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龍
【摘要】新課程要求實現(xiàn)教師的角色轉化,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教學活動成為生成教學智慧和增強實踐能力的過程,讓學生學得精彩。這樣,知識才能得以升華,形成能力,課堂教學才能精彩、高效。
【關鍵詞】學生主體;啟發(fā)思維;以情育情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0-0036-02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沒有了他們真正意義上的參與,精彩教學根本無從談起。唯有學生學得精彩,道德與法治課才精彩,這一精彩必須由師生共同打造生成,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便是學生的參與度,因此,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正如當代教育家朱光潛所說:“能動,能發(fā)展,能創(chuàng)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fā)展,不創(chuàng)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痹谌粘=虒W中,筆者努力讓學生“動”起來,讓道德與法治課因“生動”而精彩。
一、心動一一鐵口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讓學生心動,須還課堂于學生。教學中我努力轉變教學理念,把課堂看作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把學生當作是課堂的主人,把自己當成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氛圍。”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過程,離不開師生雙方的情感因素。
如果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距離感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教師是在說教,從而對這門學科敬而遠之,也就遠離了精彩。只有和諧的、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我首先努力與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的情感聯(lián)系,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以真心換真情,搭起師生交往的情感橋梁,從而使學生從心里認可我、親近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真心付出換來了回報,感受到了來自學生的信任和喜愛,“愛人者人恒愛之”,充滿溫情的師生關系也讓我更加熱愛教師職業(yè)。同時,中學生的心理日趨成熟,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立的個性,不輕信盲從,所以我還注重培育友善和諧的課堂氣氛、互信合作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表達意愿的心理需求,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課堂教學富有人情味,讓學生在上道德與法治課時能夠身心放松,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活動中,達到“親其師,信其道”,使學生愛上道德與法治課。
二、思動——學起于思,思起于疑
早在我國古代教育名著《學記》中,提出了教師進行教學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主張:“故君子之交,喻也;道而弗抑,開而弗達。”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這里的“引導”不是“滿堂灌”,不是空洞的說教,應很好地借助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明是非、辨美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如朱熹說的:“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本門課程是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因此要讓學生“思動”,須立教學于生活,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引導學生思考。教學中,我立足學生生活,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材內容,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課堂提問、情境探究、漫畫賞析、小組探究等方式激發(fā)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維護國家安全”的知識點教學中,我用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轉發(fā)軍車運輸導彈圖片影響國家安全的生活實例向學生發(fā)問:朋友圈轉發(fā)軍車運輸導彈的圖片是否會影響國家安全?給了我們哪些啟示?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探尋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明白了維護國家安全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自覺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在“情緒的管理”的知識點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情景表演,然后思考哪些表達情緒的方式是恰當?shù)?,讓學生通過觀看表演來啟動思維,明白學會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在“堅持改革開放”的知識點教學中,我先播放國慶七十周年閱兵式片段,再組織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我國在軍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探究,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推動了我國各個領域的大發(fā)展,使我國在軍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學生既收獲了知識,又提升了能力。
三、情動——源頭有活水,潤物細無聲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旨在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礎。初中是學生身心發(fā)展、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抓住重點,激發(fā)、穩(wěn)固學生的愛國情懷,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與法治課作為一門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衡量其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除了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的情況,更要看學生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fā)展狀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社會主義品德和愛國情感的培養(yǎng),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初中學生具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和文化的認同感。
教學中,我注重以情育情,以情激情,始終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身體力行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學中理直氣壯地進行愛國教育,弘揚正能量,傳播正能量,用自己對國家、社會的感情、熱情去影響、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家國情懷,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主義品德。我還結合國家大事及國際形勢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學中運用我國C919國產客機的研發(fā)、一帶一路的提出及發(fā)展、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等熱點素材,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科技、經濟等領域的成就,明白了我國現(xiàn)階段在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也在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貢獻,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提升國家在學生心中的高度,對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有了更真切的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黨、愛國熱情。
四、行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實踐性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性之一。社會主義品德的培養(yǎng)一方面在課堂上,另一方面在于生活實踐。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并將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作為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朱熹曾說過: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將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開展課外實踐教學活動,提升學生視野,加強民族情感。
在學習與父母相處的知識點后,我布置了一份“和爸媽談心、為父母分憂”的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回家后與父母談心,說說自己的學習生活,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看看有哪些事自己能做,為父母分憂。許多學生告訴我,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和父母談心了,這份作業(yè)讓他們對父母的辛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也感受到了父母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增進了與父母的情感,也增強了自己的責任感。
當前我國大力提倡實施素質教育,人才類型由知識型向素質型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抓好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精彩、高效,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活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和反思,及時修訂、更改、充實、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方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教學活動成為生成教學智慧和增強實踐能力的過程。這樣,知識才能得以升華,形成能力,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才能精彩、高效,才能真正充滿成長的律動,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趙希斌.魅力課堂——高效與有趣的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高萬祥.優(yōu)秀教師的九堂必修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