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鷺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源自于民間與民眾,它具有活動娛樂性功用;地方特色性功用;群眾參與性功用;道德教化性功用;族群認同性功用;體育健身性等功用。保護與傳承的根本也在于回歸于民間與民眾,服務于民間與民眾。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非遺融入社區(qū)的必要性,從政策上大力支持和扶植非遺進社區(qū)。加大對非遺保護利用的宣傳力度,提供展示平臺、組織培訓活動,聘請非遺傳承人到社區(qū)擔任教師,直接教授社區(qū)居民,建立一支保護和利用非遺文化的專業(yè)隊伍。
關鍵詞:功用;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G24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181-02
一、前言
廈門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美麗廈門戰(zhàn)略規(guī)劃》,是指導廈門未來建設和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規(guī)劃將“文化提升”作為“美麗廈門”的行動計劃之一”,提出要保護非物質文化,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豐富社區(qū)文化@。筆者作為一名基層非遺保護工作者,通過對非遺融入社區(qū)文化建設的意義、功用進行分析,提出建議,以期對今后我市社區(qū)文化建設有所裨益。
二、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
從新石器時代算起,城市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人類從走出漁獵時代,到今天步入信息化時代,在各個時期都遺留下一些文化遺產。
廈門地處海峽西岸,不僅是一座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海上花園”,而且還有古老的文化底蘊。既保留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來自中原文化的傳承,又受宋元時期阿拉伯人、波斯人經“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既被明清時期歐洲商人和傳教士傳入的西方文化熏陶,又存在著與“過臺灣、下南洋”的互動。經過一代代廈門人的傳承、融合、再創(chuàng)造,形成了地方風格獨特、內涵豐富的廈門文化,留下了南音、歌仔戲、中秋博餅、高甲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止到目前,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有36個,涵蓋面廣,涉及民間習俗(廈門中秋博餅、廈港胥民習俗,春仔花習俗)、民間信仰(“保生大帝”習俗“送王船”習俗“池王爺”習俗、廈金“風獅爺”習俗)、民間戲曲(歌仔戲、高甲戲、閩南皮影戲)、民間音樂(閩南童謠、蓮花褒歌)、民間說唱(答嘴鼓、歌仔說唱、廈門方言講古)、民間舞蹈(拍胸舞、車鼓舞)、民間武術(廈金宋江陣、新安五祖拳)、民間游藝(蜈蚣閣)、民間工藝(蔡氏漆線雕、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影雕、廈門珠繡手工技藝、珠光青瓷燒制技藝、廈門青草藥)等各個方面。其中,千年古樂南音已成功入選“世遺”。中秋博餅、答嘴鼓、漆線雕、歌仔戲、南音、高甲戲、閩南童謠等11個項目已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國遺”。
三、非遺融入我市社區(qū)文化建設的意義
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疊加在一起,記載著廈門過去的滄桑歲月,不但是本地文化的根和源,也是廈門族群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見證。非遺與特定群體的存在息息相關、一脈相承,廈門的基層社區(qū)就是這些非遺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土壤與空間。脫離了特定族群以及由他們組成的社區(qū),其生存和傳承的基礎就將不復存在,它們的消亡也就成了必然。所以,非遺必須依托于基層社區(qū),服務于基層社區(qū),并在社區(qū)文化建設領域中發(fā)揮積極的功用,這也是保護非遺的意義所在。在服務于基層社區(qū)的過程中,又能使非遺項目得以有效地保護、傳承和利用。
四、非遺在社區(qū)文化活動中的功用
具體說來,非遺在社區(qū)群眾文化活動中,具有以下功用:
(一)活動娛樂性功用
社區(qū)群眾文化活動要充分體現(xiàn)出娛樂性,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湖里區(qū)從2009年起,每年舉行一屆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表演南音、歌仔戲等文藝節(jié)目。表演形式豐富多彩,充分體現(xiàn)了群眾文化娛樂性功能,為當?shù)鼐用裣猜剺芬姟?/p>
例如國家級非遺歌仔戲,音樂曲調富有地方色彩,使用方言俚語,通俗易懂。角色行當有生、旦、丑等。在表演形式具有自己的風格特色。如“矮樁步”:丑角一出場便背著舞臺走矮步,稱為“矮樁形”,然后轉身跳步亮相,在表演時不斷地舞花扇,或舞煙管,或舞腰帶。“矮樁形”分為高樁、中樁和短樁三種,視劇情變化手勢而變化。丑角以模仿猴子、貓、烏龜、公雞等動物的動作進而藝術加工成為自己的特色動作,如“猴子洗臉”、“懶貓抓癢”、粵龜爬沙”“雞公啄米”畫眉跳梁”等?;L趣,詼諧幽默。②
(二)地方特色性功用
社區(qū)文化活動中的節(jié)目歷史積淀越深厚,個性就越強,特色就越鮮明,品位就越高。列入非遺名錄的民間戲曲(歌仔戲、高甲戲、閩南皮影戲)、民間音樂(閩南童謠、蓮花褒歌)、民間說唱(答嘴鼓、歌仔說唱、廈門方言講古)、民間舞蹈(拍胸舞、車鼓舞)、民間游藝(蜈蚣閣)等項目,無疑具有本地原生態(tài)文化獨特、深厚的涵義,很有本地特色。
(三)群眾參與性功用
社區(qū)群眾文化活動節(jié)目所具有的參與性、互動性越強,越受居民的歡迎。廈門市有著許多廣受群眾喜愛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兼具的非遺活動,如中秋博餅、送王船、蜈蚣閣、集美龍舟賽等項目,能夠充分吸引當?shù)鼐用駞⑴c其中。
如2014年農歷四月十五,翔安后村舉行“送王船”活動,敬奉岳王爺,祈求平安。當?shù)鼐用駨V泛參與活動的前后過程。按習俗,在“送王船”這一日之前,要先“請王”,“請王”要舉行“豎燈篙”。所以從十天前的農歷四月初六起,村里家家戶戶都豎起燈篙,直到農歷四月十五活動結束前。當?shù)卮迕裨跓舾菹鲁弦?,演高甲戲、歌仔戲、布袋戲?!八屯醮钡牧鞒贪ā霸焱醮薄巴醮采纭焙汀盁醮?,農歷四月十五日那天有超過5000人同時
又如,每年在廈門集美龍舟池舉行的“嘉庚杯、敬賢杯”龍舟賽,人潮如涌,岸上喝彩,水上聲嘶,競渡場面,十分熱烈。
(四)道德教化性功用
社區(qū)群眾文化活動具備道德教化的功能,許多傳統(tǒng)的戲曲、曲藝的節(jié)目內容是根據(jù)人們對高尚道德、崇高理想的向往而提煉出來的,具有教育、感化的功能。例如,廈門金蓮陛高甲劇團創(chuàng)作的《淇水寒》、《阿搭嫂》《劉秀復漢》、《妗婆打》等劇目,深入社區(qū)、學校、監(jiān)所及在廣場、公園演出,在滿足觀眾審美的愉悅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道德倫理的教育和啟發(fā)。其中的最經典劇目是《阿搭嫂》。閩南人把那種古道熱腸,好打抱不平,大大咧咧的婦女稱為“阿搭嫂”。正是由于大大咧咧、風風火火的性格,七搭八搭,也時?!按睢背鲂┝钊巳炭〔唤氖麦w來。該劇的主人翁就是一位這樣的“阿搭嫂”:落魄的肖秀才被官家的轎子撞傷,阿搭嫂好心相救卻被肖秀才認定為“肇事者”;官家少爺迷了路,阿搭嫂欲送他回家,卻卷進了一場“綁童案”,被當作“人販子”抓進官府;官府行刑逼供,阿搭嫂想讓肖秀才為自己作證,卻反害肖秀才成了拐騙孩子的“同伙”,身陷囹圄;阿搭嫂帶著肖秀才越獄”逃回家,自私的兒子和兒媳卻要母親去自首,阿搭嫂一氣之下原打算回鄉(xiāng)下,但聽到綁匪可能撕票,便再也坐不住了,冒著生命危險救回了少爺,并用母親般的胸懷感化了綁匪天成。這臺嬉笑怒罵的高甲戲喜劇向觀眾傳遞善的正能量:“做人不能想自己一人有難眾扶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