語教學;質量分析
引言
隨著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國際化,引進外籍教師逐漸成為高校借鑒外國教學與管理模式、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一個重要手段。然而外籍教師教學方式的差異以及在我國教學經驗的不足,對課程教學質量的保證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與此同時,本土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也重新受到研究者們的關注。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采取的是從教學態(tài)度、目標、內容與方法上對中外籍教師進行評價。雖然各個高校都有針對中國教師和外籍教師的評價體系,但目前針對外語教學的評價只關注中外教師自身的評價,沒有系統(tǒng)地將評價進行對比分析。本研究從 “生評教”的角度對中外英語教師課堂評價進行對比研究,為完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供重要的參考。
1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對某高校中外教共同授課的大學二年級6個教學班200名學生作為評教調查對象,這些學生從大一開始每周至少上4節(jié)英語課,由外籍教師和本國教師各擔任2節(jié),因而保證調查對象熟悉中外英語教師的授課模式。為了保證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正式調查前, 研究者從調查對象中隨機抽出2個班約60名學生作試點調查, 并根據調查結果及反饋意見修改部分評教問卷的內容。此外, 研究者還從每個班學生中隨機抽取5名進行訪談,作為研究的另一個側面, 以便更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對中外英語教師的評價,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該研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二)調查工具和方式
項目組共發(fā)放并回收調查問卷200份,有效率為100%。調查問卷包括30個選擇題和3個問答題,內容涉及課堂教學能力、課堂管理能力和課堂溝通能力三個方面。每個選擇題采用5級標度法(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為保證學生能夠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本次問卷采取匿名制。此外,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我們在統(tǒng)計工作結束后,以一對一面談的方式對得分最高(非常滿意)和得分最低(非常不滿意)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以盡量挖掘其背后的深層原因。
2結果與討論
(一)學生對中外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能力方面,學生對中方教師的評價總體好于外籍教師。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恰當地使用教學工具和補充教學材料”、“講課清晰、易于理解”這一方面,中外教師得到的評價基本相同;但在其他問題上,學生做出的評價差異較大。對“準確地解釋語言難點”這一問題,對中方教師評價為“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分別為62人和88人,而對外籍教師評價“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分別為20人和30人。學生認為,中方教師在備課時就能準確地預測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因而能夠在授課過程中突出重點,解答學生的疑惑與困擾。而外籍教師基本不將授課重點放在解釋語言規(guī)則上,更注重學生對整體內容的把握以及語言的使用情況。因此,學生認為外籍教師的授課內容比較寬泛和籠統(tǒng),具備靈活性和科學性,但是不夠重視細節(jié)。
(二)學生對中外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評價
在課堂管理能力方面,學生在“準時上、下課”、“熟悉授課內容”、“備課充分”這三方面給予中外教師一致評價,均認為中外教師具備同樣的敬業(yè)精神。在“有效把握課堂秩序”這個問題上,對中方教師評價“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分別為69人和91人,而對外籍教師評價“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分別為12人和28人。大部分學生認為,外籍教師的課堂氣氛雖然活潑有趣,但是課堂秩序略顯混亂。尤其是在組織小組討論時,由于沒有教師的嚴格控制,致使部分學生用中文閑聊,從而浪費時間,降低了學習效率。在“授課內容具有針對性”這問題上,對中方教師評價“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分別為82人和100人,對外籍教師評價“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學生分別為7人和11人。學生認為,中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教學內容與專四、專八和大學英語四六級等聯(lián)系,表現出很強的目的性,雖有“應試教育”之感,但是更有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相反,外籍教師基本不提及任何跟考試有關的內容,目的性不強,學生容易陷入迷茫。
(三)學生對中外教師“課堂溝通能力”的評價
在課堂溝通能力方面,大部分學生認為,外籍教師經常表揚、鼓勵學生,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更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外籍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在教學中使用唱歌、游戲、討論等方式,提高了趣味性,師生關系比較隨意。同時,外籍教師更尊重學生,給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在這個問題上,不少學生表示,中方教師往往更偏愛成績好的學生,使“差生”感受到冷落和“歧視”。 外籍教師幽默風趣,擅長使用肢體語言,善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但也有學生提到,由于有的外籍教師不了解中國文化,有時會對學生的某些表現,如沉默、微笑等,感到詫異,甚至惱怒;會對學生的某些課堂反應表現出生氣等態(tài)度。
研究結果表明,中外教師課堂總話語量相似,但外籍教師課堂學生話語量比例明顯高于中國教師課堂;中外教師課堂提問總數相似,但在學生語言輸出過程中,中國教師更多注重學生語言輸出的質,將側重點放在語句語法的正確性上;但外籍教師更加注重學生語言輸出的量,盡量給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機會。
3啟示
(一)對中方教師的啟示
中方教師具有學習外語的經驗,可以作為成功的范例向學生傳授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和目標。中方教師更了解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具體需求,能夠在授課過程中盡量因材施教,幫助學生達到學習目標。但中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上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因此,中方教師應適當改變教學方法,盡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語言技能為目標,協(xié)調應試與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關系。中方教師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語言、表達思想的環(huán)境,重視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還應適當地改變傳統(tǒng)的嚴師形象,加強師生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二)對外籍教師的啟示
外籍教師更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以致用”的機會,較少為學生提供所謂的“標準答案”。這種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教學方法在得到學生歡迎的同時,也給學生特別是程度較差的學生帶來一定的困惑和迷茫。因此,外籍教師應該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文化背景,盡快地擺脫文化沖擊,理性地看待和理解中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外籍教師應該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教育制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及具體需求,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外籍教師還應清楚地認識到,西方的教學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于中國的課堂。由于教育體制的不同,中外學生相比在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方面略有差異。因此,外籍教師應該加強課堂管理能力,根據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目標和課堂活動,融合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穩(wěn)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Lasagabaster,D. & Sierra,M. J.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 Teachers of English [J]. Language Awareness, 2002 (2): 132-142.
[2]方敏明, 高瑜, 姜賽岳. 中外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比較研究[J]. 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9(3): 344-348.
[3]王宏軍. 外籍教師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透析———一份中國學生問卷調查分析[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8): 84-89.
[4]周鋒, 高華麗. 從“生評教”的角度看中外英語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一項基于實證的比較研究[J]. 比較教育研究, 2011: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