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曾兩次從軍邊塞,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風俗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他寫的邊塞詩多而好,每每佳句迭出,引人競相傳誦。
岑參出塞,滿懷報國之志,他期望在戎馬生涯中建功立業(yè),但總是事與愿違。好在,“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期間,他寫出了眾多的邊塞詩歌,并且在時空長廊中自然而然地存活了下來。他在鞍馬風塵生活里寫就的詩歌,可謂撥云見日,雄奇瑰麗。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一詩: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詩中,雪海遼闊,沙漠浩瀚,接天壤地,狂風席卷,亂石飛走,這該是何等壯美的氣勢啊。可以說,這種情境,只有在邊塞才可以感受,才可以捕捉得到。還有《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都將寬廣宏闊的詩情寄寓于邊塞情境中,對邊塞綺麗瑰異的風光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寫。
岑參對邊塞奇異景色的描繪,既充滿奇情異采,又觸動人的心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那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邊塞的漫天風雪,卻讓人心馳江南,給人春意無邊的感覺。又如《經(jīng)火山》一詩中的“赤焰燒虜云,炎氛蒸塞空”,將火山的威勢寫得活靈活現(xiàn),無以復加?;鹕降牧已?,能燃燒那遠天的云朵,灼燙的氣浪蒸熱了廣漠的塞空。置于廣闊的塞空虜云之間的火山,熱力四射,勢不可當。再如《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一首: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盛夏五月,烈日炎炎,黃沙莽莽,在斷絕人煙的原野上,一騎飛馬掠野而過,向火山馳去。本是“鳥飛千里不敢來”的火山,如今竟飛來這樣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鳥”,令人肅然起敬。一聲號令,足以回旋天地的唐軍將士,便可一掃如磐夜氣,使西域重見光明。更有《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一詩: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蒸沙爍石燃虜云,沸浪炎波煎漢月。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勢吞月窟侵太白,氣連赤坂通單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柏臺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
全詩寫熱海無與倫比的熱,令人如臨其境,仿佛感受到蒸騰的熱氣。詩中,以蒸、爍、燃、沸、炎、煎,描繪出熱海的威力:蒸熱了沙子,熔化了巖石,點燃了天邊云朵,煮沸了細浪,烤熱了波濤,煎燙了高空明月,彰顯出詩人大膽而奇異的想象;而魚、鳥、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寫,益發(fā)襯出了熱海之熱,非比尋常。
身處盛唐,岑參寫了七十多首邊塞詩。在他的心中眼中,筆下的大唐帝國是沒有對手的。正如《趙將軍歌》寫到的:
九月天山風似刀,城南獵馬縮寒毛。將軍縱博場場勝,賭得單于貂鼠袍。
毋須描寫士兵們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他只是通過另一種偉大的力量——自然環(huán)境的力量來映襯大唐帝國所具有的氣吞山河的磅礴之勢。他將滿腔的愛國情思,寄托在了書寫邊塞情境的壯觀和奇?zhèn)ブ小?/p>
壯觀和奇?zhèn)ブ猓灿腥f里風沙無休無止的磨礪和望不見盡頭的孤苦。如《磧中作》: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過磧》:
黃沙磧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
以及《日沒賀延磧作》:
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沒?;谙蛉f里來,功名是何物。
有人說,岑參是銅鼓聲中的詩人,他的詩歌有著“如火的熱情,曠世的孤獨,深沉的思索,奇異的風光”。而我要說的是,作為邊塞詩人的岑參,屬于他的邊塞詩歌的感染力,緣于他詩歌中所描寫的波云詭譎、波瀾壯闊的邊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