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博帕爾毒氣泄漏案 司法管轄權 沖突
作者簡介:馬強,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經營戰(zhàn)略。
中圖分類號:D920.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190
在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經濟利益,忽視環(huán)境污染侵權方面的問題,如果出現環(huán)境污染侵權,想用經濟利益彌補也會無濟于事,還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恢復生態(tài)。并且,經濟全球化下,不同國家對環(huán)保要求不一樣,跨國公司也會采取差異化的環(huán)保措施,環(huán)境侵權事件在各國的出現頻度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發(fā)達國家將發(fā)展中國家作為投資首選目的地,出現環(huán)境侵權行為時,發(fā)展中國家法治建設與發(fā)達國家相比,處于劣勢,導致受害人的賠償也不盡人意,為此,破解司法管轄權這一難題,才能為保護受害人利益提供法律保障。下面,以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為例,試論解決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司法管轄權沖突的協(xié)調問題。
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發(fā)生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設在印度的子公司建于貧民窟附近農藥廠出現氰化物泄漏,直接致死2.5萬人,間接致死55萬人,還有超過20萬人永久殘廢,這次事件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工業(yè)災難之一,該案對環(huán)境造成的損害是災難性的,事故由“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在印設立的子公司所引起。在事故發(fā)生后,印度政府隨即向美國法院起訴該公司,而美國法院以發(fā)生侵權行為地在印度,拒絕實施司法管轄,之后,印度政府隨即向印度法院提交訴訟,判決美國設在印度子公司賠償受害人4.7億美元。受害人認為該賠償金不能全部滿足其損失而提出異議,但無濟于事,到了2010年6月7日,印度一地方法院對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判決美國聯(lián)合生物有限公司印度子公司7名高管判處2年有期徒刑,罪名是玩忽職守致他人死亡。
通過對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回顧,我們發(fā)現,對受害人采取的經濟賠償、對責任人作出的刑事判決,并不能完全維護本國受害人合法權益,也不能約束跨國公司。特別是作為東道國的印度考慮政治得失,不能很好的代表和維護本國受害人利益、無法有效保障公民環(huán)境權、健康權,借助國內法管制跨國公司效果有限。
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件,考慮到子公司擁有法人資格,且侵權發(fā)生在子公司所在地,東道國法院對該案件擁有司法管轄權,但最終司法管轄權的確定、責任劃分、受害人利益補償、如何審判未知。這主要是因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對子公司擁有資金、運營等控制權,在最后承擔責任時,雖然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但無能力承擔賠償,再加之東道國針對此類案件的法律建設不完備,受害人不能得到賠償,不會有結果公平。從這點看,環(huán)境侵權受害人向跨國公司母公司所在國提請訴訟,母公司所在國是否對環(huán)境侵權案擁有司法管轄權,也就成為環(huán)境侵權案的核心問題。這與受害人利益直接掛鉤,在明確司法管轄權后,才能實現法律適用,承擔的責任才能被執(zhí)行[1]。因此,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中確定司法管轄權,意義重大。
法律適用的前提是確定司法管轄權,明確責任方承擔法律規(guī)定的責任。為此,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中,應明確司法管轄權。司法管轄權爭議的核心是責任的承擔。司法管轄權為程序性問題,而環(huán)境責任才是最根本問題,程序正義是確保實質正義核心條件??鐕经h(huán)境侵權案中,司法管轄包括子公司司法管轄權、母公司司法管轄權責任的確定。
首先,確定子公司司法管轄權。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中,侵權行為發(fā)生在東道國,因跨國公司子公司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參照各國法律其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這樣就確定了子公司司法管轄權,并由東道國行使,適用東道國法律,一些東道國屬于經濟欠發(fā)達國家,法律體系不完備,按東道國法律判決,對受害人來講可能帶來不公平結果。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中涉及到的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子公司是獨立法人,能承擔責任,但能力有限,受害人不能獲得合理經濟賠償,另外,實際情況是母公司、子公司關系依舊存在,并沒有完全分開,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生產、經營等行為,其所實施的經營內容是為了母公司的經營戰(zhàn)略意圖服務,出現了環(huán)境侵權,承擔法律責任的是子公司,這本身就不符合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為保障弱者的權益,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嚴格責任”“揭開公司面紗”等理論大力支持母公司承擔子公司的責任。因此,確定子公司的司法管轄權,對進一步確定母公司的應承擔的責任,提供支撐。[2]
其次,確定母公司司法管轄權。跨國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受害人通過起訴母公司,對其實施司法管轄,假如侵害者不起訴、東道國起訴,這樣東道國法院對母公司基本無司法管轄權,如果受害人前往母公司所在國進行起訴,該國為保護自己利益,往往以“不方便法院”原則拒絕實施管轄。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案中的受害人起訴美國聯(lián)合碳化物公司,被美國法院駁回,如果受害人不能實現跨國起訴母公司,自然就不能讓其承擔環(huán)境侵權責任,如果回東道國起訴,勝訴后,侵權責任只能子公司承擔。因此,在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確定母公司司法管轄權,對保障環(huán)境受害者的權益,對案件審理、受害方索賠及權益保障等多個方面,將起到決定作用,理順并確定母公司的司法管轄權,有助于盡快推動解決跨國環(huán)境侵權案件。
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件近來年呈現上升趨勢,這給東道國和母公司所在國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雙方的合作是基于共同經濟利益,如果出現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事件,對該案件的司法管轄權就會出現沖突,這主要是因為跨國環(huán)境侵權會破壞既得經濟利益,跨國公司在全球多個國家設立眾多子公司,就會出現多個東道國,跨國環(huán)境侵權案件自然不可避免,假如司法管轄權沖突協(xié)調不到位,會侵犯各方利益,所以,如果能及時協(xié)調好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司法管轄權,從國際、國內兩個層面進行推進,對于早日實現公平正義的目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3]
(一)“不方便法院”原則運用
“不方便法院”原則是充分考慮到法院、當事人的利益,設立最佳法院去落實司法管轄,維護公平正義。為規(guī)避當事人隨意選擇法院而設置,確保法院審理的案件與法院所在地聯(lián)系密切,能實現快速審判,保證公平正義。雖然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母公司所在國法院引用“不方便原則”拒絕管轄案件,不是說“不方便法院” 原則不可用,只是法院扭曲運用了原則。假如法院能正常運用該原則,“不方便法院”原則就會在國際上通用。這需要進一步明確“不方便法院”原則的使用理由和依據。法院需要全面剖析其涉及到的各方利益,需要從更高層面來理性審視。尤其是跨國公司更應承擔社會責任,保護好弱者權益。當母公司所在國法院使用“不方便法院”原則來拒絕受理,違背公平正義及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時,則不能引用“不方便原則”,這能有效化解母公司所在國、東道國關于跨國環(huán)境侵權所導致的糾紛,也能促進各國國內法針對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件司法管轄權的實現。因此,運用好“不方便法院”原則,能理順清楚案件審理的法院,更好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
(二)先受訴法院管轄原則運用
先受訴法院管轄強調,同一案件在不同國家法院起訴,第一個受理的法院,具備司法管轄權,這主要是對司法管轄權積極沖突。如果跨國公司案件在很多國家起訴,使用“先受訴法院管轄原則”,能承認并執(zhí)行審判結果,其使用的情形主要包含:(1)同案件當事人已在某國法院提請訴訟,其他法院就不能受理該案件,如果法院發(fā)現受理了同一案件,而他國先受理該案件,那么后受理的法院就需停止受理,這和英美法系國家的未決訴訟原則一致,該原則強調中止本國法院訴訟而支持其它國法院訴訟程序,并明確他國法院實施的訴訟應和本國法院訴訟類似或相同。(2)一國針對某案件已作出合法判決,因需考慮他國因素,他國也應無條件執(zhí)行該判決,這一原則有助于解決涉外司法管轄權沖突。國際條約及相關國家的國內法已明確先受訴法院管轄原則,比如1968年《布魯塞爾關于民商事案件管轄權及判決執(zhí)行的公約》等。因此,運用好先受訴法院管轄原則,能利于維護好受害者的合法權益。[4]
在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中,同樣需要遵循先受訴法院管轄原則。如果不考慮受害人實現母國起訴母公司,考慮到母國用“不方便法院”為由直接拒絕。假如受害人赴東道國起訴,被告是母公司,東道國法院判決母公司承擔法律侵權責任,因判決與母公司有關,這時候東道國法院判決應贏得母公司所在國法院認可、執(zhí)行才能取得實效。這時,先受理訴訟法院管轄原則發(fā)揮效用,這一原則適用第二種情況,母公司所在國(公約參加國以及國內有對應法)須對東道國的判決承認并執(zhí)行。先受訴法院管轄原則的使用,解決司法管轄權積極沖突,對平衡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和各國利益有幫助。但同時應避免原則的另一方面情況的出現,如在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中,假如受害人在東道國法院訴訟,該法院也作出判決,但由子公司承擔法律侵權責任,這時根據先受法院管轄原則,受害人就不能在母公司所在國法院起訴了。因此,必須審慎使用該原則,否則,就會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5]
(三)全方位開展國際協(xié)調
面對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協(xié)調司法管轄,需要國內外各方努力,積極展開相互合作,一起破解這一難題??紤]到環(huán)境侵權行為是由跨國公司所為,再加上其不再一個國家活動,具有明顯的國際性特點,所以,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行為自然有國際性。[6]國際層面,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制定國際公約、國際慣例等的遵守,才能有助于協(xié)調司法管轄權沖突,最直接的方式是簽署國際公約,只要加盟國遵守該立法,這樣在保持正常利益交流情況下,也能規(guī)避沖突。[7]因此,全方位開展國際協(xié)調,有助于解決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司法管轄協(xié)調問題。
因此,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中司法管轄權的協(xié)調,需要在明確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中司法管轄權的價值及本質基礎上,運用好“先受訴法院原則”等原則,從國內、國際兩個層面積極開展統(tǒng)籌協(xié)調,更好實施跨國環(huán)境侵權司法救濟,全方位維護好受害者的權益,維護法律的公平公正。
參考文獻:
[1]漢斯·范魯,王祥修,趙永鵬.跨國環(huán)境侵權民事訴訟全球法律框架下的原則和基石[J].政法論叢,2018(5):150-160.
[2]向在勝.論跨國環(huán)境侵權救濟中的司法管轄權[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2(5):36-44.
[3]常良,陳楣.跨國環(huán)境污染及其法律解決機制[J].資源與人居環(huán)境,2007(12):72-73.
[4]徐娟.跨國公司環(huán)境侵權訴訟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3(25):112-113.
[5]杜澤宇.完善在華跨國公司環(huán)境法律關系的建議[J].法制博覽,2018(26):108-109.
[6]宋良剛,李賢森.法人格否認制度在公司環(huán)境侵權案件中的適用[J].人民司法(應用),2016(25):69-74.
[7]諸文彬.跨國公司對東道國的環(huán)境法律責任問題[J].環(huán)境保護與循環(huán)經濟,2014,34(12):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