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導管室,遼寧 葫蘆島 125000)
髖部骨折多高發(fā)于老年群體中,主要是與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有關。且老年人反應較為遲鈍,自身生理能力降低,故骨折發(fā)生率較高。故當受到同樣力度的外力撞擊后,老年群體更易發(fā)生髖部骨折[1-2]。目前,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案為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雖近期療效較佳,但需要給予長期的康復訓練促進患者康復,患者出院后的活動如何,直接影響者患者的遠期療效,傳統(tǒng)的護理干預多以院內干預為主,無法滿足此類患者的實際需求,故需通過給予患者院外持續(xù)護理干預,促進患者髖功能的恢復[3-4]。現為探究延續(xù)性護理結合加速康復理念干預應用于該疾病患者的治療中的干預效果,特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8例該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現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88例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髖部骨折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入院時間為間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23例、21例,年齡為60歲~85歲,平均年齡(67.93±4.33)歲。骨折部位:20例為股骨頸骨折,24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24例、20例,年齡60~83歲,平均年齡(66.62±4.42)歲。骨折部位:18例為股骨頸骨折,26例為股骨粗隆間骨折。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以及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治療同意書已被患者及其家屬簽署,且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5]:①可隨時接受隨訪調查者;②排除病理性骨折;③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均正常;④年齡超過60歲。排除標準[6]:①合并嚴重內科基礎性疾病;②骨折前生活無法自理者;③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差者。
1.2 方法:將常規(guī)護理應用于對照組患者治療中,包括康復鍛煉護理、用藥護理、健康宣教、遵醫(yī)囑生命體征護理,出院前給予常規(guī)健康宣教,包括家庭功能康復訓練、家庭保健以及飲食注意事項等。
將延續(xù)性護理結合加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觀察組患者治療中,①建立護理延伸小組。選取4名護士以及1名醫(yī)師組建延伸護理小組,要求組內人員均有3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學歷均為大專以上。組內成員共同協(xié)商,制定相關制度。組內所有成員均接受相關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如何進行加速康復理念護理以及如何進行延伸護理,提高護理人員對相關護理方案額認知。②健康宣教:給予患者免費發(fā)放相關疾病健康手冊,并定期安排疾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講座。定期舉辦疾病體驗會,讓病友交流經驗,以共同提高。③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于患者入院后,以親切熱情的態(tài)度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提高醫(yī)患之間信任度。并將病房內環(huán)境向患者進行簡要介紹,降低患者的陌生感,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④生活護理:術后為防止患者發(fā)生便秘,應盡可能讓患者食用流食,并增加飲水量,多食用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颊咴诖采吓疟銜r,應由護理人員協(xié)助進行,可通過按摩患者腹部提高患者排便順利度,排便期間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不可將患者身體完全暴露,以防因受風而發(fā)生感冒,不利于患者康復。⑤康復訓練護理:術后3周內,先協(xié)助患者進行踝關節(jié)活動,腳內翻以及腳外翻交替進行,并對患者的下肢肌肉進行按摩,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降低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術后4周到8周,給予髖關節(jié)彎曲運動以及直腿抬高運動,9~12周給予保護性站立練習,如患者恢復良好,則循序漸進的進行行走鍛煉,在拐杖的輔助下進行行走,先用雙拐,再逐漸過渡至單拐。⑥并發(fā)癥護理:在預防感染發(fā)生方面,需通過給予患者進行有效咳嗽指導以及深呼吸指導,促進患者呼吸道通暢。在預防壓瘡發(fā)生方面,可通過在長期受壓部位下方墊一波浪形小水墊,使肢體受壓部位得以支撐,并可通過按摩、涼墊以及痱子粉等多方式進行配合干預,其中按摩可促進受壓部位血液循環(huán),涼墊可增加受壓部位皮膚透氣性,痱子粉可保持受壓部位皮膚處于干燥的狀態(tài),進而有效保護受壓部位皮膚狀態(tài)。并通過提高對患者翻身的頻率,縮短某一部位的受壓時間。⑦延續(xù)護理:患者出院后,每周1次電話隨訪,每2周1次到家隨訪,了解患者的康復訓練完成情況,并觀察患者的髖部功能恢復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告知患者回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隨訪3個月后,對患者的能獨立鍛煉情況、遵囑鍛煉部位情況、遵囑鍛煉動作情況以及遵囑鍛煉時間情況進行調查。對比出院當天以及出院3個月后患者髖功能恢復情況。根據髖關節(jié) Harris評定量表對患者的髖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定[7],量表滿分100分,分值與髖功能恢復程度成正比。對比術后患者并發(fā)癥(壓瘡、感染以及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對本研究內所涉及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時均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算,采用χ2檢驗進行樣本率的比較,用“±s”表示正態(tài)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1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經護理后,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顯著,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鍛煉依從性情況:經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能獨立鍛煉率、遵囑鍛煉部位率、遵囑鍛煉動作率以及遵囑鍛煉時間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鍛煉依從性情況[n(%)]
2.3 髖功能恢復情況:3個月后對患者隨訪,兩組髖功能評分差異顯著,且為觀察組的68.29±5.8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7.32±5.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經臨床調查研究發(fā)現,髖部骨折在老年群體中占較高的病死率,骨折本身不會導致患者死亡,但由于該部位骨折后,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養(yǎng),骨折部位恢復期間如未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極易誘發(fā)感染等多種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8]。目前,臨床對該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為手術治療,手術方法較多,包括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以及AO 空心釘內固定術,但雖然手術治療可對患者的骨功能以及關節(jié)功能起到重建的作用,但術后會限制患者的活動,患者需長期臥床休養(yǎng),故極易發(fā)生壓瘡、深靜脈血栓以及感染等并發(fā)癥,對患者的恢復造成不利影響。故需在術后給予合理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康復。
本研究表明,經護理后,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顯著,且為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加速康復理念是通過降低手術帶來的應激因素,進而使被手術打亂的生理平衡得以快速恢復,患者恢復速度與圍術期受到的應激程度成反比,故需通過一系列預防措施,使患者快速康復。故需在術后密切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對于出現血氧異常、血壓異常、體溫異常的患者,如及時給予對癥治療;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降低便秘發(fā)生率;并通過指導患者如何正確呼吸和排痰,降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再飲用壓瘡風險評估量表對患者壓瘡發(fā)生率的情況進行評估,通過一系列的壓瘡預防護理干預,記錄患者每日皮膚狀態(tài),以便于在皮膚出現異常時可及時發(fā)現,進而降低壓瘡發(fā)生率或壓瘡發(fā)生程度,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作出保障。
而早期的活動干預即可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但由于患者的髖功能康復效果直接與患者出院后的康復訓練依從性息息相關,故通過對患者進行延伸護理,通過電話隨訪以及到家隨訪,嚴格督促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配合訓練的重要性,提高自主鍛煉意識,積極主動的遵醫(yī)囑進行康復訓練操作,包括完成每日康復訓練時間、康復訓練部位以及程度均執(zhí)行到位,方可有效提高遠期功能恢復效果。
綜上所述,給予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行延續(xù)性護理結合加速康復理念干預應用價值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遠期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