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市中心醫(yī)院兒內科,遼寧 東港 118300)
隨著我國醫(yī)療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新時代人民的健康水平越來越高,但小兒由于年齡小,身體功能較弱,尤其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到環(huán)境變化、飲食問題及細菌病毒等影響出現不良癥狀[1]。小兒腹瀉屬于常見的兒科消化道疾病,給患兒帶來發(fā)熱、嘔吐、腹痛等諸多不適癥狀,嚴重者還伴隨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身心健康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需重視對其的醫(yī)護方案研究[2]。由于小兒依從性差,對醫(yī)院環(huán)境、醫(yī)療操作等均存在抵觸心理,延誤治療時機,此時應注重落實科學個性的護理服務,確保遵循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智力狀態(tài)及性格特征等,開展科學合理的護理服務,利于拉近護患關系,提高患兒配合度,促使疾病得以控制,盡快消除不良癥狀[3]。為此,本次研究對討循證護理模式在小兒腹瀉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討,并選擇本院收治的小兒腹瀉98例作為研究資料,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小兒腹瀉98例作為研究資料,依據隨機數字抽取表法分組各49例,均經大便常規(guī)檢查,且表現出大便性狀改變、水樣便、黏液或膿血便,且大便次數>5次/天[4]。對照組男患兒26例,女患兒23例,年齡在0.5~5歲,平均年齡為(2.03±0.42)歲,急性腹瀉38例,前延性腹瀉5例,慢性腹瀉6例,輕度脫水24例,中度脫水18例,重度脫水7例;觀察組男患兒29例,女患兒20例,年齡在0.5~5歲,平均年齡為(2.08±0.44)歲,急性腹瀉36例,前延性腹瀉7例,慢性腹瀉6例,輕度脫水25例,中度脫水19例,重度脫水5例;排除吮吸困難患兒、合并其他兒科疾病患者及先天畸形患兒等,且患兒家長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及目的,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5]。經統(tǒng)計學軟件比較兩組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服務,包含基礎護理,病情監(jiān)測,家長用藥指導,清潔護理等。
1.2.2 觀察組:患兒在上述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循證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組建循證護理小組,護理小組成員包含低年資護理人員4~6名,高年資護理人員2名及護士長1名,均接受循證護理理念及實施方法培訓,確保掌握該護理方法實施流程,并重視護理責任教育,采取高年資與低年資護理搭配模式。②明確循證問題及支持,明確腹瀉患兒的癥狀表現、作用機制、原因等,確定護理問題,并結合在線文獻證據查詢進行相關護理文獻資料的搜索,可將“小兒腹瀉”、“循證護理”等作為關鍵詞,篩選可靠的文獻資料,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計劃[6]。③心理護理,患兒本身依從性較差,且受到癥狀影響,環(huán)境陌生等因素導致出現哭鬧、掙扎等不配合治療情況,不利于治療方案的順利開展,此時護理人員應注重對其的心理護理,考慮到其年齡特征及心理特征,以簡單輕松的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嬰幼兒則可哄逗、安撫等,確保穩(wěn)定其情緒,并為其提供舒適的病房,減輕其對陌生環(huán)境的抵觸感,如可利用貼紙、玩具等,吸引其注意力[7]。對患兒家長開展健康教育,促使其認識到小兒腹瀉的常見性特征,并明確該病發(fā)生原因及可靠的治療方案,安撫其情緒,避免因其過于擔心而引發(fā)護患矛盾。④治療護理,入院經檢查確診后需依據醫(yī)囑進行用藥、護理等操作,促使患兒癥狀緩解,由于患兒依從性差問題,尤其肌肉注射及靜脈注射治療難以被患兒接受,此時可通過動畫片、講故事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確保治療方案的順利開展[8]。⑤飲食護理,加強對患兒的飲食管理,需注意控制脂肪攝入以減少對腸壁的刺激,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避免腸內食物發(fā)酵,且需適當減少每日飲食量,減輕腸道負擔;做好對患兒家長的飲食指導,確保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若患兒仍需母乳喂養(yǎng)則需縮短喂養(yǎng)時間,若可人工喂養(yǎng)則應以米湯、酸奶等為主,且需注意發(fā)作腹瀉時不可添加新的輔助食物。必要時可給予患兒全靜脈營養(yǎng)支持[9]。⑥癥狀護理,感染作為引發(fā)腹瀉的常見因素,需加強日常防范,確保飯前便后吸收,食物清潔等,避免出現交叉感染;腹瀉常伴隨發(fā)熱癥狀,需定時測量體溫變化,增加液體攝入量,若發(fā)熱嚴重需給予藥物治療,且需注意環(huán)境保護,避免冷風對其的刺激或高溫引起的不適,此外還可給予冰敷、穴位貼敷等方式降溫;當患兒發(fā)生嘔吐癥狀時,需及時將頭部偏向一側,并進行口腔清理,利用溫水漱口。⑦皮膚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大便形狀,次數較多對肛周皮膚影響較大,帶來不適感,需注意皮膚護理,可利用溫水進行清洗,并保持皮膚干燥,且利用鞣酸軟膏進行保護;若出現皮膚滲液、糜爛等情況,在進行清潔處理后,可利用烤燈干燥處理,利于恢復[10]。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情況,記錄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依據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由患兒出院時家長主觀評價,從入院引導、健康教育、護理態(tài)度、治療指導、醫(yī)療環(huán)境、主動護理等方面進行評分,滿分100例,8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統(tǒng)計值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為P<0.05。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析表1可知,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96%,對照組為81.63%,比較差異顯著,P<0.05。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兩組患兒止瀉、退熱及住院時間分析:分析表2可知,與對照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觀察組止瀉、退熱及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0.05。
表2 兩組患兒止瀉、退熱及住院時間分析(d,±s)
表2 兩組患兒止瀉、退熱及住院時間分析(d,±s)
兒童抵抗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侵襲引發(fā)各類疾病,對身體生長及心理健康均造成較大影響,需及時治療及控制[11]。腹瀉屬于常見的兒科疾病,發(fā)展下可能引起水電解質紊亂,嚴重危害機體健康,因此需重視對其的醫(yī)護工作研究。如今針對該疾病治療以癥狀緩解、藥物治療為主,但患兒多伴隨配合度不佳問題,無法促使治療方案的順利開展,而且急躁的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恢復也有一定的影響,此時需給予患者可靠的護理服務[12]。常規(guī)護理護理服務雖然重視患兒的癥狀改善,減輕其不適感,利于調節(jié)其情緒,但未能充分考慮到患兒的心理特征,且護理人員護理過程單一,缺乏證據支持,即護理效果有限[13]。循證護理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護理模式,屬于科學的護理措施,其重視遵循護理證據及患者實際情況開展護理情況,如護理操作前結合患者疾病類型、癥狀表現等明確護理問題,并通過查詢文獻資料,了解相關護理內容,獲得證據支持,了解到護理內容及注意事項等[14]。針對腹瀉患兒護理應從消毒、飲食、癥狀、皮膚、健康指導等多方位開展,其中消毒護理主張從源頭上控制致病菌危害,尤其預防交叉感染,飲食護理改善患兒體質及機體功能,避免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癥狀護理則需依據患兒癥狀表現開展護理服務,如發(fā)熱、胃腸癥狀等,及時進行降溫、補液等[15]。腹瀉會導致患兒頻繁大便,對肛周皮膚產生較大的刺激,需重視皮膚護理,預防破潰,需定時清潔和干燥處理,減少皮膚刺激。通過開展上述可靠護理,利于快速減輕患兒不適癥狀,減輕患兒不適感,控制其不良行為。此外需重視對患兒及家長的健康指導,而且家長可能對患兒病情過于擔憂而出現焦躁情緒,對護理工作不認可,繼而引發(fā)護患矛盾,通過健康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認知,利于平復情緒,積極配合治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96%,對照組為81.63%,比較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觀察組止瀉、退熱及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0.05,表明開展循證護理干預利于促使患兒癥狀盡快消除,提高生活質量,縮短住院時間,且可提高家長對護理服務的認可,拉近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小兒腹瀉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是促使患兒癥狀盡快改善的有效措施,護理價值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