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遠昱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運輸調度指揮中心, 北京 100844)
湖東電力機務段從2007年陸續(xù)開始配屬八軸貨運電力機車,大秦線開始使用八軸貨運電力機車+車輛+八軸貨運電力機車+車輛模式開行重載組合列車。自2007年至2019年共計發(fā)生車鉤分離22件,均為中部機車與車輛分離。其中2007年至2009年發(fā)生18件,2018年發(fā)生2件,2019年發(fā)生2件。從歷史數(shù)據(jù)看,2009年至2018年近十年間未發(fā)生過中部機車與車鉤分離問題,2018年至2019年間又出現(xiàn)車鉤分離問題。
2007年至2009年間,針對頻繁出現(xiàn)重載組合列車中部機車與車輛車鉤分離情況,湖東電力機務段通過不斷摸索試驗,加裝防跳鉤裝置等措施,結合開行期間發(fā)生的各類問題,確定了重載組合列車操縱辦法和機車加裝改造要求。截至2018年11月大秦線重載組合列車一直運行安全平穩(wěn)。
2018年湖東電力機務段八軸貨運電力機車陸續(xù)開始C6修,機車在工藝范圍內需要對整車進行檢修,2018年至2019年發(fā)生的2.1萬噸列車車鉤分離的中部機車中,2臺為C6修回段機車、1臺為C3修、1臺為新造機車。2017年10月為了便于重載組合列車操縱,太原局集團公司組織將化稍營至涿鹿間分相位置進行了調整,湖東電力機務段對重載組合列車的操縱辦法再次進行優(yōu)化,但風制緩解后列車沖動仍難以消除,缺少科學的測試數(shù)據(jù)作為依據(jù)。機車參數(shù)的變化、操縱辦法的改進以及線路和瞬間受力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可能是造成最近4起2.1萬噸組合列車中部機車與車輛車鉤分離的原因。
大秦線發(fā)生的重載組合列車車鉤分離事件,2018年至2019年,牽引工況3起、再生工況1起。中部機車車鉤中心線高度分別為869 mm、870 mm、872 mm、844 mm,均在標準范圍內;分離車輛的車鉤中心線高度分別為845 mm、840 mm、834 mm、837 mm,均在標準范圍內,機車與車輛鉤差分別為24 mm、30 mm、28 mm、7 mm,均在標準范圍內。上述車鉤分離事件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分離地點主要集中在長大坡道,工況轉換頻繁,容易引起受力不均和沖動的地點。
(2)均發(fā)生在重載組合列車中,車鉤分離發(fā)生在中部機車與前部或后部車輛之間。再生制動工況時,分離發(fā)生在中部機車后鉤與車輛前鉤連接處;牽引工況時,分離均發(fā)生在中部機車前鉤與車輛后鉤連接處,車鉤高度差不超過75 mm。
表1 機車車鉤檢查測量數(shù)據(jù)表 mm
圖1 車鉤分離機車車鉤檢查照片
從上述檢查情況判斷,機車各項參數(shù)都在規(guī)定范圍內,機車、車輛車鉤均在鎖閉位,機車與車輛車鉤之間有明顯滑動痕跡,從機車導框的撞擊痕跡判斷,機車車鉤是從車輛車鉤上部脫出。
2.2.1第1區(qū)段
(1)模塊化操縱標準
出站岔區(qū)前牽引回零,準備過分相,主控機車過分相后開始逐步給牽引力,待從控機車過分相前適當降低牽引力,從控機車過分相后再逐步增大牽引力達速運行。
(2)機車乘務員操縱情況
運行至某站出站后K219+129 m處,速度66 km/h,司機工況卸前牽引手柄回零,過K219+262 m處分相后K219+511 m處,速度64 km/h,司機工況加前牽引手柄,運行至K219+971 m處列車起非常。
(3)其他列車機車乘務員操縱情況如圖2和圖3所示。通過LKJ數(shù)據(jù)分析比對,該列車司機與其他10列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司機的操縱沒有大的差異,符合模塊化操縱辦法。
圖2 手柄回零、加載時的地點
圖3 手柄回零、加載時的速度
2.2.2第2區(qū)段
(1)模塊化操縱標準
運行至K141+500 m至K142+500 m處,速度70~72 km/h,初制動減壓,在K145+000 m處左右緩解,再生60%穩(wěn)定不變,速度40~50 km/h緩解。
(2)機車乘務員操縱情況
運行至區(qū)間K142+673處,速度69 km/h司機初制動減壓調速,運行至化稍營站至涿鹿站間K144+912 m處,速度38 km/h司機緩解列車,運行至化稍營站至涿鹿站間K145+132 m處列車起非常。
(3)其他列車機車乘務員操縱情況如圖4和圖5所示。通過LKJ數(shù)據(jù)分析比對,該列車司機與其他10列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司機的操縱沒有大的差異,符合模塊化操縱辦法。經對比分析,乘務員操縱符合標準。
圖4 制動、緩解時的地點
圖5 制動、緩解時的速度
(1) 第1件車鉤分離的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機車2018年12月6日完成C6修程,修后走行4.5萬km; 關系車輛2014年7月廠修、2017年8月9日段修。
(2) 第2件車鉤分離的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機車2019年1月17日C3修,修后走形1.3萬km。
(3) 第3件車鉤分離的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機車2019年1月11日新造配屬,新造走行3.3萬km;關系車輛2017年12月新造。
(4) 第4件車鉤分離的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機車2018年8月1日完成C6修程,修后走行14萬km;2019年1月30日完成C1修程,修后走行3萬km;關系車輛2013年10月廠修,2018年6月25日段段修。
從機車、車輛檢修情況看,走形公里和檢修都符合工藝要求。
針對大秦線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運行中發(fā)生的跳鉤分離問題,湖東電力機務段進行了專題調研分析。并利用發(fā)生過分離的中部機車進行了兩次線上模擬運行試驗,排摸造成中部機車與連接車輛車鉤分離的因素。
第1次試驗數(shù)據(jù):機車車鉤中心線距軌面高度(庫內值):875 mm;車輛車鉤中心線距軌面高度:830 mm;機車與車輛車鉤中心高度差值45 mm。
第2次試驗數(shù)據(jù):車鉤高度870 mm,與車輛連掛拉直后車鉤高度865 mm,車輛車鉤中心線距軌面高度:833 mm;機車與車輛車鉤中心高度差值32 mm。
分別在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中部機車A、B節(jié)安裝5個攝像頭,在兩節(jié)機車鉤頭上、前后車輛鉤舌上、機車車體對應車鉤分別安裝一個紅外線裝置,并在車輛端部正對紅外線裝置粘貼一張亞光深色坐標紙;二懸掛車體部位粘貼一張亞光深色坐標紙,并在轉向架對應處焊接支架安置鉛筆在車體坐標紙上。
運行至K26+245 m處,鉤差變化量70 mm,機車車鉤變化量40 mm,機車車體最大抬升量50 mm,牽引力由300 kN降至100 kN,列車由3‰下坡道轉為2‰上坡道。
運行至K174+390 m處,機車車體最大下壓量30 mm,制動力由400 kN不變,列車由6‰下坡道轉為10‰下坡道。
運行至K213+521 m,鉤差變化量70 mm,機車車鉤變化量40 mm,機車車體最大下壓量10 mm,牽引力由410 kN降至500 kN,列車由0‰平道轉為3.5‰上坡道。
運行至K213+705 m,鉤差變化量60 mm,機車車鉤變化量30 mm,機車車體最大抬升量30 mm,牽引力500 kN,列車由3.5‰上坡道轉為3.1‰上坡道。
運行至K217+672 m,鉤差變化量60 mm,機車車鉤變化量30 mm,機車車體最大抬升量10 mm,牽引力由500 kN降至100 kN,列車由1.5‰上坡道。
由以上紅外線點相對基準點變化情況結合線路縱斷面、機車牽引力變化情況分析,可以看出在列車進入上坡道時首先機車車鉤差增大、后隨牽引力進一步上升,機車車體也相應抬高。當從控機車牽引力下降時機車車體下壓。
從運行至K26+245 m,乘務員在列車由3‰下坡道轉為2‰上坡道時,將牽引力由300 kN降至100 kN,發(fā)生的鉤差變化量70 mm,機車車鉤變化量40 mm,機車車體最大抬升量50 mm的情況,可見在列車前列所處坡道較后列所處坡道較大時,退牽引力過急會使中部機車車體、車鉤均發(fā)生變量較大的位移。
通過上述車鉤分離問題發(fā)生過程、規(guī)律特點梳理以及多方面影響因素綜合分析,可以初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車鉤分離為機車車鉤從車輛車鉤上方受拉跳出。
(2)在長大下坡區(qū)段均是中部機車的后鉤與后部車輛脫鉤分離,在上坡或平坡區(qū)段是中部機車的前鉤與前部車輛脫鉤分離。
(3)初步判斷車鉤分離問題與鉤高差臨近限值、縱向拉鉤力較大具有直接關系。
(1)制定該型機車車鉤及緩沖器普查整治措施,明確整治項點及標準,并組織實施,確保新造和C6修后該型機車緩沖器中心線高度不超885 mm。加強始發(fā)站機車和車輛車鉤高度差的檢查確認。
(2)補充機車鉤緩系統(tǒng)各部件(包括磨耗板)各級修程檢修技術標準,完善均衡梁厚度、槽鋼厚度、吊桿長度、吊桿墊塊厚度、牽引座摩擦片厚度、牽引座摩擦片與固定螺栓距離,消除鉤緩系統(tǒng)質量問題。
(3)車輛檢修時按880~890 mm掌握落成車車鉤高度,并且廠、段、臨修車輛分別在HMIS錄入車輛鉤高信息。
(4)車鉤緩沖器中心線高度調整后,對拆下的摩擦板、調整墊保留,并記錄下車號、位置、厚度,存放于專用地點。當緩沖器中心線高度低于830 mm時,組織恢復牽引座摩擦板,保證車鉤、緩沖器高度。
(5)加強對摩擦板、限位止擋的檢查,發(fā)現(xiàn)有磨穿、固定螺絲斷裂、開焊等及時進行處理。
(7)優(yōu)化機車部分結構設計。降低牽引座的支撐高度,使緩沖器的中心線整體下落,來降低車鉤中心線高度。同時將車鉤箱體上部限位板尺寸下移,避免緩沖器上浮。
大秦線2.1萬噸重載組合列車中部機車與車輛車鉤分離問題近期偶有發(fā)生,對我國重載列車安全運行產生了一定影響。文中雖然從列車操控、機車檢修、車輛檢修等多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所提出的結論和建議對該問題的真正解決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但是尚未針對該問題開展深入的機理性研究工作。后續(xù)在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應結合理論分析、仿真計算、現(xiàn)場試驗對該問題的產生原因、作用機理、影響因素以及應對措施開展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從根本上解決中部機車與車輛車鉤分離問題。