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深入概念本質 深化學生理解

2020-08-11 07:33何葉飄
小學教學參考(數(shù)學) 2020年9期
關鍵詞:深化理解認識分數(shù)

何葉飄

[摘要]一次磨課,就是一次“歷劫”,是一次學習、實踐和思考的過程,也是一次合作、反思與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更是教師自身教學能力與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在“分數(shù)的再認識”的磨課中,逐步深入概念本質,讓課堂從膚淺走向深刻,從自我走向實際,促進學生深入理解知識。

[關鍵詞]概念本質;深化理解;分數(shù);認識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 2020) 26-0013-04

分數(shù)的意義這一內容并不好教,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一是知識點較多,諸如單位“l(fā)”、分數(shù)的意義、分數(shù)單位等;二是內容較為抽象,教學時需要逐步剝離具體素材的依附,實現(xiàn)分數(shù)從“面積模型”到“集合模型”的過渡,并在此過程中進行“數(shù)學化”提煉,形成純理論的表達;三是時間相隔較長,從“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到“分數(shù)的再認識”的學習,長達一年半之久。如何考量和取舍才能有效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既能把握分數(shù)意義的內涵實質,又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們數(shù)學組對“分數(shù)的再認識”一課進行了專題研討。

【課前思考】

1.對多版本教材的對比和梳理

三個版本的教材盡管編排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北師大版教材沒有用固定的語言表述分數(shù)的意義,而是讓學生不斷體會,自我感悟,內化對分數(shù)意義的認識。

2.通過前測縝密分析學情

學生的思維是否能跟上分數(shù)意義發(fā)展的步伐?就此問題,我們對學生(共45人)進行前測——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3/4這個分數(shù),得出結論:全班學生基本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3/4,可見他們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沒有太大困難。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經常會用“一堆”“一群”“一些”等詞語來描述許多物體的集合,因此,學生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由把一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過渡到把多個物體,乃至多組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都是比較容易的。

找到知識的生長點,我們決定課始就直接從建構單位“1”的意義人手,于是就有了第一次教學。

【第一次教學】

活動一:用不同的數(shù)表示兩個正方形

下面的正方形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

生1:把2個正方形看成一堆就是1。

師:可以把半個正方形看作“1”嗎?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這些正方形呢?

生2:可以。4。

師:反應真快!還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這些正方形呢?

師:剛才大家把不同的部分看作“1”,用了2、1、4等整數(shù)來表示正方形。想一想,除了整數(shù),可以用分數(shù)嗎?能用什么分數(shù)表示?

(學生說出了很多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

師:還有其他分數(shù)嗎?(很多學生說不出來)

生3:可以用2/3表示,它的整體是3個正方形。

師:像這樣,把幾個正方形看成一個整體,這樣的“1”叫作單位“1”。

活動二:用不同的分數(shù)表示兩位同學

師:我們一起做個游戲。請兩位同學起立,大家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看到的這兩位同學,用哪個分數(shù)?

生4:這兩位同學占全班的2/45。

生5:這兩位同學占整個小組的2/10。

師:同樣的兩個同學,能夠用不同的分數(shù)來表示,原因是什么?

生6:因為單位“1”不一樣。

生7:單位“1”不確定。

師:單位“1”不同,這兩個同學占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就不一樣了。

活動三:通過練習,鞏固分數(shù)的意義

習題:淘氣吃了一個蛋糕的1/4,笑笑吃了一盒蛋糕的1/4。誰吃的多一些?

活動四:拓展練習,深化分數(shù)的意義

習題1:把12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 ),每人分得( )個。

習題2:把( )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 ),每人分得( )個。

【教后反思】

對于活動四中兩道習題的完成情況,全班45人中做對的只有8人,錯誤主要集中在“每人分得幾分之幾”這一填空。由此可見,學生對于分數(shù)的意義還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基礎階段,并沒有深入理解分數(shù)的真正含義。通過分析,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起點太高,脫離學生實際

教師耳提面命、聲嘶力竭地讓學生亦步亦趨地去抽象單位“1”,卻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茫然而不知所云。對于“同樣兩個正方形,為什么可以用任何數(shù)來表示呢?”學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而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用時為23分鐘??梢娺@一教學設計未能很好地順應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單位“1”的建構。要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fā)生,最關鍵之處就是要關注他們學習的真實起點,找準學生“現(xiàn)在在哪里”。

回顧前測習題,全班45人均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分數(shù)3/4的意義,其中用一個圖形表示的有10人,用4個圖形表示的有27人,但用多個圖形表示的只有7人,僅占了全班的16%。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不難看出,雖然學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分數(shù)3/4的意義,但對于“分數(shù)是相對于單位1而言的”的本質,學生是不理解的,學生的思維仍然處于初步認識的形象階段。

2.對單位“1”的認識膚淺,影響了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三年級的認識分數(shù),是平均分一個物體,雖然分一些物體的平均分的方法一樣,但平均分的整體變了,1份的數(shù)量也就變了。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難一下子理解這種辯證關系的,只有親自讓他們動手畫一畫、分一分,他們才能在動手操作中感悟分數(shù)的意義。

【第二次教學】

活動一:基于學情,復習分數(shù)的意義

展示生,的作品(一個正方形):

師:你是怎樣表示3/4這個分數(shù)的?

生1: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

了其中的3份,就是3/4。

展示學生作品(一個圓和一條線段):

師: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了3/4。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對,他們都把1個物體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3/4。

展示學生作品:

師:這位同學表示的3/4對嗎?(學生討論后發(fā)現(xiàn)可以把4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

師:能用8個、12個蘋果……表示3/4嗎?請在作業(yè)紙上畫一畫,表示出3/4。

展示學生作品:

師:這個同學是這樣表示3/4的。你有什么想法?

生,:把8個蘋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師:看出3/4了嗎?還可以看出幾分之幾呢?

生3:6/8。把8個蘋果平均分成8份,取6份就是6/8

師:同一幅圖,為什么一會兒表示3/4,一會兒又表示6/8呢?

生4:平均分的份數(shù)不一樣,意義就不一樣。

展示學生作品:

師:為什么這幾位同學的作品都可以表示3/4呢7

生,:雖然物體和數(shù)量都不一樣,但把一個正方形、8個蘋果、12個蘋果分別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這個整體的3/4。

師:同樣是3/4,為什么這里是6個,而那里是9個呢?

生6:因為整體的個數(shù)不一樣,所以3/4所對應的具體數(shù)量也就不一樣了。

活動二:動手操作,建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習題:一個圖形的1/4是兩格,請畫出這個圖形。

活動三和活動四(同第一次教學)

【教后反思】

調整了教學起點后,課堂總體呈現(xiàn)比較流暢,學生在教師的一步步引領下完成了學習任務。同樣分析活動四中兩道習題的完成情況,學生的正確率只有40%??磥硎钦n堂上教師“包辦代替”的地方過多,沒有真正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展開教學。

“分數(shù)的再認識”該再認識什么?課堂中到底能給予學生多大的思辨空間?學生的接受學習和思辨學習在這樣的課中分別占多大比例比較合適?知識的落腳點應該在哪里?……我們陷入了沉思:

1.關于教學的切入點

教學本課之前我們對學生的學習難點有一定的把握,課堂上也對這些難點進了針對性的突破,學生對分數(shù)這一概念也已經有初步的認知,能否在課始就激發(fā)學生的已有認知,幫助學生形象地建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呢?

2.關于意義的理解

關于意義的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認識上存在差異,教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思考:同一幅圖,為什么既可以表示3/4,又可以表示6/8呢?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辨,完全可以自己歸納出分數(shù)的意義。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嘗試在不斷思辨中總結歸納,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關于“平均”的再認識

關于部分和整體的意義模型,一般有四個渠道可以建立:范圍、長度、集合和面積。分數(shù)具有“無量綱性”,即分數(shù)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時,不需要考慮物體的形狀和大小,只要看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要表示這樣的幾份,這是分數(shù)意義最本質的地方。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直擊“平均”的意義。

4.關于“相對”的再認識

分數(shù)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具有相對性,因為分數(shù)的意義(份數(shù)定義)是基于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而建構的。同一個分數(shù),因為整體對象的不確定,分數(shù)對應的數(shù)量也就不確定,這一點和整數(shù)表示數(shù)的多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學生認識分數(shù)不久,這就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經歷、體會、感受、總結、領悟,進而把分數(shù)表示數(shù)的相對性認識到位。

【第三次教學】

1.基于學情,復習分數(shù)的意義展示學生作品:

師:你是怎樣表示3/4這個分數(shù)的?

生1: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這個圓的3/4。

師(展示學生作品):還有的同學是這樣表示3/4的,可以嗎?

生2:可以。他們都把1個圖形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這個圖形的3/4。

展示學生作品:

師:有同學是這樣表示3/4的,可以嗎?為什么?

生3:可以。他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3份,也是3/4。

師:剛才不都是把一個正方形、一個圓、一條線段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這樣的3份嗎?現(xiàn)在是4個蘋果,怎么也可以呢?

生4:把4個蘋果也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4個蘋果的3/4。

師:這4個蘋果大小不一樣,可以平均分嗎?

生5:平均分是可以對面積大小進行平均分,也可以對數(shù)量進行平均分。

師:還能畫出和這個不一樣的三嗎?

展示學生作品:

師:他們都表示了3/4,你覺得誰的作品正確?

生6:(2)號作品正確,因為他把8個蘋果平均分成了4份。

生7:我選擇(1)號作品,因為表示得很清楚。

生8:可他沒有把8個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

生9:可他把6個圈起來了,看得很清楚。

生10:把8個三角形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8份,取這樣的6份,就是6/8。

師:你們同意他的想法嗎?你怎么想?

生11:平均分的份數(shù)不一樣,意義也就不一樣。

展示學生作品:

師:為什么這幾位同學的作品都可以表示3/4呢?

師:雖然物體和數(shù)量都不一樣,但都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這樣的3份,就是這個整體的3/4。

師:同樣都表示了3/4,為什么這里是6個,而那里是9個呢?

生12:整體的個數(shù)不一樣,3/4所對應的具體數(shù)量也就不一樣了。

2.數(shù)形結合,建立整體量與部分量之間的關系

師:如果一個圖形的1/4是□□,請畫出這個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

師:同學們畫的圖形都不一樣,為什么都正確?

師:1/4對應的具體數(shù)量確定了,那么單位“1”這個整體的總數(shù)量也就可以確定了,但形狀可以多樣。

3.突破認知,建立分率與具體量之間的關系

習題:淘氣吃了一個蛋糕的1/4,笑笑吃了一盒蛋糕的1/4,誰吃的多一些?

師:單位“1”的數(shù)量不確定,所以1/4對應的數(shù)量也不確定。

【教后反思】

1.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改變

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學習了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到五年級上冊再次認識分數(shù),間隔時間略長?;趯W生的前測結果,通過師生談話,可調取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活動經驗,在課堂上喚醒學生的有意注意,激活學生頭腦中“分數(shù)”的認知圖式,快速直觀地建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探究知識、理解意義環(huán)節(jié)的改變

在探究知識、理解意義的環(huán)節(jié)中注重引導學生深入觀察、比較、思辨,并讓學生在不斷思辨中理解“平均分的份數(shù)不一樣,意義也就不一樣”這一知識重點,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概念本質,深化理解意義。

3.“平均”認識環(huán)節(jié)的改變

在觀察4個蘋果的3/4這一環(huán)節(jié),當學生得出“可以把4個蘋果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時,教師馬上質疑“這4個蘋果大小不一”,學生在思辨中從面積一樣過渡到抽象出來的數(shù)量一樣,自然順暢,水到渠成。

4.“相對”認識環(huán)節(jié)的改變

通過獨立嘗試、交流互動、投影演示,讓學生根據(jù)對應的分數(shù)進行整體和部分之間的互推。用畫圖表征相對性,由“關系”會帶來“相對”的大小,這個意義上的分數(shù),能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數(shù)學知識,透過現(xiàn)象把握數(shù)學知識背后的核心問題,進一步幫助學生學好數(shù)學,領悟知識的本質內涵。

【磨課感悟】

1.關于“平均”

分數(shù)有多種不同的意義,而在教材中,學生最初學習分數(shù)時,一般以“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這樣的意義切人。在這個意義上,一般需要特別強調“平均分”這個事情。當把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時,明明劃分的各個部分的面積不一樣,為什么會是“平均”?“平均”必須要的“一樣”在哪里?如何從“面積一樣”過渡到“抽象出來的數(shù)量的一樣”,應該作為學生再次認識“部分與整體關系”意義上的分數(shù)的一個重要內容。

2.關于“1份”

在“分數(shù)的再認識”中,“再認識”的重點應該在于從把“1個東西”平均分過渡到把“1個整體”平均分,也就是單位“1”從1個到多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更應該是怎么認識“1份”。學生往往既關注份數(shù),又注意到了每份數(shù)的數(shù)量,具體的數(shù)量和份數(shù)對學生的認識起到了干擾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在辨析中明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1份”的含義,加深對分數(shù)意義的全面理解。

3.關于“相對”

除了再次認識“平均”和“1份”外,有一個目標也很重要,因為這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的意義,所以由“關系”會帶來“相對”的大小,也就是說,這個意義上的分數(shù),不能僅比較分數(shù)的絕對數(shù)值大小,還要考慮其對應的整體是多少。

一次磨課,就是一次“歷劫”,是一次學習、實踐和思考的過程,也是一次合作、反思與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更是教師自身教學能力與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一次次的“改課”,就是踐行“課改”思想、理念與方法的過程。讓我們變“劫”為“節(jié)”,在一次次“歷劫磨難”中拔節(jié)生長,蛻變成一個有教育智慧和情懷的教師。

(責編金鈴)

猜你喜歡
深化理解認識分數(shù)
分數(shù)的由來
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化為分數(shù)的反思
可怕的分數(shù)
算分數(shù)
試論會計規(guī)范研究方法的剖析與回歸
淺談如何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
“用教材考”而不能“考教材”
類比: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